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才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 南师这场研讨会给出哪些“更优解”?

砥砺前行的 南京师范大学 2024-05-02



3月24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由省委人才办主办、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的“人才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召开。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科资深教授洪银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崔铁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江苏百炼实验室主任陈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高文书,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俞凯,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紫金山人才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曹劲松,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成斌,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罗逾兰等人才研究知名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和省内党政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领域70余位领导专家参加会议。研讨会由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叶绪江主持。


王成斌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南京师范大学以及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事业发展的领导、专家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基本办学情况,重点介绍了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近年来智库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结合本次会议主题,王成斌表示,围绕“人才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这一热点话题开展交流研讨,既是理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人才强省、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益之举。人才工作创新要聚焦人才发展现代化支撑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探索建设“2+N”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的实现路径,推动人才链支撑“四链”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同时开发和编制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新能源汽车、细胞治疗药物等产业图谱与人才地图,为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会专家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要求,从深化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改革等方面展开热议。


洪银兴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重大理论创新,需要对其内涵和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反映生产力的新性质、新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要以发展新科技、新能源、数字经济新赛道为重点,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中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是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尤其要在发挥科技企业家作用,以创新高地建设人才高地,建立全国统一人才大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一个地区的人才发展水平对新质生产力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努力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构筑集聚创新人才的环境,让高端专业人才的流动和集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常态。


崔铁军表示,不断攻关高精尖技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每个科技工作者都责无旁贷。他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指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工程,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国内的广泛认可和重视。要明确人才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从完善培育机制、激励担当作为、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管理、使用、评价、激励、流动机制,为人才发展创造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真正让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同频共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人才动能。


陈光指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如何在基础研究周期长、产出不确定等发展规律下探索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使用与评价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江苏在2024年的“新春第一会”聚焦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文章,体现了对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并进的高度重视。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跨越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之间的“死亡谷”,通过做强人才链引领和支撑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建设江苏的“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标杆。


高文书指出,强调新质生产力相较传统生产力更显创新性、更具数字化、更富跨越性、更重高质量。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依靠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作为知识和技术进步的载体,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前提条件。当前我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还存在相当大的人才缺口,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系统培养、吸引、留住、用好大量优秀人才,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源总量、结构和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俞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强化有组织的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校是科技创新突破的重要策源地,而企业则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发动机,需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畅通联络和有效协同。要多措并举建立高水平人才从大学、科研院所到企业之间的双向流通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推动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曹劲松表示,高成长企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生力军,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生长极。高成长企业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资源,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和战略支撑力。围绕探索产业人才清单体系,构建人才发展平台体系,完善人才激励保障体系等方面,探索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成长企业人才发展路径,创新引培机制、转化机制、服务机制、协同机制等,构建高成长企业高效的人才供给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研讨会上,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生发布年度研究成果“工业机器人产业图谱与人才地图”。


此次研讨会是继江苏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之后开展的学习研讨活动。与会专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家一致认为,今后要紧紧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要求,深化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改革,持续精准发力推进人才强省建设。要在人才引进、产才融合、服务项目等方面不断发力,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在构建高活力创新生态、实施高效能聚才行动、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和提供高品质服务保障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往期推荐:






春天的温柔,长满玉兰枝头


南京师范大学2024年研考分数线公布!


群星闪耀!校长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展示(第一辑)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来   源

党委宣传部

编   辑

徐   雯

审   核

曹晋婷 杨鸿飞 李   敏



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