普通人,在河南暴雨中救人 | 镜相
编辑 / 王迪
编者按:一直以来,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名字从未见诸报端。一场暴雨,他们成为受灾民众,也成了救人命的人。
7月20日当天,连夜开车回郑州的司机郑伟和同行的朋友杨哲在从禹州回郑州的高速路上一共遇到两次塌方。进入市区后,他们先后将三名路人平安载回家,并和一位在酒店兼职工作的大学生一起参与了对一家在暴雨中被困的幼儿园的救助。
以下是郑伟的口述。
高速路上偶遇塌方
我和杨老师是去许昌禹州市神垕镇——一个生产钧瓷的地方出差,探访当地的钧瓷手艺。20号晚7点前,我们都没想着回去,行程还没有结束,第二天还约了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听到郑州暴雨的消息,第一反应是郑州这时候路况应该比较差了,就算回去也回不了家。后来在手机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坏消息,井喷、地铁站被淹、人被洪水冲走,就想着一定要离家人近一点。另外杨老师工作室的一楼当时已经被水淹了,水位达到安全警戒线。他是做收藏的工作的,一楼收藏着不少字画、孤本和古药方,如果被水淹了的话,损失不可挽回。
我们是晚上八点多钟从郏县出发,一上高速发现雨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路有两条行车道和一条应急道,我小心翼翼在中间车道开,时速不敢超过80公里。
九点多,我们在郑栾高速新郑世界那一段遇到了两次塌方。第一次塌方情况轻一些,只有一条车道上都是土和树,我们从另一条车道开过去。距离第一次塌方两三公里的地方我们遇到第二次塌方,这一次比较严重,树横在路中间,路面没有一个车道可以通行。
河南高速大部分都在平原地区,我很少开山路,虽然发现路况不对,但经验上没想到是塌方,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杨老师当时在跟朋友打电话,没太注意路况。距离塌方二十多米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情况,赶紧往左边打方向盘。
看到前面停着两辆车,我和杨老师下车看看能不能帮忙。
这里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前车发现路面塌方后减速,后车安全距离预估不足,造成追尾。我们下车的时候,后边那辆车的车主正在打电话,说已经报过警了,没有人员伤亡。
前边那辆车的车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发生追尾事故后他靠边停车,打开了双闪。他的母亲坐在副驾驶位上,不太舒服,一直咳嗽。那位大姐患有高血压,昨天没吃药。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因为像塌方、车祸导致的瞬间紧张可能会让血压上升。杨老师懂一些中医,给她号了号脉,从包里取出放血针在她食指上扎了两针,血冒出来后,她的生命体征表现逐渐平稳。我们本来想把她待到市区就医,但考虑到当时的路况,救护车不方便过来,加上放血后大姐的身体状况有好转,就留了一根放血针给她的儿子备用,就离开了。
进郑州市区经历了一番波折。郑州城区的告诉下口全部封了,前面一个莆田站导航上标注了红色,堵车很厉害,估计是积水比较深。我们本来计划莆田站的下一站,京港澳高速郑州新区口下,但当我们开车到这个口的时候发现它已经被封了。当时是晚上十点多,我们停下来吃了点东西,等了半个多小时,有十几辆车在等。
一些力所能及的救助
进入城区,开车走到郑州北三环和众意路附近,我们遇到第一个跟我们招手的行人。这个小伙子二十五六岁,是一个退伍军人,老婆困在单位不能回家,当时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但北三环那一块比较偏,他等了挺久才拦到车,“之前拦了有四辆,但都没停”。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他光着膀子光着脚,身上只穿了一条黑色短裤,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手机没电了、抓在手里,身份证也不在身上。
因为我的车不是越野车,涉水性能一般,所以在核实完身份信息后,我告诉他我只能尽最大努力一次性把他送到离他家最近的地方。送他回家的途中,杨老师和他聊天,他告诉我们,他本人的车在金水东路和东三环附近抛锚,被其他车主一路上捎到这里,离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最后在中州大道立交桥停下来,离这位老兄家只有一公里了,他下车后,杨老师嘱咐他赶紧把伞打上,并问他“我包里有饼,你要不要”,他表示不用,向我们道完谢后就趟着积水回家了。
准备下桥的时候,我发现情况比我想象的要严重:桥上停的全是车,车扔那儿,人都走了,应该是下午就停那儿的,车下不了桥,因为桥下积水太严重。送完第一位兄弟后,我们没办法再往前开了,只能调头再上桥。上桥之后走了没多远,我的左手边又发现一个行人。他下身只穿着一条内裤,背着一个小包,顶着一个防潮垫,沿着我左手边的高架桥隔离带在走路。
这位老兄的体征很差,面部发白,当时郑州下着雨比较凉,他穿得又少,有失温的迹象。他上车后我们询问了一下他的情况,他的奥迪车在北四环东三环中州大道抛锚,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了,还要再走一个小时还能到家。他住在立交桥下的花园路21世纪小区,我们下不去桥,只能给他绕路。
继续往前走了两公里后我们又遇到两个行人,其中一个是陪另一个行人在路上等车,看到同伴上车后就离开了。我们决定先送家住花园路的那位乘客。他在车上加了我的微信,说要给我发红包,我开玩笑说:“你要给我发红包,我就让你下车吧。”不过我们约定好,如果将来他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就一定要伸出援手。
被困幼儿园的救助
送完第三位朋友已经是凌晨十二点多了。按计划我本来打算先送我的朋友杨老师回家,走到东风路和众意路交叉口,又遇到一个小伙子拿着手电在拦车。这个小伙子也是在做善举,他是这边一家酒店的员工,酒店建了一个义务救助群,群里发布消息说在文化路、东风路附近有一家叫ABC的幼儿园,老师和孩子被困在里面,他准备过去救助。核实完信息后,我和杨老师商量要不就一起去吧,看看我们能做点什么。
在距离幼儿园一公里的地方,我发现路面积水比刚才送建业艾美酒店那位朋友时的积水还要深了,发动机已经出现进气不足的情况,我感觉不对劲,就赶紧调头,把车停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让小伙子开导航,三个人蹚水过去。
当时红绿灯都黑了,只有一部分路灯亮着,我们就都开了手电。因为地势低洼,水不怎么流动,最深的时候水淹到了大腿根,我穿着拖鞋不方便走就干脆把鞋脱了用手提着,一步步趟水走得特别慢,一公里走了半个多小时。走到有些地方硌得有些疼,为了不踩到尖锐的东西,我用脚尖试探往前蹚着走,幸好没有被扎到或划伤。
一路上电动车东倒西歪躺在水里发警报,很多轿车在路边横七竖八停着,有的车窗没关,有的后备箱开着。我拿手电照了照其中几辆车,发现水已经灌进车里了。雨不算大,但断断续续地下个不停,到了幼儿园才发现之前已经有救助人员来过了,说情况不是很危急。杨老师不放心,说要上楼看看孩子,我们就上去看了看。
许多儿童乃至婴儿需要照顾
这家幼儿园有七位老师和二十多个孩子被困,有的孩子自己睡着了,有的孩子因为爸妈不在身边需要老师搂着睡。幼儿园水电都没断,也有自己的食物储备,不过一楼有轻微积水,对幼儿园师生来说蹚水出去有些危险,就暂时待在幼儿园里面避雨。我们在把包里随身携带的零食留给幼儿园的老师之后就离开了。
教室里有人搭起自带的帐篷,有人铺上自带的席子准备过夜
大家用纸杯饮用学校储存的备用水
我们趟着水步行回到车上。文化路到财经政法大学那一段水特别浑,洪水冲走了很多垃圾,完全看不见脚下的路,井盖基本都被掀起来了,原先井盖在的位置水汩汩地往外冒,比正常水面要高。我们拿手电照着水面,避开水井的位置。因为撑着伞,所以上半身没怎么湿,但下身都湿透了。
中途杨老师已经体力不支走不动了,又因为水很凉,有些失温,体感非常不舒服,我们就在一辆停摆的公交车上休息了一会儿。从幼儿园走过来我们碰到两辆公交车,都停摆了,并且开着门。第一辆公交车的司机师傅在车上过夜,我们就上了第二辆公交车,歇了一会儿后继续往回走,回到车上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了。
凌晨4点20分我送杨老师下车。我没能把他送到家,因为他小区的积水当时已经有齐腰深了,他在高架桥上下车, 步行五百多米后回到家中。
我到家停好车是4点55分,回到家之前我怕家人担心,就没跟他们说自己在开车救人,只是说路不好走,没告诉他们具体的路况信息。到家的时候,家里人都睡了。
一路上虽然遭遇几次经验,但都“顺利过关”。我觉得,在20号晚上到21号凌晨的那段时间里,比大多数郑州市民都要幸运。
* 郑伟与杨哲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