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风采③ | 刘禹含:漫漫科研路,兴趣一直是她最好的老师
我校优秀学子宣讲团多年来展示了一批又一批南师优秀学子成长、成才经历,坚持“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的朋辈教育理念,为广大新生同学树标杆、立榜样,传递向优秀看齐的意识。让我们共同领略优秀学子的青春风采吧!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夏令营优秀营员
南京大学201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化学夏令营优秀营员
2019年度栖霞“百名青年身边榜样”
2018、2017年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2018、2017年度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团员
2018、2017年度优秀志愿者
三年专业成绩第一、综合测评第一的双料学霸
化学系一作SCI数量最多,影响因子最高的科创达人
这些响当当的名号都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系2016级本科生刘禹含在南师学习的三年里所摘得的"桂冠"。
1
1
1
从登台怯场到脱稿宣讲
理科学霸的进阶之路
初次见到刘禹含时,她正在为生命科学学院的2019级新生做优秀学子宣讲,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看上去并不是人们刻板影响中木讷腼腆的理科学霸。
“其实我在大一的时候经常会怯场,每次登台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就在刚刚的优选团宣讲过程中,中途临时出现了PPT的播放问题,而刘禹含丝毫没有慌乱,像没事人一样镇定自若地完成了宣讲。“因为每一场宣讲我都会根据不同的院系重新整理资料,所以对于我来说,就算PPT没了我都可以流利地完成宣讲。”
这或许就是理科学霸的自律吧,习惯了一个人在实验室待到夜幕降临,习惯了在等待中做足准备,习惯了做事情前考虑所有的可能性。
1
2
1
“化学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
认准了,就决不放弃
刘禹含和化学的“相爱相杀”最早来源于她的高中化学老师,“我的老师真的是特别负责任的一个老师,她让我对于化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然后高考结束以后就选择了化学作为自己的专业。”至于为什么会来南师学化学其实是她和母亲商量的结果,“母亲希望我能去师范大学读书,但是我对于老师这一职业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后来了解到南师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师范专业的学校,相反它的综合性非常强,在化学领域也是省内的佼佼者,因而在综合我的兴趣和母亲的期望以后,我来到了南师。非常幸运,南师并没有令我失望,相反还给予了我优秀的导师和良好的学术环境。”
刘禹含在大一刚进校的时候对于化妆品类的研发颇为感兴趣,但是后来学了以后才发现这个属于高分子化学,之后发现自己对于电池这一块也非常感兴趣,所以后来研究方向也就都在物理化学领域。
初入大学这座象牙塔,很多新生都曾有过这样的困扰:本科阶段的一些通识教育课程与自身想要钻研的研究领域并不相关,那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呢?对此刘禹含解释道,做科研毕竟还是在一个很前端的状态,接触的东西越高端,研究范围就会越窄。在某一个领域呆久了,就会发现很难有同样多的精力花在别的领域做深入研究。但是这不代表大一学的基础知识不重要,“只有学好基础知识,夯实化学基础,才能帮助你日后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谈及给学弟学妹们的忠告,刘禹含这样说道。
1
3
1
专业课满绩的背后
是无数次“顺路拐进实验室”的自律
天气转凉,早起成了很多同学的大问题。而刘禹含在高中就养成了五点钟起床的习惯。尽管天冷后,也会有不想起床的时候,刘禹含就会去想今天要做什么事情,“然后想想还有这么多事情,算了算了还是起来吧。”
就这样度过的大学四年中,刘禹含学习成绩斐然,41门功课成绩在90分以上,15门专业必修课平均分83分,而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和电工学,更是获得了98分、99和100分的好成绩。
假如要给刘禹含的大学生活轨迹画密集分布图的话,那么化育楼和学明楼应该早就被她烙上了名为“刘禹含”的烙印。这其实也是沾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理位置的光,因为学明楼和化育楼只差一个十字路口的距离,下课15分钟完全有时间一趟来回。而且刘禹含恰好住在西区,回宿舍必经化育楼。有时候在回宿舍的路上,她就想“要不就去一趟实验室吧”,于是拐上楼顺便就做了一个化学反应实验。
就是这样的课间15分钟,不自觉地“拐”进实验室,一点点的积累,造就了她在期刊论文上的累累硕果。大二那年,刘禹含就在国际著名期刊Joule发表了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Confining SnS2 Ultrathin Nanosheets in Hollow Carbon Nanostructures for Efficient Capacitive Sodium Storage》。在2019年1月、10月,她又分别在《化学教育(中英文)》和《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题为《Research Progress in Tin Disulfide-Based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s》《Facile synthesis of SnSe2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graphite nanosheets for improved sodium storage and hydrogen evolution》的学术论文。
(左下角正在指导实验的为刘禹含)
每一个化学学子都逃不过“洗试管”“拿样本”定律,大一刚开始进实验室的时候,刘禹含一进实验室就会非常“自觉”地带起手套,“因为我知道会有一大盆研究生师兄师姐用过的试管量杯等着我去洗。”前三周刚去的时候,刘禹含全身都是干劲,“洗就洗呗,反正我啥也不会做。”但是,等新鲜劲过去以后,也难免会有委屈之情,只是和那些嫌麻烦、不愿意做小事情的同学比起来,刘禹含坚持了下来。
如今快要毕业,刘禹含回想起当时在实验室里洗试管的经历,满满都是感激之情。“在帮忙洗试管的过程中,师兄师姐们会教你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也会在其他方面去帮助你。由于老师会带很多学生,有时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同学,这时能得到师兄师姐们的指导是最好不过的了。像我的话,很多专业上的软件,比如AI、PS都是我师姐教我的。”
1
4
1
科研没有捷径
唯有咬牙坚持,积极面对“苦与甜”
科研从来没有捷径,尤其是化学领域,一个实验成功的背后是无数失败了一点点的试验。刘禹含做的第一个实验是把超薄二硫化锡纳米片完美地嵌入在中空碳纳米棒中,可是每次合成,要么是二硫化锡纳米片太厚,无法全部嵌进去;要么是纳米棒没有刻蚀完全,导致二硫化锡纳米片被挤在一堆,没有足够的空间留给电子传输;要么是硫化温度和时间没控制好,二硫化锡纳米片太大,长出了碳纳米棒或者二硫化锡纳米片太小,无法在中空碳纳米棒中均匀分布……每次重新做,只改变反应一系列步骤中的一个参数。但是刘禹含坚持了下来,连续三个月,每天合成3次的实验尝试,终于得到了理想的纳米材料形貌。
对于刘禹含来说,兴趣是她最大的指导老师。“我觉得首先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兴趣。但是光有兴趣也不够,你的兴趣加上你的信念——你想把你一件事情干成,和你不想把一件事情干成,最后结果差距还是很大的。有时候,就像做实验失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可能你做了两三个月还是没有成果,但是我就会想,如果我现在放弃那么我前两三个月的努力就白费了,心里就会很不甘心。我已经尝试了很多了,也许明天再试一下就成功了呢,梦想总是要有的嘛。重点为什么是兴趣呢,因为你每天都有看不懂的东西,每天都是重复几乎一样的试验,只有兴趣才能让你坚持下去。”
做科研的,大多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刘禹含也不例外。在遇到实验的瓶颈期,自己特别想要放弃,特别颓废的时候,刘禹含会给自己放一两天的假,去换一换心情,实在没有时间出去的话,“那就换一条路回宿舍。”
1
5
1
“不只有化学相伴”
生活的色彩,并不是非黑即白
除了在科研方面的优异成绩,刘禹含还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的比赛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刘禹含十分建议学弟学妹们去参加这类比赛;“一方面你会认识很多不同的同学,另一方面,别人的参赛作品有时候能够激发你更多的灵感。”
(在做国际义工期间,刘禹含摄于泰国清迈)
截至目前,刘禹含的校内志愿时长已经超过了400+。她曾经在大二时去泰国清迈做了为期一周的国际义工。在清迈,刘禹含结识了有趣的小伙伴,也成为了很多泰国初中生的小姐姐,“清迈是一个小城镇,不像曼谷一样喧闹,很静谧。下午去逛一逛,但是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备课。而且备课不能是教孩子们死记硬背。举个例子,要给孩子们讲火山喷发的所有中文词语还有英文单词,那我们就真的要模拟出火山喷发的状况,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教会孩子们。在清迈的那几天,可以说学到了很多,怎样沟通,怎样表达。那几天,我特别庆幸自己是在一个师范院校学习,可能南师大的学生在教育这一块还是有天赋的。”
(刘禹含在清迈当国际义工期间的留影)
兴趣是刘禹含最大的指导老师。从高考填志愿时坚持自己对化学的兴趣,到选择跨专业保研到北大环境健康专业,刘禹含一直在做着和自己兴趣相关的事情。“没有人能够成为全能的人,但是你可以成为你感兴趣领域里的榜样。”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往期回顾
权威发布 | 南京师范大学 2020 年“厚生计划”招生简章(高校专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