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 | 相约艺术馆,一起感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美美与共南京博物院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
Colourful Southwest of China:
costume life and beliefs;


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2楼,正为观众呈现一场“美”的展览——美美与共——南京博物院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




Q1 


展览为什么以“美”命名?

因为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此次,南博举办“院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展览分为“服装•配饰”、“生产•生活”、“信仰•祭祀”三个部分,展出院藏苗族、侗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文物共76件(套),展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Q2 


为什么在南京博物院举办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

20世纪30—40年代,南京博物院先贤马长寿、庞薰琹、李霖灿、凌纯声等老前辈,曾多次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了多项西南少数民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并征集了大量民族文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前身)筹建时期民族文物的搜集、收藏与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一直以来,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继承前辈们的学术传统,数次赴贵州等地调研并征集了部分民族文物。此次展览,展示了中央博物院时期老前辈们在西南的部分采集成果以及后人对此项工作的延续。

Q3 


西南少数民族的“美”体现在哪里?

中国的西南地区指的是现在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等五个省(市),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区内地形复杂多样,多山地和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都有分布。气候随地形地势及纬度高低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林木、河流、牧草等自然资源丰富。这里自古就是我国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如今生活着将近全国三分之二的少数民族,白族、布依族、傣族、侗族、独龙族、仡佬族、哈尼族、回族、景颇族、拉祜族、傈僳族、毛南族、苗族、水族、土家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佤族、瑶族、彝族、藏族、壮族等30余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大杂居、小聚居。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等因素促进了在这片广大区域中的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审美心理以及信仰观念等,而这些不同的方面外化于物,就产生了各种不同风格的生产生活用具、服装、佩饰、信仰祭祀用品等方方面面。




展览分为“服装•配饰”、“生产•生活”、“信仰•祭祀”三个部分,展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服装、配饰Clothing, accessories
01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示了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审美意识。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及其支系众多,其多姿多彩、灿若繁星的服饰是大山深处独特的风景线,是少数民族人们在长期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形成的最美丽直观的民族文化符号。



服饰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生产方式的不同,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在材料、款式、颜色、装饰等方面有所差异。总体而言,材料主要为棉、麻、丝、皮毛等,在款式上主要有袍服、长衫、上衣、裤子、长裙、短裙、披毡等多种类型。在颜色上,各民族有各自的审美喜好,如白族尚白,黑衣壮族尚黑。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注重装饰,往往在衣襟、袖口、下摆、裤脚等处,运用刺绣、蜡染、镶补等工艺,装饰出色彩斑斓的图案和纹样,这些巧夺天工的图案和纹样,或诉说着他们民族的历史,或表现他们的民族图腾,或反映他们的审美喜好。


苗族女盛装- Clothing -

年代:现代

来源地:贵州台江

此套盛装由服饰和银饰组成一套完整的苗族盛装服饰,用于重大节庆穿着。上衣除了装饰有刺绣花纹外,还钉缀了银泡和银牌,衣服下摆处缀有银响铃和银瓜子,走路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长角苗族女服- ClothingI -

年代:现代

来源地:贵州六盘水

长角苗族,因妇女头上绑扎长60厘米左右的木质长角而得名,到盛大节日,妇女会将2到4公斤重的头发和白毛线绑扎成∞字形的硕大头饰顶在头上,这是长角苗族的主要特征。此套服饰上装为蜡染长袖衣,下装为蜡染百褶裙。



背扇

作为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扇,体现了当地社会的生育习俗和民族信仰。背扇,又称“背带”,是少数民族妇女用来背负婴幼儿的布兜。其制作工艺复杂,技法多样,有蜡染、刺绣、挑花、布贴等。除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西南少数民族背扇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浓浓母爱的象征和不同族群的文化符号。   


侗族背扇盖- Accessories -

年代:现代

来源地:贵州黎平

背扇盖外形为方形,表面以不同颜色的布块将背扇盖分割成对称的几何图形。以破线绣的技法刺绣花卉、凤鸟等图案,颜色鲜艳。中间的圆形象征侗族人崇拜的太阳。背扇盖上镶嵌着一些金属片,在侗族人的观念里鬼怪怕光,于是用具有反光作用的金属片绣在背扇上以阻止鬼魅接近孩子。


水族背扇- Accessories -

年代:现代

来源地:贵州荔波

此背扇运用马尾绣的技法制作而成,马尾绣是将丝线缠绕在马尾毛上进行纹样刺绣的特殊刺绣技艺。背扇通体刺绣,纹样精美。背扇心刺绣一只硕大的蝴蝶,在水族人的神话传说中,蝴蝶是他们的保护神,于是妇女将蝴蝶绣在背扇上,以护佑孩子平安成长。



银饰

有服必有饰,故服、饰并称。在西南少数民族佩饰中,银饰是出现率最高且佩戴部位最多的饰品。对于西南少数民族来说,银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美的标志,更是文化与身份的认同,丰富多彩的银饰不仅装点了他们的服饰,更蕴含了他们历史、文化、审美、习俗、信仰等多方面的意义。


藏族银耳环- Accessories -

年代:民国

来源地:四川康定


藏族银戒指- Accessories -

年代:民国

来源地:云南丽江


白族银手镯- Accessories -

年代:清末

来源地:云南大理


彝族银耳坠- Accessories -

年代:清末

来源地:云南大理




02
生产 · 生活 Production, life





















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自然环境催生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活在大山深处、草原之巅、坝子水边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生产方式上因地制宜,过去或以农耕、或以游牧为生,并伴随有采集、狩猎、打渔等多种生计方式。而现在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狩猎等生计方式业已逐渐消失。

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具多就地取材,除一些金属器具及陶器外,大多以身边的树木、竹子、山藤、牛角等自然物为原材料,经过切割、造型、打磨、雕刻、编织、装饰等工艺,塑造出一个个独特的木碗、竹篓、藤盒、牛角杯等物品,造型独特、古朴生动,这些具有原生态和民族性的生活用具,虽没有华丽鲜艳的外表,却透露出一股自然的天籁之美,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少数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情。

苗族镰刀- Tool -

年代:民国

来源地:贵州从江


苗族割草铁刀- Tool -

年代:民国

来源地:贵州台江


侗族竹烟丝盒- Tool -

年代:民国

来源地:贵州从江

此盒为桶形,上下均有盖,盒身雕花卉纹

彝族漆木碗- Tool -

年代:民国

来源地:云南碧江

此碗有盖,外形似香炉,盖上绘双龙,碗肩纹雷纹,表面髹黑漆,纹样描金。




信仰、祭祀Faith, sacrifice
03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复杂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和社会变迁过程中,在长期相对独立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祭祀仪式。西南地区的原始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等几个方面。


自然崇拜表现为对天地日月、山石海湖、风雨雷电等天地万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


图腾崇拜表现为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关系从而当做氏族标志的崇拜行为;


鬼魂崇拜的基础是相信灵魂不灭,与“巫”结合,形成了巫鬼信仰;


祖先崇拜既有对本家庭内的先祖的崇拜,也包括对家族祖先乃至民族始祖的崇拜。

纳西族丁巴什罗画像- Faith -

年代:民国

来源地:云南丽江

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中丁巴什罗的画像,丁巴什罗是东巴教中最重要的神祗,凡所有东巴(神职人员,即祭司)皆自认为是丁巴什罗之弟子。


纳西族沙里乌德神像- Faith -

年代:民国

来源地:云南丽江

沙里乌德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中另一个重要的大神。


有信仰然后有祭祀。祭祀活动贯穿于西南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其源于人们消灾避难、祈求神灵降福保佑的内心诉求。祭祀活动主要由巫师来完成,巫师被认为具有通神的功能,是人和神灵、鬼魂之间的媒介,各民族对巫师有不同的称谓。在各种祭祀仪式中,巫师通过祷念和献牺牲代人礼拜鬼神,配合法器道具的音响效果和巫师的躯体动作将人的诉求传达给鬼神,又将鬼神的旨意传递给人们,从而使西南少数民族的民间信仰得以表达并完成了实践这些信仰的行动。


彝族彩绘吞口- Sacrifice -

年代:民国

来源地:四川宜宾

用于悬挂在大门门额,以镇压群魔驱除鬼怪。


羌族巫师铜响盘- Sacrifice -

年代:民国

来源地:四川汶川

这是羌族巫师做祭祀时的法器。铜响盘上缀有坠子,摇动盘子的时候坠子会因击打盘子而发出声响。

























展览所展示的,不仅是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珍贵遗存,同时也展现了南京博物院先贤们的学术传承。


“美美与共”,体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也传达了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exhibition展览
美美与共 南京博物院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3年5月18日-11月8日

展览地点:艺术馆2F

展览简介: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此次,南博举办“院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展览分为“服装•配饰”、“生产•生活”、“信仰•祭祀”三个部分,展出院藏苗族、侗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文物共76件(套),展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