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议事厅 | 产业兴旺 和美乡村奏新曲

贵州日报 2023-03-07

两会议事厅

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殷殷嘱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以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引擎,全力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杨昌芹代表:把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


杨昌芹代表


扎根竹乡16年,杨昌芹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投身竹编产业。

杨昌芹是全国人大代表、赤水竹编非遗第六代传承人。2022年,她创办的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产值超过2000万元,直接带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177户570人增收致富,间接带动周边乡镇近3万人从事竹编相关产业。同时,她着力完善非遗技艺产学研基地建设,让竹编技艺培训覆盖更多的脱贫人口,使竹编成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的金钥匙。

“赤水竹编既是产业,也是文化。我们把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让赤水竹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融合,用竹编非遗文化引领竹编市场,用竹编市场来养活竹编非遗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杨昌芹说。

“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非遗‘潮’起来。”杨昌芹先后到上海等地的美术院校进修学习,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到竹编工艺编织当中,创新推出了竹编瓷器、竹编首饰、竹编禅意香炉等一系列竹编工艺品,很受市场青睐。

“打造品牌是做强赤水竹编产业的关键。”为了更好树立品牌价值,杨昌芹“借船出海”,通过与贵州茅台集团、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积极利用黔货出山各种渠道,让赤水竹编走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牵手竹艺公司的产品已远销北美、欧洲等地。

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去年,杨昌芹带领团队在私人定制和高端市场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推出了更多、更有特色的竹编产品,让赤水漫山翠竹成为了一项富民强市的产业。她还积极参与贵州省竹编工艺标准化方案的起草,为我省竹编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添砖加瓦”。

“我是一个手艺人,也是一个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6年来,杨昌芹始终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议题。她说:“我将和群众一起用手中的竹丝,编织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把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把赤水竹编产业做大做强。”


杨恩兰代表:发挥春茶“早”的优势“好”的品质


杨恩兰代表


“水城早春茶开采时间比全国其他地区提前20天左右,在春茶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占得主动,但还需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恩兰说。

贵州早春茶大规模开采时间平均比江浙地区提早半个月,普安、水城一带早春茶开采时间更早。目前,以黔西南州普安、晴隆,六盘水市水城和黔南州平塘、罗甸为核心的茶区,正积极打造早春茶产业板块。

杨恩兰认为,做好早春茶要按照精而强、精而美、精而特的思路,坚持绿色生态,注重茶叶的精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形成优势单品,不断积累形成早春茶新市场。

“我们拥有‘早’的优势,还要保障‘好’的品质。”杨恩兰介绍,贵州是国内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茶区,赋予了贵州绿茶“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独特品质,为贵州生产高品质绿茶打下了基础。

“绿色,是贵州茶叶的底色,也是茶园的基本色。我们要从源头坚守好茶叶质量安全‘生命线’。”杨恩兰说。

去年,杨恩兰的茶叶植保团服务队多次到水城区茶叶基地开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基础性示范技术服务,让当地茶园效益进一步提高。她表示,要坚持技术先行、示范引领、效率优先,形成技术指导与商品化科技成果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技术服务覆盖面,切实打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茶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付庆梅代表:特色产业让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付庆梅代表


三月春风送暖,农作物生长旺盛。

3月3日,黔西市雨朵镇扯泥社区,田垄间满目青翠,成片韭菜长势喜人,韭菜香味扑鼻而来。

“种韭菜投入低、易管理、效益高、风险小,平均每年可收割4次。”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市雨朵镇党委书记付庆梅说,韭菜主要销往广州一带,每亩有8000元的收益。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雨朵镇依托自然环境条件,调优做特农业产业,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方式带领群众种植韭菜5000余亩。目前已有种植大户近600户。

“产业振兴,落脚点是让农民增收致富,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付庆梅介绍,除了韭菜产业,雨朵镇还同步发展高粱、食用菌、圣女果等产业。同时,建起分拣工厂、冷库等相关配套设施和项目,从生产、保存、加工、销售等方面规划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路径。

茶林绵延,牛羊茁壮,瓜果飘香……打好特色牌,雨朵镇一个个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拔节生长,让群众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付庆梅直言心情激动、责任重大。此次全国两会,她关注的重点在乡村振兴。“我将立足本职,勤学勤思,多研多悟,多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在履职中用心用情用力写好‘代表作业’、交出‘履职答卷’,为贵州高质量发展献智聚力。”她说。


李利代表: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


李利代表


“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聚集了十余个民族的搬迁群众,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的‘聚宝盆’,为我们文创产业提供了栖息地和创作源泉。”

“我们将继续依托阿妹戚托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优势,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深挖民族文创项目,延伸多元业态产业集群,拓展增收渠道,让传统文化与时尚创意碰撞的火花点亮更美好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利说:“今年全国两会,我带的建议是希望加大对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区后续扶持的力度等,让我们的新家园更快高质量融入城镇化发展。”

李利,34岁,布依族女孩,今年是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

“返乡创业,我一直致力于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李利说,乘着各种利好政策的东风,原本的手工小作坊也逐步发展成集传统手工作坊、现代加工车间、产发设计工作室、直播培训基地、民族文化体验馆、文创产品展示中心等于一体的现代企业。

从“指尖技艺”走向“指尖经济”,在李利带领下,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手织土布、手工包、蜡染衣服、织染围巾、床上用品等民族文创系列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卖到全国各地,闯出了一片市场。该公司也成为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最大的民族文化产业化、市场化孵化中心。

“我们将以阿妹戚托民族非遗文化街为营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实体’商业模式,不断拓宽销售市场,以产品为介质,向全国推介家乡文化、美景。”李利说。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悦 金忠秀 吴传娟 吴采丽

编辑:任诗音 王培

统筹:胡莹

编审:闵捷

更多新闻

· 两会时间已到,有句心里话老乡要讲讲

· 我们村的喜事儿传北京!从17个村庄看中国式现代化图景

· 一图速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