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粤黔协作谱新篇︱山海协力,黔货俏销大湾区

贵州日报 2022-08-30


一枚小鸡蛋,敲开山门,拥抱大海;

一枚小刺梨,牵手广药集团,从黔山走向湾区,走向全国各地;

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生长在黔山贵水间的丰富农特产品走出山门,丰富了沿海市民餐桌,鼓起了黔地群众腰包。

在纳雍县厍东关乡李子村广汽集团援建的芳香产业基地,村民正在采收成熟的薰衣草(通讯员 罗大富 摄)

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粤黔两省认真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推动贵州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推动“黔货”飞向大湾区,走俏大市场。

乌江源头、梵净山下、娄山关前、苗岭深处、北盘江畔……一颗颗蔬菜抓住机遇,一枚枚果子穿山越壑……从生鲜蔬果到深加工产品,“黔货”正以迅猛之势,抢占大湾区市场,书写“黔货”出山崭新篇章。

乌蒙“山宝”深受青睐

仲夏时节,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撒拉溪社区的盛园蛋业蛋鸡养殖基地,绿树环绕,凉风习习。透过智能化蛋鸡舍的玻璃,只见一只只蛋鸡正在啄食,一个个鸡蛋溜进传送带,一直传输到装蛋车间。工人忙着把带着余温的鸡蛋放进蛋盘、装进蛋箱。

七星关区撒拉溪镇盛园蛋业蛋鸡养殖基地,工人正在装箱,这些鸡蛋将销往大湾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摄)

“每天要发千余件鸡蛋销往广州、深圳等地,很受消费者欢迎。”公司负责人张永建说,仅大湾区市场就供不应求。

一枚小鸡蛋能够敲开山门,闯进大湾区市场,在张永建看来,这得益于国家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得益于粤黔两地政府牵线搭桥,同时,公司紧紧扭住“品质”这个“牛鼻子”,采取标准化生产模式,从分拣、喷码、质检、包装等环节反复筛选,剔除脏、损等不合格鸡蛋,让每个鸡蛋都是精品。同时,还采用暗码“身份证”溯源,确保品质。

在高高的韭菜坪下,赫章县松林坡乡窝皮寸大坝,几场及时雨过后,小香葱等蔬菜使劲冒绿。“作为粤黔共建蔬菜基地,这些蔬菜主要销往大湾区,丰富大湾区市民的餐桌。”负责人周礼贵说,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这里的蔬菜24小时后就能出现在广州、香港的各大市场。

在赫章县兴发乡中寨村,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芳香产业基地里,村民正在捞出提炼过的薰衣草(通讯员 罗大富 摄)

周礼贵说,这里的蔬菜能够走进大湾区市场,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倾力帮扶。为了帮助这里的蔬菜闯进大湾区,广东对口帮扶赫章县的番禺区先后投入了对口帮扶资金近千万元修建了1500立方米冷库一个,1500平方米蔬菜包装分拣车间一个,1500平方米仓库一座,有效补齐了蔬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问题。

“帮扶不仅体现在资金上,更体现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销售渠道上。”广州挂职赫章县委常委、副县长庄永康说,广州是发展的最前沿,市场经验丰富,通过东西部协作牵线搭桥,我们参与了香葱基地的产业规划、销售扶持、品牌打造。

近年来,毕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紧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把毕节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数据显示,毕节累计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53个,占全省35.57%,居全省第一,认定产品类别涉及蔬菜、水果、食用菌、禽、蛋等五大类50余个品种,生产基地面积达37199.429亩。2025年,毕节将力争认定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00个以上,全力推动黔货出山。

梵净“山珍”风行“湾区”

时下,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南麓的江口县,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在坝盘镇挂扣村挂扣坝区,几十名务工群众将鲜嫩爽脆的黄瓜采摘入篓,由货车转运至冷库保鲜、分拣,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江口县生态好,这里的农产品深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欢迎。”江口鑫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刚对这里的蔬菜闯进大湾区市场信心很足。

2022年,碧江区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引进加多宝集团在碧江打造万亩原料种基地。图为管护人员在仙草种苗场查看种苗长势。(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摄)

除了在江口县的520亩自有蔬菜种植基地,吕刚还发动铜仁市沿河、万山、石阡等区县的千余户农户,代种蔬菜3000余亩,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所有的蔬菜种植基地统一供苗、统一管护、统一销售,确保产品质量。”吕刚说,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公司供应的黄瓜、茄子、莴笋等绿色蔬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餐桌上的“香饽饽”,去年总产值超1500万元。

去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江口县与东莞市大朗组团携手,通过强化招商引资、项目支持、消费协作、劳务协作,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从武陵山腹地走向沿海城市。

碧江区在东莞举办农产品展销对接会,推动碧江农特产品进机关、市场、商超,助力黔货出山。图为产销对接会场景。碧江区供图

在铜仁市碧江区的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精深加工基地内,各个车间的生产线正加紧生产,一瓶瓶茶油从这里走向大湾区。

这里的深加工产品如此受青睐,得益于该油茶精深加工厂建设项目获得东莞市东西部协作资金1000万元支持,解决了企业在加工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目前,公司有560亩种苗繁育基地和58000亩油茶种植基地,建成了一个年产可达3000吨茶油的精深加工厂。”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霁霄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茶油收到大湾区消费者青睐,2021年我们实现销售收入6600万元,今年定的销售计划大概在8000万元。”

为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铜仁市在东莞虎门建设了铜仁市大湾区(东莞)销地前置仓,打造的“黔货云仓”东莞销地前置仓在东莞虎门镇落地建设,已基本实现集铜仁市农特产品展示、仓储、物流、配送等功能,为铜仁优质农特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前置保障,促进东西部消费协作纵深发展。

苗岭特产成“香饽饽”

走进位于黎平县中潮镇口团坝区七彩田园蔬菜基地,工人们正在采收绿油油的蔬菜,忙得不亦乐乎。

2020年以来,中潮七彩田园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蔬菜水果的秧苗培育上,通过不断探索、学习,以大棚为基础,科技创新为引领,成功实现了工厂化育苗,为辣椒、茄子、甘蓝等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种苗支撑。目前,基地育苗大棚共占地13000平方米,今年春季仅辣椒种苗就已培育一千万株。

在去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对口帮扶黎平后,七彩田园基地负责人吴长霖萌生了把公司开到佛山的念头。

国发〔2022〕2号文件和省发7号文件两个利好文件的相继出台后,坚定了吴长霖的决心,目前,他已经在佛山成功注册了佛山市天润鑫达贸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食品、货物进出口等,为黎平绿色果蔬成功走入粤港澳大湾区开辟了新渠道。

“今年端午节,公司将榕江的黑木耳、粽子农特产品销往佛山等地,销售额达100万元。”黔东南鹏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鹏说,这里的生态绿色食品成为了广东市场上的“香饽饽”,目前,公司正向当地合作社和公司收购大米、面条、葛根粉与山茶油等农特产品。

黔东南鹏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佛山市在榕江县投资的企业,主营菌类代加工,产品有香菇、黑木耳、姬松茸、猴头菇、茶树菇等菌类产品,公司产品畅销国内。

“黔东南农特产品品质好,但缺少销售渠道。我们公司在佛山南海、顺德有500多平方米的销售门店,与中粮集团、广铁集团、中国移动、广电集团、深圳海吉星等企业都有合作,我们要发挥好‘桥头堡’的作用。”刘鹏介绍道。

作为贵州产品南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榕江按照“一园多区”“三产融合”的发展理念,大力打造集农业生产体系、加工体系、经营体系为一体的东西部协作榕江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力推动“黔货”出山。



撰文海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齐青杨

视频:罗大富

编辑:陈豪

统筹:田旻佳

编审:王璐瑶

更多新闻

· 贵州又一座大桥合龙!将成贵阳到成都最快通道

· @年轻干部,贵州做了这些事护你成长

· 明起报名!计划招录5182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