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发现.身边的光|单墫教授:躬耕教坛育桃李,立德树人守初心
笔耕不辍,桃李芳菲对数学的兴趣热爱对科研的精益求精对教育的不懈追求浇筑起这位白发老人毕生的信仰来时筚路蓝缕,往后薪火不绝已获功绩累累,仍旧初心不改他是南京师范大学数科院原数学系主任原国家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总教练单墫教授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单墫教授1989年起,来到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在担任数学系主任的期间,他曾亲眼目睹一位贫困的研究生因无法支付医药费而放弃治疗。对于这个令人痛心的局面,单墫教授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工资来帮助这位研究生支付拖欠的医疗费用。这件事情一直深深影响着单墫教授,他愈加意识到助学金于贫困学子的重要性。为了让后生们无所负担地投入科研学习中,他慷慨捐出个人积蓄1万元,在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设立了“善学奖”奖学金。90年代初,1万元的捐赠可谓是一笔大数目。这一善举为数学系的学生们追逐科研梦想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科成立70周年院庆之际,单墫教授再次慷慨捐赠1万元。受单墫教授的精神感染,单门学子也纷纷捐资助学,共计约100余万元,有力推动了“善学”奖学金覆盖面,为更多年轻人在求学道路上贡献力量。
博闻多识致力科普
“科学昌明,不仅需要科学家筚路蓝缕,作开拓性的研究,还应当有更多的普及工作者播种耕耘,提高全人类的水平。”单墫教授既是一位一流的数学家,又写了很多优秀的科普作品,为数学的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学生时代博览群书,正是众多数学类读物激发了他学习兴趣,让他喜爱数学。他立下了一个志愿:将来也要写一些这样的书,奉献给数学爱好者,特别是中小学生。1978年开始,单墫教授定下一个个人规划:每年写一篇论文,一本小册子。多年来,单墫教授先后为十多家出版社完成了40余本书:《几何不等式》《趣味的图论问题》《覆盖》《棋盘上的数学》《组合数学的问题与方法》《趣味数论》《数学竞赛研究教程》《解析几何的技巧》《解题思路训练》《巧解应用题》《组合几何》等,并且主编了《奥数教程》(发行数百万套)、《数学奥林匹克题典》等。时值当下,80岁高龄的单墫教授仍然笔耕不辍,他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单谈数学”,与时俱进地将科普知识从纸质图书扩展到新媒体平台上。三年多来,他先后分享了一百多道数学问题。“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单墫教授希望年轻人都能够关心科普领域,并在这片土地上大显身手。
领队“数竞”为国争光
单墫教授的一项突出成就是在数学竞赛领域,他曾在1989年作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代表队副领队,1990年作为领队、主教练,率队参赛IMO,这两次参赛,均获总分第一,5名选手获得金牌,1名选手获得银牌。由于贡献卓著,单墫教授分别于1989年、1990年、1991年受到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表彰。IMO(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是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自1959年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办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参赛国家最多、同时也最具挑战性的数学赛事。我国首次参赛是在1985年,由于准备时间仓促且试题难度大,当年并未取得理想成绩。但是,不甘落后的中国“数竞”人积极总结经验、锐意进取,为此赛事倾注大量心血。据单墫教授回忆,1990年IMO的备赛过程就与五年前大不相同,大部分训练工作可以由基层完成,而国家集训队的重点已经由数学方面的训练转为如何选准6名队员与加强赛事心理训练。根据当时的安排,训练的第一阶段是在南京师范大学进行,校领导对这一工作极为重视。这一阶段是强化训练:每天上、下午都是课程,还布置习题晚上完成。每周至少一次测试,每次测试3个小时、4道题,难度不亚于IMO测试,时间则少得多。集训的24名选手只有四分之一能被选上,因而有一定的压力。在这样紧张的训练中仍能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过硬的数学功底,还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积极健康的心态。1959-2023年历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数量排行榜中,中国(177块)的金牌总数全球第一。能有今日的好成绩,乃需感念第一批竞赛教练和队员打下的坚实基础。
情系教育心怀桃李
单墫教授曾谦卑地说:“我虽从事数学教育多年,但从未研究过数学教育。”可是,他却边讲授着中小学的数学竞赛,边培育着数学教育的首批博士。曹一鸣、喻平、王光明、李祎、韩龙淑、杨骞等当今在数学教育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都曾追随于他。
提及如何培养优秀学子时,单墫教授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该怎么做”,而是“老师该是什么样的”。他说:“作为一位教师,你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所以严格要求自己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师要不断学习,要多看书,提高自己的修养。”他也始终坚持着看书的习惯。他还认为做研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任由思想“随波逐流”。
对于“该怎么做”,他认为:“数学是思维的学科。虽然也有其他学科或其他方式可以培养人的思维,但在深度、广度、系统性等方面,是与数学无法相比的。”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还强调了建立数学学科教育标准的必要性。他认为,教育应该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能指引教学的方向。比如,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既要有数学,也要有语文,学好这些就是素质教育。
在谈论上述问题时,单墫教授的语言朴实,经常使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讲述教学中的问题。“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与单墫教授的访谈,让我们既能“仰望星空”,亦可“脚踏实地”。
年少时的兴趣爱好演化为毕生的追求他的脚步从未停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投身科研,服务社会领队“数竞”,为国争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向这位数学传播、普及和数学竞赛专家表达崇高敬意!
单墫,1943年生,我国著名数学传播、普及和数学竞赛专家。1964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数学系,198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我国首批18名博士之一),1989年起,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他长期从事数论及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科带头人。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来 源 | 数科院 |
整 理 | 张乐佳 |
编 辑 | 赵明洁 |
审 核 | 徐 雯 杨鸿飞 李 敏 |
▼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