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健:百年兰州大学的法科基因 | 中法评 · 影像

王健 中国法律评论 2024-02-05



兰大校史以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之设立为其起点,历法政专门学校而成为今日多科大学。尽管兰大以理化地质和敦煌研究蜚声中外,但这丝毫不影响百年兰大之最初二十年,完全由法政之学写就的事实。换言之,在兰大兴学史上,法科具有基因意义。




本期影像题为《百年兰州大学的法科基因》,由西北政法大学王健教授撰文并供图。首发于《中国法律评论》2022年第4期影像栏目(第176—181页)购刊收藏,请戳这里。



兰州自西汉建制,始称“金城”,隋改称兰州。


清代西北边徼多事,为节制三秦,怀柔西域,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出于地缘战略考虑加意开发。


陕甘总督左宗棠在萃英门创设甘肃贡院,陕甘总督升允建造黄河铁桥和举办新政各事,开甘省现代风气之渐,现代法学教育于此萌生,并随时代发展演变。


甘肃贡院全景





甘肃官立法政学堂

(1909-1913年)




1889年兰州府发审局附设学吏局培训地方候补官吏。1900年陕甘总督魏光焘改学吏局为学律馆(又名法官养成所),培养法律行政人员。1903年改学律馆为课吏馆。1906年清廷通令各省开办法政学堂。次年署臬司白迂道将课吏馆改为法政馆(又称法政讲习所),聘用提调教员,招考正佐各班,讲求中外法政纲要,一年毕业。


在立宪修律和设立各级审判厅时代驱动下,1908年11月升允以“甘省地处边陬,吏才素乏”,而“预备立宪,凡在官绅皆有责,自应力图进步,冀获通才”为由奏设法政学堂。


1909年初依学部令正式成立甘肃官立法政学堂,提学使王新祯迁设学堂于兰州城内西大街,学堂设法律、政治两科,分官绅两班,两至三学期毕业。时有教员王家彦讲授律例、宪法,程宗伊授民法、行政,王国柱授民诉、经济学、政治学,赵毓岳授国际法、刑法、监狱学,后三人均为留日法科毕业生。学科不分难易,时间亦无多寡,教员平均分任,学业考核,学生各录试题以归,辄三五日始交卷。


1913年7月学堂结束时,先后招生368名,毕业188名。


宣统元年(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学生修业成绩单存根


宣统元年(1909)《甘肃教育官报》记载的学堂概况


宣统二年(1910年)甘肃法政学堂颁发的修业文凭


宣统二年(1910年)甘肃法政学堂颁发的毕业文凭




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1913—1928年)




1912年冬,湖南籍马邻翼任甘肃教育司长,委任随同来兰的蔡大愚为法政学堂教务主任、校长。蔡大愚勇于任事,悉心筹划,剔除积弊,多方延聘教师,严格施教。


1913年7月,将学堂改组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移校舍于萃英门旧贡院;努力扩大教学空间,筹划增加办学经费,广招教员;先后制订了有关教师、考试、操场、斋舍、阅览等一系列校规;组建体育团和校友会;课程大抵按教部规定设置,正科和法律预科开设课程较为完整。


师资最多时达35人,多有留日法科背景,如王道昌、林钟蕃、黄芝瑞、周秉钧等;或是毕业于北京、四川、湖南、湖北等省法政学堂,如彭立本、胡镜清、水梓、王延玙、万宗周、钟形、王鑫润、谢邦樟、赵学普、杨希光、陈大鑪等。


学校重视实习,与甘肃高等审检两厅建立对口实习关系。学校经常组织谈话会、辩论会、模拟会议、模拟法庭等活动,1921年创办了《法政周刊》以“练习学识”为宗旨。


由于办学认真,学校屡获教育部资质认定,曾于1918年获全国办学成就乙等奖励。1917年蔡大愚因宣传民主进步思想而受到当局排挤,被迫离开兰州。之后施国祯、赵元贞、沙明远、杨集瀛等先后任法校校长。施国祯,甘肃皋兰人,清末附生,1903—1907年就读于甘肃高等学堂,1913年选派到京师法政学堂深造。


法校办学凡15年,招生总计632名,实际毕业433名,毕业生多来自本省,毕业后大多从事当地司法和律师。法校于1928年2月结束。


蔡大愚(1874—约1945年),字冰吾,回族,四川成都人,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后历任四川嘉定中学教务长、上海公学教员,创办北京清真第五小学。1913年7月至1917年11月任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教授行政法、国际法等课程。


1914年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别科至公堂前合影


1920年甘肃教育厅对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训令


1923年法律系本科第二班第一学年成绩表


俯瞰黄河对岸铁桥右侧的法政专门学校(1925年)





兰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系

(1928—1949年)




经过两年多筹备,1928年2月在法校基础上正式成立兰州中山大学,1930年改名甘肃大学,1931年又改名省立甘肃学院,1944年3月学院由省立改为国立,1946年3月改名国立兰州大学。直到1949年停办前,法律系一直存在。


改大学后首任法律系主任冯济,山西人,山西大学法学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也是学校第一位留学欧美的教师,讲授英文、英国法、罗马法、物权、刑法分则。教授有冯致祥、谢斌、施国祯、王维屏、邓春膏、杨集瀛等。


不过三十年代法律系招生并不连续,实际上只是1928年和1935年招收过两届31名学生,1936年后因扩充教育系而未再招生。1940年因甘肃高等法院函请学校希望早日恢复法律系招生才有继续招生。


设为国立大学后,兰大设文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兽医学院,法学院下设法律学系和司法组、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和银行会计系。李镜湖教授、陈慨勤教授先后任法学院院长,兼任法律系主任。时法律系师资阵容颇强。李镜湖,天津北洋大学毕业,曾在朝阳大学任教。在他邀请下,吴文瀚于1943年到甘肃学院任教,教授民法、刑法、罗马法、财经法规等课。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法律系停办。1952年院系调整时文学院与法学院合并为文法学院,下设经济系、银行会计系。吴文瀚于1958年调离兰大,先后在甘肃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和西北师范学院任教,直到复办法律系后重返兰大。


1946年甘肃学院法律系学生


国立兰州大学时期校门


吴文瀚(1910—2004年),天津人,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1943年到兰州,先后在甘肃学院、兰州大学、甘肃财经学院、甘肃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任教,为恢复和发展兰大法律系作出重要贡献,代表作《罗马法》《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适度分离研究》等。


1946年3月国立甘肃学院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后法学院印章





兰州大学复办法律系

(1983年至今)




改革开放后,兰大法科从经济系设法律教研室和举办法律夜大起步。尽管1980年学校就曾讨论开设法律专业,但直到1983年年底学校才正式决定成立法律系。


1984年起,吴文瀚任法律系主任,支撑和引导法律系之后20年的发展,成为兰大法科最具代表性人物和甘肃法学界的一面旗帜。法律系很快汇聚起一支颇有实力和特色的师资队伍。1986年获批经济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以前的西南政法、1993年以前的西北政法,招收培养经济法专业研究生,均以兰大作为申请硕士学位的一个选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孔雀东南飞”的大背景下,兰大法科人才流失严重,在逆境中艰难探索、曲折前行。2003年法律系改设法学院。2022年法学院利用国家特许政策成功设立了法学博士学位点,填补了甘肃省法学博士点空白。


1984年兰州大学法律系复办成立大会


1987年兰州大学法律系部分教师合影


1988年6月兰大法律系复办后首届毕业生


西南政法学院经济法学1985级硕士研究生来兰大法律系答辩后留影。后排右起:戴大奎教授(西政)、韩天森教授(西政)、吴文翰教授、陈志刚教授、李功国教授;前排左起:孙效敏、李冰、王冬青、解君、莫志成、卢代富


兰大颁发给西南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研究生解君的硕士学位证书


1990年代王利明教授在兰大法律系作学术报告


法律系庆祝恢复建系十周年座谈会


贡院中心建筑“至公堂”保留至今(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见证了兰大法科兴学经过


兰大校史以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之设立为其起点,历法政专门学校而成为今日多科大学。尽管兰大以理化地质和敦煌研究蜚声中外,但这丝毫不影响百年兰大之最初二十年,完全由法政之学写就的事实。换言之,在兰大兴学史上,法科具有基因意义。


改革开放后,甘肃已先后发展出甘肃政法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以及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等法学专业机构,然而在此之前,兰大的法学教育是整个甘肃法学教育的唯一代表,是清末以降甘肃、青海、宁夏内陆腹地讲求法政之学、培植现代法治人才的渊薮。


兰大法科若要走向未来,就必须珍重和总结好这段历史。在昌明法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兰大不仅要传扬萃英文化,更要讲好法政故事。


  • 兰州大学法学院迟方旭、刘光华、康建胜提供了珍贵图文资料,西南政法大学卢代富提供了解君的学位证书和有关信息,感谢解君允许使用他的学位证图片,特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点图即可购刊包邮





《中国法律评论》

基 本 信 息

定价:408.00元

出版:法律出版社

期刊号:CN10-1210/D

出版时间:2022年

册数:全年6册装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2022年《中国法律评论》(全六册)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刊包邮~



中国法律评论

我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国家A类学术期刊,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我刊秉持“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立足于大中华,聚焦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检视法治缺失与冲突,阐释法律思想,弘扬法律精神,凝聚法律智慧,研拟治理策略,为建设法治中国服务,为提升法治效能服务,为繁荣法学服务。



《中国法律评论》唯一投稿邮箱:

chinalawreview@lawpress.com.cn

中法评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

stonetung@qq.com


刊号:CN10-1210/D.

订刊电话:010-83938198

订刊传真:010-8393821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王健:百年兰州大学的法科基因 | 中法评 · 影像

王健 中国法律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