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的南师小哥哥,C位出道!
看完“乘风破浪”系列第一篇推送
点击图片查看推送
不少NNUer表示
南师小姐姐真的又美又飒!
想“粉”她!
但还想看一看南师大厉害的小哥哥
别着急
“乘风破浪”系列第二弹之
扬帆起航的南师小哥哥
来啦~
2020届的他们从南师毕业
回首大学
让我们看看现实中的他们
面对哪些风浪
又将怎样扬帆起航?
周南海
周南海,2016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专业,北京大学(直博) \\
曾任生科院学生会主席;为第14届优秀学子宣讲团成员,青马工程十期成员;获南师大2020届十大毕业生之星、2019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暑期社会实践杰出个人、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获国家奖学金,钱福卿特等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冯茹尔奖学金,人民出版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5次。
连续四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名,同时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直博拟录取,曾公费赴美国哈佛大学等地参加中美联合野外实习。
2019年夏末,文苑路十字路口。
一个戴着眼镜,瘦削的年轻男子仰望天空,他没法像沉思者那样托腮思考,因为有两封刚取到的信占据了双手。人生会面临很多选择,而他碰到了最经典的那一个:
北大和清华,我去哪一个?
在那之前,周南海收到一共十几封保研面试邀请函,分别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中科院等不同高校院系。再后来,他同时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所录取,并且都是硕博贯通培养。
这并不是一种炫耀,就大学生活而言,绝大多数人会抛一枚硬币自由发挥。
周南海却从来不做不必要的选择:
“我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大学入学前,我就下定决心,学习、科研、学生组织、女朋友,我全都要!”
结果是,他确实做到了。但在所有的成功之前,周南海的那些探索更值得我们关注。
照着网上那些满满的时间安排表,其实只是削足适履,最终只有选择放弃。
而周南海通过实验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他曾把自己当作小白鼠,通过对自己进行数据分析,划定出了自己的生物钟,根据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规划各项工作。
开始,周南海通过实验找到自己最少睡多少小时就能够让自己很舒服地过一天,慢慢摸索多了就感觉已经有规律了。平时学习的时候,如果不想学了就打开手机,他就以打开手机锁屏的次数和连续学习的时间做指标,总结自己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多久才休息一下。
保持节奏,也需要平衡好学习和学生工作,周南海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规划。
很多考试都是可预见性的,但是学生工作经常突然来,周南海平时会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周末没有事情就自习,复习这周的功课。因为偏向自学,所以他的目标是老师讲到哪里就把书看到哪里,这样在考试前的几周集中复习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吃力,也能应对可能接到的工作任务。
学生工作和学习冲撞的时候,周南海则会把工作优先,之后再找时间补回学习。所以一旦忙起来不能每周跟上学习进度,晚一两周都很正常。“在星级学生会评比的时候我是最忙的,当时我经常和其他人一起开会和写材料到晚上九、十点,我会在他们走了以后去实验室做第二天实验的准备工作,或者在会议室自习一会儿。”
就具体的任务规划,他的建议是:对自己的能力要有正确的评估。
首先了解任务有多复杂和困难,清楚后再给自己定目标。周南海一般会定高于自己能力一点的目标,拆解目标再慢慢调节。“如果我这个星期定的目标是看书100页,我有五天学习,那就是一天20页,但是我第一天发现我只能看15页,那我就要把这个时间延长或者目标降低。”
另外他提示到,目标完不成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做的时候尽力就可以,给自己压力大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急,反而做不好。
我经常每天会问自己尽力了没有,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没有尽力的话我之后几天一定会后悔。这种感觉体会多了,就真的很怕后悔的感觉,所以拖延症会稍微好一点,这个事没做好的后果是什么,自己想想后果害不害怕,害怕就不敢拖了,这就是所谓的恐惧驱动型。
温煜欣
温煜欣,2016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就业于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 \\
曾任学院2018-2019届学生会主席;湖南卫视第四期“芒果讲习所”学员;《歌手·当打之年》歌手黄霄雲、旅行团乐队跟拍编剧。
获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奖学金,暑期社会实践杰出个人、杰出团队队长,学院专业风采展“最佳导演”“最佳广告文案”“最佳短视频传播”等奖项。
2017年6月,湖南卫视面向全球高校在读生开办第四期“芒果讲习所”,招募50位学员开展长期实习和培训计划,而其中的优胜者可以直接获得校园招聘的名额。
当时还在大一的温煜欣,起初对招募持观望态度。但在一番思想斗争后,在简历作品提交截止的最后半小时,他抱着“是个机会就得试一试”的心态,和当年的准毕业生们站到了同一竞争的起跑线。
当下回顾这一路,温煜欣依旧觉得兴奋和荣幸。
用大一自学的剪片技术通过了作品筛选的初试,又经历了连题目都看不懂的笔试,获得了与曾经只能仰望的前辈们面对面交流的终轮面试机会……在“芒果讲习所”的培训中,从古到今的文学和思想、从策划的思维到执行的技术、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全都要学。
在这样的高强度下,他一边领略着近乎全面的“传媒杂学”,一边用心感受和体会这个行业,便第一次对广电产生了系统的认知,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搭建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和职业观。
往后的三年里,温煜欣一直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歌手》《舞蹈风暴》等电视节目的实习当中,也在这个过程中坚定了一直以来的目标,逐渐明晰了自己该走的方向。
关于职业的选择和人生方向的权衡,温煜欣觉得一定要有三步思考。首要的是“热爱”。做不到热爱则只能停留在“职业”,很难奋斗为“事业”。其次,有了“热爱”还要“适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和无数次的试错,来验证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最后,一定要有独立的职业信仰。明确自己对于一份工作的终极诉求,并为之奋斗,而不是纠结于眼下的成败和效果,更要放弃得失心。
经常有同学意识到,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太多需要平衡的点,但在温煜欣看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衡”,而只有“取舍”。首先是能做到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有取舍,其次是要付出比常人多倍的精力练就“时间管理能力”。
大三学年温煜欣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大小事务不间断,而各个课程实操的比例也不断加重。对于他,那一年的日常是:上完早课后,回宿舍用两个小时做完学院大型活动的汇报PPT,赶在中午前拎着电脑向学院老师开会汇报。下午课后留在教室,远程写完实习单位导师布置的策划案,之后便回到学生会办公室,组织部门开会。
如果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上述流程,回到宿舍还可以给自己争取到一小时的“手游时间”。当然,如果躺在床上还能对这一天发出一条总结性的朋友圈,哪怕是带点情绪的有感而发,那么这样充实的一天才算是满意的。
大学生活期间,芒果讲习所的锻炼一直无形地穿插其中,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生工作、芒果讲习所……温煜欣逐渐将它们过成了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把实习中学到的先进思维和创作方式,嫁接到学校的学生工作和专业学习上,自己给自己创造试炼场,又用学校中打的底子去武装实习中的每一项任务,两头互相补足、相辅相成。
不知从何时起,他好像习惯了每天解决无数个问题的状态,所以每遇上新的问题,“战术上”就不会视其为“困难”,好像问题越多,越能获得一种解决问题后的爽感。
也许所有的困难都来源于选择、成败和得失,那么就尽力做到“无悔”二字。前提在于,要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永远走在人前,多去经历一些事,迫使自己产生一些思考,多去打开眼界,不会活在迎合里。
窦昊
窦昊,2016级美术学院雕塑系,保研至南京师范大学雕塑专业 \\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
获奖(国家级):
2019年陶艺雕塑作品《望桩》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9年雕塑作品《初雪》入选“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作品展
2018年雕塑作品《博弈》入选第四届中国青年雕塑展
2018年雕塑作品《关山月》入选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雕塑作品展并获优秀参展作品奖
2017年雕塑作品《佛说2》入选“杏林撷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邀请展
收藏:作品《初雪》被中国美术馆永久馆藏
原美楼背后的草坪是雕像的聚会,它们伫立在此,展现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形态。
而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每一个这样作品的诞生都经历了无数的思考与琢磨。作为艺术背后的塑造者,四年的雕塑学习,窦昊学会了回归生活里必须的专注,用对职业的热情雕琢细节,将外界的纷扰置之度外。他用心与行动,找寻到了一片精神的避难所。
谈及为什么走雕塑这条路时,窦昊首先给出的答案是兴趣,相对于小时所接受的传统绘画班的死板教学,考验动手能力的雕塑似乎更有意思,尤其吸引着他,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雕塑专业。
同样地,窦昊的日常,便是创作实践。不断深入的动手实践带领窦昊发现理论的奥秘,那些原来书上别人提炼出来的令他迷惑的道理,动手多了,眼界高了,就能慢慢领悟。创作时窦昊则会根据不同题材查找大量资料,思考该题材的雕塑用什么形式、语言来表达更为恰当,思考如何运用空间来使雕塑的画面感更好,然后一步一步修改,最终完成作品。就如他说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理论结合实践才会成长。”
艺术是需要天赋的,灵感的涌动是很挑剔的。对此窦昊并不否认,但是他也强调了,或许天赋十分重要,但是光有天赋是不够的,努力才是让天赋持续发光的原动力。
提高艺术修养首要是观察生活,窦昊会在生活中找寻灵感,提高眼界。其次多看书,看作品,不单单是雕塑作品,其它画种,书法等等窦昊都会学习,学习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让作品说话的,也能提高审美。再次,美术的复杂性决定了日常训练强度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雕塑的同时,窦昊在课余时间画素描练手,提高造型艺术的能力。
窦昊表示,在大学里最重要的并不是课堂上学习的东西,而是在课后下的功夫。公众号和相关网站也是他学习的地方,丰富的资源更多的是能带给他零星的创作灵感。因此他认为在大学里“自习”也是一门重要学科。
有了日常的积累和思考,灵感说来就来。《初雪》的灵感就源于他观看纪录片时,看到柯尔克孜族每年冬天都有老人教小孩猎鹰的场景,对此他深受感触。面对正在遗失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守护和继承显得尤为重要,而他亦是想借助作品表达这一点。
在我们看来,或许正是雕塑成就了现在的窦昊,然而这样的成就应该是双向的,窦昊对雕塑的热爱和坚持,同样也让他不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一以贯之地,窦昊计划在研究生阶段继续这份热爱,“好好做三年雕塑,研究雕塑,做一系列作品。”
我觉得雕塑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在雕塑创作的时候很纠结,但是也很快乐,因为你要全身心投入到你创作的东西上,每次当我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很开心。雕塑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他也带给我很多东西。感觉长时间不做雕塑心里就会不舒服。
没看过他们的故事前,也许你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怎么才能过好这四年?
不管是深耕专业,创新创业,求职实习,或是转换航向,学生工作,兴趣爱好……
这,都不是一篇告诉你该怎样做的教育文章。
希望这些经历和观点能帮助你点出迷茫的死穴。因为路的终点,永远都是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看完,你有什么收获和打算?
我们期待在评论区听到你的想法!
权威发布丨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面向江苏省考生)
文案 | 俞非凡 钱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封面 | 程渐茁
插图 | 陆倩楠
编辑 | 梁岩芳 程渐茁
感谢以上受访的周南海、温煜欣、窦昊同学
祝毕业快乐,前程似景!
为南师小哥哥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