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美剧是如何写出来的?四大定律话你知
《白宫风云》
定律一:影集既然是每集一小时,剧本换算成片长就必须要刚好一小时
事实上,无线台或一般有线台每集影集比较接近45分钟,其他时候是广告时间,付费有线台就可能是一小时整。剧情类影集的剧本一般大约是50到60页(编按:本书所提之剧本页数、格式,皆指英文剧本),《白宫风云》之类对白连珠炮的影集剧本有些时候会长达70页。当频道将一集影集拆成五幕(Acts),加上一段序场(Teaser), 编剧实际上能运用的时间也随之缩短,通常大概是一幕8页,一集大约48页。每个剧本会在拍摄前换算成片长,假如页数没问题但时间太长,编剧就必须考虑缩减对白,或让事件更加紧凑;假如片长太短, 编剧则必须找适合的段落加入一个戏剧节拍,让故事更有深度或多一层转折,而非只是胡乱填塞时间。所有的修改必须在一夜之间完成,这也关系到下一条定律。
定律二:截稿期限如假包换
你的影集每周都会准时播出,这意味着你没有时间等待灵感来临,没有机会锻炼惜字如金的艺术,也不能因为内心小剧场便延误交稿时间。如果你赶不上期限,节目统筹也只能让另一名编剧接手你的工作。
从接到你负责的那一集开始,你大概会有一周提出分场大纲,几天的时间调整,两周后交出剧本初稿,等修改意见等个几天,再花一周写出二稿。整体来说,从提案到二稿,前后大约只有六周时间(不过微调和拍摄现场修改还会再花个两周左右)。或许这听起来相当有挑战性,但当你是编剧团队的一分子,影集是你的生命,这样的步调却是其乐无穷。你会听见演员念出你的对白,看见影集从无到有的过程,然后在短时间内,在屏幕上看见自己的作品。
创作的乐趣总在恶梦降临的瞬间戛然而止。对一部影集来说,恶梦便是某剧本在最后一刻「人间蒸发」(falls out)。它可能是这样发生的:提案的时候,故事听起来很合理;创作出来的大纲漏洞百出,但编剧团队认为故事本身调整之后是可行的;编剧团队读了初稿,发现问题没办法解决;剧本交给另一名编剧修改。与此同时,既然剧本下周即将开拍,包含布景、拍摄场地、选角等前制作业势在必行,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另一稿出炉,但此时里头的问题(可能是某个故事主角怎样都不会做的行为,可能是某个情节与前一集或下一集互相矛盾,可能是某个勉为其难的解决方式缺乏可信度)却让整个团队无法视而不见;剧本交给监制,重新写下一稿,时间继续流逝。甚至,问题可能与编剧无关:影集里头所刻划的危机,在现实生活中上演,迫使整个故事必须放弃,「人间蒸发」。与此同时,制片主任等着开始前制作业,广宣已经露出。
我曾经在某次座谈会上,听见一名广受尊崇的节目统筹聊到上述恶梦:影集一定要如期播出,演员与剧组来到现场,当天无论如何都要开镜,但制作单位却交不出剧本。情急之下,这位本身也是一流编剧的节目统筹开始口述剧本,一名秘书负责把内容缮打下来,跑腿小弟则把剧本一页接着一页送到现场。一名仰慕者举手发问:「这是你这辈子写过最好的作品吗?」这名节目统筹笑答:「当然不是,写出来的东西一点都不合理。」
剧本难产导致无法准时播映,是所有电视影集的恶梦。(示意图)
定律三:剧情类影集确有其分幕结构
请放下你手边关于三幕剧结构的书籍。数十年来,无线台的剧情类影集都是采用四幕的结构,近年许多影集则改为五幕,某些甚至有六幕。就现阶段而言,试想在每部传统无线台的剧情类影集里,每过13到15分钟会发生什么事?答案你肯定知道:进广告。这些破口(Breaks)绝非毫无意义,它是建构影集的框架,将剧情发展引导至某个悬念(Cliffhanger)或出现扭转(若用电影话术来说,也就是所谓的剧情转折点〔Plot Point〕)。就如同一部舞台剧有四幕,每集影集的四个段落也像是四「幕」,而非像分析电影结构谈的幕只是用于譬喻。还记得去剧场看戏时,每当一幕结束,布幕会降下,灯光会亮起,观众会去上洗手间或买点心吗?电视幕与幕之间的切分也是如此绝对,一名编剧必须以此规划故事,并利用破口来制造紧张感。
当你渐渐上手之后,你会发现这些破口不但不会打压你的创造力,反而能让你在特定的节奏框架下,拥有创意无限的发挥空间。而当你操作过此类10至15分钟的区块,你或许可以将其运用在有线电视与电影里头。甚至,下次你进电影院的时候,每15分钟观察一下身旁观众。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在椅子上坐立不安。我不知道这样15分钟一个段落的概念,究竟是媒体烙进现代观众脑海里的,还是某种与人类一同演进的心理状态,但是在电视诞生之前,这样15分钟的段落已经存在。在二十世纪初期,电影放映师每过15分钟,便必须起身更换一盘胶卷。某些编剧理论学家则根据过去此一做法,将电影诠释为八个15分钟的片段。但不管起因为何,四幕式结构已经成为无线台剧情类影集的原始样板。
《绝命毒师》
但随着传统无线台广告桥段价值逐渐降低,影集也开始改成五幕,里头可能还另外包含了一段序场,以便靠着更多的广告时段弥补上述损失。某些时候,开场几乎和各幕一样长,给人一集有六幕的印象,每幕换算下来则大约是8到10页剧本的长度。在天平的另一端,付费有线台如HBO或Showtime的影集则没有幕与幕之间的破口,结构上或许也更像是一部电影。
即便制作方试图在影集里塞入更多广告,这样的努力注定要失败。透过「替您录」 或其他装置录下影集以便日后收看的观众能轻而易举地跳过广告。下载版本的影集固然有广告, 却不会打断故事。也因此,即便在2006至2011年间,制作方将结构从四幕调整为五幕或六幕,同时付费有线台不再使用幕作为切分的结构,情况仍有了出人意料的转折。假如你去检视许多片长一小时的剧情类影集初稿,你会发现今天不管是《豪斯医生》(以五幕搭配一段序场的形式播出)、《绝命毒师》或《火线》,都可以看到四幕式结构重出江湖。从一个建构故事的角度来看,即便在最终版剧本有所调整,四幕式结构就是比较对。
《火线》
定律四:每部影集都属于某个类别
所谓影集类别(Franchise),一般常见的包含了警探、律政、医疗、科幻、动作/冒险,以及家庭等。各个类别背后皆带有观众的某种预期心理,就算你试图想要挑战观众的期待,首先你还是得对其知之甚详。对影集的原创者来说,类别既是限制,也是契机。如果你试问自己,要如何透过单一一个前提(Premise),创作出数百个故事,你便能一窥类别的妙用何在。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于找到能够在每一集里头推动冲突或冒险的触媒(Springboards)。在多数的类别里头,这些故事催化剂皆会自然出现:某个犯行让警察开始寻找犯人、某个遇到麻烦的家伙恳求律师帮忙打官司、某个病人需要医师救治……每一集的钩引(Hook)皆在一个设定明确的世界里,逼得观众能够感同身受的主角们必须采取行动。在其他类别,好比家庭、职场、高中、浪漫等剧,触媒则较不明显,靠的主要是角色之间的冲突而非外界力量。在这些剧里头,某个人需要兴风作浪(也可能只是内心的波涛汹涌)好让每一集得以开展。
几十年前,一如现在多数的办案剧,观众会预期类别影集提供好预测的故事,所有问题皆会在该集结束时划下句点。拿西部剧来说好了,每集的蓝图皆是边疆小镇有(戴黑帽子的)匪徒为非作歹,(戴白帽子的)好人特警必须面对软弱无能或贪赃枉法的镇民,成功赢得其中几位的支持(顺便让大牌客座演出有发挥空间),协助小镇抵御黑帽恶棍,最后骑着马消失在夕阳里。
《朽木》
现在既然你对过去的公式有印象,你也可以想想HBO的《朽木》。没错,里头有个恶名昭彰的边疆小镇,镇民龙蛇混杂。镇上有名前任法警,这位主角在蒙大拿州结束了自己的执法生涯, 好在这人性深渊的边陲地带捞一桶金。但同类剧的相似之处仅只于表面。在这样一个没有外来救星的世界里,每位朽木镇的居民为求生不择手段,努力在这片道德荒野里,寻找生命的意义。
影集如《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或《护士当家》皆属于医疗剧,医生们(与护士们) 每周必须要面对新的病情。但如果你将其与过往的例子如《医门沧桑》相比,你会发现《豪斯医生》等剧是如何延展才得以反映出现代生活的样貌。《医门沧桑》主角威尔比是名善良的医生,独自在他那窗明几净的小办公室里工作,不须有什么深沉的内省。但当真正的医生护士同时治疗开枪者与枪击案被害人的时候,他们则必须面对道德与法律的难题。他们也必须面对自己的人性──罪恶感、疲劳、野心,甚至是工作与生活其他部分的拉扯,这可能是《实习医生格蕾》里头的爱情与自我怀疑,可能是《护士当家》的药物成瘾,甚至可能是《豪斯医生》里医生本身的深层心理问题。为了呈现当代医疗体系的忙乱,说故事的形式本身也必须有所改变。《急诊室的故事》发展出所谓的「剪影」(vignette)叙事,每集里头会有数个小故事匆匆飞过,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接着一个,手法日后由《实习医生格蕾》延续下去。
《医门沧桑》
自ABC电视台将《实习医生格蕾》排在《绝望主妇》后头播出那一刻开始,电视台便订下了影集的调性:「床戏加手术戏」。对此,监制珊达莱梅斯在洛杉矶杂志的说法则是「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医疗剧。我一直把这部剧看成感情剧,只是里头加了几场手术而已。」
与此同时,家庭剧则靠着《三栖大丈夫》、《黑道家族》、《绝命毒师》等影集欣欣向荣, 还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想你也可以把《真爱如血》视为家庭剧,毕竟每一集的故事一半时候从某个外来状况开始,一半则从常设角色(有些有亲戚关系,有些则「生活」在一起)之间的关系出发,跟若干年前的《天才小麻烦》好像哪里不太一样。多看几眼,看看你能不能在你喜欢的影集里头,找到那些让类别与时俱进的元素。想一想,都是以角色为出发,追忆某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你会怎样比较《广告狂人》与《纯真年代》?是什么改变了?
《黑道家族》
在侦探剧方面,相对轻松愉快的影集如USA频道的《神经妙探》走的是传统路线:一名侦探每周会接到新的疑案,调查一连串似是而非的障眼法(red herrings),每次出现都差不多准备进广告,然后在一集结束的时候巧妙破案。虽然阿蒙本身个性上的强迫症是个有趣且让人耳目一新的设定,但就结构来说,这还是个很基本的「A 故事」影集,君不见《神经妙探》完结之后,一般有线台推出了一系列类似的作品,古怪的主角配好猜的情节,试图搭该剧的顺风车。
这种模仿实在称不上有创意,但从节目部人员的角度来说,却是相当保险。如果你莫名混进了某个类似的公式化影集,我的建议如下:虽然套用公式,但在里头加入诚挚的社会关怀,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真感情。如果你能达到基本要求,老板可能不会管你另外多做了些什么,你也为自己多准备了份还不赖的作品范例(更别说这也对你的灵魂有益)。
不管今天是无线台或有线台,上面那些高知名度警探剧往往有着庞大的演员阵容,以及受新闻事件或社会议题启发的错综复杂故事。某些影集如《犯罪现场调查》或《危机边缘》 等也会用上最先进的鉴识工具,里头真正的明星其实是能够刺激思想的科技。没错,侦探们永远会解开谜团,但影集观众似乎对于挑战人类能力极限的前瞻性工具更感兴趣。
《犯罪现场调查》
如果影集本身的故事是仰赖办案调查解决,这样的影集便称为办案剧,里头不管今天是透过鉴识工作(犯罪现场调查》)、警方办案(《法网游龙》)或医疗诊断(《豪斯医生》),都会在每周影集结束的时候,透过找到的线索解决案件。
除了能随意收看的办案剧,观众还会以频道高层所渴望的那份热情,殷切期待那些情节小说化(novelized)千回百转的影集。2006年,二十世纪福斯电视公司总裁黛娜华登(Dana Walden)便向《纽约时报》表示,「每个人都说要拍话题剧(Event Drama),而话题剧便是连续性影集(Serialized Drama)。」
作者:帕梅拉•道格拉斯
本文来自:《超棒電視影集這樣寫:美劇創作的觀念、技藝、心法》
推荐阅读
剧作课丨学写对话必看的5部电影丨押井守、老舍和星战剧组都拼命点赞的书单丨浪影2018新书赏丨剧作课丨编剧如何快速融入团队创作?丨剧作课丨如何明确剧本中的人物关系?丨编剧如何快速融入团队创作?丨拒绝呆板!6个步骤让你笔下的人物更“立体”丨列出这些问题,轻松搞定你的人设背景!丨向观众介绍角色名字的7个小技巧丨如何创造戏剧与冲突:给新手编剧的10个小建议丨剧本卖不出去?这10个营销策略或许能帮到你丨如何改编真实的故事和小说丨电影开场与人物塑造丨你的故事缺了点什么丨什么样的剧本能被好莱坞看上?丨如何表达“主题”?丨你的主人公塑造得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