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南加大编剧专业创始人的一堂剧作课

《基本剧作法》 编剧圈 2020-02-13

怎样创作“讲得妙的好故事”

你不知道,可观众总知道。你可以信誓旦旦地说你的片子肯定能造成轰动,它在放映厅里是那样大放异彩。然后突然间,观众的反应却完全让你出乎意料。

——欧内斯特·雷曼 

 

电影最大的毛病就是变得无聊。                          

——弗兰克·丹尼尔

 

首要的是内容。什么是电影制作者非说不可而人们闻所未闻的事呢?

——比尔·维特里夫

 

总是欢迎讲得妙的好故事。但什么是“真正的好故事”,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个讲得妙的好故事”呢?“一个值得同情的英雄面对看似不可逾越的困境却最终有办法胜出”构成很多好故事——像《原野奇侠》(Shane)、《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飞越疯人院》和《星球大战》(StarWars)。



《西北偏北》


另一些同样成功和引人入胜的影片并没有这种让人敬畏的核心人物,但仍能征服观众——像《成功的滋味》(The Sweet Smell of Success)、《莫扎特传》(Amadeus)和《教父》。在这些影片里,我们关注的人物并不值得赞赏和羡慕,但我们对他仍有点同情。我们能从人物的动作、欲望甚至他可能并不讨喜的整个人生中,看到人的心灵所经受的磨难。很多好故事在处理人物时都有模棱两可之处,而不是完全让我们对他们充满同情,人物的某些想法、动作甚至有点让人讨厌,但他们仍然魅力十足。像《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五支歌》(Five Easy Pieces)、《搜索者》(The Searchers)和《体热》(Body Heat)等都属于这一类。


《体热》

 

所以我们对于人物的移情(及由其产生的同情)不一定是绝对的,但也必须有一定的移情存在,不管多么微小。此外,人物必须想做某件事(todo something)。试图不做某事或试图阻止某事发生,也都是在做一件事。试图挽救生命、赢得比赛、避免被选中、逃避接触或者画一幅画等,都是为一个人物设计的“愿望”。但也必须有障碍,以让人物不那么容易地实现愿望。如果拯救生命、赢得比赛或画张画太容易了,观众就会说:“这又怎么样?”缺乏困境会让观众索然无味。


观众移情于一个人物不是因为其所受的疼痛或压迫,而是因为他们有着与之相关的什么举动。(沃尔特·伯恩斯坦)


《莫扎特传》

 

1895 年,乔治·波尔蒂(Georges Polti)在法国发表了《36 种戏剧情境》(Les Trente-six Situations Dramatique)。他在其中试图总结出讲故事可能用到的36 种基本的戏剧性情境,这些对基本情境的认识可能很有帮助。但是波尔蒂的工作仍然没有揭示出所有故事的共同规律。是弗兰克·丹尼尔首先制定了一个描述基本戏剧性情境的简单原则:某人有种强烈的愿望却很难达成。如果观众移情于“某个人”,此人渴望去做某事,而做成此事会有很大的困难,这样就有点走上好故事的正轨了。

 

如果这个人物基本不关心能否达到目的,或者太容易或全无可能成功,那就不成戏了。因此,好的故事要让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人物产生移情,这个人物非常想做成某件很难成功但又有可能成功的事。


《教父》

 

“讲得妙的好故事”包括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观众体验故事的方式。观众知道些什么,他们什么时候会知道,有什么是他们知道而影片中的一个或多个人物不知道的,他们有什么期望和恐惧,有什么预期,因为什么而出乎意料,所有这些都是讲述故事的元素。处理好以上因素,并让观众参与到故事中来,就是编剧最大的成功。如果没有这些元素,好故事也只能变成脱离观众期待的一堆事件序列。

 

新手编剧会认为在创作时总想着观众会对创作形成可怕的干扰,需要不遗余力地摆脱这种想法。但这与迎合观众的写作是不一样的。要避免迎合观众,如果仅仅是传达,而没有思想,也没有真实的情绪,只把廉价的情感抛给观众消费,这只能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不在脑海中设想观众的体验却想写出有效果的戏是不明智的,也基本不可能。就像设计一件衣服却不设想穿衣服的人一样,可能会做出三个胳膊开口、没有裤腿或者七尺腰围的衣服。这在做戏时也会发生,编剧可能会创造出没人想体验的故事。


《末路狂花》

 

把观众放在心上和为迎合观众而写的不同之处是谁处于主控的位置。如果作者一味迎合观众,靠猜测观众的期待设计故事,主控权就到了观众的一边。而编剧考虑到观众的需求,通过对故事的巧妙组织和有效控制,成功地让观众关注人物、环境和故事中的事件,就能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诱导观众参与其中,这就是编剧掌握了主控权。

 

这本书主要想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开发一个好的故事,以及如何把它很好地讲出来。这两者是紧密纠缠在一起的,几乎不可能把它们分开处理。正如弗兰克·丹尼尔在介绍本书时所说的:“这很简单,用一种动人的方式讲述一个动人之人的动人故事。”“讲得妙的好故事”有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1)这是让我们产生移情的“某个人”的故事;

(2)此人对“某件事”有强烈的渴望;

(3)这件事很“难”,但又有可能完成或获得;

(4)这个故事用一种很有“情感冲击力”和“观众参与”的方式讲述;

(5)这个故事必须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并不一定意味着非得是幸福的结局)。

 

“讲得妙的好故事”道理很简单,但要做到并不容易。


以上内容摘自《基本剧作法》

作者:[美] 大卫·霍华德 / 爱德华·马布利

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译者:钟大丰 / 张正

 

【作者简介】

大卫·霍华德(David Howard),著名编剧、剧本医生,好莱坞资深编剧指导,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终身教授、剧作专业创始人。编剧作品《我的朋友乔》(My Friend Joe,1996)曾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其他制片、编剧作品还曾赢得艾美奖、德国儿童电影节金麻雀奖等多个奖项。

爱德华·马布利(Edward Mabley),剧作家,也为广播剧、电视剧撰写剧本,曾任CBS电视台导演,并执教于美国纽约新学院。著有《戏剧性结构》(Dramatic Construction)。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倾注了几代剧作教学专家四十余载心得的必读教程,脱胎于爱德华·马布利的戏剧编剧理论,经过美国电影学会首任会长、南加大电影学院首任院长弗兰克·丹尼尔的发掘、应用,最终在南加大编剧专业创始人大卫·霍华德先生手中修订重生,成为电影编剧创作实践与教学的绝佳范本。本书从编剧的职责范围、叙事的基础原则展开论述,逐步深入并细致探究了前提与开场,主悬念、高潮与结局,铺垫与余波,伏笔与披露,未来元素与预告等二十余种关键工具。同时,作者精选了《外星人E.T.》《热情似火》《西北偏北》《四百击》《罗生门》等十六部经典片例,紧扣所述工具做出阐释分析。希望这本不带偏见、没有教条的剧作书,能帮助读者逃出“理性的规则”,获得言简意赅的指导。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该书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