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总院五项设计作品获得2017年第六届“金创奖”

近日,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杨浦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年第六届“金创奖” —— 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概念设计大赛方案竞赛评出了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入围奖六项,总院有五项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和入围奖。这些获奖作品的主创人员中,有90%以上都是90后青年设计师,总院的青年原创设计力量正在蓬勃发展,他们为总院的“原创策划”引擎注入了一股新鲜动力。

以下是本次总院获奖的五个作品。


城市滨河绿轴V-PARK

获得奖项:二等奖

设计团队:创作第二研究院

主创人员:陈杰、程川、范玘馼、郭若琦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设计原则,对大桥公园的地下功能进行创造设计,同时结合建筑功能形态对地面景观进行理念策划。从“V-PARK”理念出发,为整个公园设计一个贯穿南北的V字形生态地景建筑,将地下空间的入口藏于地景建筑的地面突出部分,并利用采光天窗、中庭、下沉广场等形式沟通上下,勾勒出集公园、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业态地区核心,集生态、消费、健康生活等理念于一体的、生机勃勃的未来城市公共空间。

设计为全长5.5公里的南段滨江沿线拟定了6个节点进行城市家具的场景设计,包括展现原生态氛围的手工业段、回顾航运业发展的船舶渔业段、展示工业时代机械之美的工业革命段、展现海派特色民族工业的纺织工业段以及展望新世纪逆工业化畅想的生态未来段。


萌 芽

获得奖项:三等奖

设计团队:创作第一研究院

主创人员:王钦、冯文才、肖玉玲

萌芽 —— 生命的种子在不断努力积聚能量,终有一天破土而出。正如本案,似乎是荒废的工业遗存,实际上它经过日月洗礼,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只待时机,重新崛起,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

设计将萌芽的曲线形态运用到场地建筑中,广场以柔化,多曲线的设计,使得规划中的建筑包裹在一团优美的曲线之中。打破沿滨海建筑风格的规整,成为自然、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案将杨浦大桥下绿地转型成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旨在打造城市中一座极具吸引力的地标。


Lively City

获得奖项:入围奖

设计团队:创作第一研究院

主创人员:闫敏章、顾胤之、黄斐汐

作为上海工业的重地,杨浦区是上海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而上海老弄堂细腻的肌理,热闹的弄堂口是属于海派文化的独特符号。

于是,在这片场地上设计了细密的道路,模仿弄堂的肌理形成人与人密切交流的空间,在一些道路的相交处,拔地而起趣味性的“盒子”,这些盒子与主要路网大体复制上海的平面,这些暗示性的空间,使得场地既年轻,又充满美丽的乡愁与记忆,就像场地背靠杨浦,但是又面朝生机勃勃仿佛初生孩童们还在建设的浦东,两相结合,赋予地块超越设计本身的意义。


发 芽

获得奖项:入围奖

设计团队:创作第一研究院

主创人员:丁创、邓含、陈凯翔、沈如翊

设计借由绿色植物发芽的动态理念,将整个基地的动态流线变化成茁壮成长的嫩芽,满足整体空间的丰富性同时,更有象征北外滩未来成功发展,成为上海滨江绿色先锋代表的寓意。整条流线由北至南直至黄浦江,北侧逐渐走入地下,保证北侧设计的开发性与开敞性,布置大量绿化设施,吸引周边居住及办公人群。南面逐渐抬高,形成良好的滨江观赏平台,集结成为高8米的城市广场,作为整体设计的视觉结点。整体发芽通道在东西侧都做有加宽处理,使得线性流线空间具有良好的丰富性和多变性,形成集商业、休闲、公共城市家具开发于一体的城市绿肺综合体。如一颗新芽在北外滩滨江茁壮成长,以此为起点,为杨浦滨江未来发展贡献示范作用。


工业回响 刚柔并济

获得奖项:入围奖

设计团队:第四设计研究院

主创人员:陈硕

本次设计贯彻生态多样性原则、美观与实用原则以及城市景观统一原则,通过从“割裂的空间”向“连通的网络”转变、从“单一驳岸”向“多种驳岸设计”转变、从“背景式绿化”向“观景式绿化”转变、从“工程性河道”向“城市公共空间”转变、从“破碎化空间”向“整体性系统”转变、从“功能性设施”向“智慧型设施”转变的六大策略做到生态滨江、活力滨江、智慧滨江的三大目标。

总体设计布局通过刚柔并济的线条设计、界面过渡的分层布置、交通连贯的节点交汇、营造收放自如的平面以及峰回路转的立面。



推 荐 阅 读


徐征、卞家骏一行调研集团四川区域相关工作

【科技】创新引领 力求突破——总院2017年科技质量周隆重开幕

【重磅】总院中标第一个商业综合体EPC项目

上海建工设计总院诚邀社会英才,欢迎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