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其他

在南师,邂逅时光信笺

一草一千秋我们用热爱的炽烈写下这一学期灿烂的诗篇往期推荐:国投+南师,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创新谷又有新动作!美,绽放在金秋!全国赛,一等奖!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1月22日 下午 2:18
其他

国投+南师,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创新谷又有新动作!

11月20日,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创新谷二期项目方案发布暨合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签约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芳菲楼举行。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阳晓辉,中国投资协会国有投资公司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投集团生物专班组长郭忠杰,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栖霞区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党工委书记戴华杰,栖霞区区长、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主任王承江,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以及特邀嘉宾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菊芳、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刘瑞海、土耳其阿达纳阿尔帕斯兰科技大学教授Osman
11月21日 上午 10:19
其他

美,绽放在金秋!

金秋时节,落叶随风舞,校园美如画。近日,江苏省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新北礼堂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舞蹈联盟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承办,共有舞蹈联盟成员单位30余所高校近500名师生参加,活动展示了高校舞蹈教育风采,推进了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团的师生们欢聚一堂
11月20日 下午 4:51
其他

全国赛,一等奖!

近日,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在沈阳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87所高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和北京体育大学等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共348名选手参赛。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代表队经过激烈角逐,勇夺学校团体一等奖,并获8项个人一等奖、6项个人二等奖、2项个人三等奖。全国赛事,厉兵秣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是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主办的国家级教学赛事,本次比赛由沈阳体育学院、辽宁省教育厅、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本次大赛共设置基础理论、教学技能、教练技能、运动技能4个板块内容,旨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全方位考察。我校汪战、何泽瑜、丁宇宣、吴帆4名同学参赛,分别参与武术、足球、排球、体操四个运动项目。除获得团体一等奖外,汪战同学获得个人全能一等奖、教学技能一等奖、教练技能一等奖、运动技能一等奖、个人基础理论三等奖;何泽瑜同学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教学技能二等奖、教练技能一等奖、运动技能一等奖;丁宇宣同学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教学技能一等奖、教练技能二等奖、运动技能一等奖;吴帆同学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教学技能二等奖、教练技能三等奖,各单项比赛均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志同道合,携手并进
11月19日 上午 10:23
其他

央视报道!南师这项历时八年的科技成果取得新突破!

亲力亲为长期奔走在农业生产一线经过十余年研发构建强还原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有效消减洋桔梗、三七和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尖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农业强国数年间
11月18日 上午 11:49
其他

我与导师二三事 | 结篮球之缘,沐杏雨师恩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学海无涯,岁月见证漫漫征途;山高水长,恩师如灯照亮前路。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研究生工作部,推出“我与导师二三事”专栏,邀请同学分享学术探索征程上的温暖与坚持,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启迪、关于陪伴的南师故事,重温恩师教诲,感受恩师带给我们的无限启迪与力量。本期,来听听社会发展学院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鲁豫讲述他和导师的故事……几年后,再次站在广阔的校园里,我总是会回想起第一次与杨光飞老师在随园西山篮球场打球的那个夏日傍晚。2019年,我从内蒙古的边陲小城来到“虎踞龙盘”的南京城。走出南京站的一瞬间,与草原瀚海的干燥空气完全不同的湿润水汽一瞬间包裹住我的感官。当我拉着笨重的行李箱走进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时,随园里还洒着温暖的阳光,百年银杏树还是郁郁葱葱,金秋时的满目流金还未登上舞台。漫步在这样的校园中,我却总感觉到一丝陌生。可能,人在异乡难免会有些拘束。面对前方的未知和新环境的挑战,我的心里多少有些惴惴不安。但愿在未来几年的求学过程中,我能够在金陵大地上扎根、成长。01篮球赛场师徒对抗,酣畅淋漓共谈未来第一次见到杨光飞老师是在他的办公室。下午的阳光洒在400号楼的走廊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墨香,充满着古朴气息。我敲门进去,四目相对,气氛竟有些尴尬。杨老师看我人高马大,随口问道:“会打篮球吗?”我有些怯懦地说:“会打。”杨老师便借着篮球的话题和我聊了起来。忽然间,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办公室里弥漫开来。时隔多年,那段相谈甚欢的时光依旧历历在目,那些深入心灵的对话,都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在那个畅谈的下午,小小的“初芽”似乎也冒出了头。第一次和杨老师打球是在西山篮球场,夏日的午后,阳光洒在水泥地上,空气中翻涌着阵阵热浪。杨老师身穿一件深蓝色运动背心,汗水已经打湿了他的额头,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依旧充满斗志。他手中紧握着篮球,微笑着向我发出挑战。比赛开始,导师率先发起进攻。他运球沉稳,步伐坚定,每一次突破、勾手都让我感到压力倍增。我紧盯着篮球的轨迹,试图找到抢断的机会。然而,杨老师集体重优势和娴熟篮下技巧于一身,每一次我都能感觉到篮球在我指尖滑过,却始终无法成功防守。终于,在一次防守中,我成功预判了杨老师的突破方向,一个箭步上前,将球巧妙地拨了下来。我迅速运球反击,感受着杨老师在我身后紧追不舍的脚步声。我带球重新进攻,三分线内一步,进入“射程”准备完成一次漂亮的得分。就在我以为“这把稳了”的瞬间,杨老师突然加速冲到我身边,一个干净利落的盖帽将我的投篮封盖了下来。我惊讶地看着他,心中充满了佩服。接下来的比赛,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每一次进攻和防守都充满了“师”与“徒”的较量。我试图利用自己的速度和灵活性投射来突破杨老师的防守,而杨老师则依靠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技术来应对我的挑战。一场比赛结束,我们坐在长凳上休息。杨老师喝着冰镇矿泉水,说道:“你不能总是三分线外出手,适当离篮筐近一点,如果防守人离你过远,可以选择突破上篮。”我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们时常约着一起打篮球,场边休息的时候我就向杨老师诉说自己最近的情况,无论是学术中的小领悟还是生活中的小确幸,都一一分享给他。杨老师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也总是会分享给我一些独到的社会学观点和生活经验。有时,他会担心我不适应南京的生活,于是常带着我和师门同学一起聚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拉近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杨老师就像一名引路者,带着我逐渐融入金陵,融入这座古朴温暖的六朝古都,以至于毕业进入南京大学继续求学之后,这段时光仍然镌刻在我心中,成为枯燥科研之路上的慰藉。社会发展学院2021年“厚生杯”篮球赛队员合照02学术之路艰辛坎坷,恩师引路照亮迷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研究生时期的学习方式与本科截然不同,要求我独自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和未知的研究方向。每当我迷茫时,杨老师总是给予我帮助,让我顺利地走过艰辛坎坷的学术之路。撰写毕业论文时,面对自己搜集的数据资料,我苦于找不到对应合理的理论来阐释,同时又要考虑选择的理论对数据的解释力度,是否能让别人信服、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创新点。我独自思考许久,却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杨老师看我一直陷入固定思维中,便建议我先将初步的想法写成一个小论文,尝试投稿至年会上做发言,听一听本领域其他专家的点评和建议,或许可以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为我提供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同时,杨老师也鼓励我抓住机会多与别的老师交流,而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人的指导。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和杨老师参加了2021年的年会,并在会上向在座的老师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面对台下的各位专家老师,我深知自己的报告并不成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发言的时候底气不足。但结束后,各位专家老师的点评非常中肯,也给了我很多修改建议,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新的思路。杨老师博览性指导的做法为我的学术之路打开了更加宽广的视阈,也让我对本专业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笔者与导师参加2021年社会学年会正是有了杨老师的指点迷津,我才能够在迷茫的学术之路上清晰地找准方向。然而,方向确定后,学术成果的产出也不如我想象的那么顺利。第一次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就好像经历一场生命降生的全过程。从有一个想法,到完善自己的思路;从敲定整体的框架骨骼,到往其中填充自我思想的血肉,每一步我都走得异常艰难。面对反反复复修改四五十稿的考验,我也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有一次,我和杨老师交流稿件进度,杨老师细心地发现了我状态不对,立马告诉我:“你先别改了,我们一起出去打场球放松一下再说。”一场球赛结束,我和杨老师还是坐在篮球场旁的长椅上休息聊天。杨老师安慰我道:“不要着急,稿件慢慢改。一句一句看,一句一句改,总会梳理清楚的。”最终,我的文章成功发表。杨老师那句让我“慢慢来”的教诲,就像春雨,悄悄浸润了饱受考验的心灵,最初萌发的小芽终于冲破土壤,骄傲地迎向天空唱出了歌。行文至此,来到南京已经五年,读博也已经两年。我也许不够出类拔萃,但我曾在这里奋斗过。曾几何时,宿舍里堆满各种经验材料和专业书籍。书桌上,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和框架图密密麻麻。偶尔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抬头的瞬间,总会想起角落里尘封的篮球和那段与杨老师打球的时光。记忆建构着时间的桥梁,人与人的情感链接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让我们在节奏愈加快速的数字时代里能够“安身立命”。生命,无非就是感受情感之流。与杨老师结下的师生情谊,也成为我这颗学术小苗的养分,鼓励着我茁壮成长。最后,感谢我亲爱的导师杨光飞老师的细心、真实和一丝不苟。三年里,老师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帮我修改论文,指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之余,球场之上,老师则更多地教会我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如何磨炼自己的意志。一声师父,一生无悔!往期推荐:南师这个工作坊,“国际范”拉满!深化校地合作,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市鼓楼区签约安书欣:破“境”成蝶,跨越三年的华丽蝶变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1月17日 上午 9:01
其他

南师这个工作坊,“国际范”拉满!

Fox-Turnbull副教授,国际技能竞赛专家组专家、日本国立熊本大学杨萍教授,韩国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韩国京仁国立教育大学研究生院院长Choon-Sig
11月15日 下午 5:41
其他

深化校地合作,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市鼓楼区签约

11月14日,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市鼓楼区签署深化校地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南京市市长陈之常,鼓楼区委书记王安伟、区长方靖,南京市科技局局长赵成军、卫健委主任唐伯才,我校党委书记王成斌、校长华桂宏以及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出席活动。签约活动由华桂宏主持。在陈之常、王安伟、王成斌共同见证下,方靖、华桂宏代表校地双方签署《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
11月14日 下午 9:19
其他

百万年薪,诚聘英才!南京师范大学海外英才恳谈会诚邀您来

月华流照,师恩绵长李净思:“NORMAL”大学生的成长之路“青椒”下午茶,喝出“新味道”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1月11日 下午 4:34
其他

我与导师二三事 | 月华流照,师恩绵长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学海无涯,岁月见证漫漫征途;山高水长,恩师如灯照亮前路。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研究生工作部,推出“我与导师二三事”专栏,邀请同学分享学术探索征程上的温暖与坚持,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启迪、关于陪伴的南师故事,重温恩师教诲,感受恩师带给我们的无限启迪与力量。本期,来听听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汪振好讲述他和导师的故事……在我短暂而又漫长的两年学术探索之旅中,作为榜样出现在我身边的,是我的导师——赵传文教授。他不仅是我学术上的引领者,更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他的影响远远超出实验室的界限,延伸到我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他的存在,仿佛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途,让我在科学的海洋与人生的征途上找到方向。生活中,他是关心我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贴心地告诉我“有任何事、任何困难都可以随时来找我”的人。思想上,他是将自律自强、务实求真、艰苦奋斗、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传递给我们的人。学术上,他是“四两拨千斤”、一语道破关键问题的学术解难人。赵传文老师指导学生实验操作PART01严谨治学,潜心钻研恩师难忘,谆谆教诲犹在耳边。仍记得第一次师门见面会时,赵老师亲切地询问我们备考研究生时的经历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倾诉备考的艰辛后,赵老师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成长路上,任何辛苦皆是礼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记住“吃亏是福”。自此,这四个字刻进了我的内心深处。之后的求学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忆起赵老师“吃亏是福”的四字箴言,我的心头都会再一次涌起“迈步从头越”的勇气。学术研究的征途中,赵老师的悉心指导更是让我铭记于心。确定研究方向之初,他鼓励我追随内心兴趣进行探索,叮嘱我时常与他交流心得体会。经过长时间艰苦探索与无数次深入交流,赵老师巧妙地将我的兴趣点与实验室资源相结合,为我选定了一个既契合时代脉搏又充满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从课题选定到研究的每一步,赵老师的耐心指导都如影随形。在赵老师的指点下,我对课题的思考也一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生。实验初期,面对创新性强、框架复杂且操作精细的实验设计,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验迟迟未能如期启动,我的心头也蒙上了一层焦虑的薄雾。此时,赵老师如同灯塔一般,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他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启发我阅读相关文献,引导我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他的启发性教导,让我对课题与实验有了深刻的认知和感悟,我也因此得以完成实验设计的初步任务。本科阶段,我的学习以理论为主,因此动手实验能力有所欠缺。完成实验设计后,实验装置搭建就成了新的挑战。得知该情况后,赵老师亲自来到实验室帮我调试设备。他还以自身经历鼓励我:“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我能取得些许成绩,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勇于克服科研路上面对的各种挑战。”赵老师心系学生,让我倍感关怀,也给我带来了克服困难的莫大勇气和坚定的底气。我愈发坚信,学习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更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从事科研就像养花,而我们应该潜心灌注,静待花开。PART02关怀备至,温情相伴良师相伴,拳拳师恩铭记于心。赵老师不仅是我研究生期间的良师,更是我不可替代的“益友”。赵老师充满正能量又热爱生活。开组会时,他不仅会为我们答疑解惑,也会像朋友一样与我们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人性的温暖与力量。赵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做事和做人同样重要。做事要全心投入,做人要真诚待人,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值得我们去关注。赵传文老师与学生们的合影赵老师除了学习上的指点,生活中也处处呵护学生。刚升研二时,因为连续加班赶实验,加上论文写作的压力,导致我身体状况欠佳。赵老师了解情况后,无微不至地关心我,让我及时调整实验计划,提醒我注意工作效率,并建议我适当休息、多多运动。除此之外,赵老师也以真诚之心,精心编织师生间的关系纽带。他经常组织课题组聚会,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分享各自的生活趣事。大家在阵阵欢笑中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也提升了实验室内部协作的默契。作者(左一)与赵传文老师(右一)合影PART03因材施教,倾力托举良师难寻,滔滔恩情深似海。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们难免面临向左亦或向右的艰难选择,此刻,赵老师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行。赵老师常说:“一个好的老师可以造就一个好学生,一个好的学生同样可以成就一个好老师。我们是相互学习的好朋友,我希望培养出来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老师引以为傲的骄子。”当我鼓起勇气,向赵老师坦露自己因多重考量而决定不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他不仅表达了对我的理解,还与我进行了关于个人兴趣与长远职业规划的深刻沟通,我向他坦言未来希望投身“双碳”行业,他对我的决定给予深切的认同。赵老师宽广无垠的胸襟与前瞻性的视野,为我这位迷茫的学子点亮了一盏明灯,引领我迈向了新的人生路径。在他的推荐下,我获得了一个极其珍贵的实习机会,得以亲身参与到多个核心项目中。实习的日子里,面对任务部署、团队协作、项目成果应用等多方面的挑战,赵老师始终如一地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他如同医术高超的专家,深入每一个项目细节,对我的种种困惑精准把脉,对症下药。针对项目的推进,他认真地提醒我,项目的实施既不应脱离科研论文的严谨性,也不应被论文的框架所束缚,要明晰科研实验与实习项目的差异,方能高效推进;同时,也要洞察二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在这充满挑战和成长的学术旅程中,赵老师的无私指导和深切关怀如同灯塔之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唯愿老师,身体康健,春祺夏安,秋绥冬禧。往期推荐:“团”花锦簇,多“Young”青春精彩南师,不止一面!114宿舍,全员保研!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1月10日 上午 9:00
其他

李净思:“NORMAL”大学生的成长之路

从平凡透明、随波逐流到全面发展、坚定道路她深耕学业科研、学生工作、社会实践不断探索各种可能实现了“NORMAL”大学生的成长蜕变她是李净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现已推免至北京师范大学深耕课程,学习之路不“NORMAL”三年前,李净思踏入了南师校园,这一基于距离和高考成绩的选择,最初并未在她心中激起太多波澜。她走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发现这里和她想象中的诗意盎然略有不同,取而代之的是繁复的文学史体系和充满挑战的现代汉语。高中时并未选择生物学科,现在却需要深入了解发音时口腔的内部构造;学习汉语,却要把国际音标背得滚瓜烂熟。更让她感觉到大学学习不“NORMAL”的是,舍友在课上和老师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书,她完全没有听过,只能默默记住谐音去搜索;同学们自信地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小说,而她关于文学的记忆仅限于高中文件夹里的议论文素材。但她坚信,“既然选择了中文,便只顾风雨兼程”。面对看得一头雾水的现代汉语,她积极利用B站、MOOC等网络资源,深入研究课上没听懂的内容;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史作家,她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和总结,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让难记的作家名转化为她取得高分的秘籍;面对起初难以着手的写作训练,她连续三年每天坚持写作,记录下印象深刻的生活点滴。李净思的部分学习记录(左右滑动)通过学习近400小时的30节网络课程、制作近5万字的67张思维导图、记录近2000件事的993天日记,她成长为平均学分成绩91.9的班级第一,让“学习好”成为这个“小透明”的第一个标签,她的学习之路从此不再“NORMAL”。部分课程成绩精研工作,突破“NORMAL”的边界大一结束时,面对大学全新而多元的评价机制,她意识到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在学生会的换届答辩上,尽管她以高分绩点引人注目,但精心准备的PPT却被评价“太普通了”。这促使她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个不“NORMAL”的学生工作者?于是,她积极学习、拓展技能,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各种PPT的模板样例,从学习、模仿再到创新。她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从动画路径的精细调整到字体效果的巧妙运用,她的PPT作品实现了从“普通”到“惊艳”的华丽蜕变。她把握机会、主动争取,不再推、不再等、不再怕。三年里,她参与筹备了上百场院校活动,处理了上千份文书材料,云盘里保存了各类资料近200个G。就这样,她从一名需要学长学姐指导的小干事,成长为能带领团队获得“五星级学生会”的学生会主席。她深入研究学生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不断突破“NORMAL”的边界,迎接崭新的可能。参与学生工作剪影迈出脚步,选择“NORMAL”的人生2023年9月3日,李净思作为志愿者前往随园校区参加迎新。早上5点起床,6点坐大巴从仙林出发。10个小时里,她在四个迎新服务点间往返奔波了20多趟,也因此达成了自己首个日行四万步的成就。这四万步,是服务与奉献的见证,让她从校园的小圈子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她走过了15个志愿项目基地,累计收获700个小时志愿时长,在忙碌的脚步中坚定了她继续前进的方向。大一在社区志愿服务时,她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她们一起学习、完成作业,一起做手工、玩游戏……两周的朝夕相处让李净思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也让这个曾经“随波逐流”的学生再次找到了“NORMAL”的方向——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于是,在大类分流时,她坚定地选择了师范专业,主持两项教育领域的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参与一段农村支教、两段高中教学实习……参与实习实践剪影如今的她,已经明白了师范院校英文名背后的意义:“NORMAL”的词根“norm”,意味着规范、准则。作为新时代师范生,她坚守准则、不断探索,践行“学高为师
11月8日 下午 2:42
其他

“青椒”下午茶,喝出“新味道”

立冬时节,暖阳轻拂。11月7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第四期“人才下午茶”暨青年教师恳谈会在仙林校区德风园书房举行。校党委书记王成斌,副校长袁林旺,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喆出席活动,11位青年人才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活动由袁林旺主持。活动伊始,与会人才参观新落成的德风园书房,感受学校校园硬件建设和文化氛围营造的成果。览湖光潋滟之际,青年人才们围桌而坐,展开轻松而热烈的交流。与会青年人才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身成长轨迹与学科特色,分享他们在学术道路上成长发展的感悟,并对学校、学院给予的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他们纷纷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凝练科研方向,潜心研究,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力争站在更高更广的舞台上为国家、为南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王成斌书记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我校“人才下午茶”活动自举办以来,已成为推动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成长和思想交流的特色品牌,既能了解人才们的成长发展,也能听到大家对学校人才政策、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建议。他对青年人才成长提出三点希望,一是青年人才在发展道路上要志存高远,不仅要致力于成为各自学术领域的骨干,更要怀揣远大抱负,瞄准学科前沿,努力成长为引领学术发展的领军人才;二是青年人才作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要勇攀高峰,秉持脚踏实地、潜心钻研的精神,在夯实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注重个人发展与团队协同的衔接与互补,善于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争取在各自研究领域实现突破与提升;三是青年人才在实现自身成长发展时,要通过项目合作、平台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等方式,与学校携手并进,推动学科地位的提升和学校事业的发展。本次活动搭建了青年人才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有效增进双方的深入了解与沟通。未来,我校将持续聚焦青年教师成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引培力度,为建设最好南师提供持续不断的人才支撑。往期推荐:114宿舍,全员保研!“团”花锦簇,多“Young”青春精彩南师,不止一面!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1月7日 下午 10:20
其他

114宿舍,全员保研!

“研”途共进西苑13栋114宿舍见证了四颗年轻心灵梦想启航她们就是朱贺、易水寒、陶陶、张菱芸如今
11月6日 下午 3:40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团”花锦簇,多“Young”青春

艺术在这里不辍织梦热爱艺术的你将在这里寻觅美的足迹开启一段艺术人生怀揣梦想的南师学子在人潮涌动中找寻方向镜头装不下所有的欢畅此刻的青春永刻心田愿每一位南师学子带着热爱与执着
11月5日 上午 8:00
其他

精彩南师,不止一面!

点击图片展开全部·····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奋笔疾书在灯火通明的实验室潜心科研匆匆的步履连缀起同学们充实忙碌的学习生活在最好的年纪踔厉奋发
11月4日 下午 2:08
其他

我与导师二三事 | 譬如那流水的回响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学海无涯,岁月见证漫漫征途;山高水长,恩师如灯照亮前路。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研究生工作部,推出“我与导师二三事”专栏,邀请同学分享学术探索征程上的温暖与坚持,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启迪、关于陪伴的南师故事,重温恩师教诲,感受恩师带给我们的无限启迪与力量。本期,来听听教师教育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徐雯恬讲述她和导师的故事……那些被命运击中的时刻我在硕士阶段有幸跟随导师马丽娅老师学习两年,而缘分早在两年前就已悄然结下。那时,我正在吴江中学实习,马老师正是我们的实习带队老师。我上的第一节课是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鲁迅的杂文言短意深、晦涩驳杂自不必说,加之那是我首次面对一群真实的学生,紧张与局促随之而来。我只记得自己踉踉跄跄地上完了全篇,自认为巧妙设计的互文阅读环节也未能圆满呈现。马老师坐在后排,仿佛也变成了学生,伴随着提问和同学们一起圈点勾画,最后做了满满三页的笔记。课后,她非但没有丝毫责怪,反而安慰我,第一次能做到这样已然不错。然而,她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教学上的不足,并在设计理念、文本细读、要点挖掘等层面给了我详尽的指导。在此过程中,马老师时刻在提醒我“教无定法”,因此她的建议仅为参考,不必奉为圭臬,关键是要有自己的创见,并能让它真实、恰当地体现在课堂上。马丽娅老师与学生们的合照这件小事让我惊异于一个师者的广博、精深、敬业与谦虚。她既有专业学者的前沿视角,又有一线教师的敏锐和通达。她温柔无形地化解了我所有的不安,愿意俯身倾听我的思路和回答。更为重要的是,她的提醒让我在心底生出一股勇气:无论何时都要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保持思想的自由、思考的独立、理性的客观以及策略的可行性,这些都构成了我日后进行学术探索的基础。两周后,保研结果尘埃落定。当我去门口接老师时,看着她从公交车上下来,随即从包里掏出遮阳伞,一把将我拉到伞下。笑着说道:“你这孩子怎么不怕热呀?”接着,她又把我推向马路内侧,自己则站在外沿,生怕我被往来的电动车蹭到。生命中总有一些似乎被命运击中的时刻。我突然抬头望向那双笑意盈盈的眼睛,不由自主地问道:“老师,我读硕士的时候可以跟着您学习吗?”现在想来,在马路上问出这个问题实属唐突。耳边是汽笛喧嚣,话音刚落,我呆立在旁,一点也不正式庄重,但我知道那就是我当时心底的真实想法。但老师几乎是立刻答应下来。回去的路上,我走得很心安,尽管这只是我和马老师的第二次直接交流。在她的伞下,夏末的暑热褪去,而我感受到的是那份“厚生”之情。细细珍藏,高高托举在重庆支教期间,我向老师表达了想提前开展学术探索的愿望。马老师教导我从课堂小事入手,留心观察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反思,同时鼓励我广泛阅读教育原典和期刊文章,从而探寻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可多读些“杂书闲书”,毕竟“无用之用”亦能“方为大用”。一年内,我撰写了教学叙事和阅读札记,与她分享第一次观摩省级“群文阅读”实践时的惊异与欣喜,也向她介绍我钟爱的非虚构作品《江城》,以及我的非虚构写作实验《渝行纪》。有时,我还会带点社科的“田野精神”,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数据收集和结构化访谈上做些小小的尝试。令人感动的是,这些最终没有成型也未见刊的零碎漫谈,竟也被老师仔细阅读,并“郑重”地保存在电脑里。我后来才知道,马老师带过的每一届、每一位学生,无论成果多少,修改几稿,都会被她按时间顺序排列整理、妥善存放。记忆或许会淡褪,但文字不会。在马老师这里,你始终可以找到自己的初心,也能回望自己的来路。后来,江城也成为了我记忆中的金色梦乡,而在江城收获的教学实践也为我返校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提供了切实的基点。我在社会学领域的涉猎,为我观察教育现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非虚构写作在中学阶段的引介、创生与运用”也成为了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工作后,我和马老师合作撰写的案例《读写共生背景下的非虚构写作教学实践——X老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活用”》被教育部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中心收录。这些,是我在飞往重庆前怎么也想不到的结果。但它们意外而又合理,真实而又存在。那时的我只知道,在3000公里之外,穿越万家灯火和山川大江,有一位老师会耐心倾听我的困惑,阅读我的文字。她从不催促,只任由我们肆意生长。她会细心呵护我们宝贵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让它们生根发芽。马老师常常鼓励我们跳出预设的框架,去做真正热爱的选题。在这点上,老师坦言,她是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因为热点要靠发现而非追寻,真理要靠坚持而非附庸。她有时会在组会上谦虚地开玩笑说:“我期待你们带我去看更大、更宽广的世界。”殊不知,我们其实是站在她的肩膀上,被她深深地托举着的那一群人。具象“厚生”,传承不息我被老师牵着,一步一步,从学术研究的“域外”领进“域内”,但成长与进步的轨迹却自具丰饶的形态。我们是被教导要自觉追寻“教育家精神”的一代人,虽然我深知自己尚未到达这种境界,但马老师却在时刻践行着。作为“师者的师者”“教师的教师”,老师的质朴、纯然、砥志、潜心,润泽着每一个学生。如果说我曾经对“初心”和“厚生”只有概念上的理解,那么马老师的存在,就如同璀璨星辰,将理念化作触手可及、鲜活灵动的现实。因为只有看见,才能感受;只有感受,才能认同;只有认同,才能够给予。师门组会合照无数个课后,我和马老师走过学明楼前的满树玉兰,讨论我最新的论文思路。一时之间讲不完,马老师便带我去厚生楼食堂吃饭。作为吃货的我,还会跟她讨论教师食堂和学生食堂的不同。餐后,她还会给我带上几个大肉包,叮嘱我留作次日的早饭。此时,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兼备,那么论文进度又可持续推进了。有时讨论到一半,马老师也会突然起身,告诉我们:“我等会儿要去学校做志愿者了!”每到学期开学,马老师常常会协助迎新工作。马老师个子不高,但为了学生,她亦会帮忙搬运厚重的行李箱,直上五楼,往返多次,不辞辛劳。马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深沉而广泛的,她的敬业乐群不止体现在学术造诣之中,更是她全部的人生准则。受她影响,我立志将“厚生育人”的理想信念薪火相传。正如我现在对我学生们说的那样:“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源自一个纯粹的心愿——我希望你们找到正确的道路,并且能够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在马老师身上,我愈发觉得个人得失的满足与帮助他人之后得到的价值满足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教会我“走路”的人马老师对我影响最深远之处,莫过于她看待生活的方式和行于世的准则。我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切实经历过人生的低谷。科研、比赛频频受阻,失眠导致的记忆力减退让我仿佛置身于迷宫之中,无法找到出路。朋友提出陪我去坐过山车发泄,我却在过山车下忍不住大哭。我一直竭力避免在马老师面前展露自己的脆弱,但那一刻,心底有个声音仿佛在告诉我,让我忍不住打了个电话给她。也许是第一次听见我的哭声,马老师似乎被吓到了。后来她具体说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只记得她反复地说:“没关系的,没关系的。”但我明白这四个字在当下的力量。一个怀抱着期待却可能最终落空的小孩是最无助且茫然的。但那一瞬间,我知道我不是在荒原上漫无目的的孩子了,有人会来陪伴我,与我共同面对恐惧。后来老师引导我回溯这所有意义的本原。从前我一直试图在“他证”中寻求自我价值,却一直忽略了“我”其实便是价值本身。是她告诉我,做事不要求结果,做事本身就是目的。我逐渐厘清了:能给予我成就感的,并不是那些金光闪闪的头衔和奖项,而是创造过程的本身。创造力来源于快乐,快乐能够激发创造力的产生,那才是我持续享受学术探索的动力和源头,而并非外物驱使。因而,我开始学着以一颗平和的心看待周遭变化,当遇到挫折与困难,就让它轻轻地流过。正如马老师常说:“平常心即是慧心。”马老师的温暖给予了极度恐惧中的我安宁与平静。我想,这是老师性格底色里的稳重与善良所决定的。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深刻理解了“无问西东”的含义。鲜花和掌声只是无目的、不带功利心付出的附赠品,虽然我后来确实收获了许多,但我珍视的,也始终是在老师身边潜心探索的过程。也是她带我走过黑夜,穿过光亮,让我更加明白我的每个存在、每个面向都是被允许的。我可以在舞台上大方地接受赞美,也可以是在过山车下狼狈大哭的小孩。那几声“没关系的”背后,是深深的信任和无穷的力量,它告诉我:“眼前的困局都是暂时的,你也一定可以重新站起来。”至此,无论是学术科研还是人格塑造,我对“坚守热爱”都有了更深的理解。马老师带我完成了困境的突围和精神的站立。此后,老师终于可以“放手”,但在某种意义上,她是教会我“走路”的人。马丽娅老师与同学们户外活动合影除了热爱工作,马老师同样热爱生活。她能在读、写、讲中寻找兴味,也在多识人间草木中获得乐趣。在其影响下,我对人间草木的偏爱也多了几分。生命确实需要激情与冒险,但在人生的旷野上狂飙突进,也别忘了驻足停留,感受自然的宁静与诗意,回味它们带来的启示。毕竟,回归生命本质,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自然界中最符合马老师的意象必然是水。上善若水,而她“静水流深”。行笔至此
11月3日 上午 9:00
其他

发电→变电→配电,王可的科研之路

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等省级竞赛奖项16项。曾获国家奖学金、胡敏英语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冯茹尔奖学金一等奖等荣誉。现已保研至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往期推荐:活力南师
11月1日 上午 11:00
其他

四次蝉联全球金奖!南师学子再创佳绩!

2024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落下帷幕南京师范大学NNU-CHINA团队斩获全球金奖并获得“最佳可持续发展影响奖”提名(Best
10月30日 上午 9:31
其他

祝贺!南师入选!

近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了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我校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教工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中化及史纲教工党支部和生命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党支部入选。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教工党支部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教工党支部有多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获评各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支部书记汪永进教授从事党建工作29年,是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理论先行,支部成员参加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业发展论坛,并受邀在第三届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大会作大会报告。实践力行,支部在浙江湖州大煤山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在云南石屏县和砚山县等建立了技术示范点,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优秀项目展示奖”;创新连作障碍消减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入选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中化及史纲教工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中化及史纲教工党支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实施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育人、学科、服务等深度融合的“党建+”工程,形成理论研究的“高地”、思想教育的“阵地”、成长发展的“基地”、师生共建的“园地”以及社会服务的“领地”。开发设计《形势与政策》线上课程,选课人次达70余万,是全国同类课程中唯一的双“金课”;3门思政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5门入选省一流课程;打造咨政服务的“示范”,支部成员咨询报告被教育部采纳,获得省委宣传部肯定性批示;树立理论宣讲的“模范”,教师“领航”宣讲团走进省市级机关部门、基层街道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年均理论宣讲400余场。生命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党支部生命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党支部的多名党员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支部党员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多年来,支部坚持“围绕学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学科”的工作思路,紧盯学科前沿、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生态保护,在基础研究、濒危物种保护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一盘棋”、凝聚“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深入推进“一融双高”。此外,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系党支部、音乐学院钢琴党支部以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分析化学教师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教师党支部建设,以“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抓手,不断强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能效。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双带头人”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并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考核内容。二是健全培养机制。出台《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健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机制;常态化开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三是完善保障措施。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开展“强国行”专项行动;加大校地、校企合作力度,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开展科研攻关、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工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未来,我校将继续按照“强国行”专项行动要求,激发“头雁”效应,鼓励各支部持续在抓实党建联建、提供教育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深化实践育人等方面加强探索,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全省党建示范高校在创新发展和示范引领方面的作用,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往期推荐:“活”力全开,当“燃”不让!我与导师二三事
10月29日 上午 8:00
其他

“活”力全开,当“燃”不让!

南师健儿们!加油!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出发吧!往期推荐:1.4w+岗位!“职”为遇见你!这堂课,带你走进西方美术传统!南师美食,快到碗里来🤩🤩🤩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0月28日 上午 8:00
其他

我与导师二三事 | 桃李送春风,予我一道虹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学海无涯,岁月见证漫漫征途;山高水长,恩师如灯照亮前路。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研究生工作部,推出“我与导师二三事”专栏,邀请同学分享学术探索征程上的温暖与坚持,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启迪、关于陪伴的南师故事,重温恩师教诲,感受恩师带给我们的无限启迪与力量。本期,来听听金陵女子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陈慧婕讲述她和导师的故事……当我看到
10月27日 上午 9:01
其他

报名即将截止,这些事项请关注!

2025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正在进行中现将南京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网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招生章程考生在报名前务必仔细阅读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具体见下方链接)报名相关说明和提醒基本信息为确保考试(初试、复试)和入学身份核验无误,考生应使用现用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报名。录取考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关键身份信息在入学时应保持与报考信息一致。考生经研招网提交的准考证照片将作为考生参加考试(初试、复试)和入学的重要身份识别信息。考生应上传本人近三个月内正面、免冠、无妆、彩色头像电子证件照(具体以报考点要求为准)作为准考证照片。照片内容要求真实有效,不建议做任何修改(如不使用PS等照片编辑软件处理,不得用照片翻拍)。请务必填写详细通信地址(格式:XX省XX市XX区/县XX详细地址),以便及时收取录取材料。移动电话务必填写2025年7月前有效的本人手机号码,以便及时联系。报考点考生应选择学习、工作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请考生关注所在省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的公告。因考生本人错选报考点造成不能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责任由考生自行承担。南京地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户籍、工作地在南京的考生,南京地区在读第二学士学位本科生,南京地区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可选择南京师范大学(3208)报考点。今年我校(3208)报考点网上确认时间:11月1日-4日,具体要求和安排见后续发布的网上信息确认考生须知。其余考生请关注所在省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的公告。特别提醒(1)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能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2)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10月28日22:00)前,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否则报名无效。网上确认期间不接受补缴费。(3)残疾考生如需要申请考试合理便利的,请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与所填报的报考点取得联系,办理相关手续。(4)考生报考点选择错误必须重新报名,在网报期间不能按要求正确填报报考点可能将导致无法取得考试资格。如有疑问请咨询相关省份教育考试院或报考点。特定考生注意事项学籍学历校验不通过考生考生网报成功后,须及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如未通过校验,须及时进行在线认证、准备相关补充材料(补充材料要求届时见网上信息确认考生须知),并在网上确认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学籍校验不通过(1)自考应届本科毕业生:请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相关自学考试成绩证明。(2)网络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请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本科期间的成绩证明。(3)国(境)外应届本科毕业生:请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国(境)外大学学习成绩证明。学历校验不通过(1)考生更名、变更身份证号:考生应按现用名、现有的身份证号等信息报考,并提供户口簿上有曾用名信息的本人户籍信息所在页(或户籍部门开具的更名证明)、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教育部学历在线验证报告。(2)毕业学校更名:报名时毕业学校选择“其他”后填写原学校名称,如学历校验仍不通过,请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教育部学历在线验证报告。(3)本科结业:请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教育部学历在线验证报告。(4)已获国外学历:请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认证报告。以国外文凭报名考生已获国外文凭的考生,相关学历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后方可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名考生2025年我校“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生招生计划为20人左右。我校只在部分全日制专业中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具体专业信息。考生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骨干计划资格申请平台提交申请信息,经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线审核通过后方具备“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考资格。欢迎少数民族考生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报名考生2025年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硕士生招生计划为20人左右。我校全部专业均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报考。现役军人报考,务必提前咨询部队上级管理部门。“在读研究生”考生有研究生学籍的在读研究生报考我校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非全日制”考生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考生报考时就业类型请按“定向就业”类型填报。非全日制学生在读期间不享受奖助学金,原则上不安排住宿。考生报考前应充分了解招生学院非全日制专业的培养和学位政策。我校研招办联系方式电话:025-85891892,85891893邮箱:
10月25日 上午 10:45
其他

1.4w+岗位!“职”为遇见你!

服务新质生产力,校地强链促就业江苏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秋季招聘月活动南京师范大学专场招聘会,精彩绽放!秋日午后的阳光洒满仙林校区体育中心内人声鼎沸,激情四溢令人心动的offer“职”等你来勇敢地迈出求职第一步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在这个硕果累累的时节280家单位,1.4w+招聘岗位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为职业生涯开启无限可能为保障学生顺利找到心仪工作会场特设暖心就业服务专区政策咨询,指引职场航向“简历门诊”,雕琢应聘敲门砖……6000余名学子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或驻足于企业宣传展板前细致查阅招聘详情或与用人单位密切交流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职业前景紧握在手中的简历满载着他们对未来职业的期许学校各部门联合用人单位共同搭建梦想与机遇的平台招聘会现场气氛火热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商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同学“这次招聘会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仅有众多知名企业前来,而且提供的岗位涵盖了各个行业。感谢学校的老师和HR们的耐心指导,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与企业的交流,我获得了宝贵的面试经验和求职技巧,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同学“作为技术宅,我一直担心自己的专业在求职市场上不够热门。但这次招聘会让我稍稍打消了这个顾虑。我看到了很多与我的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他们不仅提供了丰厚的待遇,还非常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在与企业代表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技术的热情和尊重,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本行业的决心。”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王同学“我一直对文化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一直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这次招聘会让我看到了希望。多家文化企业和传媒机构提供了与我的专业背景相契合的岗位,他们不仅看重我的专业技能,还欣赏我的创意思维和文学素养。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更加期待未来的职场生活。”
10月24日 下午 2:52
其他

这堂课,带你走进西方美术传统!

“西方美术传统”博雅课从制像与叙事的角度勾连起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在图文并茂、援古证今的课堂中一幅精彩纷呈的画卷徐徐展开带领同学们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滚滚向前!勾轮画廓
10月23日 上午 8:01
其他

南师美食,快到碗里来🤩🤩🤩

幸福抵达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称赞人间百味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美食将爱与温暖传递抚平四方学子的乡愁食堂师傅们的勤勉敬业是能够享用美味佳肴的保障向各位食堂工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探寻南师美味
10月22日 上午 10:00
其他

方言里的苏韵,哪个让你最上头?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届读书节举办“南腔北调”江苏方言朗诵赛,南师学子用方言诵读经典,以乡音传递书香。本届赛事中,三十多位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奖。他们用各自家乡的方言,生动地诠释了江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风情。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现了朗诵者们优雅的语言技巧,更是对江苏方言韵味和情感的深刻表达。我们摘录其中几篇朗诵佳作(排名不分先后),共同体验江苏方言的非凡魅力,感受江苏文化的深厚底蕴。01《春》(吴江话)朗诵者:贝家悦(文学院)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0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兴化话)朗诵者:徐霖娟(教育科学学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宋]03《学堂》(苏州话)朗诵者:丁铭辉(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苏州话民谣笔录:大清老早,掼只书包。份量蛮重,作业要交。昨日夜里,老早困觉。节目再好,遥控器要上交。为撒大人,比伲逍遥。(蛮好哉,伲小晨光电视机啊没有咯嘞)等侬长大,抱来哩困觉。七点钟出门,伲最勤劳。公交车上,牛奶面包。学堂升旗,大家立好。bpmf,全要记牢。三三得八,(到底多少?)回答不出,有点烦恼。课间休息,不要乱跑。中浪吃饭,胃口蛮好就是味道,不及阿婆烧得好。看见老师,真有礼貌。铅笔橡皮,能用就好。互相攀比,勿不必要。身心健康,顶顶重要。团结同学,非作兴打小报告。读书卖力,赛过告爷娘赚钞票。民谣解读:这首民谣是苏州小学生对一天生活的自述,从中体现苏州人从小就深受苏州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熏陶。苏州是江南水乡的代表,水乡文化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塑造了苏州人勤劳、节俭、好学和孝顺长辈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中的“就是味道,不及阿婆烧得好”,从一个小孩口中说出,但实际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在外漂泊的游子总会怀念妈妈的味道,而苏州人似乎更喜隔代亲,孙儿与爷爷奶奶更为亲近,老一辈的思想也随之有所传承。最好一段中“读书卖力,赛过告爷娘赚钞票”,其意思是用功读书,就好像在给父母赚钱。其实这也是我从小受到的思想熏陶,我也比较认同这样的观点,在补课机构未被严查打击时,学生间补课现象频频,花费也是水涨船高,而课堂学好不沾校外机构,确实是为父母省下了大笔花销。而且民谣的传唱大多是民间家庭真实写照,这样的劝告,反映的是苏州人民对于“读书是底层人翻身的最容易途径”的认可。自古苏州也出过不少状元,状元文化在苏州也可谓是流传甚广,大多数家庭都希望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也正是这首民谣中所体现的。民谣寻根:苏州的民谣,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描绘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土人情。它以吴侬软语为载体,诉说着苏州人的生活琐事、爱情悲欢和历史变迁。在这些民谣中,我们可以听到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美景,感受到苏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也能体悟江南水乡的烟火气息。这些民谣也展现了苏州人民勤劳、善良、热情的品质,虽然民谣也有抱怨生活吐露烦恼,但总体基调积极向上,体现中庸之道。总之,苏州的民谣是一部生动的地方志,让我们得以一窥这座千年古城的韵味与风情。04《祖父的园子》节选(阜宁话)朗诵者:李敏怡(文学院)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跑,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05《嫑眼热人家》(南通话)朗诵者:宋玥颐(强化培养学院)有一对兄弟,寻呶一对姊妹做嬭嬭[1]。佫个姊妹两个老蛮呢,把佫个兄弟两个弄地死冒冒[2]哩。佫个兄弟两个一弄就给嬭嬭顿骂,心上老不丝泰哩[3],嘴上又不敢说。只有天天日里到田里做事哩时候,互相诉诉苦。佫天子,佫个兄弟两个正好赖田里做事。就看到西头下有个女哩牵呶个马过来唠,马上还坐唠个男呢。佫个弟子就咑下他家哥哥说:“你看,佫两个人肯定是妻夫两个。看看人家多来事,男呢骑唠赖马上头,嬭嬭倒赖下头子牵马。不懂人家怎嗷能把嬭嬭弄呶更吶伏贴的。”
10月21日 上午 11:45
其他

我与导师二三事 | 承“厚生”之心,传科研薪火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学海无涯,岁月见证漫漫征途;山高水长,恩师如灯照亮前路。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研究生工作部,推出“我与导师二三事”专栏,邀请同学分享学术探索征程上的温暖与坚持,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启迪、关于陪伴的南师故事,重温恩师教诲,感受恩师带给我们的无限启迪与力量。本期,来听听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马旺讲述他和导师的故事……选择:矢志一流者的契合我有幸成为黄和教授的博士生,是时与运的结合,更是思想与灵魂的契合。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这一造福中国与世界的突出贡献,成为我渴望开启微生物学科研道路的初心,也在我心中刻下了“经世致用,攻坚克难”这有关科研精神的八字箴言。如果说年少时期的榜样让我微生物学科研的初心得以萌芽,那么我的导师黄和教授则是真正带我走上了这一条荆棘与鲜花并存的道路。在读博阶段遇到黄和教授是我人生一大幸事,正是他带领我在科研学术的领域深耕,让我年少时期的宏大梦想逐步具象化。黄教授也是一个愈博愈专、追求高远且脚踏实地的人。他在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让我看到了一个“致用者”所具有的矢志一流的追求和行稳致远的品质。正是他“做好细小的事、把细小的事做出一流的效果”的科研品质教会我将自己迈入微生物学科研领域的宏大动机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并落实到具体的阶段与具体的事情上。黄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座谈会上的师生合影眼光前瞻、脚步踏实,这样的追求想要在科研途中落实并非易事。成为黄教授的学生,就是选择了富有挑战性的读博生活。站在今天的视角回望当时,我感谢那个选择了“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的攀登之路的自己。科研的道路绝非坦途,每一位在路上的前行者都会度过一段困惑的时光。我也是如此,在读博期间,我也曾经一度为了未知的将来而焦虑,但黄教授的鼓励成为激励我科研生涯开拓下去的力量源泉。他讲:“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科研生涯的黄金时段,这个时段锐意进取、想法灵活且富有创建,要把青年时期的每分每秒都锻造出它该有的效益和质量。”黄教授不仅是如定心丸一般的存在,更是一位踏实的规划者与执行者。在博士生涯伊始,我对自己的科研道路规划尚不明晰,对未来的方向也未确定。黄教授不仅帮我找到了研究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激励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路,精心钻研每一项课题,以务实之力谋求长远发展。致用而不急功近利,拼搏而不被结果所困,追求人生的每个时段应当有的效益和质量,是组成经世理想的“每一步”,也是黄教授教会我的重要人生课题。成长:互竞互助的团队科研路如果说科研道路是浩瀚之海,我们的LICME团队就是志同道合者共同登上的航船,而黄教授就是这艘船的掌舵人。LICME(工业催化与微生物代谢工程实验室)是我科研道路上十分重要的平台,我们团队在黄教授的带领下,把竞争与合作的精髓最大化发挥,每一个成员都能做到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在切磋和互惠中协同成长。LICME科研团队留念黄教授是我们团队的掌舵人,他不仅能够提供科研理念的前瞻理解,更能敏锐洞察实践的缺口,在现实关切和实践引领中做扎实的研究。在课题开展过程中,他切实做到了引领而不干预,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给予建设性的指导。在研究裂殖壶菌的过程中,可借鉴的前人成果很少,团队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裂殖壶菌生产功能性脂质化合物研究和一般模式的微生物研究不同,这个菌种转化成功率很低,非常考验科研人的耐心。在未知的道路上,没有人知道转化能否成功,转化周期的长短也不确定。但是,读博的时间是有限的,产出成果的周期也是有限的,当我在探索的途中产生焦虑和迷茫时,黄教授建议我“以终为始”,既然顺向导出结果的道路十分漫长,那么不妨按照逆向思维做事,假定需要这样的结果,再用我的实验去验证,这样的逆向思维不仅提高了我的科研产出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天然就带有检验的效果,能够帮助我甄别优劣,做到取材优化。在这条漫漫科研的航路上,黄教授总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于迷雾中指引方向,让我拨云见日,向更深的科研“海域”前行。除了个人研究的深入,在团队成员们攻坚克难的路上,我们也借鉴、转化、吸收其他团队的优质成果,作为我们团队的有益补充。黄和教授与孙小曼老师也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指导团队成员以空缺为机遇,转换自己的研究思路,灵活应对各类问题。在教授们的教导和帮助下,团队成员们积极将个人读博期间的目标与团队利益结合起来,为团队建设提供自身之所长。在互竞、互惠中,我们的LICME团队一直葆有新鲜的生命力和研究动能。师承:在锐意与新意中勇争潮头如今,我已经完成了从博士生到青年教师的身份转变。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在微生物领域以具体的科研项目为承载,传承老师的科研精神,在锐意和新意中激励后生勇争潮头。作者毕业时与黄教授的合影遇到黄教授之后,“厚生”的概念对于我来说变得更加具象化,黄教授会在每一次和我们的交流中,鼓励我们要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他对学生生涯规划的细致与严谨让我受益一生。读博期间,有许多师弟师妹以LICME团队为平台,启航自己的科研之路,在项目分工协作与朋辈引领下,他们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有不少已经前往北大、清华、南大、中科院及国外名校继续深造。科研课题是我们传承薪火的载体,互竞、互惠是我们团队的优良传统,黄教授总是不遗余力地给我们创造学习、锻炼机会,在这良好的科研团队氛围中,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发光体。未来,我将铭记恩师的教诲,带领我的学生做出更多既精深又温情的探索,善作善成,致用但不功利导向,经世但不悬浮空想,为微生物研究领域培养更多具有研究潜质的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往期推荐:追光的你们,终会光芒万丈!全员升学,这个宿舍“研”值拉满!我与导师二三事
10月20日 上午 8:22
其他

追光的你们,终会光芒万丈!

身为学子,追求真理至上身为师者,希冀春风化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以朋辈教育为引领勇攀学前教育高峰他们是教育路上的追光者教育家精神的追随者让我们一起走进教科院2102学前教育班感受他们对教育的赤子之心朋辈团体——拽不走的向心力学前教育作为教科院品牌专业承托着祖国未来的希望尽管学业繁忙他们丝毫不改心中热爱初心如磐,步履铿锵“三‘活’育人培幼枝,五‘域’融合践知行”的教育家精神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念是他们永燃的思想火炬照亮班级前进方向他们在教育实践中锻造师范本领在育人过程中体悟教师情怀致力于创建特色文化实现了全方位共成长勤学苦思,力争上游虽然课余时间寥寥且班额小但班级硕果累累处处彰显着他们的卓越六级通过率近70%计算机一级通过率100%自入学以来专业课通过率均为100%专业主干课平均分达90.7分班内2/3同学参与大创项目斩获国家级立项1项校级立项5项班级成员共取得文化类奖项24项体育类奖项7项保证学业优异的同时不忘传播爱心人均志愿时长超80小时荣获“五星团支部”称号他们在学术实践中的出色表现更彰显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与不懈追求朋辈力量,所向披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十佳百优班级”评选活动中班级伙伴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申报材料的撰写工作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和衷共济同学们深知“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在班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建设了覆盖教科院大家庭的学生群与学长学姐交流各方经验信息流通,共担弘道笃行实践,奔赴山海知行合一,学用相长班级同学发挥所长,学以致用创设“学前教育共享平台”平台覆盖4个年级、2个专业以“翻转课堂”式学习为主融汇4个网络平台的线上学习以及妇幼保健院、实训室、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的线下实践多角度、宽领域共享学前教育知识互助实现学前教育理想累计举办5次班级”幼苗”读书分享会4次宿舍“共读一本书”活动增进朋辈关系,共赴教育理想以“公开民主平等”作为制度建设导向创设“6+3”制度体系形成独具专业特色的实训室管理制度覆盖城镇与乡村20余所幼儿园形成见习报告30万余字用行动诠释“笃行不怠”的宣言教育家精神——践知行的中心点班级同学信念如磐坚定地选择了学前教育方向成为一名光荣的学前教育从业者纯真的向往具有深沉的力量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推动学前教育发展他们,带着梦想前行乡村支教、服务社会奔赴特殊儿童教育基地慰问,送去温暖与光他们背着行囊深入西北,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在那里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深埋努力学习的种子期待鲜花盛放“让他们知道世界上不只有身边的油盐酱醋不只有一方小小的手机,还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有生命力的体验”他们和“星星的孩子”牵手紧扣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洞察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结合政策导向和自身专业优势在多方融合下,孵化出大创项目——《在融合教育视角下,以孤独症儿童为中心,以绘本为线索深度探究孤独症儿童对于绘本的需求与实际现状中的落差》他们内心的善意和温暖照亮了“星星”回家的路也成功获得国家级立项院班合作——寻弘道的同心圆师者如光,微以至远班级的荣光离不开学院老师的照耀顾荣芳教授不仅在专业课程上严格把关更在为人处世、自我提升等方面给予班级同学宝贵的指导和建议系主任季玥和班主任王丽老师细致入微,深入生活为班级同学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和支持当同学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老师们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当同学心理状态不佳时老师们耐心倾听并提供心理疏导弘道追求——为生民立命的共价半径“学前教育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教师的教育情怀”怀揣济世之心,铭记教育之德老师们不断强调“弘道”之关键更是一笔一划写下教育家精神“希望你们能够拥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老师对班级同学未来教育之路的引领与祝福同学们将肩负时代重任怀揣远大理想与教育信念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展现创新精神负青天而适南溟,挂云帆而济沧海言为士则
10月17日 上午 8:00
其他

南师毕业→雪域高原,她循梦而行!

笃学敏行”的校训精神,牢记老师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谆谆教诲与期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忠诚履职尽责,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勤奋务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精彩的奋斗故事。往期推荐:我与导师二三事
10月16日 上午 10:42
其他

南京师范大学校地合作指引,上线!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综合实力位处全国师范高校第一方阵、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学校设有28个二级学院,建有2个独立学院,学科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和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学校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269亩,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2022年学校百廿校庆之际,国家领导人勉励学校“弘扬优良传统,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南方发祥地。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2022年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学校也培养出了如谢剑平、杨金龙、朱为宏、黄和等两院院士,洪银兴、公丕祥、吴康宁等人文社科名家,郑小瑛、尉天池、吴为山等艺术家,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学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入实施一流本科人才与卓越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持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构建完善“五育并举”生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文底蕴、厚生品格、创新素养、自主发展的一流人才。学科建设学校确立“弘文、强理、建新工”的学科建设思路,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深入实施学科建设“高原造峰”计划,强化基础学科,建设特色学科,加强文理工科的交叉、融合、创新。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培育合成生物学、地理空间智能、区域国别学等交叉学科方向,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学科基础。科学研究学校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科研组织化程度和“卡脖子”问题攻坚能力,近年来高水平成果持续涌现,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近五年学校在Nature、Science、PNAS上发表论文近40篇,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96个,产学研服务平台11个。学校与常州合作成立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共建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学校人文社科优势明显,近五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6项,其中重大项目28项,立项总数稳居全国高校前20位。1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学校建设省部级平台54个,道德教育研究所入选“双一流”高校教育智库核心榜单,《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师资队伍学校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和加强人才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十大行动计划”,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加大力度引育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强校新态势。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280人,其中专任教师2165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76人,副高级职称746人。拥有全职在岗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6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累计117人次,各类省部级人才累计374人次,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0人。连续3批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0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十年指数(2013-2022)》排行中,我校位列全国高校第33位,居全国地方高校第1位。2023年,黄和教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功引进诺贝尔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教授,担任国际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程天君教授教育社会学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对外合作学校坚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南师办南师,打开大门办南师”的开放办学理念,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科技、人才、教育“三大服务”,深入开展校地、校企、校校、校所和国际化“五大合作”,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教育改革“先行区”,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人才集聚“新高地”,努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双向赋能、双向奔赴。面向未来,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高原造峰、特色发展战略,推进人才集聚、资源汇聚、治理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双轮驱动,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南师力量。(数据截至2024年5月)往期推荐:金秋招聘,“职”等你来!期待“新”上的你,共创“媒”好未来!南师这场集体祝寿会,温情满满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0月14日 下午 3:31
其他

我与导师二三事 | 师者济其物,犹怜草木青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学海无涯,岁月见证漫漫征途;山高水长,恩师如灯照亮前路。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研究生工作部,推出我与导师二三事专栏,邀请同学分享学术探索征程上的温暖与坚持,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启迪、关于陪伴的南师故事,重温恩师教诲,感受恩师带给我们的无限启迪与力量。本期,来听听文学院2022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姜玲讲述她和导师的故事……江南春意深,燕舞万花红,最是怡情时节。走在随园充满生机的小路上,总是会想到陈子昂的那句“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一切美好事物,若有幸得人赏识,芳意才不会落空无成。但这样的幸事,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李贺《浩歌》言:“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南北朝隐士丁都护常因不得意而借酒消愁,但这世界上的英雄原本就很难遇见一个真正赏识自己的人,所以也不必太过哀伤。每当读到这些诗句,我就颇为感慨,我何其幸运,才能遇见我的导师一一高峰教授,拯救我于既定不变的轨迹中。▲
10月13日 上午 9:22
其他

省委巡视公告

2024年10月12日往期推荐:南师这场集体祝寿会,温情满满金秋招聘,“职”等你来!期待“新”上的你,共创“媒”好未来!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0月12日 下午 8:15
其他

南师这场集体祝寿会,温情满满

其乐融融共庆重阳佳节今年70岁的美育中心有德乡老师献歌一曲,嘹亮的歌声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在寿星们的欢声笑语中活动圆满落下帷幕金秋敬老情,重阳暖桑榆此次祝寿会是离退休工作处(党工委)举办的“为霞满天
10月11日 下午 1:22
其他

金秋招聘,“职”等你来!

江苏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秋季招聘月活动南京师范大学专场招聘会欢迎您尊敬的用人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大力拓展就业渠道,精准对接学生就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我校定于2024年10月23日(周三)在仙林校区举办“服务新质生产力
10月10日 上午 11:33
其他

期待“新”上的你,共创“媒”好未来!

立足师生需求倾力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优秀融媒体宣传作品争做有思想、有担当、有情怀的南师融媒体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融”会贯通,打造宣传矩阵微信、微博、抖音、B站……互融共通
10月9日 上午 8:01
其他

寒露|桂香满园 拾花酿秋

站在国家需要的最前线听!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上的南师声音!《红色之恋》|
10月8日 上午 11:01
其他

南京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发布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研究生招生的日常工作。南京师范大学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学校研究生招生的各项工作。第三章
10月6日 下午 6:11
其他

黄和:艰苦奋斗 站在国家需要的最前线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遴选推荐活动结果揭晓,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教授凭借卓越的教育贡献和科研成就获此殊荣,江苏卫视记者为此对他进行了专访。今天,让我们走进黄和院士,聆听他的故事,汲取榜样的力量。他怀揣着拳拳的爱国之心和赤诚的报国之志,在美国学成后毅然回国。他深耕微生物资源开发及生物基化学品制备研究,矢志从源头解决国内发酵产业“卡脖子”难题。他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863重点项目、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等多项国家课题。他就是“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和。1999年,黄和在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期间,与导师共同创办了以推进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业的公司,工作、生活条件相当优渥。2002年12月,他毅然选择回国。黄和说:“回国主要受我父亲的影响,他是建材工业设备研究专家,当年出国进修学习时,就谢绝了国外挽留,回来报效祖国。父亲的赤子之心深深影响了我,直到现在我仍记得父亲那句话——我的家在中国。关键核心技术,我们买不来、等不来、靠不来,必须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站在国家最需要的前线。”DHA对婴幼儿智力、视力发育及成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但其生产菌株“隐甲藻”被美国专利封锁,导致我国长期依赖进口。黄和率先开展新藻种DHA油脂制备和产业化研究,攻克了微生物制造DHA油脂的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我国微生物油脂领域的开拓者。针对DHA合成代谢通路问题,黄和团队提出了全局代谢网络系统调控理论;针对裂殖壶菌初始生长密度低、DHA
10月4日 下午 2:07
其他

听!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上的南师声音!

2024年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以“向xin而行致未来”为主题,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奥运冠军、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在内的9位与时代共奋进的师生代表,分别在“焕然一新”“薪火相传”“欣欣向荣”“心怀天下”四个篇章,讲述他们奋楫扬帆、逐梦星辰大海的心路历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郦波在开场视频中,向全省高校青年学子发出“在江苏,成为全新自己”的约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汤国安,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前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奥运冠军惠若琪在“薪火相传”篇章作精彩报告。青春启航课,理想照未来奋斗绘精彩,成长共翱翔让我们倾听南师教师的声音跟随他们追梦的脚步携手共寻人生热爱择一事,终一生汤国安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10月3日 下午 2:50
其他

《红色之恋》| 致敬那抹红,向祖国献礼!

有一种颜色,从浩瀚历史长河中走来,沉淀着赤诚、希望与澎湃,渲染出中华民族最厚重的底色,凝聚成中华儿女最坚实的信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南京师范大学推出舞蹈《红色之恋》影像宣传片,用艺术的形式向祖国华诞献礼。那抹红,是苍茫大地上可以燎原的星火,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漫漫征程;是生命汇聚成的血路,是熊熊燃烧的烈焰与活火;是树立在华夏大地巍峨的丰碑,是国旗始终如一的鲜明底色。最终,那抹红凝聚成高悬苍穹的耀眼红星,它是崇高远大的理想,是无可动摇的信念,更是新征程上厚德不息的新篇章。舞蹈影像作品《红色之恋》传承革命精神,聚焦于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主题需要,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与理想信念高度凝炼成中华儿女心中具有代表性的系列“红色”意向;结合以革命浪漫主义为基底的表现手法,在现代审美理念的关照下,运用镜头语言,突出作品主题及内涵,强化作品审美提纯度,在作品舞台呈现的基础上,拓展其艺术表现力与传播推广方式。该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获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终评“优秀剧(节)目及编导”奖、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获奖提名、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等系列奖项。深情告白祖国共庆盛世华诞祝愿伟大祖国国泰民安山河秀繁荣昌盛永流芳往期推荐: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看望慰问南京师范大学教师南师大教师郦波、汤国安、惠若琪,走进“开学第一课”!在南师,优秀不止一种模样!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0月2日 上午 8:01
其他

南师大汤国安教授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

9月3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地理科学学院汤国安教授作为全国十位教师代表之一、江苏省唯一教师代表,受邀赴北京参加国庆招待会。汤国安教授表示,接到习近平主席发出的邀请,作为全国十位教师代表之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我感到万分荣幸与激动!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南师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汤国安,民盟盟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旭旦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主持了地理信息领域的10余项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获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7项,主讲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一流课程、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编的教材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主持的3项教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领导的地理学教师团队获“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个人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等荣誉称号。往期推荐: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看望慰问南京师范大学教师南师大教师郦波、汤国安、惠若琪,走进“开学第一课”!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10月1日 上午 11:39
其他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敏▼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9月30日 下午 3:46
其他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看望慰问南京师范大学教师

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省委书记信长星看望慰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向他们转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汪永进教授从事洞穴沉积和气候环境演变研究,长期扎根教学科研一线,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信长星来到南师大看望汪永进教授,了解科研最新进展情况,对他数十年如一日潜心耕耘、默默奉献表示钦佩。信长星说,面对艰苦的研究领域,汪教授以对科研的执着韧劲、对学生的仁爱之心,把相对枯燥的知识讲透讲活,把思政元素充分融入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希望汪教授继续当好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江苏建设教育强省再立新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储永宏一同看望慰问。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校长华桂宏参加活动。汪永进,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汪永进教授长期从事洞穴沉积和气候环境演变研究,相关研究工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9篇发表于Nature/Science等刊物上(第一作者3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2016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往期推荐:南师大教师郦波、汤国安、惠若琪,走进“开学第一课”!在南师,优秀不止一种模样!校长华桂宏在2024级师范生第一课上的讲话|弘扬教育家精神
9月29日 下午 11:02
其他

南师大教师郦波、汤国安、惠若琪,走进“开学第一课”!

2024年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以“向xin而行致未来”为主题,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奥运冠军、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青年学者在内的9位与时代共奋进的师生代表,分别在“焕然一新”“薪火相传”“欣欣向荣”“心怀天下”四个篇章,讲述他们奋楫扬帆、逐梦星辰大海的心路历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郦波在开场视频片中,向全省高校青年学子发出“在江苏,成为全新自己”的约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汤国安用自己学成归国、“择一事,终一生”的故事诠释了教育家精神内涵。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前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奥运冠军惠若琪分享了她奋勇拼搏的心路历程。往期推荐:江苏省“好记者讲好故事”进高校系列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启动在南师,优秀不止一种模样!校长华桂宏在2024级师范生第一课上的讲话|弘扬教育家精神
9月28日 上午 8:04
其他

在南师,优秀不止一种模样!

谢顾玮薪火相传续华章,青春筑梦再启航。今天,南师第十九届优秀学子宣讲团成员尽展风采,他们中间,既有深耕科研的学术达人,亦有笃行不怠的实践先锋。他们以学为舟,以思为帆,秉持着南师“正德厚生
9月27日 上午 8:00
其他

江苏省“好记者讲好故事”进高校系列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启动

近日,江苏省“好记者讲好故事”进高校系列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启动。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周跃敏,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喆共同为江苏省“好记者讲好故事”高校工作站揭牌。江苏省“好记者讲好故事”高校工作站揭牌宋喆在致辞中表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讲好故事”非常具有挑战性。“好记者讲好故事”进高校系列活动在我校举办,不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是一次启迪思想、触动心灵的盛宴。通过聆听优秀记者讲述的好故事,同学们将更加深刻地理解新闻的温度和力量,感受到新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新闻媒体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与新闻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新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新闻人才贡献力量。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周跃敏讲话周跃敏在讲话中表示,“好记者讲好故事”进高校系列活动,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丰富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内涵,加强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他希望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成员库的资源优势,更好展示塑造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丰富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内涵,推进我省新闻人才队伍建设。接下来省“三教办”、省记协还将进一步集合优质资源,与省内高校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广大学子投身新闻事业、讲好中国故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庄曦为5名本科生业界指导老师颁发聘书江苏省“好记者讲好故事”名师高徒结对仪式会上,江苏省“好记者讲好故事”名师高徒计划启动。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庄曦为5名本科生业界指导老师颁发聘书。同时举行了“好记者讲好故事”名师高徒结对仪式。3名结对代表现场发言。扬子晚报记者杨甜子发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任记者姜超楠发言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2级本科生许张楚发言5名江苏省“好记者讲好故事”代表现场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社会新闻部主任王晓映、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资深主持人王瑾锦、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佳珍、连云港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宫海洋、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孔阳婷围绕不同主题,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讲述自己在新闻实践中的动人故事,充分展现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风采和责任担当。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社会新闻部主任王晓映分享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资深主持人王瑾锦分享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佳珍分享连云港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宫海洋分享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孔阳婷分享“听完这堂特殊的课程,我们被深深吸引和触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2级本科生许张楚说,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诠释了新闻工作的真谛和使命,这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往期推荐:好看又实用!南师专属PPT模板上新啦!【南师-译林
9月26日 上午 8:00
其他

校长华桂宏在2024级师范生第一课上的讲话|弘扬教育家精神 学做未来教育家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全校2053名师范类新同学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共上“学为教育家——师范生第一课”。2053名同学中,本科生有1463人,研究生有590人。除了今天在现场的1054位同学,还有999位同学分别在随园校区和仙林湖研究生公寓在线听课。大家知道,师范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底色和特色。由校长给师范生讲第一课,是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多年的优良传统,主要目的,是引导并希望所有师范生同学能传承师范精神,播种教育信念与责任。今年正值我国第40个教师节。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9月25日 上午 8:04
其他

弘扬优良传统 勇担强国使命|校党委书记王成斌讲授“开学第一课”

笃学敏行”,表达了对我们2024级新生的殷切期望——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不仅要成才,成功,更应首先成人。往期推荐:好看又实用!南师专属PPT模板上新啦!【南师-译林
9月24日 上午 8:00
其他

【南师-译林 艺文讲坛·第十二期】周晓枫:散文如何翻新?

南京师范大学✖译林出版社艺文讲坛·第十二期周晓枫讲座时间2024年9月25日下午15:30—17:00讲座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大楼弘爱报告厅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译林出版社承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9月23日 下午 3:05
其他

好看又实用!南师专属PPT模板上新啦!

山川收脚下,万卷开新篇新学期的序幕悄然拉开南小师为你暖心送上NNUers专属PPT模板(点击查看上一期PPT模板👆)在原有5款缤纷系列的基础上推出6大经典色系精简的风格,新颖的设计满足你的多样化需求宣讲培训、总结汇报助你的pre一臂之力赤色流霞,党政活动(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热烈而温暖的红似汹涌翻滚的血液燃烧着青春的激情风雨百年使命在肩奋楫扬帆赓续初心盎然绿意,毕业答辩(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沉稳而厚重的南师绿寄托着我们的期冀春和景明,遍洒大地生机不止在春天愿你,所求皆所愿烟波柔蓝,学术汇报(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静谧而深沉的蓝托举着学术的厚重烟波浩渺处,云卷云舒时创意无限蔓延智慧闪烁辉光暮山紫影,宣讲培训(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淡雅而梦幻的紫仿佛簇簇丁香随风而舞岁月流转,风轻云淡眼见之处尽是高雅的浪漫落日浅棕,校园活动(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高贵而大气的棕像落日余晖洒在微漾湖面自然的沉稳带着青春的朝气每一笔都是成长的轨迹书写着我们的校园篇章松烟石灰,工作汇报(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简约而低调的灰如古韵深厚的建筑树影斑驳,岁月静好以厚积薄发之精神耐心浇灌劳动之果6款PPT模板已就位快来pick你的心动款式吧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打开网盘获取全套模板!提取码:ANNU往期推荐:我与南师的特殊情缘青春当燃!南师学子,到!南师第十九届优秀学子宣讲团,水灵灵地亮相啦~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招生
9月23日 下午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