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的贵州人丨王廷科: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

贵州日报 2022-08-30

连日来,到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漂流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这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赤水大瀑布景区所在地,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地貌的核心区,在这个夏天里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水流声如洪钟,轰鸣如雷,最高滩3米落差,有三道拐、门坎滩、蘑菇石、新桥险滩等多个惊险的漂流点,刺激有加。碧绿、清澈、透亮的山水,倒映出戏水者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今天看了赤水大瀑布,又玩了漂流,真是开心又凉爽。”来自四川自贡的游客周丽告诉记者,趁着孩子放暑假,专程带孩子过来玩。


“平均每天有200人左右。”在游客出发点,陈金翠忙着接待客人,寄存物品、登记发放救生衣,动作娴熟有序。她告诉记者,在家门口的丹霞第一漂上班,每个月有3000余元的收入。
“今年赚个40万元应该没问题。”看着观光车送来一车车游客,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省级劳模、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说。

“发展产业要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眼光长远,实事求是。”王廷科说,如果第一次失败,第二次也失败,到第三次群众就不一定信任你了。
过去的黎明村是赤水市有名的贫困村,“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王廷科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没有公路,最边远的农户到镇上要走五六个小时,很多老人一辈子没有到过赤水城。
“那时做梦都想不到会通公路,交通不便时,竹笋烤干了,背到街上,一斤卖几十元,背一背篼也卖得不多,要是卖竹料,像我们这里最远的黄莲沟组,上趟街都要两头黑,咋个运得出去哟。”王廷科说,当年赤水退耕还竹时,黎明村基本都选择了栽种笋用竹林。

如今,黎明村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现有竹林1.2万多亩,其中箐竹4700多亩、楠竹6000多亩、杂竹1000多亩,年产鲜竹笋150万斤,每年能卖出楠竹几十万根,全村单是竹产业收入每年人均1.2万元。
“去年黎明村人均年收入达1.8余万元。”王廷科告诉记者,黎明村222户797人,已有74户在赤水城区买了房,全村轿车94辆,摩托车140多辆,基本每家每户都有车,就连残疾人都有电动三轮车。

如今,黎明村还有年产8万斤的760亩猕猴桃基地、年产10万斤的生态鱼塘、年产能3.8万吨的两河口镇盘龙竹根水厂,这些产业中不仅黎明村村民全员入股,还有部分邻近村民参与入股。如今,黎明村已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是股东、人人有保险。


“目前,要把这几个产业做好,计划用3年时间让水厂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在王廷科看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实际行动,把责任担当扛在肩上。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编辑:胡凯瑜 胡蓉

统筹:晏海艳

编审:田旻佳


· 新时代的贵州人 | 杨秋霞:用拼搏书写人生灿烂篇章

· 新时代的贵州人丨周琦:优势矿产不能“急用现找”

· 新时代的贵州人|贵州合力超市集团董事长李德祥:合心齐力 惠民兴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