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师大推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师范大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文底蕴、厚生品格、创新素养、自主发展的一流本科人才,以一流担当、一流业绩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以党的领导为保证,坚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
强化政治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南京师范大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坚守教育报国初心,担当教育强国使命。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做到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重大事项书记校长定期会商,重点工作领导班子每周碰头,重要进展适当范围及时通报。完善二级学院和二级党组织议事决策制度,坚持将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等荣誉,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个、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3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
胸怀“国之大者”,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南京师范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把“厚生育才”战略写入学校章程。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将“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厚生育才,培育时代新人”摆在未来五年重点工作的首位。坚持“五育”并举,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抢抓“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机遇,扎实推动“四新”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数字教育生态系统,探索创新智能化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和国家战略急需人才。扛起教育强国使命,强化师范特色,实施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卓越教师培育计划,努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加强制度保障,切实提升治理效能。南京师范大学全面推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不断优化“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将制度建设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部署“人才培养创新工程”,提出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扎实推进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制定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方案、推进“五育”并举实施意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系列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发挥考核评价工作的导向作用,完善部门、学院整体考评体系,出台教学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权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树立本科教育核心地位
准确把握大学之本,树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南京师范大学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实施理想信念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一流专业建设、优质课程建设、教书育人能力提升、学风与学习质量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合作育人等人才培养“八大工程”,构建具有南师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大会,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分析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挑战、问题差距,对标新要求、凝聚新共识,为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奠定思想基础。形成书记校长主抓本科教育工作,职能部门协调统筹资源,学院落实执行的工作机制。校领导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和学术期刊上发表本科教育主题文章85篇。
统筹推进“三全育人”,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南京师范大学构建“333”思政工作体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施“厚生领航”计划,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党政领导干部任学生领航导师、本科生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9次荣获优秀组织奖。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江苏“最美大学生”、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7人次。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南京师范大学落实“五育”并举要求,探索具有南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瞄准“高精尖缺”领域,深入推进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卓越拔尖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生物科学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近五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7项。累计为国家培养了50多万名人才,走出两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教师、奥运冠军等一大批优秀校友。
以教育强国为使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牢记教育报国初心使命,打造一流教师教育。南京师范大学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重大战略任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传承“寓师范于大学”的理念,依托优势学科和一流专业办一流师范,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台《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整体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扩大师范生培养规模,近年平均增幅达16.85%。推进复合型本硕贯通高水平中学教师培养工作,探索师范生贯通培养新机制。加强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资培训,入选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基地。与地方政府开展联合办学,共建3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十所“双一流”师范大学之一,牵头实施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
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南京师范大学主动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系统设计,择优选拔,创新培养,强化保障。以“立德树人引航、优势学科引领、名家大师引导、改革创新引路”为建设思路,推动建设生物科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地理科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3个江苏省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并以此为带动,发挥文理学科专业优势,面向基础学科理论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性人才,形成了国—省—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南京师范大学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响应行业需求和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和探索,稳步推进并逐步完善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科学把握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育人机制。与南瑞集团共建的南瑞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获批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在大健康产业、储能产业、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等领域主动对接产业链,深化校企合作,丰富产教融合成果。参与完成的“五年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江苏实践”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K12技术与工程教育”获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
今天的中国,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今天的南师,必将和时代同步,努力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
担负第一职责,打造一流师范。南师将始终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教师教育改革共同体建设,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涌现更多的人民教育家和“大先生”,更好支撑江苏基础教育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支持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扎根中国大地,展现一流担当。南师将矢志建设一流教育学科,在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上实现大突破:服务国家教育决策,在构建教育治理新格局、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上体现大担当;集中学科资源和人才队伍,在国家统编教材、课程标准等领域上贡献大成果;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在中国教育方案的全球推广中展现大作为。
直面时代变革,建设一流大学。南师将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推进交叉融合创新,打造一流高峰学科,追求世界一流学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激励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培养一流时代新人,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胸怀国之大者,作出一流贡献。南师将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交叉融合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对“强富美高”进行嵌入式答题,寻求在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中的系统性贡献。把学术成果写在中国大地上、写在江苏山水间,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主动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洪流,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往期推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来 源 | 新华社 |
编 辑 | 叶朋彬 |
审 核 | 徐 雯 杨鸿飞 李 敏 |
▼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