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身边的光|尹绍武:“养鱼”30年,资深水产人的渔业情怀!

三十余载从教路满怀对水产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钟爱对乡村百姓的关爱竭力探索绘一幅渔业兴收图他是水产学界的知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尹绍武




01

潜心科研硕果累累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很难吃到很多鱼,等我走出那个山区,就发现这个东西还是挺好的。到毕业回去,正是90年代,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特种水产养殖,养甲鱼、养螃蟹的比比皆是,我就觉得是不是可以研究养个特种鱼试一试。”
抱着这样的想法,尹教授开始接触特种水产养殖。渔户养殖产量高,效益也就高,尹教授发现这个方向的研究成果转化快,能为广大渔民带来不少惠利,我觉得这事是有奔头的。帮助更多百姓创收的念头坚定下来,尹教授便开始对一个又一个物种进行研究,一对又一对组合进行杂交筛选,走上以科研实现“渔业兴农”梦的道路。



“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的话,尹教授三十年来一直专注于水产育种,坚持将良种作为水产养殖业的基础和水产养殖的第一环节,不断探索优良水产品种的新的可能性。


在儿时,他曾经吃过一种野生黄鸭叫,这种鱼烹饪好之后,闻起来让人垂涎欲滴,吃起来更是觉得肉质细嫩。可惜这鱼很小,规格才不到一两。由于不知其科学名,后面的几十年,尹教授虽对其念念不忘,却再也没能品尝这鱼的味道,这令他一直“耿耿于怀”。


2010年,他偶然发现南京市场上的昂刺鱼,学名黄颡鱼,正是儿时吃到的野生黄鸭叫,连味道都未变分毫,这令他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想以这种鱼为研究对象进行遗传改良。“我就在想怎么让这种鱼个头再大一点,肉味更鲜美一点。”然而不巧的是,2011年,黄颡鱼“全雄1号”就在全国得到试验推广。这意味着尹教授不再能采用培育“全雄1号”所使用的单性育种方式,他需要探索其他的育种方法创制黄颡鱼新品种。

“我当时在一个渔业基地,那儿的老板推荐我们说有一个好的鱼苗,其实就是杂交黄颡鱼苗。”尹教授回忆到,当时这种杂交组合方式是保密的,渔民们只能买老板这种鱼苗来养,养一年后继续再买。“我觉得这个杂交也没有那么神秘那么巧合吧。”于是,尹教授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决定采用远源杂交育种方法,种间杂交、科间杂交,开始一条一条地试验寻找合适的父本和母本。

实验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和巨大的工作量都不断消磨着团队的耐心和信心。“因为我们黄颡鱼的繁殖是有季节性的,可能有时候一年就只能搞一两个组合,而且受蚊虫多、断水断电的基地环境因素影响,这两个杂交组合的存活率也不能够保证。”尹教授回顾那段经历,的确感受到一些艰难。


三年的咬牙坚持,终于,他们在2013年从十多种黄颡鱼远源杂交组合中筛选出一个以黄颡鱼为母本、瓦氏黄颡鱼为父本的最优远源杂交组合。



为了提高该组合的杂交受精率等,尹老师团队继续夜以继日地进行试验。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团队研制出的配方,使杂交受精率稳定在85%以上,成功解决了高效规模化杂交黄颡鱼的难题。

2018年,尹绍武教授团队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培育出黄颡鱼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其特征在于,相同养殖条件下,新品种1龄鱼生长速度较母本提高143.4%、较普通养殖鱼提高31.1%,且1龄鱼成活率较普通养殖鱼提高30.9%,成鱼品质和市场接受度较父本显著提高,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从市场看,近2年黄颡鱼市场上50%以上推广的是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年产量30万吨左右。目前,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已成为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的重点推广品种,在江苏省高邮、溧阳、射阳等地形成了品牌,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五年来,尹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特色水产)项目等10多项,并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三等奖等,在水产养殖的这条科研道路上,他愈走愈远,愈发坚定。

02授之以渔渔业兴农


水乡泽国写论文,授人以渔富新农”,尹教授想做的一直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没有教学任务的周末,尹教授一般都会下到基地去做指导、搞科技服务。“尹绍武老师多次在暑假期间,冒着高温酷暑来我们塘口给我们指导,教给我们先进的养殖经验。”高淳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的养殖户表达了对尹教授的深深感激。介绍实验室的养殖技术、推广研究的新品种杂交鱼苗,再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的反馈问题提升技术,在尹教授看来,这些是互相不可分割的程序步骤。



小到高温梅雨季节注意事项的电话指导、再到农技云平台的培训课程,尹教授从各个方面参与到农村渔业养殖中来,帮扶渔民收获更多效益。
在发现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和总结出的新技术、新经验缺乏数据支撑,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不易于推广和应用时,尹教授便很快投入研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水产行业标准1项、江苏省地方标准5项,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现在我们和渔户或者一些公司的老板都是很好的朋友,经常在微信分享一些养殖照片、交流一些养殖经验。”提到渔业振兴乡村过程中的获得感,尹教授表示会因他们的喜悦而喜悦。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帮扶举措不止有效益的提升,还有渔业品牌的推广、养殖的产业化标准化,这些都是他们幸福道路上的加油站。看到这些,尹教授便觉得所做一切都值得。

在大量的教学、科研和推广活动中,尹教授感受最深的是水产养殖绿色理念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水产养殖的责任感推动着他参与到高淳、扬中、丹阳等地的池塘养殖高产技术研究中去。平日里,他就在池塘边开展实验研究,后来甚至出版了专著《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物学研究及绿色养殖技术》

目前,尹绍武教授团队正紧紧围绕江苏省地方渔业发展需求,依托“市(县)级水产产业技术协同推广联盟”,建立“产学研推用”技术协同联动机制,示范推广水产新品种和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等,助力长江特色鱼提质增效。近2年里,仅黄颡鱼产业累计培训技术人才就超过500人次,他们为江苏省及国家特色水产产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说实话,我国水域生态环境变化和渔业资源压力直接制约着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水产养殖业问题有很多,但是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耐心,推动水产养殖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有信心。”

03厚生育人传递希望
三十余载,尹教授无愧于“学者”之身份,亦无愧于“师者”之角色,培养出了一大批在“乡村振兴”路上与之并肩作战的水产人。


执教以来,他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我要对学生全面了解,根据他不同的性格特点,知识储备、前期基础,推荐他去做什么课题、搞什么论文。做到因材施教。”他坚信,只有把自己在科研中的“严谨”贯穿育人的全过程,才能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
“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又要以实践环节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和动手能力。”他说。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尹老师凭借自身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着手深化教学改革。他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起来,把教室搬到池塘边、鱼塘旁,将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有机结合点,形成了“学习——实践——思考——研究——创新”的实习实践模式。由他主持完成的《产学研协同联合培养渔业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校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他本人也获得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农业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指导老师”的荣誉。由他指导建设的研究生工作站多次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作为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骨干,尹教授连续两年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指导的研究生团队获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二届渔菁英挑战赛二等奖。他本人也获得“渔精英”挑战赛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校第九届“弘爱精英教师奖”等荣誉。此外,他指导多名研究生多次在高质量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和国家奖学金,共14名研究生获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立项。



在尹教授看来,目前已有许多毕业生在水产绿色养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令他感到十分欣慰。
2019级硕士研究生邢秀梅,专门研究不同河蟹群体的生长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申请河蟹相关国家专利5项、发表河蟹养殖技术文章3篇,制定河蟹养殖企业标准4项、参与制定市级地方养殖标准1项,作为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技术负责人,她带领青年参与建立特约研究员队伍,探索蟹塘全方位动态管理和数字化管理体系,重点牵头固城湖螃蟹新品种研发与技术创新,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新渔人”。 
回忆曾经走过的科研道路,尹老师非常坦然。他用近30年的“养鱼经”,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资深水产人深厚的渔业情怀。
未来,他将继续在科研中开拓全新视角,在教学中培养水产人才,将情怀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为水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渔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尹绍武,南京师范大学水生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鼓楼区和栖霞区原政协委员,我校水产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江苏省特色水产育种与绿色高效养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担任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PI、江苏省农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渔业产业长江珍稀鱼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海洋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农学会会员、中国渔业协会河豚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研究专著及教材9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件,软件著作权2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培育国家级水产新品种2个,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和厅局级及其他科学技术奖4项。



END
往期推荐:




南师最强班级,等你来选!


跟随他,探秘南师“鸟世界”!


发现·身边的光|翁志丹:用画笔诉说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历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策   划

党委宣传部

文   字

 李孟矾 顾   伟

图   片

 马海港 受访者提供

编   辑

李宛蓉

审   核

何   悦 马海港 陈祝峰

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