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人回顾 | 和平公园围棋角记

51人 定海桥 2020-11-17

11月19日,我与定海桥互助社组员周晟杰、刘蕴奕,拖着10块作为礼物的棋盘匆匆赶往和平公园围棋角。下午1点比赛已经开始。作为围棋角10年来的义务负责人、本次赛事的裁判长,老王已经布置好7张比赛条凳,放置好整理好的棋子,并大声告知其他棋友不要到这7张条凳上下棋;因为今天有比赛。看得出,老王对此次比赛认真对待的态度。此时已经有4桌比赛开始。我看到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处于完败的局面,但孩子的妈妈还在兴高采烈地拍照。孩子可能还是按照学棋时的要求完成棋局。报名时,孩子的母亲告知孩子有业余四、五级的水平。


51人项目有围棋这个项目,其缘起也是孩子学棋,我的朋友武佳音的孩子在学围棋,学棋时,孩子的老师在和家长闲叙的时候,得知和平公园有一个围棋角,其中有一个传奇的女棋手。后来我也几次去寻访这位女棋手,得知她叫王霞芳,确实曾经是上海棋坛原来颇有名气的,棋友梁捷也在《上海滩棋人棋事》上找到她的事迹。但老王告诉我们她没有手机,也没有联系方式,寻找到她只能在现场等;老王自己也没有手机,但他每天到围棋角。他简单告知我们围棋角的模式:和平公园围棋角是棋迷获得公园方面的支持,提供了固定的下棋场地与存放棋盘的储物间。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所有棋迷只要每个月交上三元的会费,就能每天到围棋角下棋。我们也被围棋角这个模式所吸引,决定将围棋角作为51人的一个单元,在社会上征集棋手,与他们进行一场团体赛,为此次活动的内容。

期间,武佳音因为儿子学棋,经常与我沟通,我也与他的孩子下过一盘棋,孩子已经学棋半年,但基本没有入门。我觉得学围棋实在不应该是普及性的幼儿教育,孩子此时有了好胜心,但没有很好的脑力,一旦输棋,便没有了学习的耐心。而且要孩子理解大局等抽象的概念实在太难他们了,而局部精确的计算也不是小孩应该强化训练的。我认为小孩的围棋热,实在是难以解释的事情,而每个月轰轰烈烈的考级更是毫无疑义,如同奥数一样。以我的愚见,一定要学习棋类游戏,还不如学习象棋,更直观,相对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容易上手,也没有考级考段这样的负担;但象棋就显得有些低档而已。

此后,我与梁捷又一次去了和平公园,此次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平公园的围棋实力,我和梁捷等朋友有一个围棋群,经常在网上谈围棋。像我,是典型的不会下棋,但喜欢看棋,喜欢了解围棋的历史故事。在李世石与电脑对战的那一阵,也会在围棋的基础上聊到哲学、围棋职业化、冠军低龄化等问题。梁捷提出要与一位和平公园的棋友下一盘的时候,对手很直接的提出带30元的彩,否则不下。主要原因是不带彩,下棋不认真。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都不认为这是一种赌博行为,而是一种学费性质的费用。在半个小时的较量下,梁捷投子认负。下完总结,梁捷说,这是自己不经常下了,差距不太大。我问围棋角到底到什么水平,梁捷认为如果来一个职业一段的选手,围棋角的爷爷叔叔们应该不能招架。因为现在的职业围棋已经变得更强,选手得到了更强的训练,每一步棋都绷得很紧,从头到位,不专业训练是无法招架的。


此时小朋友全局已经没有一块活棋,他显然有一些沮丧;当然这一盘输棋也希望成为他有趣的回忆,并从此知道围棋可以到公园,与一位陌生的对手玩上一盘。不多久,另两位51人队的男棋手也很快认负,他们只是在一个角地被杀以后,便放弃了比赛。我和他们简单的聊天发现,他们也是很小的时候学的棋,并因为学业与工作中断了很长时间没有下棋。下棋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都市青年来说,实在是有点冷门。而两位女棋手的局面也已经渐渐落到下风。一位还是从苏州赶来上海,参加此次活动,下得非常认真。但由于中央让对手成了大模样,我的判断也可以认输了,因为盘面已经差了20目以上,但我内心还是希望能出现漏勺的情况,此时一个爷叔拍拍我说,这样下,人家越来越厚,已经输了。最终收官,大家叫来裁判长老王数子,来自苏州的女棋手负。


这时所有人的焦点都到了最后一桌棋,其中公园的选手就是王霞芳,但渐渐的51人的选手扭转了一些局面,围观的人是越来越多,此时不懂棋的陈韵也在旁边;我和她说,已经到了胜负手的时刻。还没有来得及说为什么,王霞芳投子认负,看的人都很激动,说王怎么没有看清死活;但此局下得精彩。此时,更令人感慨的是,两位女棋手,居然开始从头一步一步进行复盘,此处可以看出,两人对围棋曾经有过非常专业的训练。


而后,大家拍照、留念,颁发奖金与奖状,而所以51人队好像此时更多的在回忆围棋,久久不愿离去,王霞芳夸奖对手对死活的感觉非常好,并留了联系方式。并告知对手,自己师从邱百瑞,和华学明曾经是同窗。此时陈韵说,你看,今天王霞芳虽然输了,但很高兴。我说,棋逢对手吧。我们匆匆离去,棋手们还留在和平公园里说话。此时今日比赛中孩子的妈妈,在微信群里发来她给儿子拍的照片,我不经意发现,孩子不知有意无意地在今天的比赛中穿的是中国传统的服装,好像今天所有的信息与故事都来自与某种传统。



定海桥互助社地处历史性的工人社区之中,现在,移居人口为这里注入了新活力。互助社是一个自发组织,也是用于社员共同学习、会谈、待客、反思、组织、创作的活动现场。通过对集结与创造艺术/知识之方法的探索,互助社意在促成邻里或同志之间在互惠的原则下互动、互助、合作。互助社会举办讲座、游览、出版、地方特色的晚餐、学者驻地、放映活动和城际交换等项目和活动。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dinghaiqiao.org。

“51人”由Raqs媒体小组总策划,策展组成员陈韵带领定海桥互助社“51人工作组”共同执行。项目探索生活的可能性,为双年展赋予日常生活的诗意。在上海双年展的17周时间里,每周将有3个关于上海“人物”的活动在城市里以流动或固定的形式发生。敬请关注本微信账户,了解最新活动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