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剧谈丨袁子弹:我是如何写《欢乐颂》的

2017-05-12 喜多瑞剧本观察 编剧圈

 来源 /  喜多瑞剧本观察(ID:xiduoruijubenguancha)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乐颂2》官方海报


《欢乐颂》第二季于今晚开播,喜多瑞剧本观察的记者与编剧袁子弹进行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对谈:袁子弹创作《欢乐颂》都有哪些经验;她为何从白领丽人转行编剧;对于业内IP盛行的现象她又是如何看待的等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大热剧集缔造者背后的创作故事吧!


编剧袁子弹,摄于其在北京的居所


喜多瑞:在您看来《欢乐颂》做得最为成功的一点在哪里?


我认为是它非常贴近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吧。


因为中国目前处在一个相对快速的都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城镇人口都市化后呢,随着这个进程也就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生活方式上的、交往方式、包括恋爱、婚姻、工作,甚至是亲情关系间的互动等等都与以往有很大的区别。


当时据我们的观察,市面上两种剧集类型比较多,一个是聚焦家庭关系的婆媳剧,另外一个就是相对悬浮的偶像剧,这类偶像剧所表现的生活可能离大部分观众都是比较遥远的。


我虽然不敢说《欢乐颂》是百分百真实还原生活的一部剧,但我们尽量去贴近生活,包括第一季播出时常会引发热门话题,我想这也是因为剧中聊的很多问题都是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感同身受。这是我认为《欢乐颂》第一季做的最好,最有价值的地方。


喜多瑞:现在很多的剧集都喜欢填充各式样的荒诞剧情,在您看来戏剧冲突与抓马间的区别在何处呢?


就拿《欢乐颂》来说吧,我们尽量让这个冲突产生自于人物内心,或者说是由于人物间彼此的性格差异来造成这个冲突,该有冲突的时候才冲突。


当然我不否认创作者担心无法一下子将观众带进戏中,为了抓住观众眼球所以要去刻意制造冲突。但我觉得不同的剧集该有不同的风格,有些剧就是以戏剧性见长,这就跟小说一样,流行小说一定是高潮迭起的,不然你为什么会去看呢?但散文诗、经典名著等等类型也同样存在,大家风格不同,面对的观众群体有所差异。


我个人觉得倒并不存在什么固定的格式,你看中国的年轻观众很喜欢节凑非常快的美剧,但节凑相对缓和的韩剧也在国内受到大批年轻人的追看,如果仔细去梳理一些韩剧,能发现它们很多都没有大的矛盾冲突,几集下来仍然只是谈个不温不火的恋爱,那观众也会接受是在于人的情感是需要一个发酵空间的。


所以如何处理冲突的形式关键在于你创作的是哪种类型的剧集。


《欢乐颂》2剧照


《欢乐颂》的定位很清晰,我们绝不为了矛盾去牺牲人物,我们要的是人物的质感,这个人物在这个点上该发生矛盾了那它自然就会发生。


举个例子,《欢乐颂》第一季其实真正的矛盾点只有两个半。半个是邱莹莹的恋爱,两个大矛盾一个是安迪的身世,一个便是樊胜美的家世,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掉一些戏份例如小蚯蚓的戏,前期的关关的戏,然后将力量集中到安迪和樊胜美身上来,但这不是我们所要做的,我们最在意的便是这部剧中五个人所营造的氛围,我们希望这五个角色是五个断点在形成一个断面,来展现给大家当下都市人,尤其是都市女性的众生相。


而我们这部剧的主题也是“友谊和成长”,所以我们不会去牺牲别的戏份来突出谁。像是观众们可能一上来就看到邱莹莹和关关坐在一起吃晚饭,闲聊,这种戏份不具备任何戏剧冲突,但我们希望去展现人物这种常见的生活化的状态。另外像是关关的性格会显得比较闷一些,但我们也不会强行给她加冲突,究其根本还是,人物在哪个点上就在哪个点上。

 

包括也有观众提出来,为什么《欢乐颂》后面的节奏满快,而前面的节奏稍显慢?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们人为的选择了不去刻意制造矛盾冲突,尽量利用戏份去把人物立起来,立起一个人物是需要时间,大量的细节的,包括这个人物的生活状态、着装方式,所有这些构成了最终被观众所记住的人物。


 编剧袁子弹


喜多瑞:《欢乐颂》是一部多条主线同时发展的剧集,您是如何平衡这样多条线的呢?


嗯,这个确实是比较难的,中国观众还是比较习惯于故事驱动这种讲述方法,我们大部分的国产电视剧都是在讲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但实际上在国外剧集里多线并行并不少见,这种方式的作用是能够让大家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更大的一个信息量,更适合突出某一组人物。


那对我来说,如何去处理多线并行是花了很大力气的,因为原著小说是比较偏重于安迪的戏份。但我们的剧本主题是“友谊和成长”,再加上我是真的想去呈现都市人的生活断面,所以我们去补充了许多人物背景细节。

像是小蚯蚓的家庭,像曲筱绡的家庭,安迪和她弟弟的互动,这在原著中的描写都是非常少的,包括大家将在第二季中看到各种妈妈们的上线,各种生活环境的上线。我们做了这些工作来让五个人的戏份更为平均一点。


再一个,就是我们尽量让五条线有所交织,不是说那种刻意的去交织,而是在同一件事情里面有不同人的参与,有不同人的态度,我们希望这个东西始终在。


一方面让这五个人的感情一直牢固,另一面戏份会更平均,说白了观众你关心哪一条线,你都能随时在戏中看到你想看的那一部分内容。


喜多瑞:《欢乐颂》是在为当代女性发声吗?


我真的挺佩服中国的女性的,她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发达国家女性面临的问题的总和,因为她们既面临了最原始的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又面临了工作上的种种挑战,甚至有些女性整个扛起了一个家。


而且中国女性在新旧观念的交织下,她确实对人生有很多的迷茫和选择,就是我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的时候有些观众会说我们这部剧在张扬女权,也有人批评我们完全不张扬女权,反正各种评价都有,但在我看来也不说什么女权吧,而是最基本的人权,人权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够自由的按心意去生活。


《欢乐颂》并不宣扬任何一种生活态度,我们想说的是一个好的社会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按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实际上我认为中国女性如今所处的环境还是不错的,时代的发展给当代女性带来了各种可能性。


《欢乐颂》2剧照


喜多瑞:您会留意当下的社会热点事件,然后融入到剧本中吗?


是会的,首先得益于原著作者阿耐老师本身就是位非常犀利,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作家,他在创作过程中已经融入了许多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社会命题,我们在二度创作当中也加入了一些时下的元素,观众会在《欢乐颂》2中看到。


但我们并不是奔着戏剧点去的,更多的是从这个人物出发去思考她可能会在这个社会上遇到什么,去模拟她的一个真实的生活状态。


讲白了社会问题是无穷尽的,不是一部电视剧可以说完,更不是一部电视剧能够解决的。我想我们剧本创作者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去贴近生活所呈现的面貌,包括其中的问题。


当然观众也许能在电视剧中看到创作者自己更倾向于的问题的答案,但总体而言我们不干涉,更希望观众从中找到自己的观感。


喜多瑞:您是相当年轻的编剧了,比较与一众资历更深的编剧们,您认为您的优势在哪里呢?


我认为我最大的优势是我的平凡。


编剧老师们大多都是个性十足的,但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特别循规蹈矩的好孩子。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后来随着父母的逐级调动从县里到了市里再到省里,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了几年工,最后来到北京,可以这么说我的成长历程平凡无奇,既没有打小就显现出创作才华,也没有在大学学习相关的专业,我读了个综合类的大学,我的同学现在遍布大江南北从事各行各业,不过想来可能也正是因为我的“不专业性”让我能看到跟一般编剧不一样的东西。


大学毕业在上海做了四年广告的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各式各样行当的人,这也是个非常难得的经历,还有刚刚提到的我跟着父母从小县城逐级到大都市,基本上经历了中国各种城市形态。


直到今天我也是个没什么个性的人,性格比较温和,是个平庸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于我来说会更容易去模拟别人的生活状态,也就是说我的自我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反而更轻松能带入角色的情感,能自然的进入角色的生活。


不过跟许多生活经历丰富的资深编剧比起来,我对生活对事物的看法无疑都是薄浅的,所以只能尽力去挖掘自己的生活经验。


《欢乐颂》2剧照


这也是我想给许多年轻的编剧的一个建议:尽量去找适合自己的题材。


像是为何《欢乐颂》我能够写得比以往的剧本要更好一些,那是因为《欢乐颂》中大部分人物的生活就是我自己走过的轨迹,所以写起来第一会更得心应手,毕竟有更多的素材可以用,《欢乐颂》中几个角色在我的生活中都是有实例的。


第二便是你能更容易去理解这些人物的情感,因为你们的经历相似,很容易能够模拟她们的生活,进入她们的情绪和状态。


每一位编剧的路数都不同,有些编剧的个性很强烈。


像是兰晓龙老师,你能一眼看出这是兰晓龙老师的作品,那我这样的温和个性呢也是有好处的,比如代入别人的个性时不容易显得违和。


说来有趣的是,我在塑造角色时会尝试一些平时自己不敢去尝试的事情,以我的个性来讲我这辈子都不会像曲筱绡那样去做事,但是去塑造这样一个人物让我很开心。


编剧袁子弹与刚满周岁的儿子懒懒


喜多瑞:您刚才也提到了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做了四年的广告,那是什么契机让您转行来当了编剧呢?


我在武汉大学这样一个综合类院校毕业,之后找工作也是五花八门随意撒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广告所以就做了广告。


我觉得啊在人生的早期决定你生活方向的往往是运气,真不是你的选择,你没什么能选择的,命运让你去向何方你就去向何方了。


我当时工作的大厦中信泰富在南京西路上,是上海很好的一栋办公大楼,旁边就是恒隆广场,其实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会觉得自己有多与众不同,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中信泰富的大楼里面每天进进出出上万人。


有一天我站在那儿看人来人往突然意识到我其实就只是这几万分之一,说不定还是最挫的那个。


瞬间那股挫败感就把我击倒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不但没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且好像这辈子都没办法成为一个什么人了,我突然间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如此平凡和无意义,那种渺小感真的是瞬间就把我击垮了。


在那种情况下就真的特别想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多少是有几分特殊的,那段时间感觉非常像是个溺水的人,你完全不知道怎么样才能从这样死水一般的生活中挣扎出来,因为那种平凡像海一样,你没办法和大海搏击的。


《欢乐颂》2剧照


我的父亲是一位编剧,他们当时在经手的一个戏写死了,已经要放弃了,就说找个人再改一稿吧,看有没有希望能救一救,我父亲了解我当时的状态,他提议说让我试一试改改这个剧本,我当时根本连剧本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但绝望之下就说好,而且当时因为害怕写砸了还连累了我父亲的名声,所以用了人生的唯一一个笔名。


我记得我问我父亲一集多少字,他说一万三,我当时在广告公司晚上还要加班,奋战了一星期也才只写了6000字,结果人家那边实在等不及了,我一咬牙就把那六千字交了。


结果那六千字让我拿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编剧合同。


我现在回头再想,觉得各种因素都有吧,有运气的成分,但另外一部份是我还是相对适合做这行,因为我从小对文字的感觉就还行。


当然也确实是遇到贵人,我的第一个制片人是罗浩先生,他是《恰同学少年》、《走向共和》、《雍正王朝》的制片人,是他给了我很多机会,非常感谢罗浩先生。


去年武大邀请我回去参加毕业典礼,我在给学弟学妹们寄语的时候,最想跟他们说的就是,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找到这两者的交集就是你未来的方向。


喜多瑞:您是从写正剧进入编剧这一行的,如今写都市类题材会不会相对轻松些?


其实我还是蛮享受写正剧的,因为我性格中有男孩子的那一部分,对历史政治也都蛮感兴趣,我自认是一个知识份子,当然也不知道算不算啊,但我认为知识份子是要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这既是传播文化,也是传递历史价值,这些都是应该的。


而且我很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高兴和自豪,我觉得很少有一个名族有这么悠久的传统值得你细细去咂摸……


咱祖上是阔过的,哈哈哈,所以写历史也是很愉快的一件事。


喜多瑞:那您现在有想涉及的其它类型的题材吗?


当然有啊,创作者都是总想尝试新的东西,我个人非常喜欢动漫,狂热动漫迷,而且动漫里面有中国已经欠缺了很久的想象力,这个东西已经被约束太久了,所以有机会真的很想做做动漫(袁老师在喊话了,各位制片人请注意哦)。


我也很喜欢足球,像最近刚看了《摔跤吧,爸爸》,如果能有不错的竞技类题材电影,也是非常想尝试一下。


喜多瑞:对于如今IP盛形的现象您怎么看?


不论IP不IP,好的题材都是少有的,再加上受总局题材上的一些限制,好的题材就更难找了。


我认为重点不在于IP,而是这个东西它是否是个好题材。


那是否是个好题材是有一些硬性标准的,不是说你这个IP大,你这个IP炒得火热那它就是个好题材,完全不是这样的。


好题材的标准第一点是有好的人物,值得你去写。如果一个剧集从头到尾都没给观众留下一两个人物,这个剧一定是失败的,不论它有多庞大的粉丝群都没意义。


第二点,它有一个逻辑通顺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还兼具矛盾冲突还当然是更好了。


第三点,能够在中国观众的心里形成一种认同感。有些剧集可能很牛,但放在中国来播效果并不一定会那么好。你看玄幻题材现在很热门,但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出现一部能真正让大家都接受的作品。


尤其是带有西方色彩的玄幻,但仙侠大家接受起来就顺畅的多,因为有武侠做基础,中国人对修仙门派这些自动就能够接受。文化与文化间为何会不相同,因为文化这东西是有各自特性的。


所以是不是IP不重要,IP是一种流行文化罢了,当年琼瑶老师写的那些也是流行文化,金庸老师的作品一定意义上也是流行文化,这不是问题,问题这些作品适不适合影视化。


《欢乐颂》2剧照


喜多瑞:很多编剧认为IP的兴起让影视制作业开始弱化编剧这一身份的重要性,您怎么看呢?


我认为这是IP操作方的问题,有一些IP操作方在刻意的强调只要有一个大的IP,也就是说有一个时下拥有大量粉丝群的流行小说就能创造一个好的影视作品。


其实这些IP操作方制造出“大IP=成功影视作品”的等式无非就是为了哄骗收购方,方便他们卖出作品,为此他们刻意去忽略了整个影视制作链条上的其他工种,这其中既包括我们编剧的工作,也包括导演,甚至是制片方的工作。


最早操作一个IP项目的人的目的是非常清晰的,他们想实现最大经济利益化,正因为影视剧的制作流程是繁琐又细致的,它需要多个工种的亲密合作,而这些流程某种程度上不那么可控。


作为运营方来说,IP操作方希望第一时间并且最大程度的套现利益,所以他们便在宣传环节上最大程度去省略其他工种的必要性。


他们竭力宣传,手持“IP=影视价值”这个等式,但这个等式就像开玩笑一样,因为它没法子等上啊,这中间有太多导致这个等式波浪线的地方了。


所以无论IP持有方如何宣传,事实就是影视制作的中间环节一个也少不了,一个你也别想减弱它的作用。


一部好的作品,是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最好,购买一个好的IP只是第一步,更何况很多所谓的大IP根本也不是好的IP,这又不是一个等号。



  趣味问答环节 


您平常创作时都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呢?


我是一个强度的拖延症患者,白天东摸摸西看看时间就过去了,然后到晚上了就想,完蛋啦都这么晚了,明天要交稿了还什么都没写呢。


我一般是早上十一点多起床,吃了午饭喝点茶,就开始看昨天的稿子,再回一回邮件,然后东西晃荡一下,到了七八点钟就去洗个澡然后坐下准备开始写戏了,一般来讲九点左右我就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了,然后写到三四点左右,再起来晃晃玩玩,五六点去睡觉。这就是我写作时候的状态,哈哈。

 

那您陷入写作瓶颈期会怎么排解呢?


没有什么好排解的,写不出就生着写,哈哈哈……我会自我安慰,有时候会听音乐,也会喝点红酒。

 

您刚刚生了宝宝,住在北京会不会担心雾霾影响到宝宝成长?


不太担心,世界如此之险恶,雾霾都抵抗不了就别活啦,承受不了你就变成恐龙嘛,就灭绝了呗,还有啥?


编剧袁子弹和儿子懒懒摄于北京居所小院


   F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