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bxrf的瓜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上学受影响吗?最高法明确:受限!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公益慈善|“翼行天下 一生守护”慈善项目捐赠仪式圆满举行!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在悲剧发生前拉响警钟 | 《致命爱人》共读分享
镜相工作室
湃客工坊
2022-11-11
在英国,每周有2名女性被伴侣杀害;在美国,每天有3名受害者;而在墨西哥,每天大约有5名。2020年,在新冠疫情导致封控后,英国的亲密伴侣凶杀率翻了一番,全球各地也都出现了类似的增长。在亲密伴侣凶杀案中,女性构成了受害者的82%。对于女性,危险极有可能来自与她保持或曾保持过亲密关系的男性。
犯罪模式学家简·蒙克顿·史密斯教授通过研究400多起亲密伴侣凶杀案,在《致命爱人》中逐一回顾“凶杀时间轴”的八个阶段,直观显示受害者、施暴者和杀人犯在每一个阶段的心路历程,戳破那些有关情感操纵、家庭暴力和激情杀人的“神话”。
此前,我们发起了第1期
「翻翻书·写写字」
的征集活动,最后我们选出三位读者寄送了《致命爱人》的样书,十天后,三位读者都已经阅读完,并写下了他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和看法,以下是他们的书评。
我们希望本次征集的书评,不仅是关于这本书的分享,也是关于“家庭暴力”话题的讨论,任何人都可能落入情感操纵的陷阱,不要视而不见,更不要拒不相信。
《致命爱人》
[英] 简·蒙克顿·史密斯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起初·操纵
文 /
soloye
如何躲避存在情感操纵的亲密关系?作者是一位前警官,并作为一位长期耕耘公力救济领域的教授,为读者提供了亲密伴侣凶杀的时间轴。读者完全可以按图索骥,以现实经历比照书中的典型案例和场景,来判断自己是不是需要即刻展开逃亡。
作者开首给了一个例子,玛西和伦尼的邂逅一刻。伦尼看起来健谈、风趣,也大方、爽快。但潜在的一些行为也令人担忧,比如对短时间掌控局面的执着,而不是倾听对方的需求;将错误全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呈现出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姿态。讽刺的是,现实中这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获取异性青睐的特质,大男子主义让处于被操纵者位置的人可以卸下负担(享受被服务的错觉),操纵者的受害者姿态则激发被操纵对象的保护欲。
操纵固然常常是施暴者的强烈欲望和拿手把戏,但我们可能忽略了,被操纵往往也是人类群体共同存在的心理倾向——被操纵和“顺势而为”,是多么舒适的遭遇,相较而言,完全对等的对话和行为反而让人觉得别扭和生分。权力由此滋生。
操纵仅仅局限于亲密关系之间吗?也不尽然。刚读完的《女性贫困》中提到一个细节,帮助女性摆脱困境的援助工作某些时候会遇到其父母的阻挠。因为确实存在为了维持自己的精神支配而阻止孩子自立的父母,“最困难的是斩断来自父母的精神枷锁”,断绝亲子之间的控制是迈出摆脱贫困的第一步——何其难也。
回到本书,亲密关系中的操纵与被操纵涉及到的问题被归纳为文化脚本,即用具有普遍性的语义元以原语言的形式来描述社会性的话语和行为习惯。
究其根源,男性与女性对暴力的认知和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理解完全迥异。
对男性而言,暴力意味着权力的衡量和对应行为;但对大部分女性来说,暴力是可怕的威胁、伤害和无助。
作者在观察一位男警卫与嫌疑犯的互动中突然发现这样的差异。
而这样的差异会导致一个认知惯习,即大众理所当然地会认为,男性使用暴力是“正常”的。前科里没有暴力史会被当作凶杀的辩护理由。同样的逻辑推演,暴力史本身竟然也会被作为辩护理由,因为在凶手最终杀死一个人之前,这个人的过往暴力并没有造成死亡,所以,问题在哪里呢?
我很容易联想到校园霸凌。一个被确认的霸凌者,尤其是男学生,他造成的霸凌会被归咎于被霸凌者——所有人都知道他爱欺负人,你为什么还要去惹人家呢?亲密关系凶杀案中的被害者,也容易掉入这样的逻辑陷阱。这演变为了主流社会的文化脚本,尤其是为男性施暴者开脱的文化脚本。
这里还混合了积习难改的性别歧视的观念,因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男人和女人要遵从不同的性准则,并且基本上是男性在主张这种辩护。
很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就基于这样漏洞百出的固有观念。受害女性的性生活和着装风格、甚至社会身份、交往情史都是公众舆论人肉和诟病的焦点。
这意味着我们期望女性必须始终未雨绸缪,总是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危险。它还暗示,如果女性不去招惹男性,他暴力或者虐待的过往就不会重演。
作者几乎以咆哮的方式反驳——“这些都是虚妄的神话。”!!!
操纵模式并不是响应,它们是执行和监督操纵的系统:永远在那里,永远在伺机而动。
但实际上,公共舆论中大部分类似讨论的心理动机并非在找寻悲剧发生的原因,而是为了娱乐。桃色信息给人带来的兴奋和刺激让对悲剧的归因失焦。
操纵和不负责任是同一个特质的一体两面。
自视甚高是操纵者的自我认同,对象的服从是自己应得的权利,这样的“权利”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恶果”当然不能由自己来承担。这类人不存在反思,自然改变也就无从谈起。
操纵者是自私的,他们纵容自己的操纵欲,一旦暴力的闸门开启,他们也会纵容自己的暴力欲——暴力,是权力展示最极致的表达。亲密关系中的凶杀案往往让人疑惑,因为暴力程度远远超过了杀死一个人所必需的程度,在杀人这一“恐怖终点”上看这是毫无理由的;但在纵容自己这一点上,“过度暴力”是对极度自私的操纵者的最佳奖赏,暴力之下的精疲力尽恐怕有着无尽快感。
在一场计划好的谋杀后,人们最常感受到的情绪不是恐惧和愧疚,而是如释重负。
这是酣畅的暴力宣泄之后魔鬼般的“贤者时间”。
作者从中发现了具备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的冷漠无情,这也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有关。以上都可以看作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病态。
精神病态感知世界的方式与非精神病态不同;对他们来说,世界围绕着他们的迫切需求而旋转,他们往往会不顾一切地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不会感到同情,更不可能产生同理心。……在他们的世界里,人们基本上分成了赢家和输家两大类;或者如黑尔教授所说的,捕猎者和猎物。人生就是一场要打赢的战争。
最后一句话,不就是世代流行的励志“金句”吗?
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呢!精神病态并不容易被发现,这些操纵者和暴力实施者也并非站在非此即彼的人格两端,他们是在量表的横轴上来回摆动的鬼魂。
《致命爱人》
[英] 简·蒙克顿·史密斯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拨开迷雾看见森林
文 /
文冰
当我拿到简.蒙克顿.史密斯教授《致命爱人》的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巨大的受伤的女人的脸,但本书并非是一本详实描写这些真实悲剧的叙事类故事书,而是作为警员多年的作者,通过400多起亲密伴侣凶案的分析、对比以及面对面与许多凶手交流总结,得出此类凶案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发展进程,以帮助人们如何识别和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的普及手册。
正如作者写的那样,我们倾向于认为,假如遇到杀人犯,我们一定会认出他,我们那尤为敏锐的直觉会辨识出: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可能遇到的人。但在英国平均每周有两名女性被伴侣所杀害,在美国平均每天有三名。
而促使我想要阅读这本书可能是因为轰动全国的南京女大学生被男友杀害案在9月20日刚刚宣判,也许是被害人21岁的花样年华、家庭独女让人扼腕叹息,也许是凶手冷静伪装,陪女孩父亲寻人刺痛了大众的神经,幸而案子最终的审判结果让大家都没有失望。通过网络我们认识了被害人是一个乖巧懂事漂亮的女孩,也了解到一些关于凶手男友某些匪夷所思的性格特点、作案手段。
但如何在恋爱初期识别这样高风险的致命恋人,如何在悲剧发生前嗅到危险气息进而拉响脑袋里的警钟?
这本《致命爱人》或许已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本书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通常有常人难以理解行为作为开端,讲述了受害者往往拒绝救助,沉默不语,有些人三番五次指控受到丈夫可怕的控制和暴力,但不同意起诉。作为局外人往往不能识别“她为什么不直接离开呢?”“如果真那么糟糕,她肯定会一走了之吧”。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理解和分析受害者的行为,帮助执法与刑事司法系统更好的理解暴力犯罪,评估威胁,预测风险,帮助女性避免情感操纵和暴力。
因为情感操纵往往难以察觉,令人费解或隐蔽至深。以至于在凶案发生后,我们常常假设成受害者和施暴者双方都是冲动的丧失了理性思考,从凶手和辩护人所描述的“激情犯罪”即“脑袋啪的断线”来解释家庭暴力,而这种观点也多年来主导人们对于此类案件的主流理解,而“激情犯罪”又可以被认为是过失杀人,这就意味着凶手较轻的罪责。在本书中史密斯教授给予了驳斥,因为凶手往往遵循情感操纵的模式,借由指认和识别这种模式,我们不仅可以追踪潜在受害者的风险是如何升级的,以此提早干预,而且能看清凶手所谓的辩解是虚假的,进而帮助司法判定。
史密斯教授提出的
凶杀时间轴也是正本书的核心所在
,它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几个案例来分析和比对。从第一阶段的开始,两个人相互认识,到最后一个阶段凶案的发生,其实都可以说是有迹可循,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情感操纵和家庭暴力最终都会指向死亡,但通过大量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大多数具有操纵欲的人都呈现出了相似的特点,作者形象的提炼了操纵欲恋人所谓的“伟大的激情”,“嫉妒法则”和“忠诚法则”,而当我们不幸遇到了这样的状况,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能简单的误判为浪漫爱情的副产物。
就在我还没阅读完这本书,韩国发生了一则举国震惊的跟踪凶杀案,2022年9月某日,首尔地铁2号线新堂站内,一名31岁的男子砍死了一名28岁的女性,两人曾是同事关系,骚扰似乎从三年前他们成为同事就开始了,虽然被害人多次报警,申请过人身保护,虽然韩国有《性暴力处罚发》和《跟踪处罚法》,但两部法律都没有保护到受害者。我不禁想,如果史密斯教授在文章中所说凶杀时间轴8个阶段如果能被更好地了解和更清晰的认知,引起司法系统和全社会的广泛重视,那么这起案件是不是就可以避免?
阅读完了这本书,我仿佛拨开迷雾看见森林,意识到家庭暴力和情感操纵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生活中,
学会识别、引起关注,这也许就是一个新的变革
,就是一份力量!
《致命爱人》
[英] 简·蒙克顿·史密斯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以爱之名犯下的罪行
文 /
吴达立
我在广州飞往多伦多的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上将手中这部《致命爱人》读完,合上书页后心情异常沉重。这不是一本主流的畅销书。但是
它所描述的情景与机制、神话及历史,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的周遭上演
。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类似“厌女凶杀”这样仅仅针对性别而对特定族群造成生命威胁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与刑事司法问题”(p.4), 这个世界大部分地方对女性充满了如此多的敌意和恨意,女性作为仍是男权社会为主导、男性占据大部分话语权的世界里,她们通常被视为配角、遵守秩序者、执行者和沉默者,这是为什么“亲密伴侣凶杀案”作为最大类的凶杀案之一,长期以来,被忽略、被无视,更由于类似家庭暴力、强奸或婚内及关系内强奸的难以取证、起诉等原因,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甚至被这个社会默许。然而,有鉴于亲密伴侣凶杀案为谋杀案件的两大类之一,另一类是在暴力冲突中杀死他人的男子——人类以爱之名犯下的罪行,竟那样罊竹难书,血迹斑斑的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无法对广泛存在的亲密关系内暴力视而不见。
书中进一步提到,很多人有着对于类似家庭暴力、情感操纵和凶杀等亲密恐怖主义的迷思,即认为受害者和施暴者都是冲动、丧失理性思考的“激情犯罪”,作者认为(p.7),这种辩解是虚假的。有大量事实和证据表明,
亲密关系凶杀案从来不是所谓的冒失激情下的脱轨,而往往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事先预测到的
。肇事者也从来不是所谓的过失杀人,他或她们的行为是日益积累、处心积虑、精密策划下的后果。作者藉由在格洛斯特大学科研期间调查的四百多起亲密伴侣凶杀案,发现、归纳和总结了“亲密关系凶杀时间轴”,根据逐渐升级的风险性划分出八个阶段,可以方便人们更早地洞见变化、干涉并阻止不幸。这八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操纵和跟踪的历史(有控制欲的个体)
第二阶段:早期关系:旋风般的承诺(操纵迅速推进关系)
第三阶段:关系:生活在操纵之中 (嫉妒、占有欲与忠诚考验)
第四阶段:触发:一桩挑战操纵的事件(挑战操纵的引爆点)
第五阶段:升级:逐渐升级的操纵或出现跟踪骚扰的情形(夺回控制权)
第六阶段:想法的改变:焦点的变动(继续失控下夺回控制的策略)
第七阶段:计划:谋划一起凶杀案(制定计划的毁灭)
第八阶段:凶杀和/或自杀(操纵与受控的完成)
荣格说过,“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利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凶杀时间轴所适用的研究对象是以情感操纵为主导的亲密关系,而这类以爱之名的所谓“亲密关系”里,爱的成分几乎不存在,有的仅是权力、支配、控制和服从。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善恶交织的,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都有权力与控制的种子。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当我们放纵内心的恶到了极致时,会是怎样的结果,也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一个恶的处境与不善的关系时,保持警觉,第一时间辨识和脱离。
目前读书栏目将和各大出版社合作,定期发布
「翻翻书·写写字」
书评征集活动,如果你关注社会话题,有表达的欲望并尊重彼此的时间,欢迎关注我们的活动详情成为下一期的图书推荐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