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课堂,一场讲座
有一种课堂
它有一点任性
它还有一点多样
谁说学术与趣味不可兼得?
——在美育博雅课上,课堂便是趣味讲座,将感官全部调动,享受视听盛宴。
谁说大学课程是令人秃头的作业场?
——在美育博雅课上,认真听、用心悟,没有千字论文,只要专属笔记。
谁说博雅课可上可不上?
——在美育博雅课上,座位全靠抢。
谁说大学如同与世隔绝的象牙塔?
——在美育博雅课上,一课一名师,带你学术“追星”,也许这是你离贾玲和著名钢琴家最近的一次……
美育
就是这样一门丰富(任性)的博雅课
每一次都是惊喜
从审美素养到科学之美,再到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文学等等不同的艺术门类,每堂课都从美的不同角度出发,开凿出一个又一个小切口,让同学们窥探美的不同方面。每一位老师都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尽情讲述、演绎,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同学们分享自己觉得最有价值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将同学们引入美学胜境。老师们风格不一,有的非常幽默,有的非常严谨,有的充满了激情,有的逻辑严密,但他们都有着有趣的灵魂。课堂上同学们笑声不断,笑完之后又若有所悟。这堂课甚至邀请了著名电影美术指导赵海老师进行讲授。
赵海老师曾担任多部电影的美术指导,在讲座中也以《黄金时代》《你好,李焕英》和《金刚川》等自己任美术指导的三部作品为例展示电影美术的工作过程。
不论是将如今的商业街改造成民国意境的街道,还是设计出80年代的电视机包装盒,都需要美术指导的精心准备。当同学们看到赵海老师展示的精密逼真的场景模型,还有各种假可乱真的道具图片时,总是不由发出惊叹。电影中的光影斑斓让人迷醉,但是灯光落下,留下的艺术容易让人忽略。赵海老师将这些艺术搬上讲堂,让同学们从另一个视角重新走近熟悉的电影,更加深刻地体味美与真在电影中的魅力。
每一堂课都由一位“大咖”精心准备,倾情演绎,精彩纷呈。课程伊始,我校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大学美育系列讲座》课程负责人边霞教授首先从什么是美育、当代社会中审美缺失的现状、我们为什么需要美育三个话题切入,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段审美历程。
随后,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易晓明教授阐释了提升国民审美素养的重要性,为听众搭建了日常生活与审美经验的桥梁。国家级教学名师、我校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汤国安老师凭着幽默的语言,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案例展现地理之美。
截止目前为止,还有说来就来的美声表演,音乐学院院长徐元勇教授带着同学们在笑声中感受不同的发声方式。
音乐学院音乐专长系主任张昱煜教授更是将课堂转变成了音乐会,现场演奏起了钢琴。钢琴声在报告厅内回响,曲风不停变换,让同学们深感震撼。
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召唤教授在课堂最后的演奏《二泉映月》与《赛马》亦是余音绕梁,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民乐之美。
美术学院副院长秦华老师以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使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断被琢磨,加深了同学们对艺术的反思。
课程后半段,还将有更多美术、舞蹈、戏剧、影视、文学等领域的诸位“大咖”与大家分享艺术、共话美育,着实让人充满期待!
在每期课程之前,南师美育网站以及南师大大学生艺术团公众号都会发布讲座海报,清晰地告知大家时间和地点。不仅有众多本科生前来蹭课,不少研究生,甚至老师也被吸引过来。在这里,艺术的大门敞开,每个人都可以来这里感受审美的魅力。
每一位选到这门课的同学,都会在学期之初收获一本专属于这门课的笔记本,用来记下印象最深的语句,随之附上自己的感想。
这种手写课堂笔记的方式已经不多见,但对于同学们来说还是大有帮助的。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手机的使用次数,还可以让自己的感想在笔下自然流露、源源不断。
不少同学表示,感想与思考的部分让自己收获满满。在课堂中攫取思路,在笔纸摩擦之际理清、深化,形成自己的感悟,有时甚至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部分同学在记录时还会主动搜集资料,从更广的范围丰富自己的美学知识。边霞老师反复提到,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本记录本正是连接课堂内外之美的重要纽带。
关于记录本,边霞老师解释道:“其实学生记录本在之前的《研究方法系列讲座》课程中就已经用到了,这是学校教务处本科教学评价的一种新尝试,效果挺不错。目前也就成了我们大学美育系列讲座课程完成学生评价的重要途径。通过记录本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讲座专家所讲内容的梳理与理解,也可以看到他们通过听讲、观察生活、课后阅读对专家所讲话题的后续思考。”
“目前课程实施将近一半,从记录本内容与完成质量来看,启发他们思考审美教育的价值和基本理念、了解和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特点和相关知识这样的目标已经初步达成,他们的审美经验在积累、随后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力会不断发展,对我们中华传统优秀艺术与审美文化的理解、认同与自信也在不断加强。我们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的反应与反馈。”
有些课提前20分钟抢最后排的位置,美育课提前20分钟抢前排的位置。被标题吸引、被前辈安利、被朋友诱惑……不管因何选择美育博雅,上过课的同学都不愿意退选。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M: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课上边老师说地铁2号线、4号线沿线风景很美,但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原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没有错。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Y:学到了很多非本专业的知识,音乐、美术、设计、审美……很多方面。上次听了张教授的钢琴课,回去收藏了好多钢琴曲歌单。我也会有意识地把很多东西联系起来,比如把建筑看作地理音符,以前从来没这么想过。哈哈,逐渐文艺起来。
有人喜欢它“符合对大学的想象”的授课方式:
课代表
我特别喜欢讲座式的课堂,尤其是老师和学生互动很多的那种,这样的课堂很容易带来沉浸式的学习感受。课前我也会翻阅之前的笔记,每次都期待有“顿悟”的时刻,但是好像只对构建知识架构起了作用,我们有专门的笔记本,仪式感拉满对了,我们成绩的测评不写论文,只看笔记、感悟和课堂参与,这样美育课就不是应试的。
总之呢,美育博雅是目前最符合我心中“大学课堂该有的样子”的课。
也有人表示“这和我想得不一样”:
请自动生成姓名:本来以为上完课会变得感性,没想到反而理性了。以前会觉得什么是艺术就是我说了算,因为各人审美不同嘛,但是现在会多想想为什么,“美”到底是什么、“艺术”又是什么,虽然想着想着精分了。名字太长输入不了:我以为我是来提升审美的,没想到是来找自知之明的(悲伤脸)……
当然,美育课刷新了同学们“美商”的同时,也打开了大家的脑洞:
X同学
想听“美学+本专业”方面的课!我是商学院的哈哈哈。
Z同学
想上实践类课程,就是课后能动手做点小创作的那种,不知道能不能满足一下。(好消息是,艺术教育中心策划的美育工作坊课程不久也会与大家见面哒)
W同学
希望也可以多多感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比如刺绣呀、胭脂呀、戏曲呀之类的,很期待能在课堂上多多了解传统文化、非遗之美!
对于这门美育课程、对于美的教育,课程负责人边霞教授这样说道……“美育是有不同角度的,比如通过艺术的美育、渗透在专业和相关课程中的美育,还有社会美育,自然美育等等。特别是在大自然当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应该说大自然是最大的一个艺术作品,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审美对象。在课上,我们主要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和样式,去引导大学生感受美,体验、理解和思考美。同时,我也特别鼓励同学们课后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发现大自然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的天成之美。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美其实不只是漂亮,不只是视觉上或者听觉上的愉悦,它有更深的内涵。”
“这堂课中,首先我们是讨论审美教育和人的发展,从一个整体的框架让大家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审美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引导大家去发现科学中的美,所以我请国家名师汤国安老师谈谈地理学中的美学。在这之后,我们就分成不同的艺术门类去探讨。这些讲座一方面是提高同学们的审美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大家的视野,让大家看到、体验到不同的学者独特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或者他们的一些有意思的、有深度的观点,包括每一位讲座老师独特的魅力,这些都会让同学们有很深的体会和感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 “我很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大家能够变得对美更加敏感、更加热爱,能够形成一种审美的习惯,进而形成对美的习惯性需求,愿意到大自然当中去感受美,在生活当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美,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力。我们是想透过这门课程给大家打开一扇窗,让大家在自己的本专业学习之余或者之外,能够有另外一双眼睛去看周围,看我们的整个世界,特别是反过来关照我们自己的内心,让一颗美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面生根发芽。同学们不管现在学习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即使‘心有猛虎’,也能‘细嗅蔷薇’,能够走进审美世界,享受诗意人生。用同学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可以慢慢变得更加‘文艺’了。”
美育之美,不仅指艺术和鉴赏艺术的能力,更在于心性。“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生活中简单的细节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通过美育,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包容的心,在自然和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受真与善,而后愈发珍惜与热爱。
以美育德,以德促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开园!
南师学子在江苏大剧院成功举办献礼建党百年音乐会
牛!江苏省“一节一推选”,南师大64件作品获奖!
文策 | 邵悦 王肖骁
图片 | 肖悦 刘宇萱 李一帆 南师美育课程
编辑 | 王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