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甜甜汤圆裹乡愁

安徽司法 2024-04-12





甜甜汤圆裹乡愁

■张 厦

合肥市义城监狱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年一度,元宵节悄然而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圆聚会的日子。“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小时候在老家辽宁,冬天总是那么漫长寒冷,大地总是银装素裹一望无际。唯有元宵节的夜晚,家家户户的门前都亮起红灯笼,热烈的红映照着亮白的雪地,整个街镇被喜庆氤氲的炊烟萦绕包围着,寒冷似乎也暂停了对人间的打扰。这时候我最喜欢随母亲一起去买汤圆食材。集市上熙熙攘攘,小小的我使劲拉着母亲的手,生怕在人群中走散。母亲一路走一路弯着腰凑近我的脸颊,和我絮絮唠嗑——她教我怎么挑选最香最油亮的黑芝麻、最粘最软糯的糯米粉,还有散发着沁人香气的糖桂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家后,母亲就进厨房忙碌,手法熟练地调合着糯米粉和水,揉成柔软的面团,再搓条摘剂,舀一小勺芝麻桂花馅,轻轻包裹进去,接着封口、搓圆,一个溜溜团团的汤圆就“诞生”了。馋得我也吵闹着要一起做汤圆,可每次我做出来的汤圆都奇形怪状,把母亲逗得呵呵直乐。有时母亲也鼓励我凭想象“创作”,捏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我乐淘淘地捏起小狗、小猫、小兔子来。现在想想,其实都不像,但后来喜欢上“蛋雕”是不是有小时候捏汤圆的熏陶呢?我不知道……

最难忘的还是刚出锅的汤圆,仿佛在汤里洗了个澡,一个个出水芙蓉般剔透润亮,咬上一口,甜蜜蜜的黑芝麻和糯叽叽的汤圆皮在舌尖完美融合,那滋味……美妙极了。

转眼离开辽宁老家近30年了,每回返乡都急急来、匆匆走。上次留在父母身边陪他们一起过节,还是许多年前的事。现在对家乡的元宵节也只能停留在记忆里。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呀,我是母亲一生的牵挂!

今年元宵节前,合肥的一场雪让窗外雪花飞舞天地洁白,在某个瞬间,我有了身处老家的错觉。于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父母的思念萌生着、缠绕着、弥漫着。元宵节这天值班,过节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单位组织大伙儿猜灯谜、包汤圆,工会的同事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递到我手中,暖流瞬间在心中涌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汤圆香甜,万家团圆。合肥的元宵夜静谧而深沉,这样的夜适合让思绪悠悠,飘向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也飘向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在那里有一盏属于我的灯,有一处温暖明亮洋溢笑意的小家……它和它们,于我而言,是坚守的见证,是信念的微光。萤火虽微,愿为其芒;微光虽渺,执着永恒。

愿元宵节的汤圆裹着浓浓的乡愁,带来一年的甜!


原创征集


即日起,“安徽司法”推出特别策划【夜读】,原创文艺作品均可参与……


我们一直都在等

一颗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的心

一双善于观察 发现美好的眼

一支妙笔生辉 画龙点睛的笔

一篇行云流水 拍案叫绝的文


或许您是一位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的60后

或许您是一位走南闯北、爱好摄影的70后

或许您是一位热爱写作、衔华佩实的80后

或许您是一位个性鲜明、打破常规的90后

或许您是一位桀骜大胆,勇于创新的00后


我们将在这里,为心怀星辰大海的您提供一个原创作品展示的平台

我们将在这里感受您最真的思想和最美的心灵

我们一直期待着您的加入 ……

作品要求:

  1. 原创作品,内容健康;

  2. 体裁、形式不限,散文、诗歌、摄影、绘画、朗诵、视频等均可。

投稿方式:

  1. 邮箱:sft7000@163.com,投稿按“姓名+作品”的方式命名;

  2. 邮件中请注明姓名、单位、作品主题内容及联系电话,作品以邮件附件的形式上传。


策 划

安徽省法治宣传和研究中心


推荐阅读

年夜饭

美玉蒙尘亦有光

做人当如苏东坡



编辑:方航

校对:阳阳

审核:徐春节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
投稿专用邮箱sft7000@163.com


看完记得点个“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