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口科学》2021年第2期目录和摘要



点击标题可下载全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来自贵州省的调研

武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

【摘  要】文章以贵州省实地调研为基础,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文章认为,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无形之手”的作用,保持帮扶政策平稳过渡,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预警机制。要推动建设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石”。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能人带动效应。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数字乡村建设,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脱贫攻坚 城乡融合 人力资源开发 数字乡村

易地扶贫搬迁的促就业效果研究——基于劳动力非农转移和就业质量的双重视角

张会萍 罗媛月

  【摘  要】文章利用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双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评估了易地扶贫搬迁对移民劳动力非农转移和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易地扶贫搬迁促进了移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家庭劳动力配置得到优化升级,将安置方式细化分类后,所有安置方式的劳动力转移促进效果均显著。(2)搬迁后移民的就业质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区分安置方式后,搬迁距离较远并失去土地的移民就业质量下降较为明显。(3)易地扶贫搬迁对男性、学历居中及年龄较大的移民就业质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总体而言,移民搬迁后,非农转移效果明显,但就业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工作要重点关注移民就业问题,并注重数量与质量的结合。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 劳动力非农转移 就业质量

【作  者】张会萍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媛月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变动趋势研究

杨宜勇 王伶鑫

【摘  要】文章利用2010~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分位数回归分析中国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变动趋势,并从户籍、性别、代际和收入层级4个维度分析教育回报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7年流动人口平均教育回报率呈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4.61%上升至2017年的6.66%;(2)城城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高于乡城流动人口,这一差距随时间推移而扩大;(3)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由“女高男低”转向“男高女低”;(4)流动人口收入层级越高,教育回报率越高,并且这一优势逐渐向中间收入层级扩展;(5)新生代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高于老一代流动人口,在高收入阶层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优势更加明显,加剧了流动人口内部的代际收入分化。文章建议,从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保障升学机会、降低歧视、加强流动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保障流动人口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流动人口 教育回报率 收入分层 异质性 【作  者】杨宜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伶鑫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家庭背景对个人教育回报率的影响

刘泽云 袁青青

【摘  要】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从父母受教育水平、政治面貌、职业地位、社会关系和城乡背景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个人教育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父母受教育水平对个人的教育回报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家庭教育背景的优势会通过子女的教育投资转化为子女收入的优势;(2)父母社会关系和父母从事非农就业对个人的教育回报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出身于家庭社会关系较弱和农民家庭的个人的收入;(3)父母的政治面貌及职业地位对个人的教育回报率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家庭政治背景和职业背景通过教育实现代际传递的作用已经弱化。基于以上结论,文章建议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努力,为不同家庭出身的劳动者创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关键词】家庭背景 人力资本 教育回报率【作  者】刘泽云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袁青青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教育婚姻匹配与婚姻满意度

王杰 李姚军

 【摘  要】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对角参照模型分析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夫妻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同质婚,夫妻婚姻满意度越高;(2)妻子比丈夫学历高会显著降低双方的婚姻满意度;(3)夫妻的学历差距对各自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妻子受教育程度高于丈夫的幅度越大,婚姻满意度越低,而略低于丈夫则会显著增加妻子的婚姻满意度;丈夫受教育程度低于妻子2个等级及以上会显著降低其婚姻满意度。随着教育获得性别差异的逆转,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学历高于男性,婚姻匹配中的女高男低现象将不断增加,婚姻稳定性将会面临更大挑战。【关键词】教育婚姻匹配 婚姻满意度 对角参照模型【作  者】王杰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生;李姚军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人口流动过程中离婚风险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任远 郝立

【摘  要】文章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不同类型人口流动和不同流动人口群体离婚风险的差异,探索人口流动影响离婚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城流动人口的离婚风险高于乡城流动人口;近距离的市内跨县流动人口的离婚风险更高;婚前流动的离婚风险低于婚后流动;父母的流动经历对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有负向影响。流动过程中的家庭分离会增加离婚风险;流动过程中经济资源的增加会降低离婚风险;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及与当地社会发生更多的交往和互动,使流动者更深地受到现代观念的影响,扩大婚姻市场的替代性,增加离婚风险。血缘和同乡的社会交往网络具有传统规范约束的作用会降低离婚的风险。【关键词】人口流动 离婚 差异 影响机制【作  者】任远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郝立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中国城市人口流动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伟丽 晏晶晶 聂桂博

【摘  要】文章根据腾讯位置大数据推算的城市间人口流动总人次数据,运用网络分析技术,研究中国城市人口流动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人口流动网络的空间格局表现为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和长沙等为顶点的十字骨架支撑的菱形结构。最具有人口吸引力的地域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关中、中原、长江中游等城市群,而黄河流域多数城市处于人口流失阶段。(2)人口流动网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子群,并且子群的成员多来自同一省份。(3)经济差距、距离及舒适度差异等因素在人口流动网络的形成及演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人口的流动更趋向于提高舒适程度,而不是单纯追求高收入。【关键词】人口流动网络 影响因素 腾讯位置大数据 城市【作  者】张伟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晏晶晶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聂桂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互联网使用与劳动力产业流动——对低技能劳动者的考察

宁光杰 杨馥萍

【摘  要】文章使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个体互联网使用对受产业转型升级冲击的第一和第二产业低技能劳动力产业间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有利于低技能劳动力跨产业流动,促进了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也促进第二产业劳动力流向第一产业,低技能劳动者能够利用互联网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2)互联网使用对第一、第二产业中男性群体和45岁以下年轻群体流向第三产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女性劳动者和年长劳动者需要进一步通过数字赋能拓展产业流动机遇。(3)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获取、技能转换等方式显著促进低技能劳动者流向第三产业,且对第二产业劳动力的影响更大,有必要提高农业劳动力的互联网利用效率,完善配套政策以降低产业流动成本。文章认为,需要从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培训质量、发展对接平台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增强低技能劳动者产业流动的能力,通过劳动力产业间再配置助力中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关键词】产业流动 互联网使用 低技能劳动者 就业【作  者】宁光杰 山东大学商学院,教授;杨馥萍 山东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影响——基于结构与效率的双重视角

宋晓莹 罗淳 赵春燕

【摘  要】文章基于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结构与效率的双重视角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老龄化对服务业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构优化效应由东往西逐渐弱化,效率提升效应仅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显现。(2)老龄化对服务业优化升级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力资本水平的门槛特征,突破门槛后,老龄化的促进作用明显跃升,且结构优化的门槛更高,突破门槛后老龄化的边际效率更大。(3)突破结构优化门槛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尚未突破门槛的省份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文章认为,利用老龄化为服务业优化升级提供的“契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高端老年服务业,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教育投入,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服务业优化升级 结构与效率 区域差异 门槛效应【作  者】宋晓莹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罗淳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春燕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社区支持对农村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

辛宝英 杨真

【摘  要】文章使用2020年山东省农村互助养老专项调查数据,基于logit模型和sobel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社区支持对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并分析社区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社区支持显著提高老年人的互助养老参与意愿。(2)在社区支持影响参与意愿的总效应中,约42%由老年人对村干部的信任传导,约22%由邻里信任传导。(3)社区支持对不了解互助养老、不关心村居事务、家庭养老满意度低和担忧将来养老的老年人的边际影响更大。文章建议从强化社区支持和培育社区信任等方面出发,建立完善社区支持的常态化机制,增进老年人对社区的信任和老年人互信,为农村互助养老推广和发展奠定群众基础。【关键词】社区支持 社区信任 互助养老 人口老龄化【作  者】辛宝英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新型城镇化研究所,副教授;杨真 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讲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