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行守“沪” 】“暖心明信片已收到!疫情散去后,我们相约多彩贵州!”
这个春天的上海和以往不太一样。繁华的都市停下了脚步,暂停的街道却掩不住医院、方舱里繁忙的身影。
在上海疫情最严峻时,全国22支医疗队3.7万多人奔赴上海。他们众志成城、同心抗疫,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无尽的力量。
5月18日,一组以与援沪兄弟省份相对应的以上海街道照片为内容制作的22张创意明信片《上海感谢您》和相关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刷屏。视频里满满的是各地援沪医疗队与上海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这是以上海的方式,向为这座城市战胜疫情而辛苦付出的各省市医疗队致敬表谢。
上海贵州路也在其中。明信片上“上海感谢您——贵州省2022年春天援沪抗疫纪念”的字样,照片中贵州路上来往行人和街边小店组成的烟火气息,暖进了所有贵州援沪医疗队员的心里。
贵州援沪医疗队受命于4月分两批先后驰援上海,1317名来自全省117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上海6家医院、2个方舱日夜奋战。
多年来,上海在东西部协作中倾情倾力帮扶贵州,两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次援沪行动,也被队员们称为“感恩之行”。
他们用精湛的医术、精心的护理、体贴的照顾让上海人民在疫情中感受到山海相连的温暖情谊。
贵州援沪医疗队在救援一线
收到上海的这封充满爱和温暖的卡片,大家内心涌上许多想说的话:
“我们怀着感恩之心与上海人民一起抗击疫情,上海人民也给予我们极大的热情与诚挚的欢迎。”
“老爷叔的浪漫是买菜的时候顺便买束花,是下雨的时候身着西装走在贵州路的灯光下。初心不因路途遥远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
贵州援沪医疗队与患者合照
“我们时刻能体会到上海人民给我们的关心与帮助,更谢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
大家说,期盼疫情散去,我们再和上海人民相约贵州路,相约多彩贵州!
番 外
感控,为医护同伴“保驾护航”
晚上10时,贵州省援沪医疗队副领队、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辉刚结束当天的感控工作组视频例会,来自全省多家医院21名经验丰富的感控人员分别介绍了医疗队各分队工作情况,他们还要总结梳理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为接下来的工作明确方向。
目前,贵州省援沪医疗队共5支医疗救治队奋战在上海防疫一线,并全都配备了感控专家和专职人员。“感控工作是双重保护,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患者避免二次感染。这是特别难的环节。”分管医疗队感控工作的刘辉说。
副领队刘辉(左二)至方舱医院查看感控工作
“所有工作的开展,一定是感控先行。”医疗队感控组组长、省院感质控中心主任、贵医附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查筑红介绍到。在上海,医护人员所到之处必须经过院感专家实地考察评估,队员则是“进舱(院)必考”,只有通过考核才有资格“上岗”。
医疗队感控组组长查筑红(左二)实地指导感控工作
“工作一个多月了,院感知识培训依然每天坚持,而且会更加严格,不能让大家松懈,直到获得最终胜利。”查筑红说,目前的流程制度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此前援鄂的经验,但结合奥密克戎毒株特点以及上海感染基数较大的情况,感控流程要求更严格、更详尽。
流程优化 为同伴保驾护航
5月19日下午,有1376张床位的上海长宁区绥宁路方舱医院正式休舱。在这里,贵州省援沪医疗队(中医分队)已经坚守了33天。
这是贵州省援沪医疗队接管的第一个方舱医院,打好第一仗非常重要。
“我们提前搭建好组织架构,明确责任职责,畅通工作渠道,做到心里有底。”医疗队感控工作组副组长、中医分队感控组组长、省三医院感科科长梁永生介绍,队伍一到方舱马上进行实地考察,并反复推演形成最优方案。
“我们在医护工作区域安装了监控,采取现场指导和视频语音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每一个班次医护人员的感控管理。”队员们的安全,梁永生一刻都不敢放松。
“王师傅,摘口罩的时候,手千万不能碰到阻隔层哦。”
王师傅是医疗队通勤车的司机,正细心叮嘱他的是省人民医院感科医生陈黎媛。她现在是医疗救治一队感控组专职人员,驻地酒店的服务人员、通勤车的司机、来来往往的医护人员……每个人都是感控组的督导对象。
“感控就是管天、管地、管空气!”她笑着说,让大家在诊疗防控方面做到标准化、一致化,时刻紧绷防控这根弦,人人都成为感控的实践者,这支小分队的责任才算尽到了。
“叮!”随着手机信息铃声响起,正在上海长宁区驻地休息的医护人员们又收到了当天的感控整改提醒。
抵达上海之后,医疗队感控人员每天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教和指导,持续提高大家的感控意识。做到‘人物同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流程并科学划分上下班通道。
医疗队队员进入酒店前,进行消杀
“我们每天两次对酒店环境和消杀工作进行巡查,还定时分批为大家采集核酸样本检测。”医疗队感控工作组联络员、省三医护士长陈健达说,所有的工作都为了让大家能有一个安全舒心的生活环境,保证以最佳状态投入接下来的工作。
争当标杆 团结协作中展现贵州风采
“一看这个标准动作就知道是贵州队。”在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监控室内,感控工作负责人通过一个动作就能肯定,正脱去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来自贵州援沪医疗队医疗救治五队。
“防护服穿脱一定要注重细节才能保证安全。”来自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院感科的沈梅和同事一丝不苟地抓细节,不断提高队员的感控意识,“我们队员穿脱防护服的动作甚至被医院作为典范,让大家相互学习。”
闸北中心医院里负责感控的除了贵州队队员外,还有上海本地和陕西、山西的医护人员,“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但是大家分工协作,早已默契十足。”
另一头,医疗救治六队的“阵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和览海医疗康养中心内,同样汇聚了湖南、陕西、山西、云南等多个省份的医疗队。
病区以老年重症病人居多,所有病房的诊疗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评估改进。一进驻,医疗救治六队感控组组长、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感科主任安文洪就及时和其他医疗队沟通,组成一支专业的感控队伍,协同开展感控督导工作,实现院感工作同质化、统一化管理。大家信念一致:“只有保证大家平安回家,才算真正的胜利。”
绝不松懈 战斗至取得全胜
感控工作中一切的井然有序、精准高效,离不开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的坚强领导和统筹谋划。援沪医疗队领队、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巍说,接到准备驰援上海的通知后,人员调配、穿脱防护服培训等各项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我们在省内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系统培训,就是要不打无准备之仗!”
贵州省援沪医疗队领队、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巍(右一)视察驻地酒店感控情况
到达上海后,感控工作组迅速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方案,梳理出预案、流程、健康监测等14个项目汇编成册,供医疗队学习参考,更为指挥部进一步做好实地指挥调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1317名队员,5支医疗分队,9个驻地,5家定点医院,2家亚定点医院,1个方舱。面对如此分散的人员安排,感控压力不可谓不大,“事无巨细”就是对感控工作最好的概括。
不断地探索、实践、讨论、总结,让医疗队的感控工作不断向深向实,并形成很多宝贵的实战经验。但弦越到最后越得绷紧,剩下的工作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保护好每一名患者,保护好每一名队员,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代表的是贵州,希望通过队员们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作风和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让贵州医疗队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帮助上海尽早恢复往日的繁华和生机!”这是医疗队所有院感人员的共同心声。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大炜 陈祖嘉 彭瑾
编辑:喻辉
统筹:王迟
编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