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凡十年|南师大“青椒”:立德树人,载梦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办学转型,奋力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省和教育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南师力量”。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南师大官微特别推出“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之“非凡十年”栏目,本期我们将目光聚焦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群体,通过十个“青椒”故事,展现南师大青年教师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立德树人的时代担当。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青年教师更是决定着学校的未来。学校将“人才集聚”作为“十四五”学校建设发展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特别是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学校更是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广大青年教师在南师这片沃土上教书育人、干事创业、成长成才。


01

新闻与传播学院 沈菲
“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2004年,本科毕业后,沈菲放弃了其它工作机会,选择留校担任辅导员。“每一个学生的现在和未来,都是我的诗和远方”。近17年的辅导员生涯,他从初出茅庐到历练有成。在沈菲的理解中,最好的思想教育素材就是辅导员本身,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呈现正面的积极的形象,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



2021年1月起,沈菲担任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虽然工作对象扩大了,但仍然是做“人”的工作。沈菲认为,做人的工作就是以真心换真心,把大家团结起来,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一起努力做一件事。在新传院党委书记这个新的角色上要做的就是团结大家一起把学院——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好,争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时代,南师对沈菲来说是求学之所;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后,南师对沈菲来说是工作单位,是干实事、办实事的平台,更是需要共同维护的家园。如何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去帮助家园添砖加瓦,对他来说,对每个南师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沈菲曾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是南师辅导员中的佼佼者。面对“南京师范大学”这六个字,沈菲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因为他明白是学校给他提供了机会,创造了平台和氛围,而他自己只是南师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代表。


02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磊
他的思政课,学生靠“抢”才能上



2020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后,2019级文学院学生丁姝文留言:“老师,我要赞美你。”“为啥?”“平常这种课,周围人都是低头玩手机的,今天全向日葵了。”抬头率高是他思政课堂的一种常态。



“80”后的王磊,生于淮海战役故地,从小深受优良传统浸染,潜移默化的红色教育给他深深埋下了热爱思政课的种子。2015年他顺利实现了当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愿望。因为热爱、所以用心。王磊老师的课成为了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抢课”成为每学期南师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和学生的一种期待。作为负责人之一的“形势与政策”课,两次入选国家一流课程,选课人数累计超过50万人次,覆盖全国200余所高校。2021年,他主讲的思政课,入选教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示范‘金课’”。



在王磊老师看来,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知识的生产者。他始终坚信“教学激发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为学之道。教学科研之余,王磊老师积极从事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反响热烈。与此同时,王磊老师的思政课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学习强国等各类媒体,主讲的思政课广受好评。


03

地理科学学院 陈旻
“24小时”在线的“陈大白”


陈旻老师的微信头像是“大白”,车尾贴的是“大白”,所以他的学生都称呼他“大白”。“24小时”在线的温暖大白,让实验室里每一位同学挑灯夜战的时光有了温度。他在科研上很勤奋,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周末加班已成为习惯,常对学生说:“找不找我是你们的事,安排时间是我的事,所以期待你们随时找我”。


作为地理科学学院青年教师,陈旻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对待科研教学工作。自2014年以来,他长期从事地理建模与模拟相关工作,以“致力自主、服务世界”为理念,主导构建了具有自主品牌特色的开放式地理建模与模拟平台(OpenGMS),形成了中国研究团队的话语权。他坚持课程创新,担当教书育人责任,注重社会化教学服务,将线下教书育人拓展到提供线上网络化服务。“做研究切忌坐井观天,一定要开拓视野,多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是陈旻老师不断强调的观点。



自南师求学之时加入党组织,多年来,无论是在境外学习,还是回母校工作,他处处用党员标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我校最年轻的优秀党员标兵之一。


04

社会发展学院 周慧泉
跨界实力派 


教师届的“小手电、小说界的“女飞贼”、慈善界的实干家、舞蹈界的小画家,这些标签都来自于学霸周慧泉。她本科双学位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师从唐孝威院士);硕士多学位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神经生物学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和教育硕士;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福利博士。期刊论文和学术著作成果丰硕,其中SSCI14篇、SCI2篇,CSSCI1篇、SNIP2篇……



周慧泉总对学生说,要做USB充电小手电,插电方便,随时随地,有需要的时候,一按就亮了。作为英才计划的导师,还有许许多多大创项目和“互联网+”项目的导师,她用自身经历给予学生创新理论指导,凌晨两点仍在陪伴学生熬出更多的灵感。她还是一位作家,自2002年起,她以“窃书女子”为笔名发表小说,2006年,她的长篇小说《叶赫那拉——正说光绪皇后》被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在此前后,她分别发表中篇、短篇小说10余篇,还曾被评为2010年新武侠十大新锐作家!公益慈善领域,也有周慧泉的身影。她参与了江苏省“十四五”妇女儿童规划和南京市建邺区“十四五”儿童规划的编撰,担任过瑞士银行香港中文大学非盈利领袖计划的项目总监,同时兼任香港扶康会、香港青少年服务处,新界马鞍山区青年外展队顾问。



这些身份之外,周慧泉还是“鼠鼠工坊”设计室的“画家”和一名芭蕾爱好者,“其实芭蕾教会我的不是怎样去舞台表演。”她说,“而是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永远都在改错,永远都可以进步。”

05

文学院 沈杏培
中大楼里的“沈四痴”


沈杏培是南师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分管学院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大学毕业时被遴选为江苏省委组织部选调生,成为一名公务员,后辞职考研,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2013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公布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名单中,南师大有1人上榜——这是南师校史上的第五篇“百篇优博”论文,该奖获得者正是沈杏培。对学术的痴爱和专注,让他在学术场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获得众多学术荣誉,成为颇有声名的青年学者。



沈杏培的书房,是他自己设计的。他说,书治百病,学术人也是手艺人,我们的书就相当于手艺人的瓦刀、锯子、凿子。在买书和藏书过程中,沈老师非常在意对珍贵书籍和稀见资料的求索和寻觅。这些年积累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材料,为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 



书房外,球场上,沈杏培的身影十分活跃。他警惕自己的生活“只剩下学术”和“只会学术”的单向度状态。即便运动扭伤造成左膝半月板撕裂,他也感慨说,没有篮球的生活多么无聊,没有和球友们欢聚的日子多么苍白。球痴,大概就是这样的吧: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06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赵云山
小赵老师的“大招”生活


90后,大高个儿,集运动天赋与科研成果于一身,南师大目前最年轻的江苏省特聘教授,他是来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赵云山。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只有回国发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学术梦”。从国外留学归来,赵云山希望自己的工作能跟国家战略结合起来,而立之年,赵云山以江苏省特聘教授的身份被我校引进并入职物科院。面临设备难题,赵云山迅速投入到实验室的创建工作。两年时间,已经基本搭建了集材料合成、样品制备与性能测试于一体的热能科学实验室,真正做到了从无到有、从0到1。



科研工作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唯一的组成部分。赵云山热爱篮球、乒乓球、跑步、健身,身体运动的极限有助于提升思想的极限。深海钓鱼,让他感到工作疲劳得到了完全消除。赵云山常开玩笑说,海钓犹如做科研、写论文,起初一定要有耐心与勇气,等待上钩的过程犹如一遍一遍打磨自己论文的数据直到文章投出去,跟鱼儿拉扯就像审稿时与审稿人博弈的过程,只要花功夫认真用心准备,最终结果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07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王兆寅
每日“打卡”连门卫师傅都认识



“你这车我认识,你每天都很晚才离开学校啊!”每天准时“打卡”校园、连门卫师傅都认识,他是来自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王兆寅。第一次踏入南师仙林校区还是因读博送审论文,自此与南师结下不解之缘。博士毕业后,他放弃“金饭碗”,选择南师,为了自己的学术梦想而拼搏。八年过去了,回想起刚入职南师的场景,王兆寅说,如果再来一次,他还会选择南师。

科学研究依赖多学科交叉,王老师是分析化学专业教师,却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多学科“跨界生”。多学科交叉的理念,王老师也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优胜奖”。

近5年来,王兆寅依靠学校、学院以及课题组搭建的平台,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J. Am. Chem. Soc.、Chem. Sci.、Anal. Chem.等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多篇;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2019年入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成为南师第一位以副教授身份获此殊荣的老师。

08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赵传文
兴趣第一,快乐科研,共同进步


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到东南大学硕博连读,到中科大博士后,再到南师大高层次引进人才,赵传文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在科研之路上不断前行。
面对碳减排难题,赵传文历时十余年,以交叉学科的视角,系统研究了高活性钾基固体吸收剂脱除烟气 CO2特性及机理,获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推进国家的燃煤电厂 CO2 捕集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我能取得些许成绩,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科研的热爱和坚持。”赵传文在科研路上不断尝试着攻克研究难题的新方法,更为争取更多的实验时间而常以实验室为家,留宿整夜。

  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思维方法融入到教学环节,大胆进行研究性教学尝试。在新学期开始首节导论课上,他将专业学习内容及思维方式穿插于游戏中,无影无踪,却寓教于乐。于是,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到处都有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不仅了解了专业知识,更清楚了自己的责任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赵传文对来到科研团队的每个本科生实行个性化培养,根据目标和兴趣,发挥各自的特长,达到不同的预期目标。他的口号是:兴趣第一,快乐科研,共同进步。目前已形成稳定的科研梯队,每届都有十余名优秀本科生被吸引加入其中。

赵传文每年都会指导十余支本科生队伍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和“挑战杯”等课外科技竞赛。2017年度,经过激烈角逐,赵传文带队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二等奖。在幕后,赵传文奉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尽心力跟进指导学生,帮助他们通过科研实现各自理想。

09

法学院 金鑫
全校集体追“鑫”
“四金”老师火了


幽默风趣,课堂上从来没有人玩手机,他的课抢都抢不到。上得了综艺,做得了科研。2019年,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他作为特邀嘉宾,通过分析垃圾桶里的垃圾,判断出垃圾的属性、时间,还强调了培养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金鑫。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研究”。2014年获江苏省司法厅“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2016年获江苏省司法鉴定协会“年度论文三等奖”,2017年获江苏省微课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江苏省司法鉴定人模拟庭审质证比赛优胜奖,2022年在第四届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他教授的博雅课《法学概论》是南师的热门课程。面对“南师大何以琛”等一系列美誉,金老师一方面感谢大家的肯定,一方面把这些称赞当作一种鞭策。2008年工作至今,除了教书,金老师还是南师大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和物证类司法鉴定工程师。繁忙的工作背后,是对司法鉴定的兴趣助推着他不断前进。每一个新案件的展开,也总是能带给金老师挑战的兴奋感。


10音乐学院 范宁宁
虔诚的“歌者” 负责的“园丁”


2016年6月22日晚,震撼人心的交响乐、美妙动人的歌声响彻在南京紫金大戏院,在簇簇鲜花和阵阵掌声中,“难忘乡音”——甜业声乐作品范宁宁演唱音乐会在此上演。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范宁宁悠扬动情的歌声与阵阵掌声、束束鲜花交相辉映,给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绝妙的听觉盛宴。范宁宁是我校音乐学院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我省著名民族男高音歌唱家,同时也是江苏省双创艺术团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首届高校声乐教师和声乐研究生邀请赛”民族唱法金奖、“长三角歌手大赛”民族唱法金奖、“江苏省十佳杰出歌手”、江苏省首届“茉莉花杯”民歌大赛金奖等殊荣。初中毕业后,范宁宁考入徐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音乐班,正式踏上声乐学习之路。2002年,他放弃保送至我省另一所高校,毅然选择到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之后完成本科、硕士学业,受教于我校有德乡教授,并于2009年留校任教。工作之后,除了教学任务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种下基层慰问演出和志愿活动。在他看来,一方面,作为一个歌者,只有不断地演出实践,才能获得身处舞台的感悟,才能够传授给学生真实的体会;另一方面,一个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深入群众为老百姓服务,让更多的人接受美好艺术的熏陶。


自2002年进入南师,从学生成长为老师,二十载南师情,范宁宁在南师这片土地上成长、奋斗、收获。南师是他梦起航的地方,他也会把这个梦延续下去。谈到未来的规划时,范宁宁如是说,“首先我是南师大的老师,学校的工作会一如既往地做好,也争取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作为一个歌者,我会继续向更高的方向发展,演唱出更多讴歌新时代的作品。”



校党委书记王成斌在校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指出,“一流的大学、最好的南师,从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要我们实实在在干出来。”青年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是未来实现“南师梦”的生力军,希望广大青年教师秉持“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把个人进步和学校发展联系在一起,在“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上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END


往期推荐:




非凡十年|南师大研支团: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奔跑中展现蓬勃英姿


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揭晓,南师大获批2个


年薪最高可超66万!百廿南师“厚生师资博士后”面向全球招聘!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历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素材提供 | 人力资源处、各相关学院
统稿、编辑 | 何悦 唐妍双
审核 | 何悦 马海港 陈祝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