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書按:今天是乳腺癌关爱日,全球每年有200万女性患乳腺疾病,还有更多女性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获得身心的自在与舒适。
《内衣课》修订版今年10月出版,作者于晓丹是一名文学译者,也是一名拥有20年经验的内衣设计师。她用文字和丰富的插图书写了内衣发展史,其中充满了女性的隐忍、承受、束缚、挣扎、解脱、叛逆。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内衣课》的编辑,因为这本书,她放弃了毕业后回家当公务员,而是留在北京当编辑。两年后《内衣课》终于出版,她对于自己的选择更加确信。
出品方: 中信·春潮
副标题: 7年经典再创版
出版年: 2022-108月,内文基本齐清定,开始准备营销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在文档里写了个开头:“时间拖了太久,每一次遇到困难觉得做不动的时候,都下狠心要记住这个坎儿,但是坎儿多了,也就都忘了。”在此期间还想了一个非常标题党的题目——这本书让我放弃了公务员,留在北京当了编辑。当然,留在北京做编辑不全是因为这次与晓丹老师的碰面,但那一天,是我第一次了解到策划编辑在一本书中扮演的角色。2020年的冬,研二实习的我刚通过了定向选调的笔试,当时还在纠结到底是回家当公务员,还是留在春潮转正。有一天,主编说下午要带我去见一位作者,中午的时候给了我三本书让我先看一看,是《内衣课》《内秀》《我的衣橱故事》,作者是于晓丹。在去晓丹老师家的路上,主编杨爽老师向我讲了策划编辑在一本书中起到的作用——如果说作者是一款好的材料,毛线也好,绒布也罢,策划编辑要做的就是把杂乱的材料做成衣服。这句话给我了很深的触动,好的材料交到你手里,你是要织成毛衣,还是手套?如果毛线很乱,要怎么先捋出一个规整的毛球?
晓丹老师的房子非常美丽,处处显露着她的品味以及生活态度。说实在的,晓丹老师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礼貌却疏离的人,而是亲热、可爱的。我也无数次猜想,一个和我母亲年龄相当的女性,却给出了如此多样的人生选择范本。
那天下午在晓丹老师家还第一次见到了这本书的设计师鲁明静老师,大家初步定下了预想的形态和结构,当时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做了近两年之久。
2021春夏交接的时候,收到了晓丹老师的初稿。按章节,一个接一个文档发了过来。初次读到这些文字,有浪漫的情愫,有女性的隐忍,有幽默,有感动。秋天,我们带着三审完的稿子前去与晓丹老师核对存疑的地方。责编心怡非常严格,每一处都高要求、严把关,与晓丹老师“对峙”,毫不让步。那一次,我们又在晓丹老师家,从中午一直待到黑夜。原创图文书,有多难呢?大概就是无数次推翻重来,不管第几次看,都会发现新的可以优化的地方。文字解决后,要处理的就是图片了。这时已经到了2022年春天。这本书原本有着大量历史照片以及品牌的产品图,出于版权考虑,晓丹老师做了一大张表格,把图片来源、图注、是否可用都标了进去。
就这样和晓丹老师反复筛了好多遍后,删掉了一些模棱两可的图片,余下需要补的图片,晓丹老师决定自己亲手画。完成这项庞大的工作后,她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道:在这个月里我终于画完了再版《内衣课》的所有插图。重拾画笔对我来说,无论如何都觉得幸福大于辛苦,经常听着音乐或播客,一抬眼发现天光已然大亮。我已经有很多年不能熬夜了,这个月为画《内衣课》竟不知不觉熬了好几个通宵,总计画了52幅新插图。有的图相当复杂,比如仿1951年刊登在芭莎杂志上的一则“快乐寡妇”的胸衣广告,一笔一笔地画,画了整整十八个小时才完成。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当年在纽约上学的往事。那时候因为基础太差、作业太多、画出的结果太不尽如意而流过多少次眼泪,然后就又想起我的立裁老师Prof. Di Orio在听我说“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想退学”的时候,立刻严肃地对我说的那句话:Everything is learnable. If you trust me, just stay for another month。我听她的,坚持了下来,就一下子坚持了23年,现在,竟然可以靠画画吃半口饭了。晓丹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认真、单纯的人,也把这种态度贯彻到了设计、文字里。另一个认真的人是我们的设计师鲁老师。晓丹老师的猫
最初这本书定了16开的开本,鲁老师按16开排后,我们觉得这个开本有点过大,不够精致,显得有点笨拙,所以痛下决心,换成了32开的开本。这无疑是一项大工程,鲁老师设计了几页样张后,交到了排版常亭老师手里,把32开换成16开,我和主编又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调整图文关系。这本书的背后真的站着好多人啊。书,终于初具雏形了。
在这之间还穿插着想书名、写文案、想图书定位。想了50个主书名,最后又定回了上一版的书名;想了100个副书名,最后决定把副书名删掉不放了;努力想把书分到文学类,最后下厂前又打回了生活类。你问我麻了吗?问我会因为做了一大圈“无用功”而难受吗?我也曾以为自己会因此而觉得烦躁,但事实却是,悬而未决的时间太久了,所以当能定下来的时候,我只觉得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决定,因为定下来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松一口气的事情。另一项大工作,封面设计。
鲁老师上一版封面设计已经可以说是完美,再次做这本书的设计,她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想要做出完全不同于上一版的设计。事实也是如此,这一版和上一版是完全不同的,历时七年,无论是作者本人的心境,还是整个社会的氛围,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虽然这是一本再版书,但再版的意义是让好书随时间常新,而非重复。给大家浅看一下封面的样稿,这些还不包括追求细节的鲁老师和晓丹老师,对字体、线条的颜色、粗细、摆放做了无数的调整。最终呈现了大家都心满意足的一版设计。
国庆前,这本书终于走完了下厂流程。下班后回家,我窝在沙发了干了半瓶红酒,简单纪念一下这样一本漫长的书。本想当天晚上趁着感动的劲儿一鼓作气把编辑手记写了,但酒劲上头,我倒下睡了。
再次回到本文开头的那段话——时间拖了太久,每一次遇到困难觉得做不动的时候,都下狠心要记住这个坎儿,但是坎儿多了,也就都忘了。事实证明并没有完全忘掉,我还是可以记住做这本书的过程中每一个困难,每一次感动。无论是看到美丽的设计稿,还是在跟发行、营销同事讲书时,每一个对这本书真实的感受都能流畅地变成文字转述给对方,还有晓丹老师讲过的有关女性身体、女性关爱的故事。不知怎的,关于这本书我总能滔滔不绝。国庆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下午,跟营销编辑高寒碰完10月上市后的工作后,又忍不住滔滔不绝地跟她讲了很多关于作者、关于女性的话,最后还提到了一个“题外话”——如果有可能给晓丹老师办线下活动,希望可以多留半天的时间或者空间,供晓丹老师做乳腺癌术后文胸试衣会。
不得不提的乳腺癌术后文胸。
全世界,每26秒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出患乳腺癌;全球每年有200万女性患乳腺疾病;几乎每1分钟有一名女性死于乳腺癌;全球每年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我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2019年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 30.4 万。由于乳腺癌本身的多样性,手术结果的多样性,一款文胸很难做到对每个人都完美,尤其对手术后胸壁凹陷特别厉害的人来说。如果没有线下试衣会,那么许多病友就不能实际试穿术后文胸。虽然《内衣课》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在讲乳腺癌的书,但书中的女性关爱以及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审视,和晓丹老师做术后文胸这件事,体现出的情怀是一致的。做《内衣课》这两年,和晓丹老师也见了无数次面,也算见证了她的乳腺癌术后文胸品牌“姜好”的成立。在出版行业,大家总讲情怀,虽然情怀不能当饭吃,但确实也能勾连起看似不相关的人和物,情与理。写到这里,忍不住讲一件比较私人的事。我在今年9月体检的时候发现了两个不小的乳腺结节。我妈以及朋友们都在对我说,对女人来说,乳腺结节乳腺增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却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到《内衣课》这本书以及晓丹老师讲的那些患癌女性的故事。哭笑不得的是,拿到体检报告的时候,我第一反应竟然是这篇编辑手记又多了一个备选标题——做了一本关爱女性乳房、身体的书,然后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结节。我妈,很啰嗦
“常见即合理吗?”
我们总在说,女性有乳腺结节、乳腺增生是常见的、痛经是常见的、女性产后一系列后遗症是常见的、女性更年期的生理反应是常见的......
那么,常见即合理吗?常见意味着漠视吗?常见意味着“不要瞎矫情”吗?女性,在200年前主动告别开裆,用内裤建立起身体与外界的屏障,不断地走出家门;也逐渐不再以男性的好恶装扮自己,今天可以靠文胸遮遮掩掩做性感尤物,明天则可以什么都不穿;她们不再囿于社会期待,如今的女性穿束胸衣,只会出于积极主动的个人意志;而在睡衣和家居服的纷繁更迭里,更是不难看出女性摆脱家务,划分户外与室内、工作与休闲的迫切愿望。每次读这段话,我都有落泪的冲动,这是女性不容忽视,却被忽视了许久的,不断自洽的历史进程。时至今日,女性仍在努力自洽。这些年无论是拒绝月经羞耻还是女性穿衣自由等活动,都反应了女性希望自己的感受被正视的需求。不想再听别人对我说什么“女人都这样。”我只想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凭什么一句‘大家都这样’,就可以抹掉我的身体疼痛?”我要自己的身体自己感受、自己做主、自己负责。这篇手记本想从编辑策划的角度去记录一下我踩过的坑,但一口气行文至此,为了这本书、为了自己的付出、为了无数女性同胞,眼泪盈眶情不自禁,干脆就此结尾。希望这一版《内衣课》可以带给大家新的感受,生活态度也好,私密衣物史也好,女性的自我审视也罢,我们统统书里见。最后,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随心、自在。这很难,但值得努力,不是吗?👇 点击「阅读原文」解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