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个211、双一流大学研究生!这位川科学子超国家线30分上岸!

“当你感觉开始焦虑的时候,那就去做让你焦虑的事情!” 这句话虽然朴素,但是一直支撑着蒋镇州,他始终不敢相信,有一天他竟会以超过国家线30分的成绩上岸国家“211”大学。最终,蒋镇州还是以焦虑战胜了焦虑。


蒋镇州

现就读于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硕士研究生。曾于2015年就读于川科体育学院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健身行业相关工作。

  • 2023年考上石河子大学的体育学院攻读研究生

  • 曾获得2017年南京市大学生健身健美比赛男子70公斤级第六名

  • 2019年重庆DMS健身健美比赛70公斤级第七名

  • 考取美国国家运动委员会ACE认证教练执照

  •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认证教练执照

  •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健身教练等从业证书

01

从高职到研究生:跌到了谷底,才能站上高峰

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蒋镇州先后从事了健身教练,健身运营,健身教练专职培训等工作,在2018年,健身教培行业还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因此蒋镇州也在这个行业里发展得很好,他凭借着不断的的学习和对体育的热情,积极参加培训,准备为自己的创业梦“再添一把柴”。

可是命运总是要让你历经磨难,2020年的疫情爆发,教培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击,直到2022年,蒋镇州的创业梦终于被现实击得粉碎。创业未果,宝宝出生,家庭负担......他也因此停下来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如何才能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如何才能让自己专业知识得到更好的社会认可?作为父亲,如何给自己孩子树立一个能影响其成长的榜样?

蒋镇州知道,当时只有一个目标可以证明自己,那就是考上硕士研究生!

02

回溯川科的岁月:把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时间回到2015年蒋镇州在川科的日子,在川科的学习生活中,每一个体育学院的老师都让他印象深刻,对他也是非常的照顾。

蒋镇州就是在这里遇到了他的乒乓球老师,李俊霖——一位立志要在40岁之前考上博士的老师,蒋镇州说:“当时他随口说了一句,40岁之前要考个博。”也许就是这次的简短交谈在无形之中影响着蒋镇州的思想,为之后下定决心考研埋下了种子。

在川科,蒋镇州收获颇多,这是他初次踏入大学校园,也是他初次接触这个“小社会”,所幸,他在这里得到了老师的启蒙也收获了历练和友情。蒋镇州在大二的时候,第一次当了学校的代课老师,他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大一的学弟学妹们讲解运动解剖的理论知识,蒋镇州说:“那是我第一次站上讲台讲专业理论,印象非常深刻,也为我毕业后做教练,做培训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川科蒋镇州认识了好几个关系非常要好的兄弟朋友,大家见证了彼此的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结婚、生子、创业,他们当初踏入校园时那份淳朴和真诚的情谊,至今还保持着。


03

多年求学路:没有捷径,只有熟能生巧的坚持

从高职毕业到研究生考试,缺乏系统学习的蒋镇州对即将面临的研究生英语考试一筹莫展,但他在知道没有更好的方法,更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努力,唯有为自己、为孩子的信念和心中埋藏着的那份不甘而埋头学习。

回想备考的那一年,蒋镇州每天早上起床雷打不动的背英语单词,近十几年的考研英语真题,他反复的的刷了四遍。蒋镇州深知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课要非常重视,所以他尤其的重视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营养等知识,他将专业课知识整理了三百多页,从头到尾,反复看,反复背,历经240多天的奋斗,蒋镇州最终以总分超国家线30分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目标。

他不禁感叹:“这段经历真的会让自己铭记一生,自己都不禁感慨,原来我还可以!”

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

作为川科体院最早的一批学生,同样也是现在同学们的学长,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说:同学们,或许现在的你们有迷茫,有不甘,有后悔,但是也有希望,你们和川科相遇都是彼此选择的结果,既来之,则安之。现在的川科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我们的师资力量,绝对可以对大家的未来专业发展保驾护航,大家只需要沉下心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谋划自己的未来,不要让焦虑和迷茫缠绕自己,放心大胆的利用我们的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还是那句话,干就完了!


THE END

  编辑 | 卢苗、杨清怡   责任编辑 | 罗华丽

审核 | 邹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