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精神薪火传 踔厉风发再出发
赤水河畔,山川秀美,人文厚重。在赤水市大同古镇狭长石板街道旁,有一栋上百年的老屋,往来的人都对这里保持着敬意,常有游客在此驻足,认真阅读墙上悬挂的文字介绍。这里就是中共赤(水)合(江)特别支部旧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共产党员梁业广等在赤水、合江一带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12月,经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批准,将原中共合江特别支部委员会改建为中共赤水合江特别支部,下辖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0人。这是贵州境内设立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
赤水新貌 王怀茂 摄
从此,党组织的活动在赤水就从未中断。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人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拯救人民于水火;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在这里艰苦奋斗,为人民谋幸福。
峥嵘岁月,负重前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无私奉献,为赤水的发展事业奋勇拼搏,同时也见证了赤水的历史变迁。
今年90岁高龄、有72年党龄的赤水老党员张资德还记得,新中国成立前的赤水乱匪横行,民不聊生,看不见生活的希望。
赤水市天台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王茂祥 摄
新中国成立前,“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赤水的真实写照,地主、土豪、劣绅等势力对人民进行无休止的压榨和盘剥。
新中国成立前,赤水境内无一条成形公路,由于经济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低,人们的住房几乎都是木房、土木房、土坯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赤水人民发扬长征精神,进行不懈的探索实践。修水渠、建水库、筑公路、坡改梯、修医院、建学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
黄金梨为百姓带来“真金白银” 张鹏 邹进 摄
32万赤水人民向贫困宣战,赤水在脱贫攻坚中勇挑重担、啃下硬骨头,到2016年贫困发生率降至1.95%,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脱贫摘帽县(市)。2019年底,在档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0。
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赤水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把“两山”理论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出门靠走、通讯靠吼、防盗靠狗的贫困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年要大力发展冷水鱼、猕猴桃、矿泉水产业。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省级劳动模范、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看到全村脱贫摘帽、村民逐渐走向富裕,倍感欣慰。
赤水市蜿蜒曲折的通村路
多少年的期待,一朝梦圆。从设立贵州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到脱贫摘帽,赤水用近90年蹚过了这条贫困的河流,实现了几代人民群众的夙愿。
革命精神在赤水这片红色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传承赓续。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赤水将红色基因根植在每一寸土地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续写不负新时代、不负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新华章。
更多详情点击图片查看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