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丨《12怒汉》上映60周年,10大经典法庭片书写人类文明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编剧圈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电影世界杂志(ID:CINEMAWORLD)。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民主程序为何重要
《十二怒汉》1957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主演:亨利·方达
首先,《十二怒汉》是对美国陪审团制度最有力的一次普及。当一名孩子几乎被认定为证据确凿地犯了杀人罪时,陪审团的11 位成员由最初整齐划一的有罪认定,经过1 名陪审员鞭辟入里的细致分析,逐渐转为清一色的无罪意见。这一堪称奇迹的过程,不但阐释了为何陪审团需要全体一致同意方能形成判决,更是一场生动的民主教程。
本片推翻了“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一个常识性误解,在大多数情况下,“少数服从多数”是经由一套法定程序后所实现的最佳效果,它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但却能保证犯错的概率最低。然而,这套程序的精髓,更在于保护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且在很多时候,往往是少数人的权利容易遭到忽视和侵犯。体现在陪审团这个群体当中,就是每个陪审员发言及投票的权利。由于法庭的判决涉及的是根本性的正义与公道,时常还涉及人们不可挽回的生命,因此每位陪审员的权利就必须得到最充分的声张。哪怕有一人反对,其它11 人的判决也不能成立。也只有在这样具有包容性的条件下,民主制度才能够得以运行。所以在《十二怒汉》中,我们不难看到,12 位陪审员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其性格和素养迥异,有的正气凛然、有的玩世不恭、有的来自贫民区、也有的对贫民区怀有固执的偏见...... 在他们互相讨论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拳脚相向的场面。然而,这些都不足以造成最终的妨碍。只要每个人都保持理性的底线,每当有新的异议或者疑问提出时,都重新投票,然后再分析各自最新的判断,最终依然能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结局。正是在这样一套程序作用下,法律才能保证无辜的人不会遭受不白之屈。
一名法官的终极审判
《纽伦堡大审判》1961
○导演:斯坦利·克莱默
○主演:斯宾塞·屈塞、朱迪·嘉兰、玛琳·黛德丽 、巴特·兰卡斯特、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群星璀璨的本片绝对当得起“影史最伟大的法庭片”这样夺目耀眼的光环。抛开导演对于法庭上丝丝入扣的来回举证、辩论的高超调度功力、一干声名及演技都堪称巅峰的巨星们精准地演绎这些一部优秀电影中必不可缺的元素统统不谈,仅论及本片对于法理的终极思辨,这都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引人深思之作。
影片取材自二战之后在纽伦堡展开的对纳粹战犯的真实审判。这场大审判由于史无前例地涉及到诸多国际法与战争法的问题,在法学界拥有极其重要且独特的地位。而本片则在法理辩证的同时加入了道德伦理层面的冲突,使其主旨更加韵味悠长。
导演斯坦利·克莱默选取了一个独到的角度来解读这场审判——一位前德国法西斯的法官耶林,被控在战时对给犹太人实行断种手术的行为视而不见,是以触犯了反人道法。然而,认为耶林无罪的一方则指出,耶林作为一名法官,其天赋的职责是执行其祖国所制定的合法法律,虽然纳粹法西斯时期的法律战后被视为不义的恶法,但是战争期间却必然是耶林需要维护的对象。因此,耶林的战时行为只是忠于一名法官的职责。更何况,他本人还曾由于抵制希特勒而辞职,从中更不难看出其内心的道德选择。
更加值得玩味的是,负责审判耶林的赫鲁特法官,此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由于战后美苏分裂,德国成为美国对抗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像耶林一类的德国精英群体,无疑是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因此,美国政府方面都支持耶林无罪论。赫鲁特对于耶林罪行的看法,是“没有对受难者的同情、怜悯之心。他不是不可能知道执行法律的后果,而是不想知道。”最终,赫鲁特顶住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给予了耶林有罪的判决,认为“被告的行为违反了文明社会的共同原则。国家不是顽石一块,而是人的延伸——正义、真理、个人的价值,才是国家应该追求的根本价值。”
本质上,赫鲁特与耶林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那就是一名法官究竟是应该忠于写在白纸黑字之上的成文法,还是应该忠于某些超然于成文法之上的更高准则(例如正义、人道)。任何一位法官面对他们两位的局面时,都注定是一场法理与情理的无解对峙。赫鲁特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最终选择了正义这一更高的准则,其中的是非对错或许永无定论,但令人欣慰的是,曾经身为法官的耶林,对赫鲁特公正的态度表示了衷心的赞赏。
最富悬念的法庭片
《控方证人》1957
○导演:比利·怀尔德
○主演:玛琳·黛德丽、查尔斯·劳顿 、泰隆·鲍华
本片是比利·怀尔德最具希区柯克范的作品,也是法庭片中完全以悬念抓人的典范。原著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本就擅长以惊天逆转式的结尾谱写悬念,加上怀尔德对剧本的精心打磨(台词像怀尔德每一部经典电影一样精雕细琢,微妙的双关语和美式幽默不绝于耳),让观众始终都被控辩双方你来我往的对峙紧紧牵引,直到最终结局揭晓时大呼过瘾。
影片的悬念其实并不复杂,围绕的始终都是泰隆·鲍华饰演的男主角究竟是有罪还是无辜。查尔斯·劳顿饰演的律师甫一登场就将人物性格与特质展露无遗,睿智儒雅的他始终牢牢地掌控着这场游戏。而最大的不定因素则是当时已经56 岁(如果不告诉你,几乎没人能想到此时的她已经年近六旬)的玛琳·黛德丽演绎的妻子。从最初与劳顿的见面,到神秘信件的出现,直到最终法庭上的一波三折,引领着每一次戏剧高潮的爆发。
在《控方证人》的结尾,比利·怀尔德给了观众一句善意的提醒——请不要将本片的结局告诉尚未观看影片的人们。的确,对于任何一位看过本片的观众而言,都不难理解最终出人意表的结局对于影片的整体观感起到了如何巨大的作用。因此,无论如何,绝不要向你身边未曾看过本片的朋友剧透最后的结局。
一部真实的庭审教科书
《桃色血案》 1959
○导演:奥托·普雷明格
○主演:詹姆斯·斯图尔特
在所有的法庭片中,大概再没有一部像《桃色血案》如此真实,这部影片不是在用传统的戏剧手法构建一个精彩的推理/ 辩论故事,而更像是一部庭审/ 辩护教科书。
影片涉及了很多实质性的法律概念,包括用精神失常来辩护的正当性和适用性,还探讨了一名辩护律师在辩护时的小伎俩与职业操守问题。
詹姆斯·斯图尔特饰演的律师贝克对于如何在法庭上耍些小花招,显然十分熟稔,他一度在自己的职业操守边缘徘徊,但又从未彻底越过那条底线。例如他在辩护时,懂得通过一些巧妙的暗示,引导证人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说出有利于自己当事人的证词,却并未指导或帮助证人做伪证。他甚至在明知不合规矩的说辞将不被允许纪录在案时,依然“不经意地”蹦出一些这样的字句,当其他人发出疑问表示“可这些话已经被在场的所有人听到了”时,他心知肚明,已经说出来的话当然不可能从别人的耳根里抹去,而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利用着这些巧妙到咬文嚼字的伎俩,贝克一步步地逼近着自己的目标——让他的当事人像一个真正的精神失常者一样暴露出“事实”。而事实究竟如何,却无从知晓,在法庭上也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吹响黑人民权运动的号角
《杀死一只知更鸟》1962
○导演:罗伯特·马利根
○主演:格里高利·派克
《杀死一只知更鸟》改编自尼尔·哈珀·李的同名原著小说,小说甫一问世便以其批判种族主义的态度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巨大反响,不但赢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而且创作出的主人公——正直的律师阿提克斯·芬奇更成为反种族主义最不朽的形象。
美国南部有一句俗谚“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种罪恶”,知更鸟是一种在北美十分常见的鸟类,声音婉转动听,却被普遍认为是害鸟。但知更鸟本身其实却对人类毫无害处,是一个被误解的无辜者。因此,“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片名即在喻指杀死一个无辜的人。在影片中,这个被误解的无辜者有两个人。一个是几乎没有露面的芬奇的邻居布·拉德利,另一个则是勤劳的种植园黑人劳工汤姆。冒着当时那个年代的大不韪,芬奇勇敢地为后者辩护。
《杀死一只知更鸟》生逢那个伟大的时代,它不但为黑人吹响了争取人权的号角,更是整个时代的象征。饰演芬奇的著名影星格利高里·派克,在现实当中正是一位同情黑人的民权运动支持者,因此影片的导演对芬奇的扮演人选几乎不做他想,而派克也欣然应允。最终,派克也凭借这一高大的正义形象赢得了他生平的唯一一座奥斯卡影帝。而芬奇律师则被AFI 评选为美国电影中最伟大的英雄。
揭开军队治理的疮疤
《好人寥寥》 1992
○导演:罗伯·雷恩
○主演:汤姆·克鲁斯、杰克·尼科尔森、黛咪·摩尔
《好人寥寥》至少在两个层面上具有标杆性的代表意义。其一是以揭露军事法庭黑幕为主题引领了法庭片的一大分支;其二则是在结尾处以出人意表的方式挽回看似不可扭转的败局,成为了后来者不断模仿的对象。
军事法庭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乃是因为在所有的法庭中,军事法庭往往是弊病最多的一个。由于被军方把持,而且有时还是在战时特别形成,军方时常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威胁国家安全,涉及军方重大机密等等),不再执行正常的法定程序和依据进行判决。《好人寥寥》中尼科尔森饰演的上校,正是以国家安全为名,私自给士兵下达“红色指令”,而被授意的士兵只得遵从上级的指示做出违规的举动,结果就是践踏他人的生命。
当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卡菲试图揪出尼科尔森这只幕后黑手时,却发现取证比登天还难。借助自己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特殊地位,军方享有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权。又由于军人被灌输的服从思想,对于上级他们往往选择缄口不言。因此,到最后,卡菲只有最后一步险招——试图激怒上校,让他自己亲口“供认”自己犯下的罪行。在今年的《全民目击》中,导演非行就cosplay 了一番这场好戏。
《好人寥寥》揭开了美军治理的疮疤(其实何止是美军,世界各国莫不如是),并对军队的体制和规则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质疑。军人,首先作为一个人,其权利不应得到任何有别于他人的轻视。
“ 道德沦丧”的自由卫士
《性书大亨》 1996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主演:伍迪·哈里森、爱德华·诺顿
拉里·弗林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色情业大亨,早年曾在辛辛那提开了一间色情酒吧,然而却生意惨淡。山穷水尽之际,他的妻子给他出了个主意,办一本色情杂志来宣传自己的酒吧,《皮条客》就此诞生。和《花花公子》《阁楼》等专供白领消费的情色杂志不同,《皮条客》是一本面向广大群众的色情杂志,内容的尺度也大大超过了《花花公子》等传统情色杂志,几乎是在赤裸裸地贩卖女性的裸体(两者之前区别大概等于AV 和三级片的区别)。
低俗到近乎无底线的《皮条客》瞬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反响,杂志的销量一路攀升,就连拉里的酒吧也变得门庭若市。然而,越来越火的《皮条客》不免引起越来越多普通人的厌恶和鄙视,尤其是一些道德保守者的猛烈反对。有人开始以“公开宣扬淫秽”的罪名起诉拉里,而一名无名枪手的袭击甚至使得拉里下半身瘫痪。但拉里给予自己的辩护却让控诉他的对手大跌眼镜,他引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认为“如果我们对于那些某些人认为是淫秽的东西竖起了一堵墙,那么各种各样其它的墙就也可能以类似的理由被竖起,到那时,我们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做不了,那肯定不是我们所要的自由。”拉里甚至坦然承认自己是一个人渣,如果他这样的人渣都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的话,那么每一个美国人就是安全且自由的公民。
拉里·弗林在一些人眼中是道德沦丧的败类,但在更多人的心中,他是一个捍卫自由的斗士。
让罪犯成为英雄
《判我有罪》 2006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主演:范·迪塞尔
从某个方面而言,《判我有罪》与《性书大亨》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把后者中臭名昭彰的色情业大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黑帮分子。与《性书大亨》一样,《判我有罪》也是根据美国历史上的真实案件改编。这是美国司法史上最长的一次黑帮刑事审判,主人公为上世纪80 年代的传奇帮派头目杰基·迪诺西奥,影片的情节与台词不少都采自当年的庭审记录。由于案情复杂,且牵涉人物众多,审判持续21 个月之久,并创下了多项纪录。
如果警匪片没少看,那么想必对于以下这种情节不会陌生——警方好不容易逮到了犯罪份子,或者明知其是黑帮份子,但由于证据不足,而无法将其定罪。本片的情节正是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杰基被捕之后,被指控76 项罪名。在审判之前,公诉方与杰基私下谈判,要他充当污点证人,指控其他黑帮成员,否则就将面临长达30 年的牢狱之灾。然而本片的立意却与绝大多数警匪片相反,以往观众总是因为缺乏证据难以制裁罪犯而愤愤不平,但这一次导演西德尼·鲁迈特却试图站在罪犯(或者更应该称作犯罪嫌疑人)的立场上来阐释这种法律机制的正确。
迪塞尔饰演的杰基拒绝了检方的要求,坚决不出卖朋友(虽然他的那些朋友对他可不怎么友好),他用一种近乎荒唐的戏谑方式为自己辩护,却出人意料地取得了陪审团的好感(对于打赢一场官司,在美国这可能比什么都重要)。最终,杰基依然因为证据不足而被判无罪。这样一个明显的罪犯,却俨然是一位英雄。
放走“坏人”的危害,可能只是部分的社会治安,但冤枉“好人”的代价,却可能是每个人的自由。就这一点而言,强权可能比罪犯更值得人们防备。
审度日本司法体系
《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 2006
○导演:周防正行
○主演:加濑亮、役所广司
在西方的法律界,庭审判决的一个核心原则是无罪推定。也就是说如果给一个嫌疑人定罪的证据不足,则宁可放走十个“坏人”,也决不可冤枉一个“好人”。在《即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一片结尾,正是给出了这么一排字幕,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然而,周防正行的这部影片却并非从正面的角度去阐释无罪推定这一原则,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去剖析“有罪推定”的不合理性。加濑亮饰演的主人公金子彻平在一班拥挤的地铁上被一名女学生指控摸了她的臀部,对其进行了性骚扰,而后即被拘捕。类似的案件每天都在上演,具体的情况纷繁复杂,难以细致地调查取证。因此,一般而言当事者都被警方告知,只要私下认罪,赔付一定的罚金,就可了事。可是彻平却偏偏是个认死理的人,坚持认为没做过的事绝不能承认。
当彻平的案件被提上法庭之时,他所要面对的,是此前高达99% 的同类案件定罪率。也就是说,想要脱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一切的背后,又都是司法人员心中的“有罪推定”在作祟。首先,一名法官如果对自己所审判的案件做出了太多的无罪判决,无形中就消解了他所代表的国家权力体系的权威,容易遭到同僚及上级的轻视,也不利于个人的职位晋升。另外,人们通常也容易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犯罪嫌疑人,尤其是此类公车性骚扰案件,既然被害者能够不惧羞耻地指证对方,那么嫌疑人无疑拥有巨大的作案可能。在内外双重作用下,大多数的法官都罔顾无罪推定的原则,做出的实际上是有罪推定的判决——哪怕被告方已经提供诸多为自己辩白的证据。
彻平所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困境。他的律师已经指出了推断其有罪的不少疑点,当人们都以为案件将以一种峰回路转的方式让其蒙冤昭雪之时,影片的结尾仍然敲了观众一记闷棍。很可能是无辜者的彻平,最终还是被判有罪,未能有幸成为那罕有的1%,这就是日本司法系统的现实。而周防正行则用这部深入浅出的电影,默默地“审判”着这套偏离了公正的体系。
被遮蔽的真相
《断箭》 2012
○导演:郑智泳
○主演:安圣基、朴元尚、金智昊
一位德高望重的数学教授,因为一次仗义执言揭发黑幕而遭停职,只能被逼去国离乡,在海外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归国后,他仍旧不死心,坚持通过司法途径为自己寻回清白,却始终徒劳无功。怒不可遏的教授带着弓弩来到主审法官家中,一番争执后,主审法官受伤,教授被以“司法恐怖袭击”的罪状提起公诉,一位律师接到为教授辩护的工作,本以为是一件顺理成章的案子,但调查下去才发现,案情原来布满疑云……
《断箭》根据2007 年在韩国轰动一时的“石弓伤人”事件改编,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将整起案情的来龙去脉搬上了银幕。当年这起案件的审理过程被韩国舆论抨击为黑幕重重,但司法机构不为所动,仍旧判处嫌疑人教授袭击罪名成立,入狱四年,一时在韩国引起轩然大波。已经十几年未做导演的郑智泳将这一题材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复出之作,倒是与他一向不惮于敏感题材的作风不谋而合。安圣基将一个含冤未雪的孤高知识分子形象完美地展现人前。这起案件从案发至今,一直是韩国社会的关注热点,舆论对司法黑幕的怀疑与质问不绝于耳,但在韩国司法界素有的官官相护风气下,却无任何体制内的声音敢于对这个明显有违司法公正精神的判决提出质疑。有舆论在当年就曾愤怒地指出,消失的不止是关键的断箭证物,更有司法本身的公正精神,和国民对于司法机构的信任。2009 年根据该事件出版的报告文学和这部法庭题材影片,更是使得舆论声浪到达前所未有的顶点。原案件的当事人虽然已经刑满释放,但这支射向司法黑幕的利箭,却丝毫不见强弩之末的态势。
FIN
推荐阅读
向大师致敬:伊朗电影的灵魂——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丨上海电影节”25载20届:华语电影金爵奖获奖回顾丨十部电影,回味逝去的北京丨你应该知晓的10位好莱坞编剧大牛(上)丨你应该知晓的10位好莱坞编剧大牛(下)丨那些在戛纳熠熠生辉的华语电影人!丨不脸红的说,你硬盘里肯定有他们的电影!(一)丨我不脸红的说,你硬盘里肯定有他们的电影!(二)丨不脸红的说,你硬盘里肯定有他们的电影!(三)丨昆汀爱拍女人脚?10位国际大导演和他们的特殊癖好!丨华语电影的幕后传奇:这15位技术大咖拿奖拿到手软丨戏梦人生:20部记录电影大师的顶级纪录片,邂逅电影史里的流光溢彩丨从《王冠》到《唐顿庄园》,这些剧实在太长了丨她是爆款韩剧缔造者,一出手就会引发观剧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