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人物 | 张子旭: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师研究生 Author 见贤思齐的
01
心归科研 保持热爱 是动力
科研是张子旭研究生生涯的主旋律。从刚刚进入实验室的青涩,到现在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好每一个课题,他的成长来源于不断增长的知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研究生期间,张子旭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合成生物学,开发微生物细胞工厂,工作集中于DHA和EPA等与人们密切相关的营养物质生产和探究。根据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发展战略,他结合专业特色,迅速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围绕微生物基因组编辑、重组蛋白表达、脂质合成等方向展开了系列研究,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与创新。
张子旭自述,他在科研中遇到最大的挑战,便是在对微生物本身代谢途径的改造过程中,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常会和设想的结果有所出入,导致课题很难推进,有时努力工作半年却一无所获。在推进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总是需要大量的经验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够不断解决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张子旭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得到一群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指导,并且能够同时和热情的同门互相讨论,从而共同进步。
“硕博有点烦,科研有点难。”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周围人调侃科研人的话语。科研本身是一个严谨、繁琐的工作。张子旭谈到,每天面临着大量的实验,需要对数据进行反复不断的验算,他自然也会觉得枯燥和乏味。但是,他认为,这些形容词仅仅是科研的一部分,成就感和喜悦感才是科研的真谛。比如,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立足理论实现了应用的推广。那么,如何克服科研生活的枯燥和乏味?张子旭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方法——劳逸结合。他会和朋友们在饭后一起散步,晚上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而他最喜欢的还是通过唱歌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他提到,当你常满怀着积极的态度,任何枯燥无味在你眼中都会是下一个“星辰大海”。
“发表文章并不是科研的目的,而是在探索过程中的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成果。”硕士期间,张子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4篇SCI论文,共同第一作者2篇,累积影响因子33分,参与发表SCI论文发表5篇,包括《ACS synthetic biology》《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Microbial cell factories》等多个领域知名期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件,相关成果正与课题组其他成员推进企业合作和工业化生产。
﹥左右滑动查看﹤
针对如何在短时间内发表核心期刊数篇,张子旭给出了他宝贵的经验和贴心的建议:
首先,提炼文献关键词。每当投入到一个新的课题中时,张子旭都习惯于阅读1-2篇相关的优秀博士论文,快速了解课题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然后,他会提炼5-10个与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用于搜索近5年来相关的SCI论文并进行信息归类。他会利用文献检索软件进行管理,例如Endnote、Zotero等。
其次,设计一套较为详实的实验方案。明确相关课题的信息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后,结合课题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应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方案和时间进行分类归纳。
再次,每周固定书写周报并与老师沟通实验中遇到的难题,这既能明确每周的工作内容,又能够在后期书写文章时快速整理归纳,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在文章书写时,不要直接利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而是多阅读一些相关课题的文章,选择一些经典的语句进行改写,完善自己的文章。他推荐DeepL、科研者之家、Grammarly等辅助软件和网站,助力我们快速书写文章。
心怀奉献 双向奔赴 有意义
“给当地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关怀”是张子旭支教的初衷,“点亮孩子们的梦想”是张子旭诚挚的愿望。他把青春抛洒在西部大地上,做出了贡献与努力,收获了热爱与勇气,拥有了自信与力量。
张子旭说,他最喜欢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力求主动,只争朝夕,毅然地加入南师大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并作为支教团团长奔赴贵州省独山县基长镇第二中学展开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支教期间,他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带领团队一起为两校搭建沟通渠道,开展对当地教师心理辅导教育培训课程、培训梦想艺术团等工作。支教之余,他主动带领团队开展共青团中央“七彩假期”暑期夏令营、养老院服务、“思元”——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服务助力计划等志愿活动。
“你可能只在他们小小的生命中出现了一次,但他们会用一辈子记住你。”张子旭将两个成绩较差的班级提升至全校前四名。他用动画视频讲解知识点、竞赛答题巩固知识点,这样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成绩。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其中,吴同学变化最大,从十分厌学到上课认真听讲,这背后是张子旭耐心的付出。张子旭细心地了解到,原来在吴同学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家里照顾他的老人只能满足他日常的温饱,甚至提出让他初中毕业就去打工。是张子旭一次次的谈心,耐心的鼓励,提高了他的自信心。最让张子旭感动的是,当他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吴同学特意把篮球联赛冠军获得的手环送给了他。张子旭通过沟通联系知晓,吴同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当地重点高中的学生,并答应他会努力考上南京的大学,那时候再来看他。这些经历让张子旭觉得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支教过程中,张子旭印象最深的就是独山县沁元特殊教育学校的志愿服务。这里的孩子们虽然有着一些生活上的不便,但他们仍积极向上,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他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烘焙蛋糕和饼干、一起画画。孩子们曾说张子旭带给了他们温暖,而对于张子旭来说,这些经历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洗涤。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学校里的孩子还给他做了糖果串成的手链,这令他十分感动,并成为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
“丰富、美好、幸运、热爱”是张子旭生活的关键词。他的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眼里有光的人,便能如向日葵般绽放。张子旭便是如此,他温暖有爱、朴素善良、温和而又坚强。人生转瞬即逝,不要辜负自己。即使是忙碌的研究生阶段,保持爱好也非常重要。对张子旭而言,调节自己的状态、恢复自己活力的最佳办法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他喜欢做的事情上。保持热爱,张弛有度,这样的研究生生活才是充实、丰富且多彩的。
心中有热爱,眼里有方向,怀一份热爱,对前路永存信心,怀一份热爱,对生活永葆热情。张子旭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比较“宅”的人,平常最喜欢制作和研究美食,看到朋友们和家人吃得开心,他会非常满足。热爱炫饭的张子旭,拥美食在锅,揽好友相伴,一直都在好好地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的他,研究起“裂殖壶菌”的长相,守护且坚持住这份好奇,再配之热血和渴望,用求真求知的精神成就了更好的自己,致力于创造更美的世界。同时,他非常喜欢唱歌,人称“中华小曲库”。
张子旭觉得,在研究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心怀理想。无论我们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投身社会,都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奋斗。保持热爱才是拥有一个美好研究生生涯的原动力。优秀且上进的张子旭,在2022年12月份成功入选南京师范大学“学校发展计划”,将于2023年9月份成为一名博士生。作为南师大的“土著”学生,接下来他将怀揣着感恩和热爱,继续拼搏,不断地提升自己,真正为我国的大健康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化。
不负青春韶华,活出理想模样
科研虽漫长而又艰难
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只有经历过
才会发现其中的真谛
熬过一切,星光终会璀璨
愿NNUers有动力,有方向
上进且加倍努力
-END-
往期推荐:
发现·身边的光|赵亚楠:阳光、干练,她是运动促进健康的践行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历 | 校车 | 体育馆 | PPT供 稿 | 南师研究生 |
编 辑 | 王天越 |
审 核 | 何 悦 马海港 陈祝峰 |
▼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