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星 | 陈永高:把数学当作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
他四次带领中国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并夺得团体冠军;
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分层教学,讲透最基本的理论,教学评分年年获得优秀;
他严谨治学,板书也不会写错一个标点,把学生带入一个纯粹的数学世界;
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陈永高教授。
陈永高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样一个不乏致富机会的年代,陈永高选择了数学这个相对深奥枯燥的专业,他说,这源于从小对数学的兴趣。在他求学的那个年代,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痴迷钻研数学的故事,激励了莘莘学子,也包括他在内。他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经常鼓励同学们要有理想,老师的启蒙对他影响很大,也是从那时候起,懵懵懂懂的陈永高立下了想成为一位科学家、终身追求数学研究的理想。
进入大学后的陈永高开始了他漫游数学王国之路——学习数学、研究数学、讲授数学,每天乐此不疲。1986年9月,他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硕士,随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师从著名数学家王元院士攻读博士,潜心致力于数论与数学教学的研究。在陈永高的眼里,数学很美,数字、图形、规律都很有美感,他所喜欢的数论更是如此,整除、歌德巴赫猜想,都充满了数学之美。
除了美感,陈永高还从数学中看到了其他东西。“我是个不太愿意随波逐流紧追热点的人,选择数学可以帮助自己探寻人类的精神世界,从中看到人类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和对完美境界的追求。一个人总是要给社会做一点自己的贡献,我希望自己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给后人留下一些印记。”陈永高说。
正是源于对数学纯粹的兴趣,陈永高几十年来一直在数学的王国中探索。自1990年以来,他在《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Journal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70多篇,绝大多数被SCI收录,其中,在数论方向的国际权威期刊《Acta Arithmetica》《Journal of Number Theory》上发表的论文50多篇。1992年他荣获第三届钟家庆数学奖,1996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至2011年为省“333工程”第三和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自2002年以来,他连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他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2获我校首届“奕熙精英教师奖”。
许多学生在中学期间就久闻陈永高的大名,因为他曾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四次带领中国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夺得团体冠军。进入大学后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位传说中的知名教授竟然为一年级的本科生上课,他开设的《高等代数》课程是每位数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2004年中国驻希腊大使(前排中间)
在大使馆接见国际数学奥林匹克(45IMO)中国队
(前排左二领队陈永高教授)
虽然每年讲授的课程大纲基本相同,内容也早已烂熟于胸,但陈永高每个学期、每节课前都会重新认真地再备一遍课,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讲透最基本的理论,再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每次提问他都精心设计,既涉及到数学定理、原理的发现过程,也涉及到课堂问题的解决方式。他提问的目的并不仅仅为了解决问题本身,而是为学生展示思考过程,带动学生感悟数学的美感,从而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步入陈永高的办公室,桌上摆满了书籍和一叠叠稿纸,备课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学定理和推导,以及上课的心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陈永高的课堂教学,注重将丰富的实例贯穿在数学理论之中,使枯燥的定理理论深入浅出。他对青年教师说,“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喜欢不是最重要的,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课堂中获益才是教学的关键!”
1984年毕业任教以来,陈永高已经耕耘教坛34个年头了,34年来他始终不知疲倦地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在学校教务处的网上学生打分系统里,陈永高的教学评分年年获得优秀。他的工作量非常饱满,多年坚持为研究生和本科生上课,同时他还担任本科生导师以及多届英才计划项目导师组长。与青年学生交流,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研究的热爱,使他感到特别有乐趣。
现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博士的景添是数科院2017届毕业生。大学一年级的暑假,他对一个组合数学的问题非常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了一篇小论文。他想请教陈永高教授,但又担心过于稚嫩,不好意思当面向老师请教。思忖再三后他鼓足勇气给陈老师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没想到很快收到了老师的回复。在邮件中,陈永高告诉他自己这段时间非常忙没时间看,不能很快给你答复。然而没过多久,陈老师的第二封电子邮件就发来了,邮件中写到:“我看了一下,具体细节你可以和同学一起推敲,不过总体而言,一个大一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是非常不错的,希望你一直保持这份兴趣!”陈老师的鼓励对景添的求学之路有着莫大的激励作用。景添说:“每每想起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想起陈老师的鼓励,总会给我莫大的信心,让我内心暖流涌动,支持着我在大洋彼岸独自求学的道路。”
每天一大早,陈永高就来到数科院二楼的办公室,烧上一壶水,泡上一杯茶,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一直到晚上十点多他才回家,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节假日亦如此。其勤奋程度常让他年轻的学生自叹不如。在数学的世界里,他勤奋思考,信步徜徉。
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的汤敏,是陈永高毕业多年的博士。“在南师的三年,需要找老师讨论问题时,收到最多的回复短信就是‘我在办公室’,这短短的五个字常常让当时在读的其他博士羡慕不已。”即使为了一篇普通的稿子,陈老师也会带着汤敏从初稿到定稿反反复复修改很多遍。如今,汤敏也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而现在每每在科研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她还是会与导师交流。
除了教学科研工作,陈永高还干起了辅导员的“差事”。他为本科生授课,对于学生们的作业都认真批改,还根据学生的作业状况找他们来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业困难和心理困惑,学生也乐意找陈老师倾诉学业上的困惑和成长中的烦恼。数科院二楼的办公室也成了学生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在那里有克服数学难题的招数,也有解决心中困惑的良方。
陈永高治学严谨,对自身要求特别严格,板书也不会写错一个标点。他以自己的言行深深影响着学生。而在严格的治学态度之外,陈永高也有十分温情的一面,他和研究生们的文献研读课会常常讨论得忘了时间,有时过了午饭时间,他会让爱人提前给大家在门口的饭店点好菜,一上午的精神大餐结束后,大家一起享受师母给准备的午餐。
从教以来,陈永高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有十多位,许多人也已成为教授、博导,是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谈到自己的老师,许多学生这样评价:“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能静下心来与陈老师进行交流是一种享受。他把我们带入一个纯粹的数学世界,使我们远离浮华与喧嚣,获得智慧的启迪,回归一片心灵的净土。”
陈永高淡泊名利、为人谦和的人生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他经常跟青年教师说:“教师与演员相比,同是在聚光灯下,演员需要的是台下更及时的掌声,而教师需要的是对学生的长远影响和终身受益的过程,这一点,比任何掌声和职称都重要。”
“每周一星”系列之二十六
供稿单位:数学科学学院党委
文:朱诚 潘文娇 郭亮
编辑:杨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