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这位川科学子参加国省级比赛,拿奖到手软!

编 者 按

青春的底色是奋斗,也是青年人的底色,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挑战,都处在独特的时代浪潮中。“川科学子故事”专题持续报道我校优秀学子的先进事迹,广大川科青年学子都应以他们为榜样,蓄意进取、厚积薄发、笃行致远、惟实励新,以奋进之姿,圆青春之梦。



“我们作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我们将脚踏实地,技能报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投身于伟大事业中!”这是我校人工智能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21级1班陈浩在生活中时常告诫自己的话。

陈浩

在读大学的两年时间里,他参加了许多国家级、省级项目比赛,获得了二十三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川科院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铜奖;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眉山选拔赛中荣获优秀奖;第八届台达杯国际高校绿色智造大赛华西赛区三等奖;第八届中国国籍“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中荣获二等奖;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在“五四表彰大会”中荣获“青年五四奖章”;在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行杯”人工智能赛项中荣获一等奖;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在第二届川渝大学生作品设计应用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二十四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寻找热爱之事,成为想成为的人

陈浩说“我从小就喜欢看变形金刚,看到机器人玩具就想买回家拼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陈浩越发觉得我国对自动化行业人才的需求,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人口红利却减弱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机器换人”也逐渐变成了工业制造的一种趋势,陈浩选择在川科开始他工业机器人的梦想。在川科,人工智能学院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使用项目式教学,并且还包含“3D打印”“PLC”等创新型课程。让陈浩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到这里学习:“我一开始以为学习这个专业会是天天面对那一群设备,或者是面向电脑屏幕敲着枯燥的编程,但是我们学校开设的课程具有很高的前沿性,这些课程让我们在探索和创新中学习,瞬间打破我的刻板印象。”

工业机器人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专业,夯实基础是这门课的重中之重。自2021年入校以来陈浩便自主学习UG、人工智能框架、C语言、物联网技术、phton、robotstudio等基础知识。并在课余时间结合所学的知识带领团队研发了智慧园艺灌溉系统的更新迭代、基于5G技术的智慧泊车系统、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机械手臂等三个项目。还参与研究了基于 CNN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垃圾分类与捡炼设备的创新与设计、无人机空气质量检测平台、智慧城市路灯预警系统工作、智慧大棚、写字机器人等五个项目。守得住寂寞,才能耐得住繁华,陈浩在一次次缓慢的实验进度中,在无数篇科研论文中,不断摔倒又爬起来,终于取得多项科研的成功。

播撒知识的种子,绽科技之花

随着对这个专业的深入了解,陈浩越来越喜爱工业机器人这个专业,他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周围的人,让更多人的了解这个专业的趣味和前景。于是,他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陈浩通过了由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组织的3D打印讲师考核,并取得了3D打印趣味讲师证;还前往川大附小、芳草小学等学校为小朋友讲解3D打印的相关知识。

陈浩说:“我很荣幸也很兴奋,能把如此前沿的科技传授给这些小朋友。”他还受天府一小的邀请,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了他们的科技节,并且为他们展示了仿人型机器人以及3D打印技术的运行过程。这些志愿活动除了能激发小朋友对科学的兴趣,更是让他能以自身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服务。陈浩说“在青春赛道上,跨越山海奋力奔跑,绽放出最美的花朵。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静心做好眼前事,做科研的苦行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耀眼夺目的成绩后面是异常艰辛的努力。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会带给陈浩许多感悟和力量。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行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大赛。在赛前的那段时间陈浩和他的队友经常练习比赛项目到晚上12点,眼看比赛在即,他们项目的识别率一直上不来,而且相当不稳定,这意味着很可能在比赛时遭遇失败,将前期团队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临近比赛的一周,陈浩感到压力侵袭而来,只能整夜地完善识别率,心里似乎才能得到一丝坦荡。星光不问赶路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与全省21所高校40余支队伍同台竞技中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陈浩在这次比赛中将他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比赛中随机应变,他说:“当遇到突发状况,如何在巨大的压力和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处理好,就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成功的科学项目离不开团队合作。陈浩在大一有幸加入“创青春”工作室,“创青春”工作室的宗旨是用优秀教师,带领优秀学生,创造优质成果。主打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竞赛、全国机器人锦标赛、四川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赛等。陈浩在工作室做项目的时候,老师会用不同层次的思维为项目提供成熟的思路,有一次在《基于 CNN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垃圾分类与捡炼设备的创新与设计》这个项目中,李志老师就为他们的项目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并和他们一起设计了整个设备的外形。

创青春工作室的小伙伴每天与陈浩同进同出,经历了每个时刻的自黑自嘲、苦中作乐,也顶住了做实验久攻不破的烦躁。陈浩很开心也很感激能在工作室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参加比赛,一起做项目,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始终坚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真正的高手都懂得久久为功。当你保持足够的耐心,持续为一件事努力时,就总会拥有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收获。”

保持热爱,梦想是拿来实现的

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始终保持滴水石穿,持之以恒的韧劲。是陈浩自入学以来悟出的道理,也是他做科研的态度。他希望未来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下去,保持一种经常问自己的学习态度——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我的梦想是什么?一旦确定了,就坚持不懈地努力,笃定前行。他相信,终有一天,会与自己所求的目标不期而遇。陈浩一直很喜欢何炅老师说过的一段话:“其实,梦想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拿来是实现的,而是它就在远远的地方,一直提醒我可以去努力,可以去变成更好的人。”



THE END

编辑 | 杨清怡

审核 | 罗华丽、邹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