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垮马航的最后一根稻草
命运多舛的马来西亚航空因五年前的两起空难信誉受损,至今无法翻盘。2019年,与马航命运连接最紧密的关键词变成了“出售”。
是的,马来西亚政府要考虑把马航卖掉了,面临连年的巨额亏损,政府有心救济却也无力承担。要不要卖,这让马来西亚政府也很纠结。因为不仅事关马来西亚最大的国有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更事关国家和民族荣誉。
如果卖,要怎样卖?卖给谁?卖哪一部分?如果不卖,难道要继续让马航亏损运营么?
✎ 教授简介
Nitin Pangarkar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 副教授
MBA及NUS-HEC MBA双学位课程 学术主任
美国·密歇根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
研究领域:战略伙伴、新兴工业经济体的企业国际化战略、高效企业
乘客评价暴跌,亏损日益严重,有关马来西亚航空出售的讨论越来越多,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也似乎有意支持卖掉马航。
想出售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马航的排名表现不佳,比如Skytrax的排名。其实,马航的排名不算太差——在全球百强航空公司中名列第36位。
问题是自2014年以来,它的排名一直在下降。与此同时,区域内的竞争对手如新加坡航空的表现要优秀得多。
最后一根稻草
排名不尽如人意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更深刻的原因也许在于马航引发的各界不满。
1994年,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Khazanah Nasional曾对马航投入了巨额资金,但马航未能于2014年实现承诺盈利的五年计划,这也是政府考虑将其出售的重要因素。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自1972年开始投入运营。由于马航与新加坡航空诞生于同一时期,两者之间的比较也在所难免。
新航赢得了众多赞誉和高额的利润(至少截至目前如此),而马航却相形见绌:虽然评级和服务还算不错,但都比不上新航。
在盈利能力方面,马航也表现得不甚稳定,这也导致了其管理层的频繁变动。
赚不到钱怪政府?
马航盈利能力欠佳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业务受到了政治干预,尤其是被要求飞一些“亏本”路线,为了支持国家利益需要。
但随着Tony Fernandes收购亚洲航空并实现了在多条国内航线,包括马航曾认为不可行的航线盈利,这一观点也不攻自破。
此外,马航的声誉因在后来的两起空难事故中遭受了沉重打击。一年之间,马航先后发生两起空难——MH370航班失踪以及MH17航班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
尽管在两起空难事故中,马航究竟应承担多少责任,还存在争议,但马航的声誉因此受到了沉重打击是不争的事实。
YouGov于今年3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马来西亚人可能已经原谅了马航,但周边地区像新加坡和香港的客户,却没这么宽容:他们在马航的用户满意度和声誉方面都给出了较低的分数。
在航空业这样固定成本较高的行业,如果客户对你避之不及,那么负面评价很可能会对盈利能力造成损害。
事关国家荣誉?
有观点认为,马航获得政府支持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首先,马航承载着国家名称和国旗,这关于民族自豪感。即便不能盈利,民族自豪感也是无形的价值,这远超它的盈利能力。
其次,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如果马来西亚没有一家本国的航空公司,会不利于马来西亚成为游客、商旅人士以及海外投资者的目的地。以马来西亚国家航空公司的身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提供航空服务,有利于提升马来西亚作为首选目的地的地位。
第三,尽管业务无法盈利,继续支撑马航运营的原因还包括避免裁员。就在2019年3月,马航工会还明确了这一点。
第四,从经济活动和就业支持等更广泛的层面而言,航空公司的存在对于当地的经济具有乘数效应。
不过,上述这些主张继续保持全资国有控股的论点都缺乏依据。首先,即使政府决定出售马航,也基本不会对服务频率和质量产生影响。
如果本国的业务需求足够大,那么许多其他航空公司自然会考虑进入市场,填补可能出现的空白。也就是说,马来西亚作为旅游目的地或商业中心的地位,不会受到很大威胁。
同样,对于乘数效应的影响也有限。考虑到航空业务的性质,马航更倾向于采用本地的供应商,但如若其他航空公司替代马航,它们也将继续使用本地服务,包括餐饮及维修等。
飞行权利仍具吸引力
马来西亚政府应当如何应对?
政府可能会考虑将马航出售,但要求买方保留该品牌——这样马来西亚就依然拥有国家航空公司。目前,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拥有马航近70%的股份。
这样做的缺点在于,如果新买家对于品牌管理不善,反而会进一步降低品牌价值,甚至可能到达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过这种可能性不高。因为马航的飞行权利很可能会吸引高质量的竞标者。事实上,新航最近拓展了其与马航的联盟,而且马航也与日本航空就两国航线的合作展开过谈判。
此外,马航最近荣获了Pacific Area Travel Writers Association颁发的“亚洲最佳航空公司”奖项,因此除了飞行权之外,自身也具有一定优势。如果买家能够成功让其扭亏为盈,无疑能够带来双赢的局面。
另一种可能是马来西亚政府通过管理合约,将航空公司的运营交由专业运营机构负责,同时保留所有权。
只做品牌管理
这类合同在酒店行业很常见。诸多大型连锁酒店品牌如希尔顿、凯悦、洲际和喜达屋等都会与房产所有者签订合同,提供酒店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服务。
尽管马来西亚政府曾尝试过类似的方法,邀请外部专业管理人才改变当前的困境,但由于受邀人员的任期较短和持续存在的政府干预,效果并不理想。
例如,擅长帮助企业扭亏为盈的专家Idris Jala于2005年年底加入马航,并担任CEO,两年后,马航恢复盈利,但2009年他就离职了。
2015年,随着两起空难造成的马航收益大幅下跌,曾担任爱尔兰航空CEO的德国航空业专家Christoph Mueller成为了马航新的掌舵人。
当时,他警告称马航“理论上已经破产”。但他的6,000人裁员计划还是遭到了强烈抵制,不到一年,他也离开了马航。
接下来,马来西亚政府如果想要用管理合约来重启马航,需要确保三点:
2. 以激励措施推动马航实现扭亏为盈;3. 即使在团队需要做出艰难抉择的时刻,政府也应当遵守规则,避免干预。
比起让马航关门大吉,马来西亚政府有更好的选择。不过,在运营方面必须要抵制各类插手干预,否则一切努力都将化作泡沫。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Thinkbusiness》,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Are Malaysia Airlines’ flag carrier days over?
作者:Nitin Pangarkar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副教授
翻译:李嵩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文章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