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时代塑精神 为往圣立群像 为华夏奏强音 | 抗疫中的最美南师人:吴为山教授




3月1日,我在CCTV-4中观看了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颁奖典礼重播。12月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主办了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本届评选活动于2019年8月启动,来自全球五大洲的300位候选人经层层遴选,最终经评委会投票产生了10位年度获奖人物以及1个获奖集体、1个致敬奖。10位年度获奖人物有用生命的故事诠释女排精神的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用雕塑语言与世界倾情对话的雕塑家吴为山老师等。





荣获2019第七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的吴为山, 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怀着崇敬之情,我联系了这位本科时期的师长。



为时代塑精神


艺术家也有敏锐的触觉和终极的人文情怀。为了赋予普通的石头和黄泥以灵动的美感和灵魂特质,吴为山潜心钻研,2007年,在创作南京大屠杀主题系列雕塑时,他发着高烧坚持创作,一度晕倒在雕塑架下。对于雕塑创作痴迷的吴为山一直有着自己的方向,他认为,雕塑作品不应刻意去迎合什么,所有的作品都应是内心最真实的灵感写照。吴为山说:“艺术除了表现生活和情感、展现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使人们重新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吴为山一直关注疫情变化,面对防御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感人事迹,他将内心的感受投射到笔端,以“生命重于泰山”“医者仁心 不辱使命”“医德”等三幅书法作品,以医护工作者为题材的雕塑作品《使命》,都表达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敬意,也是对抗疫之下团结不屈的中国精神的阐释。


《使命》


此外,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他第一时间把中国美术馆馆藏的一批医护题材美术作品,通过网络的方式奉献给社会。并且组织全国优秀青年雕塑家进行主题创作,以雕塑的形式凝固医务人员可敬可爱的灵魂,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凝聚中华儿女的团结力量,展现中国在抗击疫情中非凡的行动力。医者仁心,他们以高尚情操,行仁爱之术,救死扶伤,无愧于天地。早在十几年前,吴为山老师就开始雕塑古今国内外医护工作者。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圣”张仲景的巨大青铜像,成了这座校园的标记。


吴为山不仅立足于雕塑、绘画,而且对书法也很有涉猎。他的雕塑作品《张仲景》上张仲景三个字就用了汉代《张迁碑》的集字,古拙遒劲书风与写意传神雕塑浑然天成。《医者仁心不辱使命》等三幅书法作品也可见其书法造诣!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2011年他提交了《关于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中加强书法教学的提案》,这一提案被教育部采纳也随后颁布了相关文件,全国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


《医者仁心 不辱使命》


《张仲景》



为往圣立群像


30年来,吴为山共创作了500多尊历史人物雕像,记录着中国历史的足迹,屹立于国内外博物馆和市民广场,向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500多尊历史人物雕像背后不仅饱含了吴老师的精巧构思,还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两个大拇指大小不一,一位经常抓握、拍打泥巴、石膏的雕塑家手!这个细节让我想起他曾说过:“雕塑本身就是千锤百炼的过程,不是刻画一种表象,而是要塑造精神。” 这千锤百炼背后的辛苦冷暖也只有雕塑人自知。上学时,一个宿舍中有美院各个专业的同学,每到冬天就很心疼雕塑班女生。当时的雕塑室在没有空调的一楼,盛泥巴的大缸又在室外,寒冬腊月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手温一遍遍地塑着冰冷的泥巴,而每到冬天手上总会长出红肿的冻疮。即便如此,他们仍乐此不疲!这也让我想起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而这精神恰似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种乐观执着年复一年地将冰冷的青铜注入人类的体温,更附着文化的温度,我想这些鲜活的时代坐标里就埋藏着吴老师这样的雕塑家们坚韧地对艺术精神塑造的永恒追求!


纵观吴为山的雕塑作品《孔子》、《老子》、《行吟中的林散之》等,最大的特点就是“写意”,写意地塑造人物精神。吴老师通过对漫长的艺术史梳理发现,“写意”是中国美术的灵魂所在,中国写意艺术源自天象地脉的造型意象,合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理论,表现为象、气、道逐层升华而又融通合一的动态审美;中国艺术家往往强调超越再现客观世界,去把握天地万物背后的形上之“道”。他说:“对于雕塑艺术来讲,西方的传统是写实,那么东方最重要的以中国文化为代表,这种审美它强调意象,这个意象是介于抽象与写实之间,所以我在东西方的各种不同的技法当中,也在探索出自己的一条路,这条路前人没有走过,今人也正在尝试。” 


《紫气东来——老子出关》


《孔子》


中国书法在魏晋六朝开始走向美的自觉,楷、行、草三种书体一起发展,在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书法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写实与写意两种不同风格,且两种风格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书画皆心画,中国绘画史和书法史相似,绘画在唐以来工笔、兼工带写、写意一并演变千年。写意传神,工笔写实精准。书与画为灵性风神的表现,而不是孜孜以求的工细形似。吴为山在南师大师从秦宣夫、蒋荪生、卢是、闵叔骞、宋征殷、徐明华、尉天池等教授,他说:“南师大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术从李瑞清主持的两江师范学堂到国立中央大学徐悲鸿等大家都在这执教。除学习专业外,我还经常去其他系旁听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课,收获很大。”美术系的学生始学油画旁涉国画、书法,兼学国学心理,贯通古今中西画,将书画的工笔写意娴熟运用于雕塑中。无意间看到南宋梁楷写意画《太白行吟图》与吴老师的写意雕塑《行吟中的林散之》在意趣上活脱脱地再现了“两位文化大家,从竹林深处,从中华五千年文明里,一边吟诗一边走近。”


《太白行吟图》


《行吟中的林散之》


这种高度浓缩的写意需要文学素养的积累及对形准确的把握,对神精准地塑造。吴为山出生于书香之家,伯祖父为书坛“金陵四老”中的高二适,外祖父家中收藏有绘画精美的陶器、栩栩如生的古书插图,那些清雅的山水和古香古色的仕女图深深地刻在他幼小的记忆中。而担任过中学语文老师的吴父,从小也给了儿子严格的训练。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诵读,敦促其上学前必须先背完一首古诗。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初被党选送到大学深造,国学基础深厚,当过解放区任小学校长的吴父(晚年有《瘦萧诗稿》行世)手抄了一些经典古诗词及赏析,嘱咐儿子“放在口袋里,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读读、背背”。1979年吴为山考取无锡工艺美校,父亲送到惠山脚下并赋诗一首,有诗句:“坐井观天终是小,大江放眼快扬帆”。正是从小诗歌吟诵和审美趣味的熏陶,多年后他的每件雕塑作品都会自己配诗。


1991年在南师大工作期间,吴为山在时任校长、文学史家谈凤梁教授及校方支持下创办了雕塑教研室及雕塑专业。90年代初社会上流行着下海经商的观念,而吴为山敏锐地察觉商业时代更需要弘扬中华文化,于是萌发了为系列中华人物塑像的理想与计划!如此才有了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500多尊往圣的精神写照!1995年,吴为山应邀为季羡林资料馆塑季老像。季老见到吴为山及其作品后,十分欣喜地称赞他:“独辟蹊径,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将文化精神融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谈到南京,吴为山说:“南京滋养了我,造就了我,早在1999 年,我37岁时,南京博物院就破例设立了永久性的——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


留南师大工作3年后,1990年吴为山获得了去北京大学研修心理学硕士学位课程的机会,一年间选修了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及中国哲学。正是因为对心理学的研修,他的作品总是从人物心理出发,抓住形象背后的精神,其雕塑所写之意乃内在灵性、生命传情之呈现与写照,二者本质皆为写心。写意雕塑由书画萌发,又得心理学、哲学等学科滋养,最终融会贯通。百年南师的人文浸润和北大的研修使“我在人文科学方面得到提高,我更试图从大文化层面去追本穷源,追问‘什么是艺术’。”从写意层面探索出自已的艺术表现语言,吴为山在2002年第八届中国雕塑论坛上正式提出“写意雕塑”的概念。


为华夏奏强音


20余年来,吴为山以文化经典促国际交流的实践越来越深入,在他眼里,“孔子、老子等中国杰出人物的雕塑不用护照,永驻法国、英国、美国、巴西、俄罗斯、韩国、新加坡……”他说:“我始终信奉,中华文化之强劲的伟力—那些历史的精英、文化的巨擘,在沧海横流、浴火重生中,终以其精神而自塑成一尊尊不朽之像。我自感这像当立于天地间,这继圣之精神当存于生民内心。故我二十多年来潜心于斯,近四百多人物雕像由心涌动,藉手而塑。所谓为时代造像、文心铸魂,是也!”他用时代造像讲述中国故事,用雕塑语言与世界倾情对话,也为中国在世界奏响了最强音!


《睡童》


2003年,他的作品《睡童》,获得英国皇家“攀格林奖”,他是该奖项设立50年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艺术家。


2007年,英国菲茨威廉博物馆收藏并陈列他的作品《孔子》。


2011年,吴为山所塑《孔子》落成于国家博物馆。


2012年,“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在英国皇家美术院、联合国总部和意大利国家博物馆罗马威尼斯宫先后举行。同年9月4日在联合国总部开幕时,时任秘书长潘基文盛赞“这些雕塑表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全人类的灵魂”,这位儒家文化爱好者手抚孔子像,向100多位各国外交官讲解“孔子教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手书“上善若水”条幅赠送给吴为山。


2012年,在世界雕塑之都罗马的巡展结束后,意大利文化部经国会通过,将《超越时空的对话——齐白石与达·芬奇》永久性地立在了意大利国家博物馆。


2012年,他凭作品《天人合一·老子》摘得了“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展”唯一雕塑金奖,是该奖项设立122年以来,第一位获奖的华人艺术家。


2017年,一尊高达4.5米的《孔子》青铜塑像矗立在了巴西库里蒂巴市政中心的广场上,这座广场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广场,无数路经此地的民众,从这位古圣先贤祥和、淡定的微笑中,领略到了中国历史的深邃悠远和中国人的智慧光芒。吴为山塑此像以大方淳正为造型基调,形体的线面变化在敲塑、压塑中呈现。在拍、削、切、揉等手法的交响里锤炼出平实、大方、温和、仁慈的孔子形象。他曾给大儒作诗:“春风宣圣煦千秋,仁者爱人励索求,盘古当今弘教化,和谐日月满神州。”


2018年5月5日,代表作品《马克思》由中国政府赠送德国,并永立德国。


2018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继著名画家吴冠中之后当选该院通讯院士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


2019年5月4日《百年丰碑——纪念旅法勤工俭学大型纪念碑》永立法国蒙达尔纪的邓小平广场。


2019年5月,正值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吴为山以一尊《达·芬奇与齐白石》的雕塑作品,展开了一次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融和对话。这部作品后被意大利艺术研究院收藏,并永久立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


2020年1月18日,《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永立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


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他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活动,为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贡献。吴为山说:“中国的当代雕塑饱含着中国的理想,如果把中国的雕塑立到世界,就是把中国的精神立到了的世界。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当中,我认为,不仅是雕塑,其他艺术领域的专家都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艺术和文化,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带到世界,为世界文化的创造带来启发,丰富世界的文化。” 如此,吴为山获“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情理之中,名至实归!



上医医国,名家塑像,国士钟南山守护天下苍生,名士吴为山塑造时代精神!写完已日暮,孩子笑问晚餐。宅家期间,与亲人围桌夜话,其乐融融。抗疫以来众多白衣奔赴江城,从来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很多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想起姜夔的词《齐天乐·蟋蟀》:“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相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仁医在为往圣立群像的吴为山作品中会更熠熠生辉!


吴为山教授简介


吴为山,国际著名雕塑家。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哲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三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2016年当选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2018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学院通讯院士,2019年当选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院士,并获颁米开朗基罗奖、卢浮宫国际美术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等多项国际大奖。


江苏东台人,1962年1月生。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任雕塑教研室主任,1998年调入南京大学创建美术学科,任南京大学雕塑研究所所长、美术研究院院长。2008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2014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创建“写意雕塑论”而影响于世界,探索出独树一帜的 “写意雕塑”风格。30多年来,他创作了500余件作品,先后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联合国总部,以及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多场展览,其大型个展《丹心铸魂》2019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引起世界美术界的关注与高度评价。中国及世界多个国家的公共广场和著名博物馆都永久陈列他的作品,韩国还建立了吴为山雕塑公园。吴为山以其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先后出版著作及画册30余种,发表近百万字理论成果,著作被翻译成英、法、葡、德、韩等多国文字在国际上发行,使世界更为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家。


吴为山的代表作品有《马克思》《南京大屠杀群雕》《百年丰碑——纪念旅法勤工俭学大型纪念碑》《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孔子》《老子》《睡童》等。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他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活动,为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贡献。


往期回顾

南京师范大学在线教学稳步推进

南师大全国重点马院的线上思政课火了

16天、18个人、1首歌


转载自“南京师范大学校友总会”

作者系发展委员会主任方淩波

编辑 | 何孟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