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是枝裕和:发掘内在于生命的时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97fw8efn&width=500&height=375&auto=0
是枝裕和说,从拍摄电视纪录片的第一天开始,他心里那个关于电影的梦想就从来没有熄灭过。
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最大的感触是安静。
是枝裕和
用一位编剧朋友的话说,那是一种让人想流泪的安静。然而这安静并不神秘,而是切切实实迫在眼前的,仿佛让人倏忽间就拥有了洞察周遭的能力,耳聪目明。风过树叶相互磨擦的声音、午后阳光倾泻而下的声音、杯水之中波澜起伏的声音……都变得清晰了。
这一次跟是枝裕和的见面正是在这样一个午后。北京,柳树已经绿得有了些许规模,春风迭宕,光影斑驳。然而房间里是安静平和的。谈话从他曾经从事的电视纪录片开始。
早年间创作的纪录片密切关注社会公共议题,比如政治黑幕、艾滋病、校园恐怖袭击、教育等,这让不少人认为是枝裕和是一位对政治话题颇为积极的创作者。但事实上,在他自己看来,在电视台期间创作的所有关于社会议题的纪录片,都不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的。相反,他更关注的是用镜头发现和记录现实生活中人的复杂性。
更重要的是,与其说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激发了他在电影艺术创作上的渴求,不如说创作电影是他自一开始进入电视行业时就抱有的初衷和追求。他将电视纪录片工作视作他走近电影的路径和积累,而的确在此后乃至今天的电影创作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电视纪录片工作留下的印迹。
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
最初的机遇出现在1993年拍摄的纪录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因为这部作品,是枝裕和与他崇拜的台湾导演侯孝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后来的许多年,他屡屡提及侯孝贤对他的电影创作的影响。
实际上,他与中国台湾的情感也并非仅仅依托着侯孝贤导演来维系。他出生在台湾,幼时随母亲回到日本,父亲与祖父仍然在台南生活了十几年。父亲年轻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是成为父亲以后的是枝裕和才真正开始面对并敢于思考的问题。
于是他的许多电影中,充满了他年少时对父亲的不理解、怨怼。影片中父亲的形象总是多少让人有些怒其不争——爱撒谎、不负责、不上进……而往往到了影片的最后,所有这样的情绪都被再寻常不过的日常琐碎消解了,那恰恰是是枝裕和自己成为父亲后对上一代人的谅解。
无人知晓
2004年,是枝裕和创作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片《无人知晓》。这部电影根据1988年发生的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而成,描述了孩子们平淡的生活场景。扮演大儿子的柳乐优弥凭借该片中的表演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日本首个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直到今天,是枝裕和仍然把《无人知晓》视作他最重要的作品,并且清晰地记得,在这部电影之前,为了跨入电影的大门,他用了整整15年。
近十年来,是枝裕和的电影更多地关注日本社会的普通家庭和亲情,作品的腔调也不再像曾经的电视纪录片那样的冷峻,从电影的叙事到色调,都变得柔和了很多。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他自己说,是母亲往生与自己成为父亲给他的创作态度带来的冲击。
步履不停
母亲一直是是枝裕和的世界中最温柔的依靠,她的离开,让正值中年的是枝裕和一时无法面对。于是,他拍摄了电影《步履不停》。影片中,大儿子醇平虽然已经离世好些年,甚至并未在电影中出场,但一家人的言谈中仍然贯穿他过去的一切,仿佛他从未离开他们的生活。这大概是是枝裕和设计的一个隐喻。他在《步履不停》制作笔记的第一页上写下一行小字:“人生路上,总是晚一步。”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纵然对离世的家人有再厚重的思念,仍然要在人生剩余的时间中步履不停。这是是枝裕和迄今为止最任性的一次创作,在日本电影市场票房惨败,但他仍然倾心。
因为是枝裕和电影中对日本人生活细节的入微呈现,有不少人认为他是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在今天的继承人。对绝大多数艺术创作者来说,被说成是某一位前辈艺术风格的继承人,多少有点被冒犯的意思。毕竟,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谁也不愿意被指认模仿了谁,谁都想成为历史上前无古人、往开先河的那一位。但是枝裕和并不介意。他甚至大方地承认,自己在电影时间轴的使用上,尤其在拍摄获得夏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的电影《海街日记》时,认真地学习了小津安二郎电影对时间的开拓。
海街日记
是的,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时间是有痕迹、有声音的。这声音不是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而是一下一下落下来、水滴石穿的样子。就像《海街日记》里,树叶落了,樱花开了,姐妹四人酿完梅子酒,就到夏天了……四季轮回,分明可以看到日常巨细中流淌的诗意。这可能也是是枝裕和的电影与小津安二郎之不同所在——相较于小津安二郎冷静的旁观视角而言,是枝裕和电影中生活的柔情和导演对生活的热忱是随着时光泗溢而出的。
甚至可以说,是枝裕和在对时间的理解和开拓上,比小津安二郎走得更远。在他的电影里,时间不仅是风物变化的背景,还可以是一个独立且重要的角色。比如在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奖的影片《如父如子》中,生活水平落差很大的两家人,却由于医院的失误养大了对方的孩子……影片的最后,所有人都不得不感慨血缘敌不过时间这个残酷的现实。这是内在于人心的时间,不再只是时钟上冷冰冰的刻度。
如父如子
无论作为导演还是男性而言,是枝裕和都可以说是极尽细心的。举个例子,在拍摄《海街日记》的现场,一位工作人员涂指甲油的模样让他感到有趣,于是,他与扮演片中二女儿的长泽雅美就美甲和自己涂指甲油的区别进行了讨论。长泽雅美告诉他,对于女人来说,美甲更多的是为了愉悦恋人,而在家简单地涂指甲油则更多地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这个绝大多数女人都不屑于细细体察的心境,却被是枝裕和捕捉到了,并且临时加在了他的剧本里——这就是后来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一幕,二女儿帮小妹妹涂指甲油。
这大概足以说明他是处女座,更不用提到现在为止。他的每一场戏的拍摄都还保留着自己亲手画分镜头图的习惯,孜孜以求,宛若一位旧时光里走来的匠人,骨子里带着对已经逝去的传统的眷顾与不舍。
《海街日记》里那个横了心要维系这个家庭的大女儿,其实就是是枝裕和自己。
“我想在我的人生中发掘更多故事”
刘阳: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从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转向电影故事片的拍摄?
是枝裕和:虽然我是从纪录片导演转向电影导演,但我年轻的时候其实就非常喜欢拍电影,只是很巧的是,因为想拍电影而进入了电视行业。所以在拍摄电视的过程中,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我后来的电影拍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可以说是电视行业培养了我,是有恩于我的。我很珍惜拍摄电视纪录片的经历。
刘阳:您过去的电视纪录片关注了很多社会公共议题,比如环境、教育等,但近年来您的电影更多地关注家庭和亲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
是枝裕和:我过去在拍摄电视纪录片时,并不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的。现在没有拍摄这类作品,也不是对社会问题就不关注了。只是对于我的人生来说,现在可能是拍摄家庭主题的很好的机会。这些电影是以我的人生经历为主,我真正感受到的一些事情为依据的。我想在我的人生中发掘更多的题材和故事,特别是最近十年左右,我更愿意用电影去表现家庭中的事。比如我母亲去世后,还有在我成为父亲后,我觉得这两件事是我电影题材转变的契机。
刘阳:为了纪念您的母亲您拍摄了《步履不停》;在您成为父亲后,您拍摄了《奇迹》。在您近几年的电影作品中,相对于母亲的角色,父亲的角色都有很多缺陷,这跟您的个人经历有关系吗?
奇迹
是枝裕和:是的。但在我的作品中,其实并没有刻意想把母亲的形象塑造得特别完美,只是在父亲角色的塑造中,让角色经常说些小谎,或者不太顾家,其实这是我对我自己父亲的印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这些作品中总会有这样一些男性形象出现,我也试图摆脱这种塑造男性形象的方式,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形象会比一个被刻画得非常伟大的父亲更让观众有亲近感,更接近真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97dhcl06&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人生不就是一点一点的小细节积累而成的吗”
刘阳:您的电影中有很多生活细节的表现。比如在《步履不停》的开始,有妈妈和女儿一起做饭;在最新的《比海更深》里,妈妈怎么用可尔必斯做冰块……为什么会对生活细节有这么执着的追求?
是枝裕和:人生不就是一点一点这样的小细节积累而成的吗?
刘阳:是不是可以说,也正是这些细节让您的电影有生活的质感?
是枝裕和:如你所说,我觉得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家庭题材的电影中,要对生活细节进行很细致的呈现。
刘阳:也是因为对细节的追求,有人认为您是小津安二郎的继承人。您怎么看?
是枝裕和:我觉得这可能是对我作品最大的褒奖,对此我非常感激。但其实对我来说,我觉得我的作品和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其实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说我们的电影里都有全家坐在饭桌前吃饭的场景,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后,你可能对这样的场景不会有很深的印象,在他的电影中,说起吃饭,你可能就会想起男主人公跟公司的同事在一起吃饭,出现的食物可能更多是拉面店的拉面,但我觉得这跟家庭中自家做的料理其实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也觉得大家能将我和作品和小津安二郎的作品进行比较,我是非常感谢的。
小津安二郎
刘阳:说起吃饭的场景,我对您的电影中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海街日记》中四姐妹一起吃小鱼盖饭那场戏,看起来真的很好吃。上次去东京的时候,我还特意去一家海鲜餐馆吃了那样的小鱼盖饭。
是枝裕和:真的很好吃是吧?真的很好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97kj3gv6&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现在是过去的将来,也是将来的过去
刘阳:在您的电影中可以感受到时间是很重要的角色。比如《步履不停》中,年迈父亲从台阶上走下来,阿部宽扮演的儿子也带着他的妻儿从同样的台阶上走上去,这样可以看到两代人甚至这个家族更长的时光,比电影画面直接呈现的时间要长得多。时间在您的电影里是能看到痕迹的。
是枝裕和:电影的拍摄中,时间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电影就是描述时间如何流逝的作品。在《海街日记》中,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更多尝试,为此我重新看了小津安二郎的作品。
他作品中的时间轴与其他导演的作品是不一样的,他不是像一条直线一样来表现时间的,而是以点出发,像画了一个圆圈一样,不知从什么时候又从这个圆中的一点出来描述一个事情。其实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的拍摄方法是非常好的。与其说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更注重人物的塑造,不如说他在时间的表现手法上做了更多尝试,对此我也学习了很多。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时间是一个循回的过程。
我的电影中其实有3个时间,一个是现在进行时,另外还有对过去和未来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要呈现出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也要呈现出现在是未来的前兆,这3种相应的时间是以重叠的方式来表现的。我觉得这3个时间对我的作品来说都非常重要。比如你提到的《步履不停》中夫妇上台阶的情节,其实不仅是这个时间他们走上这段台阶,可能很长时间之后他们还会一起来走这段台阶。这是我对我的作品中时间轴的想法。
“我没有平静的生活,所以我才想拍平静的生活”
刘阳:有一位编剧朋友跟我讨论您的《海街日记》时说,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导演很难拍出这么安静的电影。您觉得一个导演呈现的生活的模样跟他所见、所理解的生活是什么关系?是因为您理解的生活是这样的,所以您呈现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吗?
是枝裕和:并不是这样。我觉得看一个作家或导演的作品是应该跟他本人的生活割裂来看的。其实我自己的生活并不是那样安静的。
比如说你提到的去吃小鱼盖饭的镜头,那是在我们当时在海边捕捉到的小鱼然后剧组去吃,还有电影中四姐们吃的竹荚鱼,也是当时我们在海边就可以找到的,大家一起来享受这个收获的成果。
海街日记
其实这就是日本以前的生活状态,有非常强的地域性,但是现在的日本,这样的生活已经慢慢消失了,尤其是在东京生活的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办法保持这样的生活了。比如《海街日记》中的长女,她抱有了旧时的家庭观,正因为这样她才会去拼命保护这个家庭,四姐妹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在电影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联接。其实正是因为我没有过着这样非常平静的生活,所以我才更想在电影中把它表现出来。
“实现导演梦,我用了15年”
刘阳:在《海街日记》中,您让扮演小妹的广赖铃尝试了无剧本的表演,另外您在在剧本之外临时加了一些戏,比如扮演二女儿的长泽雅美为小妹涂指甲油。无剧本表演和临时加戏,是您常用的创作方法吗?为什么?
是枝裕和:是的。在我的作品中,孩子是经常出现的角色。对于这些儿童演员,我是从来不会把剧本给他们看的。广赖铃当时在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大概15岁,我在拍摄前征求了她自己的意见,她也想要尝试无剧本的表演形式。
涂指甲油的情节是当时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恰好在涂,看到了就觉得很有趣,于是就和扮演二女儿的长泽雅美谈起了这个话题,美甲和涂指甲油有什么不同。长泽告诉我,美甲更多地是为了让自己的恋人愉快,而这样简单地涂指甲油更多地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当我了解到这个的时候,就想把这样的情节临时加到电影里。
刘阳:迄今为止,您最喜欢的自己的作品是哪一部?为什么?
是枝裕和:你的问题都让我很难回答。关于这个问题,就好像我有5个孩子,我真的很难说出我最喜欢的是哪一个,真的答不出来。可能因为某个作品制作费非常高,我可能喜欢它;或者某个作品跟我自己很像,所以我喜欢它;或者某个作品跟我自己不太像,但它就像孩子一样某方面很可爱……每个作品都有不同的特点,我没办法说我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
下一站,天国
虽然这样说,但仍有几个作品,让我对它们的印象比较深刻:《下一站,天国》和《无人知晓》吧。正是从《无人知晓》开始,我真正成为一名电影导演,实现这个梦想我用了大概15年时间。还有《步履不停》,这是完全按照我的个人意向来拍摄的作品。
后 记
采访是枝裕和,我写了整整3页纸的采访提纲,那么多问题,关于他的电影和他的人生,关于他怎么看这个世界……似乎从来没有一位导演让我如此好奇。
但他恰恰是一个不惮于把自己的情感、观念甚至经历呈现在自己的电影里的——因为年少的时候缺少父亲的陪伴,所以在所有的电影里塑造自己童年记忆中的父亲;因为依恋的母亲离世,所以在电影里执着地表现自己从不能面对到最终接受的过程;因为向往曾经平静安宁的生活,所以极尽入微地刻画生活里的每一个小细节,怎么晒小鱼、怎么做和菓子、怎么炖萝卜、怎么酿梅酒……大概再也没有一位导演比他对日常生活更加迷恋了。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人的电影表达跟他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情感境遇如此吻和。对于任何一个对商业回报有所期待的导演来说,这样的创作无疑是有些过于任性了。但这并不影响影迷们对他的热爱,也许热爱他电影的人也都跟他一样,因为渴求难以拥有的安宁,所以愈发想要在他的电影里找到岁月涤荡过的平和;因为无遐歆享日常的琐碎,所以愈发想要在他的电影里触摸生活的褶皱。
只可惜采访的时间有限,很多问题没来得及问出口。但不得不说,他的确是一个配合度极高的受访者:听问题的时候非常认真,头歪向一边,紧闭双眼,问到他也觉得有趣的地方,会笑得连肩都跟着抖起来;回答的时候也相当诚恳,即使有的问题也许已经在十几年间被世界各国不同的媒体提过许多次,他还是手托着腮,想一会,说一段,再想一会,再说一段……打很多比方,用手比划着,生怕语言的隔膜让你漏掉了什么。
是枝裕和,他是一位优秀的导演,更是一个活得再真实不过的人。
—— FIN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刘阳电影笔记
摄影/剪辑:Chris Pai 宋林国
编辑:刘阳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1cCqdV6UlzSSWU6hC5eyA
想要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编剧圈】
或点击阅读原文登陆【拍电影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