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州影像故事丨菊妹出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贵州日报 2024-04-13


那是2022年的冬天,12月的贵州,湿冷的空气给大地敷上一层薄霜。  35岁的熊永菊站在田里,面对手机生平第一次直播出镜。虽然经过精心的准备,但直播间里只有3个人,这让熊永菊觉得天气似乎更冷了,2个小时的直播,她被冻得瑟瑟发抖。


熊永菊正在化妆,为直播作准备

  

一单也没有成交。

  

接下来的半个月,熊永菊咬着牙,每天都站在田里,对直播间屈指可数的消费者“喋喋不休”,但成交量依然可以“忽略不计”。


每天都有很多外地商家联系熊永菊帮忙带货

  

有人劝她,“放弃吧,老老实实出去打工,起码能养活自己。”有10多年打工经历的熊永菊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能辜负政府对我的培养。”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到贵州看望慰问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并赋予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光荣使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贵州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发挥新媒体电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培育孵化直播带货新农人,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三新农”帮助老百姓搭上新媒体数字快车,把网络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闯出了一条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直播前,熊永菊换上干净的布依族服饰

 

期间,“素英姐”“乡间赵小飞”“归乡人永超”“独竹漂昌瑞”等不同人设的新农人在贵州脱颖而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民、有大学生,也有返乡农民工,他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生活在农村,推动一大批农特产品飞入“云端”走向全国。

  

全省各地成功的新农人们激励着熊永菊。


直播前,熊永菊换上干净的布依族服饰

  

“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抱着这样的信念,2021年熊永菊揣上攒下的3万元积蓄,孤身一人踏上了去重庆、广东、浙江等电商发达省份学习电商直播的旅途。几个月学下来,熊永菊还是有些困惑,“感觉话术千篇一律,实操还是存在困难。”

  

熊永菊有些沮丧地回到了位于长顺县广顺镇的来远村家中。


熊永菊正在准备直播时所需的土特产

  

2022年,事情发生了转机——北京邮电大学在长顺县投资建成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政产学研实践基地,熊永菊作为第一批学员,被当地政府邀请到基地免费培训。

  

实践基地除了培训教室,还专门设有直播间,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会带领学员现场实操,直播售卖当地的土特产。


熊永菊的母亲李永翠正在挂直播要卖的腊肉

 

近一年的手把手教学,熊永菊熟练掌握了直播带货的要领。

  

2022年12月初,熊永菊回村,在抖音给自己取了一个“贵州菊妹”的名字后,便开始直播售卖家乡的土特产。

  

之所以选择卖土特产,熊永菊说“家乡的味道最正宗,绝不让消费者失望。”


熊永菊正在直播

  

因此,她将直播间搬到了空旷的田间地头。

  

田间地头没水没电,一切物资都需要她用肩膀挑过去。从备菜、选品、生火再到准备直播所需设备,熊永菊一个人要忙活将近两个小时。直播时,为了让粉丝更直观地了解土特产,熊永菊经常利索地撸起袖子,起锅烧油将土特产炒成菜展示。

 

万事开头难,“天寒地冻的,说不沮丧是假的。”回忆起直播初期,熊永菊仍心有戚戚焉。但想到政府对自己的大力支持,熊永菊又不停给自己加油鼓劲,“再坚持坚持,也许哪天就成功了呢?”

  

半个月后,熊永菊的直播间有了起色,20多天后“爆单”了——此前买了商品的几个粉丝带了一波人进直播间“豪横”回购,当天直播间卖出了189单香肠、324单血豆腐,成交额突破3万元。


“真诚是必杀技,我们贵州土特产过硬的品质也是。”仔细复盘,熊永菊认为这是她直播带货成功的原因。


熊永菊向粉丝推荐土特产

 

爆单以后,回头客越来越多,介绍血豆腐时,有的粉丝要看香肠,介绍香肠时,有的粉丝又想了解腊肉,熊永菊一个人忙得晕头转向,索性把在外打零工的母亲李永翠找来帮忙。


李永翠不了解直播行业,女儿找她时,她心里还有些打鼓,“真是新鲜,通过手机就能卖东西?”

  

熊永菊给她“科普”半天,李永翠仍然一知半解,熊永菊急得一跺脚:“您别问了,过来帮我就对了!”

  

李永翠只有小学文化,常年身着布依族服饰,来女儿的直播间帮忙也说不上什么话,经常干的活就是跑腿,展示商品,或者在直播间里闷头炒菜。


李永翠正在切菜

 

有意思的是,网友对李永翠格外感兴趣,会问李永翠是谁,身上穿的是什么服饰,一来二去直播间的流量越来越好。

  

时间长了李永翠也摸出点门道,在直播间不再畏手畏脚,还在短时间内学会了用语音切换文字的输入方式来回答粉丝提问,而且弄懂了一些直播规则,偶尔她会站在女儿身后适时地补充两句。

  

娘俩接地气的直播,吸引了不少粉丝围观,他们纷纷通过自己的方式购买商品,距离远的就通过线上购买,距离近的等不及发货会直接跑来。

  

熊永菊的粉丝有一个共性,只要买过一次,大部分人就会成为回头客。

  

熊永菊正在选品


这与熊永菊的“执拗”有关。

  

尽管每日全国各地找上门来的商家不计其数,但熊永菊固执地只卖长顺本地的土特产,“我是本地人,我知道哪种土特产好,外地的商品我不了解,即便再赚钱我也不卖。”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实诚,才令她直播间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每天下午4点,不少人会定时守在她的直播间,即便不买东西也要与她聊上两句。

  

这“泼天的流量”让熊永菊受宠若惊:“凭借着‘家人们’的关爱,2023年我的营业额超过了500万元!”


熊永菊正在准备直播所需物品

  

熊永菊的成功,为做沙发套生意的妹妹熊永兰一家提供了另外一条卖货的思路。

  

熊永兰跑到姐姐的直播现场学习,不懂就问,回去后一边直播制作沙发套,一边直播卖货,看得见的生产工艺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熊永兰一家的沙发套生意比从前好了不少。

  

熊永菊带货成功的连锁效应不止如此。

  

家住惠水县涟江街道的黎玲峰刷到熊永菊的视频后,特意赶来长顺向她学习……


熊永菊正与粉丝互动

  

目前,向熊永菊取经的人仍源源不断。2022年以来,通过长顺县妇联帮忙搭建平台,熊永菊为来自云南、龙里、贵定等地的200余名妇女进行免费培训,让她们在广顺巾帼众创空间实操,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长顺农特产品走向全国。

  

如今,一大批像熊永菊这样的新农人正搭上新媒体数字快车,把网络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闯出了一条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2023年前10个月,我国直播销售额超2.2万亿元,同比增长58.9%,占网络零售额18.1%,拉动网零增长7.5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中,有很多像熊永菊一样的新农人的贡献,他们顺势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满怀信心、步履铿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范朝权 尹长东 刘斌 文字/马红梅 图片/谢佳杰 视频/黄秀铭 陈赫鲁 音频配音、制作/黄昕蕊 陈赫鲁

编辑:胡凯瑜

统筹:晏海艳 刘添元

编审:庞博

更多新闻

· 贵州影像故事 | 黄金的信心

· 贵州影像故事|解题

· 首次统一规定!5月1日起施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