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祛魅时代-消费主义-波普艺术【CVSZ第二十三期专题】

王竹馨 Conversazione 2019-07-05

CONVERSAZIONE艺术社群


我们以讨论、对话为主体

社群成员轮流对专题

进行论题分析、资料搜集

争论、思考和质疑夹杂着口语与生活体会

也有不同学科领域的碰撞与交融

开脑洞神游千万里之际也不忘追根问底,有理有据


关注公众号查看过往讨论记录及社群活动


编者按:此专题属于【CVSZ当代艺术系列阅读+讨论计划】,一方面从从艺术史、艺术哲学、社会媒体经济三个不同角度讨论当代艺术,另一方面从作品围绕的不同主题讨论当代艺术。此系列专题围绕艺术及消费主义展开,会根据不同面向,从波普艺术、艺术生产方式、艺术商业结合模式、视觉消费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CVSZ第二十三期专题】


【文化祛魅时代-消费主义】

波普艺术

提引人:王竹馨,艺术家,现居北京,毕业于VCU-Extended Media and Sculpture专业

讨论时间:美国东部时间12月17日(周六)晚20:30pm

北京时间12月18日(周日)早9:30am

Pop Art is: popular, transient, expendable, low-cost, mass-produced, young, witty, sexy, gimmicky, glamorous, and Big Business. (波普艺术是:流行、短促、可消费、便宜、大批量生产、年轻化、诙谐的、性感、诡秘狡诈、迷人的、大企业式的。)


理查德 汉密尔顿在1957年的一封信中对波普艺术写下了这样的定义。


上一期,围绕丹托的“艺术终结之后”我们讨论了后现代艺术。在从现代转入后现代的过渡期,波普艺术这一迥异于现代艺术之理性与崇高的流派顺应着消费时代的来临,成为后现代艺术的开拓性力量。但同时也随同消费主义本身,饱受争议。


正面评价一方,认为进入后现代的艺术在大众化、通俗化中走下神坛。此时消费文化令人脱离了资本主义早期推崇的勤俭清修、理性自律神话。“它”告诉人们及时行乐,去注重感官体验,强调享受和欢愉,也影响了后现代艺术以开放、宽容的姿态跟日常生活握手言和,并且广泛地拓展了何为艺术、艺术家、艺术品的定义,打破了现代派的专断。但负面评价的一方则指出,“它”,消费主义,只是在不断用物质的肤浅快乐给人制造幻觉;“它”的背后是掌控着资本的具体的“他们”,而他们借“它”之口所说的一切都是巩固着他们的权力。因而波普艺术不过是向庸俗和利欲的低头,是审美的沦陷。


本期将以波普艺术作为开篇,围绕消费主义与艺术(后现代/当代)之间的关系展开一系列讨论。



重 要 作 品


安迪 沃霍尔Andy Warhol 

Campbell's Soup Cans


“我想到美国不再有两个分离的社会了——一个官方的、重大的、‘有意义的’,另一个肤浅的、波普的。人们过去假装孩子们每年买的数百万张摇滚唱片无足轻重,是可以不算数的,但哈佛或者类似哪儿的一个经济学家说,算数。所以这次的美国展就像是来自官方的承认:比起别的什么来,人们更愿意在媒体上看名人。” 

安迪 沃霍尔 Andy Warhol 

Andy Warhol Polaroids


“每个人现在都是同一个文化的一部分了。这种拿流行文化来比照的做法让人们意识到文化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不必读一本书来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做的仅只是把它买下来(或是把一张唱片、一台电视、一张电影票买下来)。”

安迪 沃霍尔 Andy Warhol 

Golden Marilyn Monroe


在一九六三年的一次访谈中,当被问及波普艺术离开了公关人士还能不能存续时,沃霍尔回答说当然可以,“因为我觉得那些来看展览的人明白得更多。他们不非得思考。他们基本上就是看到它们,然后喜欢它们,他们明白起它们来更容易。我觉得人们正在变得不愿思考,而这样事情就要简单得多了。”访谈者紧跟着确认道:“我想你在这样的趋势里看到了某种正面的东西。”沃霍尔说:“对,没错。”

杰夫 昆斯 Jeff Koons 

Michael Jackson and Bubbles

杰夫 昆斯 Jeff Koons 

Easyfun Hippo


"每当人性看起来注定沦于沉重;我便觉得自己应该像柏修斯一样,飞入一个不同的空间。我并不是说要躲入梦境,或是逃进非理性之中。我的意思是 说,我必须改变策略,采取不一样的角度,以不同的逻辑,新颖的认知和鉴定方法来看待世界。我寻求的轻盈意象,不应像幻梦一般消逝,被现在和未来的现实所融化 。"

Lady Gaga专辑

   ARTPOP





本期问题

1. 波普艺术之于后现代艺术有何功过?

2. 你如何看待艺术家、艺术创作顺应消费文化的潮流?如何看待“艺术的波普策略”?

3. 60年代的波普艺术和当今的Jeff  Koons 有怎样的差别?或者,有无差别?

4. 在Andy Warhol成为 Andy Warhol,Jeff  Koons成为Jeff Koons的过程中,消费文化的环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艺术家身份如何被艺术家本人及外界因素共同塑造成为名流、偶像?你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阅读文章

1. 李艳丰.《文化“祛魅”时代的文艺学话语反思》

2. William S. Wilson. Prince of Boredom: The Repetitions and Passivities of Andy Warhol 

3. 王红媛. 《波普之路——从波普艺术到艺术的波普策略》:第四章第二节 美术与大众流行艺术的互动——艺术的波普策略


点击链接

了解关于“当代艺术”的系列阅读/讨论计划



Conversazione是谁?

Conversazione是个关于“一起阅读艺术,思考交流”的社群。这里不仅有严肃的to be or not to be式的哲学问题,还有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不仅可以认真地探讨艺术哲学,还可以一起走访艺术家、约展览、约话剧、约速写,一起玩耍。我们不要看客,要热爱思考、积极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我们不做华丽的排场和冠冕堂皇的门面,我们要共同创建一个“纯粹、感性、又具有批判性”的艺术交流社群。CVSZ在北京、上海、波士顿都曾举办线下活动,同时会有定期线上讨论,参与者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欢迎关注我们,查看更多过往活动和社群介绍。(微信公众号conversation_art)

CONVERSAZIONE

微信:conversation_art


这是一场关于艺术的对话也不仅仅是艺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