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解读:疫情防控期间心理疏导指南

新华网南京2月12日(沙芳如)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全民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打赢心理战也至关重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期间,大家积极响应号召宅在家里,然而居家隔离难免心情惶恐,焦躁不安,如何在疫情期间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呢?另一方面,如何帮助感染疫情的患者提振情绪,对奋战在一线的战“疫”人员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曹加平为大家提供了一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疏导指南。



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人群应该如何调节心理压力?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曹加平表示,长时间宅在家中的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由于疫情本身所引发的焦虑、害怕、无助感、抑郁等情绪反应通常是相似的,但由于职业、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不同,居家人群的心理压力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有些人由于不能工作导致收入中断,面临经济方面的现实压力;有些人由于家庭关系不和睦,相处一室久了,人际冲突的压力会比较大;有些人独居,可能更容易感到无聊、孤独等。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具体的调节措施应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居家人群心理压力的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掌握科学的信息,从官方渠道获取有关疫情的资讯和自我防护的措施,避免听信谣言,信息混乱,导致内心困惑、迷茫、惶恐。


其次,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疫情是大的形势,居家是迫不得已,这是个人不能左右的时局。在这种情况下,要主动调整自己对待疫情和居家的心态,减少无意义的指责、抱怨。


第三,要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要让自己闲着。心理学有种说法,叫“注意力等于事实”,关注什么,心理就会产生什么。越是过分关注疫情,内心越容易被疫情充斥,容易产生焦虑、害怕、惶恐。居家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锻炼习惯,多去关注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充满正能量的事情,可以做一些平时很想做但一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比如多陪伴自己的家人,或是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和许久未联系的朋友通讯联系等。


第四,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在这个特殊时期,一般人都会感到厌烦、担心、焦虑,无聊等,有这些情绪反应也是一种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这种情绪本身的合理性,不要过度地去对抗它。心理学研究指出,情绪具有功能性,情绪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主观体验或反映,情绪本身通常会携带着一些信息,比如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无聊”是来提醒我们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当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是来提醒我们需要去寻找或培养一些兴趣,做一些开心的事情。所以情绪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在于我们是否能正确理解情绪所传递的信息。



在前线的战“疫”人员,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在前线的战“疫”人员,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但是,英雄也是人,我们提倡英雄精神、英雄行为,但不提倡英雄情结。


所谓英雄情结,是指为了成为所谓的“英雄”,不顾自己的实际能力和他人的真正需求,执着于内心想要成为英雄的情结。英雄情结看似为了他人,实际是为了自己,很容易误导我们的行为,损害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对于奋战在一线的人员,要缓解心理压力,首先要避免英雄情结。人不是机器,一线工作者要想更好的去奉献,必须要把自己照顾好,合理安排自己作息时间。对自己的期待值不要过高,不要过度把自己的责任心无限放大,凡事尽力而为,不求完美。其次,要相互支持、鼓励,积极自助,学习自我关爱的知识,听取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音频、视频,有效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工作效能。


此外,应该认识到,对于这场战役,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而不是单靠某一个人一时的付出,所以要形成团队一起工作的机制。


如果确实感到自己疲劳,可以主动地表达,做短暂的休息和放松,因为这不是偷懒、不是懈怠,而是为了更持久地奉献自己。除了工作以外,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些娱乐,譬如近日在网上流传的两段武汉方舱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跳广场舞的视频,这些都是积极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的一种方式,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压力本身。工作之外,要放下助人者的角色,把自己从紧张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放松下来,做一些普通人想做的事。



已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如何调整心理压力?

曹加平说,如果已经染上病毒,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害怕无济于事,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因此,假如不幸被病毒感染,一定要科学的对待自己的病情,要服从医生的安排,积极主动治疗;要树立能够治愈的信心,尽管病情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心态更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加快康复的速度。


此外,和普通人一样,病毒感染者应合理安排好自己作息与生活,不要每天过度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过分的关注会导致问题的放大,加重内心的恐慌和害怕,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很不利的。


感染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主动和医生、病友做一些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亲友保持一定的联系,获得他们的关注、理解、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可以谈谈疾病以外的事情,畅想一下康复以后自己想做的事情,让自己对生活仍抱有希望,希望是最好的药品。再有,在充分休息的情况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些简单的身体锻炼也可以适当缓解负面的情绪。


不管是哪一类人,如果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自己无法有效调节时,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中国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全国各地心理学会等专业协会和机构都开通了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大家可以积极求助。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相信“相信”的力量,希望一定会到来!



往期回顾

南师大MPA学员奋战在抗“疫”一线

“众志成城抗疫情”创意海报征集开始啦!

江苏高校疫情防控专题上线

    

转载自“新华网”

                 编辑 | 丁欣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