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教师报2022年度读者 | 贾雅婷:相认不早,只要相知不晚

贾雅婷 中国教师报 2023-06-28

 一岁一礼,一寸欢喜。《中国教师报》就要20岁啦!成长的路上,我们与越来越多的教师从相遇到相识,从相知到相守,收获老朋友,遇见新朋友。


《中国教师报》与教师读者的故事每年都在不断上演着,那些不期而遇的惊喜、久别重逢的感动、相携相伴的深情……一一铭刻在时光的彼岸。


与往年一样,我们从千千万万读者中选出了5名“年度读者”,分享他们的故事,在他们温暖的讲述中,一同踏上崭新的2023年。


今天推送的第一篇,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第二实验学校贾雅婷老师的分享。


南方科技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贾雅婷


十几年前的夏天,那是我第一次遇见《中国教师报》的季节。


出身于教师家庭,无论长辈休闲时阅读的大部头,还是他们工作时需要参考的专业书籍,都成为我拿来打发时光的“带字的东西”。


翻箱倒柜时,我看到了伯父高中数学教师用书上起起伏伏的曲线,看到了表姐幼儿园小朋友阅读的小人书,在一沓书本中间翻到一张旧报纸——《中国教师报》,那是我与它的第一次遇见,绝对算不上美好,有些漫不经心,有些不以为意。


之后升学、考试、读研、工作,也许是早已注定的命运,我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34岁的夏天,是我再一次认识《中国教师报》的季节。


2022年,我成为学校“多元智能”统整项目课程的项目负责人。接到这项任务之后,“享受假期”和“认真负责”两个小人在我心里打得不可开交,直到快要开学都未曾理出头绪。


病急乱投医时,《中国教师报》“五育融合”周刊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常生龙的“课改观察”专栏被我视为救命稻草。


这一次的遇见,依然算不上美好,有些动机不纯,有些功利十足。


现在看来,我却要感谢这一次的急功近利,这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拐点。


常生龙的文章给了我诸多启发,“五育融合”与“多元智能”拥有相同的底层逻辑和思想理念,都是为了打破“智育”“单一智力”的传统权威观念,从教授知识转化为建构知识,从获取间接经验转化为获取直接经验,从学科独立转化为相互联系。


不仅如此,我还意识到我之前对“五育融合”的看法和做法是“五育拼盘”式的,即徒有“五育融合”的外表而缺乏内在,只是找到某一主题的“五育”元素,再分学科进行教学活动,最终还是回到了分学科教学的传统。


另外,“五育融合”周刊的其他文章也传递给我一个更坚定的观点:教学应当指向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自己建立起来的、自诩走在前列的教学理念体系在内部悄悄被打破,让“五育”真正融合的愿望在我心里悄悄升腾,而负责此次“多元智能”统整项目课程正是绝佳的契机: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一方面创设真实情境,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另一方面创设真实的体验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第一手认知——无论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最终转化为他们的基本素养。


在此次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大量的阅读为根基,帮助学生形成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首先借助多种类型的量表搜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进行分析,获取学生的智能分布情况;其次根据真实的数据设计教学:教师试着改变自己擅长的教学方式,去适应学生更容易获取认知的方式,如图表、声音、文字、运动等;再次,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和游戏体验“多元智能”,获取直接经验;最后,学生和教师在此过程中,对自己的习得过程进行全方位记录,不分学科、不设限制,只是忠实记录成长过程,在无形中实现“五育融合”。


虽然没有美好的初遇,也缺少了浪漫的邂逅,但是好在不算太晚。《中国教师报》成为我案头的“长相见”,从小小的拐点出发,继续走上长长的前路。


来源|《中国教师报》第918期16版

作者 | 贾雅婷 南方科技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编辑 | 皮皮兵不皮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010-82296739(康老师)
2022中小学生分年级劳动清单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345篇(2022版)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透视“师范热”:教师职业缘何“受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