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托宣布“艺术终结之后” 【CVSZ第二十二期专题】
CONVERSAZIONE艺术社群
我们以讨论、对话为主体
社群成员轮流对专题
进行论题分析、资料搜集
争论、思考和质疑夹杂着口语与生活体会
也有不同学科领域的碰撞与交融
开脑洞神游千万里之际也不忘追根问底,有理有据
关注公众号查看过往讨论记录及社群活动
编者按:此专题属于【CVSZ当代艺术系列阅读+讨论计划】,一方面从从艺术史、艺术哲学、社会媒体经济三个不同角度讨论当代艺术,另一方面从作品围绕的不同主题讨论当代艺术。此次专题围绕丹托《艺术终结之后》展开,势必会涉及”不同文化地域下的艺术史叙事模式“、丹托的”艺术世界“、”黑格尔艺术哲学“等等,望有机会能在日后的专题中涉及这些话题。
从丹托的“艺术终结之后”
谈后现代艺术
题引人/作者:
吴楷文,哥伦比亚大学,视觉艺术+艺术史专业
讨论时间:11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晚20:30pm,北京时间(周日)早9:30pm
在美国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Arthur C. Danto的著作“在艺术终结之后(After the End of Art)”中,他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在他眼中,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是艺术史中的一大里程碑,他标志着“艺术之终结” — 所谓“艺术之终结”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不复存在,而是指后现代艺术家对艺术的看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结果是艺术的宏大叙事(master narrative)被终结了。这句话的含义和它背后的逻辑很难在三言两语中解释清楚,故建议阅读Danto原著。此文将简单介绍Danto对艺术史的宏观解读,并附上三个重要作品,提出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
Danto认为(西方的,中世纪之后的)艺术史可以被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被Danto称作“瓦萨里叙事(Vasarian Narrative)” —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西方艺术家把摹拟自然(mimesis)当作艺术的目标(通俗点说,画得越像越好)。Danto认为在这段时间中,艺术的发展即是写实技巧的发展,也是旧技巧不断被替代、淘汰的过程,这是一种直线的发展,因此这段艺术史也大抵是一种直线叙事(linear narrative);第二阶段是“宣言时代 (age of manisfesto)”, 即现代主义的时代。表面上看,这段时间中各种流派百家争鸣,艺术好像已经完全摆脱了直线的发展模式,但许多现代主义艺术家仍然认为艺术有一种绝对的本质和规律,他们便试图在自己的流派中靠近这种本质并掌控艺术发展的途径,同时排斥其他的流派 (可以说,他们在试图创造一种直线叙事),这在他们的流派宣言中是显而易见的;第三阶段便是后现代主义的时代了。Danto认为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是没有叙事的 — 有替代和发展的过程才会有叙事,然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对排斥其他艺术家或掌控艺术发展并无兴趣。他们普遍认为艺术家应当有选择任何风格的自由(包括“过时”的风格),为自己而创作,而不该纠结于艺术本质的绝对主义。后现代艺术是宏大叙事的终结,也是广阔可能性(expansive possibilities)和艺术多元论(pluralism)的开端,它把艺术家从“推动艺术发展”的义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得以毫无顾虑地追求各种可能性,表现自我 — 艺术作为一种语言开始服务于艺术家。因此,尽管艺术的叙事不再,Danto也对艺术的未来充满希望。
片段节选
“A manifesto singles out the art it justifies as the true and only art, as if the movement it expresses had made the philosophical discovery of what art essentially is. But the true philosophical discovery, I think, is that there really is no art more true than any other, and that there’s no one way art has to be: all art is equally and indifferently art.” (Danto, 66)
自译:“一个(现代主义流派的)宣言(manifesto)把自己所辩护的艺术供奉为唯一的正确的艺术,好像这个流派已经琢磨透了“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的哲学问题一样。但我认为,真正的哲学发现是没有一种艺术比其他艺术更加正确,艺术亦不是只有一种形态的:所有的艺术都同样是同等的艺术。”
【注:下半句的“哲学发现”是后现代艺术家普遍接受的思想。Danto在此议论:现代主义艺术家和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对艺术的看法有很大区别,既现代主义艺术家普遍认为自己的流派比其他流派更加接近艺术的本质,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则不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他们更加包容其他艺术家的风格,也缺少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竞争意识。】
“The end of modernism meant the end of the tyranny of taste.” (Danto, 112)
自译:“现代主义的终结标志着品味专制的终结。”
“With no narrative to continue, why not expression?” (Danto, 141)
自译:“既然(艺术的)叙事不再,为何不(用艺术来)表达(自我)呢?
【我的解读是:既然我们不再服务于艺术,为何不让艺术来服务于我们呢?Danto认为现代主义艺术家被艺术叙事所框住而完全忽略了自我表达,我觉得这其实是有争议的。】
“What philosophy was to do henceforward, after the end, is difficult to say, but presumably something useful and and of direct human service. Pop art meant the end of art, as I have argued, and what artists were to do is also difficult to say, but it was at least a possibility that art, too, might be enlisted in the direct service of humanity.” (Danto, 130)
大意:艺术终结(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很可能是为人类服务的艺术。
问题
你是否同意Danto对“艺术终结”看法吗?为什么?
后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区别何在,这样的区别是否如中世纪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之间的决裂,是一种巨大的决裂?(丹托在文中提及)
你认为后现代艺术是艺术史中的一个进步吗?为什么?
产生后现代主义艺术之后,艺术发展的模式还跟以前一样吗?(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可以这么考虑:你能用一个模型来形象地比喻艺术的发展吗?)
重要作品
Brillo Box
Danto认为波普艺术家沃霍是后现代艺术的开拓者之一。这件沃霍的代表作是一个Brillo肥皂箱子的雕塑,看上去与真正的Brillo箱子无异。Danto问自己是什么区分了沃霍的雕塑和真的物品,使前者变为艺术。他在论文The Artworld(艺术世界)中解答了这一问题:“What in the end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Brillo box and a work of art consisting of a Brillo box is a certain theory of art. It is theory that takes it up into the world of art, and keeps itfrom collapsing into the real object which it is. [Warhol’s Brillo boxes] could not have been artfifty years ago. The world has to be ready for certain things, the artworld no less than the realone.” (The Artworld, 1964)
Brillo Box, 1964, Andy Warhol
问题
什么是“艺术世界”?为什么Danto认为50年前(现代主义)的“艺术世界”不会接受沃霍的雕塑?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现代和后现代艺术之间的区别?
The Kidnapping of Modern Art
艺术家Conner这幅充满戏谑性的油画组合了毕加索和鲁本斯的作品。Danto认为这是一幅成功的当代艺术作品,尽管无论从风格还是技法上来看这幅作品都是不前卫,甚至退步的。Danto议论,这幅画成功的原因是艺术家没有试图去“使用”(use) 毕加索和鲁本斯的风格,而是仅仅在“提及” (mention,也被译为“指涉”)他们的风格。一个当代艺术家不能够去“使用”过去的风格,因为过去风格的时代意义(即它与它所属的艺术世界之间的互动) 是不能被复制的,并且与当下的时代不符。但是当代艺术家可以通过“提及”过去的风格来表达自我,让过去的风格在当下产生新的意义,而这可能是当代艺术家的一个特权。
The Kidnapping of Modern Art, 1985, Russell Conner
问题
“使用”一个过去的风格和“提及”一个过去的风格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Danto认为只有“提及”一个过去的风格才是合理的?你认为“提及”过去的风格是后现代/当代艺术家的特权吗?为什么?有没有现代主义艺术家“提及”(现代主义前的)风格的先例呢?
America’s Most Wanted
艺术家Komar和Melamid通过民意调查了解了美国人普遍喜爱在画中看到的事物(例如自然风景和历史人物)并把它们都涵盖在了一幅画内,于是创造了“美国最想要的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通过把人们喜爱的事物放在一起,它们反而制造了一个矛盾而令人不快的画面,根本就不是“美国最想要的画”。这幅画与大多当代绘画相差甚远,因为它在题材和风格上都没有明显体现出“当代性”(甚至都没体现出“现代性”),但Danto却把它作为一幅有趣的当代/后现代艺术来看。Danto认为这幅画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对当代艺术的评论:它所包含的矛盾和不协调标志着艺术的现状和人们趣味的现状之间的差距。
America’s Most Wanted, September 5, 1995. A project by Vitaly Komar and Alexander Melamid commissioned by Dia Art Foundation. Courtesy of La Panacée.
问题
这幅画符合Danto对当代/后现代艺术的了解吗?你认为这幅画是倒退的艺术还是前卫的艺术?为什么?它有没有可能在现代主义时期出现呢?你也可以通过这幅画来考虑“提及”过去风格的问题。
丹托艺术理论来源及思想哲学
作为一个介入艺术而名世的哲学家丹托来讲,其哲学思想对于其艺术理论的形成及艺术理论对于哲学思想的补充这种双向的互联性都极为重要。丹托艺术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黑格尔哲学,丹托历史主义与本质主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及其坚持的哲学立场隐含着黑格尔思想的影子。并且,丹托在“物化”的艺术品与“艺术品”的物化这样新的现实语境和艺术场域下重释了黑格尔创造性的“艺术终结”命题。丹托曾直言:“黑格尔已经识别出我首先命名为‘第三美学领域'的东西,它与人类生活和幸福息息相关。”丹托在《美的滥用:美学与艺术的概念》(The Abuse of Beauty,2004年)一书中倾注全力构建“第三领域的美”(即当代艺术美学),在此,丹托的主要精神资源正是来自黑格尔。他也自述到:“自从我开始撰写有关艺术的终结命题以来,我总向黑格尔请教……他的著作实际上成为我的一种哲学智慧的宝藏,只要我开始研究新的东西,我都会先去看看黑格尔是否谈过类似的事情,这样做总是大有益处。”其二,尼采的批判精神,丹托公开质疑单一的艺术本质论,批判哲学对艺术权利的剥夺和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性。虽然,尼采的艺术思想主要是以酒神冲动(放纵性)和日神冲动(创作性)的平衡来对繁荣的古希腊艺术进行独特解释。他主要的贡献也不是在学理层面探讨美学问题,其美学思想也不太受专治美学史的学者的重视,但是,尼采颠覆性的批判思想对艺术家、哲学家、艺术理论家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尼采哲学不仅开启了现代哲学的大门,也影响了西方的后现代艺术。他的思想启示丹托力主重估一切,尤其是在极少主义艺术家罗伯特·雷曼(Robert Ryman)的单色画和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brillo boxes)的出现后,他提出了“艺术终结”的命题。丹托在《艺术的终结之后》(After the End of Art,1997年)一书中指出格林伯格建立的不断趋向“平面化”的“现代主义叙事”走到了尽头,实现了终结。在此期间,他又阐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历史使命为何要终结的重大命题。至此,传统古典时代那种以强调错觉的真实的“瓦萨里叙事”更是毫无用处。其三,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众所周知,丹托本身就是享誉世界的美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但他也并不回避维氏以“家族相似论”论证维氏所反对的,即对艺术本质进行追问的主张。虽然,丹托“艺术世界”理论的主张极大的扭转了传统美学研究长期忽视艺术外围因素的习惯,但是,丹托理论的核心依然停留在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追问。这也就造成了丹托这样的“准艺术社会学”学者不能把艺术放置在艺术体制之中考察艺术,也就无法真正切入到艺术本质。
同时,这种反对艺术本质的研究方式最终又想回答艺术本质问题无疑是自相矛盾的。其四,以日本人铃木大拙与铃木俊隆为代表的东方禅宗思想,两位都是真正“见性”(佛语中明见人和万物的本性)的东方禅师。尤其是丹托直接受益于20世纪50年代铃木大拙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禅宗系列讲座。这种“异质”的禅宗思想对美国艺术界影响深远,如音乐家家约翰·凯奇,艺术家劳什伯格等。对丹托的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从他在《普通物品的颤变》(The Transfiguration of the Commonplace,1983年)对《布里洛盒子》的哲学解释可以看出。普通物品转化为艺术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人工制品,必须置放于“艺术世界”之中。(对于什么是艺术界?丹托直言:“把某物看作是艺术品需要某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的知识,这就是艺术界。”)当然,丹托的成就与盛誉也在于他把这四种思想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与哲学思想,并提出“艺术终结”。
(此段落转载自:《艺术终结之前——阿瑟·丹托的艺术理论来源及其哲学思想》一文)
阅读书目:阿瑟·丹托 《艺术终结之后》
相关阅读:阿瑟·丹托《艺术世界》《哲学对艺术的剥夺》;沈语冰《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 Philosophical Disenfranchisement in Danto's"The End of Art"
点击链接
Conversazione是谁?
Conversazione是个关于“一起阅读艺术,思考交流”的社群。这里不仅有严肃的to be or not to be式的哲学问题,还有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不仅可以认真地探讨艺术哲学,还可以一起走访艺术家、约展览、约话剧、约速写,一起玩耍。我们不要看客,要热爱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我们不做华丽的排场和冠冕堂皇的门面,我们要共同创建一个“纯粹、感性、又具有批判性”的艺术交流社群。CVSZ在北京、上海、波士顿都曾举办线下活动,同时会有定期线上讨论,参与者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欢迎关注我们,查看更多过往活动和社群介绍。(微信公众号conversation_art)
CONVERSAZIONE
微信:conversation_art
这是一场关于艺术的对话也不仅仅是艺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