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印尼禁止铝土矿出口后,韦立掌舵人孙修顺毅然决定到铝土矿最丰富的非洲,开辟另一片蓝海。短短一年时间,韦立就在版图上划出了一条从非洲到中国的海上新航线。在同行业因金融海啸备受重创时,孙修顺和他的韦立却在非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了一朵行业里怒放的奇葩。 韦立在非洲的成功,其实离不开一位幕后功臣,她就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现任北大国发院的博士生导师吕晓慧博士。韦立在非洲的开拓过程当中,遇到不少棘手的困难,吕晓慧曾三次在关键的时间点随同孙修顺奔赴几内亚,为韦立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此次,新国大商学院中文校友会2016企业领导论坛,吕晓慧博士专程飞抵新加坡,带着自己的观察视角和总结,为现场听众深度分析孙修顺和韦立成功的内在逻辑和思维模式。
吕晓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叔本华说过,对于人类而言,忧愁、苦难、痛苦,也许它反而是我们人类必须的,就像大船前行需要有压舱物一样,正是这种挫折和磨难给我们的历练,使得我们的船能够在大风浪中永不倒,还能往同样的方向前行。孙修顺和他的韦立,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想法到现实,创造了许多大家觉得不可为的事情。那么,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创造这件事背后的人——孙修顺。 他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国际化基因,他不说英语,也没有高科技基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山东大汉,居然带领一个航运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解读这个故事?又有什么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呢?
▲ 韦立国际总裁孙修顺
首先,我们来看企业家是什么?
企业家就是无中生有。不管手里有多少资源,看到机会就会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也就是说,是一种不断折腾的精神。 孙修顺身上就有这样强烈的、具有感染力的、“爱折腾”的企业家精神。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孙修顺还只是一名海员。他从海上开始,最终经营航运业,这可能是冥冥之中属于他的一个使命。80年代,做海员都有外汇券,可以买彩电、冰箱、自行车,这是全国人民都羡慕的一种生活。
但他不满足,不安于现状,且敏锐地觉察到改革开放为陆地上带来更大的机会。所以,90年代初,他就毅然决然从海上来到了陆地,准备着手建立一个企业,当企业的船长。 90年代,孙修顺挂靠在国有企业做一些生产经营,日子过得不错,不用再体会海上那种漫长的孤独旅途。但是他却还是不满足。因为这是一个挂靠的企业,没有独立地位,很不自由。所以,他要出来自己干。 而自己做航运企业,没有人才怎么行?没有经验怎么行?于是他就去寻找人才,去找经验。总之,就是在这样不断地折腾中,增加歪打正着的机会。最终,孙修顺就把这个航运企业“折腾”起来了。 2006年,孙修顺来到了新加坡,使企业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但之后,由于印尼出台政策限制出口,这使得孙修顺多年来经营的蓝海消失了。
面对航运业的一片低迷,大多数人会想着守着资产老老实实过日子就可以了。但孙修顺却不满足。他拎着包,又跑到了遥远的非洲去冒险。
看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不能只看他今天的成功,你要看他背后折腾的整个过程。你看当年的马云,在北京把第一笔钱折腾完了,能干的人都走了,就剩下七个最不能干的人,跟着他到了杭州一个湖畔小屋。他还在那儿热情激昂地给大家做演讲,激励大家重新出发。 你看王健林,在东北做房地产日子过得很好,但是,他不。他说,在家门口的汉子,不是好汉子。所以要舍近求远,要走向全国,那么,今天中国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他要走向全世界。 再看Elon Mask(译注:美国硅谷科技狂人,特斯拉汽车创始人),他的梦已经做到火星上去了。他解决的是,当地球某一天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我们可以到火星上继续延续我们的文明和我们的生命。 所以,很多不同行业、不同经历的成功企业家身上都具有这种劲头和精神——不断折腾,不断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马云说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然而,把梦想变成现实,中间最关键的一环是行动。而只有合乎战略逻辑的、对的行动,才是造就改变事实背后的基石。 ▲ 吕晓慧博士在新国大商学院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论坛解读韦立的成功我们今天都在研究战略是什么,商业模式是什么,怎么样能创新。首先,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模式的本质定义。
商业模式有三个最重要的因素。第一,价值的创造。你的客户是谁?你为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第二, 如何去创造这样的价值?你凭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资源?你有什么样的流程?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去满足这样的价值创造? 第三,盈利模式。价值创造了,客户得益了,那你自己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壁垒去阻止竞争对手把本应该属于你的那部分利益拿走? 所以根本的根本,一切还是围绕着价值创造出发。
正如德鲁克说过,企业两个根本的使命,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造客户。而创新不是目标,是一个途径。创新是为了创造价值,创造客户需要的价值。
孙修顺带着韦立集团和”赢联盟“做了很多冒险和尝试,但所有这些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围绕着客户需求展开的。走到非洲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结果。
韦立是一个航运企业,为什么要去开矿?要去建码头?这并不是韦立的本业。
但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客户有这样的需求。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行业,而资源却来自于海外。印尼这扇门关上了,就需要打开另一条新的通道,让资源可以源源不断地、低成本地、稳定地、高效地流入,保证客户企业有效地运作。 韦立并不仅仅是做航运,他们还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客户想到的韦立帮他做到了,客户想不到的,韦立帮他们想到。所以,价值创新的本源就是,围绕着终极需求展开。我认为,这是孙修顺能够取得今天阶段性成功的原因。
当你有了客户,有了这样的需求,你又凭什么做到让大家都觉得不可为的事呢?所以,这需要不断地碰撞和不断地摸索。知其为什么不可为,才能找到办法,使其可为。因此,我们提出低成本创新这个模式。 原本大家认为,在几内亚开矿需要现代化的矿山开采设备,需要长长的铁路运输通道,需要大的海港码头。这些投资显然是巨大的,建设过程也是漫长的,再加上当地政策和社会风险,让很多企业不堪其负。 但孙修顺的企业用了一个逆向思维,走的是低成本开发模式。从战略上讲,就是要找内部资源来匹配外部的机会。即,我用什么样的自身力量,去搅动这样僵局,实现突破。 孙修顺的低成本模式就是一个全新的观念,不用建铁路、大海港和河港,而是用水上作业平台和整个物流系统,来满足这种支持。当这个系统建立起来后,尽可能在近处找资源,降低物流成本。这就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
而且,这个低成本模式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已经被验证可行,而韦立又是最有可能用这种模式取得成功的。因为韦立深谙这个模式中的关键流程,资源如何配制,如何解决关键问题等。 这就是“我能做到你做不到的地方,我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即使你想做也做不过我”。这一点是孙修顺和韦立的战略逻辑所在。
除此之外,本地化也是很重要的。要对原有的模式做出升级调整,去创造一个符合当地情况的最好的开发模式。孙修顺也做到了。 接下来,在几内亚没有“关系”怎么办? 我认为,有时候组织的一无所有,反而变成了一个机会和有利条件。因为如果你有了条件,你肯定是用原来的观念和组织架构去推动这件事。但是因为你一无所有,一切就会倒推重来,变成了问题导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资源,我就去找、就去整合。 所以,有形的兵,是我可以用的,但是无形的兵,日月星辰、山川湖泊……我也可以用。中国人我可以用,新加坡人我可以用,几内亚人我可以用,欧洲人我一样可以用。这样就使得商业模式,不仅有战略逻辑上的可能性,而且有执行上的可行性。
面对不确定性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速度。 几内亚是个遥远的地方,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我们要在它相对确定的情况下,抢速度。尽可能在机会的窗子还打开的时候,冲出窗口,把握所有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孙修顺要设置一个个时间点和一个个目标。 而你最先可以管理的不确定性,是让其他人消除对你的不确定。这就是用行动换取资源的重要性所在。我们需要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把这个僵局打破,把力量使到临界点。 有了时间点和目标,就要执行。这一点,也是孙修顺的强项所在——野蛮的执行。任何高尚的创新或者高尚的战略,都需要野蛮的执行,把你的理念落地了,变成现实。 所以,一个个目标,别人觉得怎么可能?根本不可能的事,凭什么你能做到?但是不要问为什么,不要问能不能做到,就是能做到,这个是他作为一个项目的总指挥官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们看到,驳船、码头、挖掘机等等这些都属于有型资产的投入。事实上,最重要的一个资源是无形的资产,是所有要创新、要改变现状的人身上体现的信念、信任和信心。
这些从哪里来?从目标中来。
当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力量,去撬动全局的时候,我们只能把力聚焦在一个点。一个灯泡的光明可以照亮大房间,也可以照亮一个小屋,但光照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在开始时,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力量集中在一段比较短的时空,让它足够亮,足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以此给我们所要的信念、信心和信任。 越能把力聚焦在一个点上,越能够撬动现在的局势,这就是我们说的战略原则——集中优势兵力,一个时期只解决一个目标。 一个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脱不开的目标,使得大家能够在短时间内齐心协力去推动一个结果,把付出变成结果。一旦结果达到了,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是极大的鼓舞。那么整个团队也就拥有了信心和信念。 也正是这样的力量,激发赢联盟这些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能够在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上前行,去撬动现在的资源和局势。
我们经常把创新想成一件太过高大上的事情,这会导致我们的视野过于狭窄。难道只有像苹果iPhone那样改变一个行业,需要像iPod那样跨世纪的产品才能叫做创新吗? 其实创新无处不在。只要解决了问题,只要创造了价值,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就是创新。海底捞的服务是一个创新,能找到塑料袋把我们的手机包起来是一个创新。 而且,创新不是单一的,不只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从战略的角度来讲,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组织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要不断地强调回到创新的本源——不是为了新而创,而是为了创造价值而创新。 很多时候,原有元素不同的组合就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模式,撬动新的结果。创新是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去尝试的事情。 成功和赢,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是从一个低点,走到另外一个低点中经过的那个高点。那么,在低点的时候,你的位置、你的观念、你的所作所为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发奋图强去聚集新的力量,突破现在的僵局。 崔健一首歌里唱到:“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虽然坚硬,可是蛋才是生命。”动用一切你能动用的力量,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去创造新的高点。
编辑:张俪泽、王彤录音整理:卢洲本文综合整理自吕晓慧博士在新国大商学院中文校友会2016企业领导论坛上的演讲图片来自韦立国际集团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