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实施一年:做好“强国建设 教师教育何为”的时代答题人

协同提质计划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本报记者 黄浩

3月22日,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交流活动暨“新时代师范教育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讨会在江西上饶召开


把72所院校、22个省份以及相应地市资源整合起来,组团发展,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是很难做到的。我们要把这种机制和模式实践好、完善好,探索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国方案。”日前,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交流活动暨“新时代师范教育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协同提质计划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2022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以“1+M+N”的方式形成10个组团,分别由6所部属师范大学和4所双一流省属师范大学牵头,联合30所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协同参与,共同对32所地方师范院校进行帮扶,旨在整体提升师范教育办学水平,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1+M’高校在帮扶中精准找到我校教师教育发展中的痛点,为学校的发展厘清了思路、作出了规划。”

 

“在这里交流学习,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也结交了很多新的朋友。”

 

“毕业以后,我将回到我的家乡,帮助农村地区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真实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是对这场规模宏大的协同提质行动开展一年来最好的回应。

 

协同提质: 从“优师”走向“优师范”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打造“大国良师”的征程上,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尤其需要被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最艰苦地方的教师,大多是由当地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谈及协同提质计划出台的初衷时表示,“在整体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的背景下,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我们特别需要对欠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进行重点帮扶,协助他们为当地培养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邬志辉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乡村学校教师基本来源于坐落在地级市以下的师范院校。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这批地方师范院校办学条件薄弱、办学环境困难、办学水平较低、办学经费不足,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要求不适应,“如果这批院校长期得不到发展,中国的乡村教育如何迎来真正的提升”?

 

2022年,《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出台,强调兴国必先强师,其中特别提出加强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同时,国家发改委决定支持50所左右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对每所高校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

 

在政策支持与资金倾斜的双重“加持”下,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正式出台,成为实施强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尽管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的困难大体相似,但具体到每一所院校,各自的诉求也不尽相同。受限于资金规模,计划也难以覆盖到每一所师范院校。如何最大化发挥协同提质的力量?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专家工作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赵健带领专家组成员,依据“高举师范大旗,坚守教师教育主业”“长期为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学校供给教师”等多个维度明确指标,最终帮助遴选出72所师范院校。

 

这72所院校包含了东中西各个地方,部属、省属、地市各个层级,本科、专科各个层次的学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赵健介绍,基于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基础与经验,专家工作组对被帮扶院校的需求、帮扶重点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最终确定4个方面的13项具体内容,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基础教育服务能力建设”“学校规划与管理能力建设”四大方面综合施策。同时,10个院校组团按照“一团一案,一校一策”的原则,分别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制订了各具特色的院校组团工作方案,对“1+M+N”的协同机制进行多元探索。

 

一年来,协同提质计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克服疫情影响,全面推动教师交流培训、教育资源共享,成绩有目共睹——

 

截至今年初,院校间共互派45名干部挂职交流、132名教师双向交流;开展教师培训96场,培训教师1.05万人次。

 

院校组团总计向重点支持师范院校开放优质课程资源184门,共享图书馆资源及数据库近200个;师范生访学交流、跨校培养近200人;撬动地方加大师范院校投入总计4100万元。

 

设立“协同提质计划博士专项”,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到高水平师范院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23年拟招生128人。

 

搭建交流平台、完善组团工作激励机制、设立协同提质博士专项、强化课题共研、强化评估监测……在扎实推进过程中,协同提质计划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协同提质计划的出台,使得强师计划实现了由‘优师计划’向‘优师范计划’的历史性飞跃,走出了由‘优秀教师定向培养’向‘优秀教师培养院校定向帮扶’的关键一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龙宝新说。

 

“一团一案,一校一策”

 以精准帮扶擦亮院校“底色”

 

“一团一案,一校一策”,这是协同提质计划提出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各显神通”落实这一原则,考验着每一个组团的决心与智慧。

 

事实表明,一年来各组团围绕支持地方师范院校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引进高水平教师,加强与牵头高校和参与帮扶院校干部教师双向交流,建设师范学科专业等方面开展了充分而有针对性的工作。

 

“过去一年,8所院校克服疫情等带来的困难、互相奔赴,努力助推办学水平提质增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介绍,在华东师大组团内,华东师大与丽江师专联合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东巴文典籍识别与语音输出系统”,为东巴文典籍的整理翻译、东巴文化的传承提供解决方案;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根据重点支持院校需求,组织联合教研、互聘专家、协同科研,帮助重点支持院校科研实现新突破……


“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成为组团内的帮扶特色。

 

为了摸清受援院校的需求,牵头院校与参与院校多次深入受援院校进行调研。在湖南师范大学组团,为充分发挥组团在教师教育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特色,他们积极研究高校合作的互补点、整合点、协作点,细化协作项目,实现精准发力。

 

根据组团内各院校的办学特色,湖南师大组团还积极协助受援院校擦亮“品牌底色”。

 

“组团重点支持院校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策源地之一,怀化学院地处拥有123处红色旧址的革命老区,宁夏师范学院所在地亦是红军长征‘胜利曙光之山’——宁夏六盘山地区。湖南师范大学组团以学科建设助力重点支持院校擦亮‘红色底色’,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湖南师大党委书记蒋洪新说。

 

在西南大学组团,重庆师范大学与长江师范学院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为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切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两校经过多次商讨,决定开展实施“1+2+1”师范生联合培养项目——由长江师范学院遴选30名学生,进校第一年由长江师范学院培养,第二、第三年由重庆师范大学培养,最后一年再回到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师大与长江师院学生同堂上课


“过去一年我们遭遇了疫情反复、住宿紧张等多重困难,但重庆师大坚定决心拿出资源,落实好联合培养的服务管理工作,探索新型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机制,我们期待为长江师范学院培养一批优秀的师范生。”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如安表示。

 

在华中师范大学组团,牵头高校华中师范大学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着力,湖北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余新武受聘为汉江师范学院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业务指导等工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谢从高受聘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帮扶开展学科专业建设以及硕士学位点建设相关工作……


“与许多师范院校相比,遵义师范学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突出困难,这充分证明协同提质计划的重大意义。目前,遵义师范学院上下齐心协力、积极主动。相信随着各个子项目的推进落实,在牵头高校与帮扶院校的大力支持下,遵义师范学院一定会实现特色高质量发展。”谢从高感慨地说。

 

北京师范大学组团牵头院校与参与院校从青年骨干教师学历能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管理发展等方面精准施策,助力重点支持师范院校在师范专业建设水平上实现精准提升。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潘国志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培训项目后由衷表示,“这7天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仅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青年教师要努力做科研’,还增强了我教育教学的信心”。

 

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南京师范大学组团综合提升重点支持院校教育质量和水平。项目帮助受援院校引进学科带头人4名,成立名师工作室2个,组建学科建设团队2个,虚拟教研室3个,开展专业认证指导30余次、学科规划指导10余次,覆盖3所提质院校14个学科、46个专业。

 

“缘在师范、新在协同、重在质量、贵在落实。”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在介绍组团协同提质项目整体设计方案时说。

 

首都师范大学组团则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开展支持集宁师范学院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今年1月,首师大联合集宁师院共同组织召开了“持续专业建设、培养卓越教师”研讨会,两校数学、生物方向的专家和教师共同听课、说课与评课,围绕两个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等进行深入交流,促进了集宁师院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推进。

 

各尽其责、各显其能,一年来,各个组团因校制宜、直击重点、变“输血”为“造血”的帮扶方式受到了受援院校的欢迎,一些组团在帮扶实践中产出的好经验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从对口帮扶到共同提升

 充分发挥“1+1>2”协同效应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受益良多”“深受鼓舞”……这是协同提质计划落地过程中各方代表谈及最多的词。

 

挂职河西学院副校长的山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新华,一年前与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海江、美术学院副院长孙夕恺和教师高空、郑昭佩,从齐鲁大地来到“河西走廊”,成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第一批参与者、践行者。

 

来到河西学院后,王新华等先行者将挂职专项工作与协同提质工作方案目标相结合,找准两校间工作的契合点。刘海江主动对接学生服务部门,聚力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心理纾困、社会服务等,竭力实现“榫”与“卯”的契合。孙夕恺以申报2024年国家基金项目为抓手,加强青年科研团队的培养工作……

 

“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履职尽责,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充分发挥挂职交流的作用,成为两所学校紧密联系的纽带,加快推进河西学院的建设发展。”王新华动情地说。

 

江骏是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教师,去年秋季学期学校委派他参与和田师专支教工作,尽管受疫情影响只能线上为和田师专的学生上课,但江骏表示,“我们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上课表现都很积极,我会把新疆师大好的教学理念、作风和方法全部用在授课中,上好每一堂课”。

 

宁夏师范学院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潘梦凡去年因协同提质计划被选往湖南师范大学交流学习,这一年的经历让她感慨尤深。

 

“作为师范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出色的教学能力是我们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会备课,备好课’‘会讲课,讲好课’,以及‘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湖南师大给我上的重要一课。”潘梦凡说,“几年后,我也将踏上神圣的讲台,我会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把宁夏师院和湖南师大教给我的艰苦奋斗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传授给我的学生。”


因交流而受益,因帮扶而提升,受援院校这一年来的收获可谓“实实在在”。

 

今年3月23日,一堂特殊的同步课堂在上饶师范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同步进行——上饶师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与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线上同上《人工智能导论》课,华东师大教师负责主讲、上饶师院教师担任助教,利用智能课程软件,两所学校的课堂活动数据能够实时互传。

 

通过数字化技术,上饶师院还与上海师范大学同步教研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乡村小学开展师范生远程课堂评课见习活动。

 

华东师大面向组团内高校开展“同上一堂课“


上饶师院党委书记陈洪生介绍,一年来该校受华东师范大学等帮扶获批成立“江西省教师发展与数字化研究中心”,与上海师大等帮扶院校合作共建“虚拟教研室”“数字同步课堂”“远程课堂会评空间”“实习实训移动录播平台”,持续推动学校师范教育模式创新。

 

“我们和上海师范大学一起,把一些比较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引入受援高校,通过教育数字化实现协同共享,让1800多人受益。”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说。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唐山师范学院校长孙政表示,过去一年中,沈阳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为该校师范生开展师德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示范课、观摩课等7场;南京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为该校学子进行专场指导,受益学生2300多人;同时还组织申报了一批由师范生、组团高校、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和教研员编组联合开展的面向基础教育的调研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其实,在这场双向奔赴的交流中,不仅是受援院校,参与帮扶院校甚至牵头高校都从协同提质计划中受益。

 

4年前,海南师范大学被确定为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院校,2022年,海南师大加入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陕西师范大学组团,从受帮扶高校转变成为参与帮扶高校,对口帮扶琼台师范学院。

 

“琼台师范学院和海南师范大学同根同源,具有极其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基础。两校在办学方向、初心使命等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培养人才和学科结构上两校又各有侧重,结成组团后,双方能充分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白显良说。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兼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涂清云介绍,北师大作为牵头高校,不仅积极推进组团建设,开展面向重点支持院校的帮扶工作,还主动探索面向全组团的协同提质举措,着力实现“重点支持院校有提升,参与帮扶学校有收获,牵头高校有促进”。

 

“协同提质计划不是简单的对口帮扶,虽然有重点支持的院校,但是应把着眼点放在组团内所有院校的提升上。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禀赋、特色,也都有需要提升的地方,要通过协同提质计划,建立资源共享的大平台、人才交流的大舞台,促进优质课程等的共建共享、教师人才的互助共进。”王嘉毅这样强调。

 

为“教师教育春天”的到来 按下“加速键”

 

一年,仅仅是一个开端。面向未来,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发挥“乘数效应”的空间是巨大的。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协同提质计划的落地在过去一年遭遇不少困难。部分院校在交流中提到,组团内院校互相往来频次有待提高,面向重点支持师范院校的定向博士培养力度有待增强,研究生联合培养数量有待增加,各方共享数据与优质资源的范围有待扩展。

 

但不论如何,大幕已经开启,协同提质计划无疑为“教师教育的春天”的到来按下了“加速键”。

 

在新的节点上,协同提质计划各组团院校都在为未来而谋划,制订了下一步工作的详细计划。

 

周口师范学院的愿景之一是,未来以定向引培博士为抓手,争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实施师范类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行动,吸引组团内高水平师范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校工作。二是以柔性与全职相结合方式,从组团内高水平师范大学引进临近退休或已退休高水平师资来校工作。三是争取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单列专项招生指标,接收我校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周口师范学院校长臧振春说。

 

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孙宏恩表示,希望未来帮扶院校多选派一些干部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前来渭南师院挂职,助力学院提升科研水平;同时为应对教育数字化趋势,希望在建设虚拟实验室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

 

白城师范学院则计划在2023年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完成第一批学历提升教师培养选拔和校本培训师团队建设,形成多功能智慧型一体化未来教师发展中心,同时联手哈尔滨师范大学完成第一批和第二批本科生联合培养。

 

“受援学校也有许多优质资源、有益探索乃至成功做法,应该助其从理论高度来发现优势、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形成特色。同时强化造血功能,通过建立共建、共创、共融、共享机制等有效举措,增强受援学校自身发展能力。”前往宁夏师范学院挂职的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吴文哲这样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关键之一在于“构建学科教师教育学”。

 

“协同提质的关键在于协同,落脚点在于提质,要将协同提质计划落到实处,体现实效,就要在科学构建协同体系、形成完善的协同工作方案、建立良性运行的协作机制和组建得力的工作团队上下功夫。”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说。

 

华中师大召开协同提质座谈会


通往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之路“道阻且长”,但是,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教师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力回答“强国建设、教师教育何为”这一时代课题。

 

作为“答题人”,协同提质计划的所有参与者都在路上。如何给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通过协同提质计划搭建师范院校合作交流的广阔平台,打造一套融合共进、协同提升的发展模式,形成一个各方共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最终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

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

010-82296739(康老师)

愿你做这样的教师
《中国课改观察》特刊正式出炉申报及投票系统开启!2023书单等您推荐!
2023教育工作重点:把读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