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教师报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指出,校长要“引领教师成长”。换言之,校长的重要使命是成就教师,或者说,赋能教师成长。其实,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校内有教研组和备课组,教师可以经常性开展研讨交流。区域范围成立了教育研究机构,各学科都配备了教研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相比教师,校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每所学校,正校长只有1人,要想交流分享的话,需要跨校进行,显然没有教师来得方便。与教师不同,区域教育研究机构一般没有设置专门指导校长成长的部门。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以这样说,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成功密切关联。校长成长的高度决定学校发展的高度。那么,谁又能为校长的成长赋能呢?
首先,教育局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应发挥引领作用。校长专业化呼唤教育局长的专业化。近年来,教育界不少有识之士呼吁提升教育局长的专业化水平,也有全国政协委员提议成立国家级教育局长培训中心。据笔者了解,杭州某区的一位老教育局长系校长出身,办学治校经验丰富。若干年前他出任教育局长后,亲自组织开展校长夜学活动。夜学活动每月一次,时间相对固定,结合区域工作重点确定学习主题,相关阅读书目也由局长亲自选定。每次活动校长轮流发言,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最后局长点评。此项夜学活动持续了多年,不仅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可谓一举三得。区域教育研究机构要注重创新,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下,可考虑设立助力校长成长的部门,如校长成长指导中心等。该中心成员可聘请区域内资深、经验丰富的名校长担任,也可聘请一些大学教授、教育科研机构专家作为兼职人员。中心可定期组织开展校长沙龙、校长论坛、学校管理诊断、专项视导活动及校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于校长的成长与发展。
学校作为一个知识型组织,校长的职责不仅是管理他人,还要管好自己。换言之,校长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不仅是校长成长的重要阶梯,也是校长走向优秀卓越的不二法则。校长要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并自觉做好规划的实施。
校长自我发展的路径不外乎读书、实践和研究,校长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反思性实践者和专业表达者。
首先,要养成学习的习惯,提升学习力。《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校长要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要广泛阅读,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要注重阅读教育经典著作,阅读专业报刊,关注来自一线的鲜活教育实践和创新。其次,要增强反思的意识,提升反思力。与教师一样,校长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意识,校长很容易产生经验依赖,总是凭借已有的经验工作。这样,校长就会故步自封,个人发展停滞不前,难以成为优秀和卓越的管理者。与此同时,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也很容易消解校长的工作激情。因此,校长应“吾日三省吾身”,注重对日常管理的复盘,理性分析管理中的成败得失。再次,要有专业表达的欲求,提升表达力。校长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生产者和意义的建构者。校长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这些经验大都是模糊、隐性、碎片化的。因此,校长要善于凝练办学治校的经验,尤其是自己的办学主张,促使自己把感性知识理性化、隐性知识显性化、零散知识系统化、个人知识公共化,从而实现专业能力的跨越式提升。校长形成并拥有自己的办学主张,从经验办学走向思想办学,既是校长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普通校长与卓越校长的分界线。总之,读书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反思是知识的消化阶段,表达是知识的输出阶段。一言以蔽之,读书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底色,反思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本色,而表达则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