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用蜡烛做比喻?新时代:教师是“曙光”而非“烛光”
导 读
泪水不是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也不应成为教师职业的表情符号。
教师是“曙光” 不是“烛光”
站在世纪之巅,卓越的教师沐浴曙光,向浩瀚的远方眺望,未来的天空晨曦灿美,辉映着时代的光芒。
——《面向灿若晨曦的未来·未来教育导言》
1
人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人都有,教师也有。
这种向往是人人都在捍卫的权利,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尊重每一个人,承认本应属于每一个人的美好,引领每一个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是社会应具备的价值取向。
2
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牺牲自我是一种大爱。教师没有牺牲的义务,无怨无悔的牺牲源自其内心的高尚,这是一种值得崇敬的善美之举,但不能倒置过来作为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导向。
更有甚者,借“红烛”对教师进行灌输式说教,平时对教师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关键时刻却要求教师不谈条件,只讲奉献。这种一味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的行为,本身就有过度索取之嫌;对教师进行道德捆绑,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现象。
3
泪水不是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也不应成为教师职业的表情符号。
一旦过度强调“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悲情的基调和色彩掩盖本应属于教育的充实与快乐,教育将偏离它原有的方向。在这种教育隐喻之下,教师很难获得真正的职业幸福感。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教育原本就应该是一件富有乐趣的事情,教育让学生拥有获得感,让教师充满成就感。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会面临和克服许多艰难困苦,苦难会铭刻于他们心中,但他们会变得更加从容、豁达、乐观和坚强。
4
总陷入非此即彼的窠臼,是因为典型的应试教育思维。
教育不是消磨,而是成全,成全他人即成全自己。
正确的教育价值指向应该是实现师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这是教育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体现。牺牲自我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但共同成全是一种更为睿智的选择。
你用心去照亮一群孩子,其实也在一直辉映自己。
每一名教师的生命会因孩子生命的精彩而更加出彩。
在教育之中感悟生命,热爱生活,共同生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5
我们共同迎接的是光明,而非黑暗。
蜡炬成灰泪始干,光明之后,是否又进入黯淡?
蜡烛在昏暗的生活空间内,不断燃烧自己;
曙光在广袤的生态环境中,昭示光明未来。
曙光是光明,引领我们去迎接它所铺展的更大光明;
曙光是温暖,照耀我们去感受它所汇聚的更多温暖;
曙光是希望,激励我们去追寻它所昭示的更美希望。
曙光下的一个个孩子,和孩子们眼前的一缕缕曙光,都向着未来,光明而温暖、蓬勃而灿烂。
做一名“曙光教师”,让光与热同在,爱与美同行;
做一名“曙光教师”,在静好的岁月之中,带着朝阳的气息,发出智慧的光芒,为广袤大地赋予无穷生机和无限希望;
做一名“曙光教师”,照亮每一个孩子的面庞,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与孩子们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书写更加璀璨的人生史诗和时代篇章。
内容来源 | 中国教师报
微信编辑 | 冬慈
商务合作请联系中师君(微信号zgjsbhh)
微书店合作请联系孙老师(微信号eastsht)
荐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购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