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师,记录朱赢椿的和谐《家园》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624ey6v7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央视纪录频道4月6日放映的《家园》中,官微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漫步于南师校园的他身着一袭风衣,长发飘飘,脚步缓缓。
步入工作室,画画、拍照、翻地,留心着每一处痕迹,眼神中饱含着对生命的崇敬。
是的,他就是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获得者、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赢椿老师。他设计或策划的《不裁》、《蚁呓》、《虫子书》等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并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随园校区的书衣坊是朱赢椿的工作室。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书的诞生地之一,这个工作室的主人和生活在这一小片不经人工修剪的荒野居民们共同创作了很多美丽的书。朱赢椿在其中开了一洼菜畦,在这几年的时光里,时常会与这些生活在地上、墙上或树上的虫子偶遇。他记录着这些虫子在叶片、青苔上啃食后留下的作品,也在发现大自然的创造力。
朱老师说,有时候,自己看虫一看就是半天,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虫。在小虫们短暂的一生里,时常为了一粒米,一颗粪球,一只同类的尸体去争斗、掠夺、伪装、残杀。看到这些,争强好胜的心火也会慢慢熄灭下来。
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朱老师也的确将“自然”贯彻到了他的作品当中。在世界上屡受赞誉的《虫子书》便是朱老师的作品。全书历时5年完成,没有一个文字,全都是虫子沾上深色果蔬汁仿制的“墨水”之后留下的爬行痕迹以及叶片上的啃咬痕迹,是一部完全由虫子自己创作的作品。接下来,朱老师还要携《虫子书》英文版前往英国,参加伦敦书展,将自己的自然理念与虫子们的作品“漂洋过海”,分享给世界上的更多人。
当然,自然所给予朱赢椿的,有时并不像观察虫子这般岁月静好。在常人眼中,被鸟粪砸中这种可谓是件能影响好几天心情的小概率事件,便被一出门正准备观看莫奈展览的朱赢椿老师碰上了。在等待鸟粪变干的过程中,朱老师发现它的形状特别像一只鸟,惊喜之余,他匆忙把鸟粪的形状描了下来,取“随物赋形,便宜行事”中的的“便”“形”二字,于是便有了第一只便形鸟。
随后的几年,朱赢椿笔下的便形鸟越来越多,这引起了他一连串的思考:大自然是无常的,既然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发生在你身上也是正常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时候与其抱怨,不如思考你能从中获得什么。并且我们能从身边观察到“便形鸟”的踪迹,甚至能描绘出变形鸟,这种亲身实践与依靠别人的记录就会不同。
便形鸟不难观察,难得的是有愿意慢下来寻找和发现的心。朱老师坦言,我们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以至于没有时间去欣赏一棵树,去看秋天的落叶、春天树的发芽,但即便是大自然中的一坨鸟粪也都值得大家去关注。慢慢的,自然会很可爱。
往期回顾
文案 | 李天宇
视频剪辑 | 张秋燕
编辑 | 严清如 姜云
审核 | 郭亮 大华 陈权 潘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