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 | 南博艺术馆新展上线,带你感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之美~





艺术馆新展上线

New Exhibition

南博艺术馆迎来新一期换展~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



绘画馆

璞玉浑金入画来


_

书法馆

心摹手追——南京博物院藏明清临书展


_

傅抱石馆

希古幽怀——傅抱石绘画的取法


_

陈之佛馆

枝枝叉叉  郁郁葱葱——陈之佛树的画法


_





绘画馆:璞玉浑金入画来


“金石入画”在清代早、中期可以看作是文人由“以书入画”展开的一场摸索中的、尝试性的艺术变革运动,“扬州八怪”书风中的“金石气”在绘画创作里有所体现,然尚属一种文人墨戏。直到清末民初海派画家崭露头角,绘画领域的“金石气”才得以充分呈现。经赵之谦、虚谷、蒲华、吴昌硕、王震等海派金石书画名家的不懈努力,最终在吴昌硕理论与实践的巨大作用下,金石绘画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期为“璞玉浑金入画来(下)”,遴选精品文物73件(套),内容涉及书画、印章、封泥、陶瓷器等。展览意图立足丰富的院藏文物资源,重点关注清末至民国时期“金石气”在绘画中的表现与成就。

展览时间:2023年3月开幕

展览地点:艺术馆21号展厅

策展人:鲁珊珊

岁朝清供图

赵之谦(1829-1884)

轴  绢本  设色

纵91cm  横49.6cm

点击查看原图▶


布袋和尚像

吴昌硕(1844-1927)

轴  纸本  墨笔

纵124.3cm  横45.8cm

1920年

点击查看原图▶


山水图

曾熙 (1861-1930)

轴  纸本  墨笔

纵151cm  横81cm

 ◀点击查看原图


黄山纪游图 

黄宾虹(1865-1955)

轴  纸本  设色

纵141.3cm  横43.2cm

点击查看原图▶


蟠桃献寿图

王震(1867-1938)

轴  纸本  设色

纵157.5cm  横67.8cm

 ◀点击查看原图






书法馆:心摹手追——南京博物院藏明清临书展


临书,或谓临帖,是学习和研究书法的不二法门。最早的临书,或可追溯至殷商甲骨文中的习字之刻。而后历朝历代,均有各具特色的临书活动。其中,董其昌可谓临书的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临书是保守的,是学书途径而已,追求形神兼备、意法相成;但对董其昌而言,临书是开阔的,不仅是学书途径,更是自运的契机,追求取神写意、得意忘形。在董其昌、王铎等明末书家的笔下,临书由尺牍、手卷扩展至立轴、扇面,又具有了应酬的功能。本次展览即以董其昌为上限,从南京博物院藏古代书画中遴选出一批晚明至清末的临书佳作,分明末清初、清代中期和清代晚期三个时间段予以展示,以使观者直观地了解明清两代的临书现象,以期对当下的书法临摹与创作有所裨益。

展览时间:2023年3月开幕

展览地点:艺术馆25号展厅

策展人:陈名生



节临苏轼《寒食帖》

王衡(1562-1609)

页  纸本  行书

纵28.4cm  横32.2cm

点击查看原图▶

《寒食帖》是苏轼(1037-1101)行书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诗文写得苍凉多情,反映出诗人惆怅孤独的心境。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出的人生之叹。书法与诗文契合,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临者王衡,字辰玉,号缑山,江苏太仓人,万历时期首辅王锡爵(1534-1611)之子,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1592-1680)之父。


节临王羲之《胡桃帖》

邢慈静(1573-1640)

轴  绫本  草书

纵155.6cm  横27cm

 ◀点击查看原图

释文  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慈静书。

《胡桃帖》为《十七帖》丛帖第二十七通尺牍。草书,六行,四十九字。札中提及王羲之去官之后,在田里以种果为乐事。临者邢慈静,晚明书家邢侗(1551-1612)的胞妹。此作为展大临写,但保留了原帖的纵引、折笔之势。


节临王羲之《瞻近帖》

刘重庆(1583-1632)

扇页  金笺  草书

纵17.1cm  横52.4cm

点击查看原图▶

释文  瞻近无缘……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羲之拜。似海滨大雅,刘重庆。

此作节临王羲之《瞻近帖》,有意避写“苦”“悲叹”等“灾伤字”,乃晚明典型的应酬之作。《瞻近帖》是《十七帖》丛帖第八通尺牍,是王羲之写给妻舅郗愔(313-384)的一封信,对他要来会稽居住的消息感到欣喜和期盼,并希望他能告知来期。临者刘重庆,字耳枝,号幼孙,山东掖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


杂临“二王”帖

王铎(1592-1652)

扇页  金笺  草书

纵16cm  横51.5cm

1643年

 ◀点击查看原图

释文  敬豫在彼,尚未议,还增耿耿。足下以为平复,此庆庆。玄度来何迟,深令人忧悬耶。月末当至上虞,亦俱去。吾唯辨辨,知彼人已还。此犹往来。其野近,当就之耳。癸未正月初二日,彦先词丈,王铎。

临帖是王铎的日常活动之一,也是王铎建构其书法风格的“管道”。他视“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为必尊之古。临帖也是王铎应酬的主要手段。眼前扇页,杂临王羲之《敬豫》《适太常》《月末》《吾唯》,王献之《玄度来何》诸帖而成,用墨层次分明。


节临王羲之《游目帖》

沈荃(1624-1684)

轴  绫本  草书

纵168.6cm  横51.5cm

点击查看原图▶

释文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逸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临似子老年翁,沈荃。


节临米芾《提刑殿院帖》

王文治(1730-1802)

页  纸本  行书

纵26.5cm  横38.3cm

1779年

 ◀点击查看原图

《提刑殿院帖》是米芾行书的代表作之一。王文治此作节临的正是该帖。虽然本作面貌与原帖颇似,但笔法更多来自唐人,外拓多于内擫,雍容多于恣肆,这与王文治平日潜心临摹唐人墨迹有关。


临颜真卿《蔡明远帖》

翁同龢(1830-1904)

屏  纸本  行书

纵71.1cm  横38.6cm

1901年

 ◀点击查看原图

《蔡明远帖》,或称《与蔡明远书》,行书,十八行,一百零四字,颜真卿书。翁同龢临作,气息淳厚宽博,尽得颜书之神。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生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状元及第,曾主政户、刑、工部,任军机大臣等要职,在书画、诗词、鉴赏等方面造诣很高,以书法为最。







傅抱石馆:希古幽怀——傅抱石绘画的取法


傅抱石是于20世纪中叶崛起的中国画大家,经历了那个特殊时代文化观念剧烈碰撞与社会制度变革的洗礼,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道路,其历史价值和借鉴意义均不言而喻。本次展览即从傅抱石绘画取法的角度,遴选了一部分院藏拓片和历代传统绘画,与傅抱石绘画作品一同展示,藉以揭显傅抱石绘画创作与传统绘画脉络之间的传承关系,彰显出傅抱石绘画的精神内蕴和文化内涵。傅抱石绘画的取法选择对于当今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览时间:2023年3月开幕

展览地点:艺术馆19号展厅

策展人:赵启斌



竹下骑驴图

轴  设色  纸本  

纵133.6cm  横32cm

1925年

点击查看原图▶

此图为仿米芾之作,采用米芾米点皴(落茄皴)绘制。全幅先用淡线勾出山石的结构,然后以横笔点厾,用笔一气呵成,层层叠叠,浓淡有致,并施以青绿,古雅明艳,颇得南宗山水的神韵。


秋林水阁图

轴  设色  纸本 

纵133.6cm  横32cm

1925年

 ◀点击查看原图

此图融汇了龚贤、高凤翰和吕潜的画风,近景绘山石及水阁中的两位高士,通过中景部分高大遒劲的树木引导观者的视线上移,远景山石用笔健硕,点染恣意奔放,线条杂而不乱,给人以乱中有整之感。全幅突出勾勒用线的特点,皴法中已见“抱石皴”的雏形。


松崖对饮图

轴  设色  纸本  

纵133.6cm  横32cm

1925年

点击查看原图▶

此图是傅抱石学习程邃画风的作品。图中大量使用枯笔进行创作,深得程邃“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绘画特点。全幅采用“高远法”构图,以显峰峦的深邃高迈。近景为山石和林木掩映中对坐而谈的两位高士。画面整体用淡绿和淡赭设色,用枯渴之笔扫出山石的走向和肌理,使得画面气势雄浑。


策杖携琴图

轴  设色  纸本

纵133.6cm  横32cm

1925年

 ◀点击查看原图

此图所追求的是不拘泥于描摹外物的形似,更为讲求逸笔,突显笔墨的表现功能。近景作缓行的策杖高士与携琴童子。前面屋舍数间,庭院空寂,后面林木掩映,岚烟清旷,呈现出静谧岑寂的空间氛围。全幅注重大混点及乱柴、披麻皴法的综合运用,点画浑厚沉稳、空灵洗练,设色淡雅自然。


点击查看原图▶

云台山图

卷  设色  纸本  

纵31cm  横123cm

1941年

此幅为傅抱石依据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所创作的山水长卷。为傅抱石美术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结晶。此图有意识地取法顾恺之的高古画风,以青绿色调为主,绘制山川、屋宇、林木、溪泉和人物,具有六朝山水的拙朴审美气息。在用笔上傅抱石亦根据客观表达的需要,以细笔散峰笔法表现出岩石的肌理,皴擦笔法灵动自然,“抱石皴”似有若无。林木、树叶、溪流则借助传统笔墨表现,带有师法古人的余韵,画面格调高古淡雅、潇洒灵秀。此图已见傅抱石中国画创作变革创新的先声。


朱笔红梅

轴  设色  纸本

纵84.8cm  横42.9cm

1956年

 ◀点击查看原图

傅抱石写意花鸟画创作不多,此类作品笔法显然来自于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尤其是吴昌硕、齐白石的绘画对他颇有影响。此图通过凌乱而率意的笔触将自我内在精神意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画面生机勃发,淡雅清秀,给人以清新劲畅、跳掷灵动之感。






陈之佛馆:枝枝叉叉  郁郁葱葱——陈之佛树的画法


陈之佛先生的画树技法有自己的特色。总的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勾勒皴写法,另一种是“积水法”。这次我们选用了三十幅作品,展示陈之佛树的画法,如《寒梅宿雀》《鹰雀图》《和平之春》等,一睹其深厚的绘画功力、丰富多变的画树技法。

展览时间:2023年3月开幕

展览地点:艺术馆22号展厅

策展人:李洁璇



梅树白鹰

轴 纸本 设色

纵126cm  横49cm

1949年

点击查看原图▶


槐荫栖鸠

轴 纸本 设色

纵102cm  横40cm

1952年

 ◀点击查看原图


榴花群鸽

轴 纸本 设色

纵108cm  横51cm

1954年

点击查看原图▶


樱花蓝雀

轴 纸本 设色

纵63cm  横31cm

1956年

 ◀点击查看原图


和平之春

轴 纸本 设色

纵168cm 横87cm

1960年

点击查看原图▶


此画也是陈之佛先生晚年所创作的精品力作。通过对碧桃等几种春季花草和群鸽的描写,表现出春光明媚的景象,创造出安祥静谧、和谐喜悦的意境。群鸽姿态各异,树石静静伫立,鲜花盛开,动静相宜,繁乱中求得协调,显现出勃勃生机。图中树的枝干以“积水法”绘写,色彩丰润,富于质感,花叶则以精细的笔法勾写,再敷以或鲜艳或淡雅的颜色,明妍清丽。如果说陈之佛前期作品中多少还存有古人的气息,那么这时的作品已完全脱离了古人,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时代气息。





展览名称

/

 Exhibition

● 璞玉浑金入画来

● 心摹手追——南京博物院藏明清临书展

● 希古幽怀——傅抱石绘画的取法

● 枝枝叉叉  郁郁葱葱——陈之佛树的画法


展览时间:2023年3月开幕

展览地点:艺术馆19、21、22、25号展厅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