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彭春——近代国际人权舞台上的中国人|中法评 · 影像
2023年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的基本法之一,也是人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时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的中国代表张彭春,是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也是起草委员会中唯一能代表亚洲立场的起草人。联合国评价他对宣言的贡献:“他通过采用儒家学说的各种理论使不同思想派别达成妥协,从而能够向其他代表解释中国的人权观念并在辩论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了很多僵局。”
本期影像《张彭春:近代国际人权舞台上的中国人》用图文记述了张彭春的人生经历和主要贡献,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化国宇撰文整理。首发于《中国法律评论》2023年第6期影像栏目(第191—196页)。
张彭春,又名蓬春,字仲述,1892年4月22日生于天津,是南开大学创始校长张伯苓的胞弟,中国教育家、外交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导演。
张彭春的父亲名为张久庵。张久庵博学多才,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弹奏琵琶,被当地人誉为“琵琶张”。张彭春7岁左右进入私塾读书,12岁成为兄长张伯苓与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创办的“私立敬业中学堂”(南开中学的前身)的第一届学生。1908年夏,张彭春同梅贻琦、喻传鉴、王正钧、曹鸿藻、金邦正等33人毕业于南开中学,同年秋考入保定高等学堂。
留学美国时的张彭春
张久庵祖孙三代合影,后排左为张伯苓,后排右为张彭春
1910年,张彭春以第十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学校前身的“游美学务处”第二批“庚子赔款”留美生,进入克拉克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哲学。9月启程,同行有竺可桢、胡适、赵元任、钱崇树、胡明复等71人。
1913年,张彭春获得克拉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1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和教育学硕士学位;1919年6月,再次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4月,博士论文《从教育入手使中国现代化》答辩通过;1924年1月,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张彭春(前排左一)在哥伦比亚大学与同学的合影
1917年,北京清华学校编《游美同学录》中张彭春档案影印
尽管张彭春在美国学习的专业是教育和哲学,但在课余,他用了相当多的时间钻研欧美的戏剧理论和编导艺术。他极为推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说,正是易卜生,才使他这个学哲学的年轻人爱戏剧胜于爱哲学。1915年,他创作英文剧本《外侮》《灰衣人》《醒》。其中,《灰衣人》发表于《留美青年》。《外侮》《醒》为讽刺袁世凯政府签署“二十一条”而作。
1916年夏,张彭春回国,任南开学校专门部主任。同年8月,被推选为南开新剧团副团长和首任导演。1918年10月,他指导演出自编话剧《新村正》,成功地运用西方现代话剧的技巧,成为南开新剧团的转折点,可称为天津“五四运动”的前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彭春投身于南开的新剧活动,富有远见地选择一批外国名著,并把它们搬上舞台,如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南开新剧团在张彭春的带领下,培养和影响了一批有才华的著名演员和著名戏剧家,曹禺就是其中之一。
1920年秋,国内发生灾荒,在美读博的张彭春与导演洪深,将中国古典长诗《木兰诗》改编成英文话剧,于1921年2月在纽约百老汇义演,为国内灾民募捐。《纽约时报》还进行了报道。人权学者哈佛大学玛丽·安·格林顿(Mary Ann Glendon)在其书中玩笑却不无认真地指出,将木兰这个替父从军的故事最早介绍到美国的是张彭春,而不是迪士尼公司。图为哈佛大学收藏的《木兰》话剧节目单
1935年张彭春(左)指导曹禺(右)在天津出演《财狂》的剧照
张彭春为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9年,南开大学成立前期,张彭春出任筹备课主任,统领大学筹备,他亲自起草《南开大学计划书》作为筹建南开大学的蓝图和募款的依据,其中详定了校舍规划、学科设置和课程等,因此被张伯苓赞为“创立南大的计划人”。
1923年9月,他被借调入清华学校任教务长兼新课程委员会委员长,在筹建清华大学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清华应成为“一造就中国领袖人才之试验学校”的纲领,为清华明确了学校的培养任务和目标;纠正清华办学思路中重西方,轻传统的弊端,对清华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减少讲课时间、选课自由、改善国文教学、强调中西文化知识并重等;主持制订了《清华大学之工作及组织纲要》,确定了清华大学的组织单位、筹备工作次序等计划。
1925年4月,清华学校组成大学临时校务会议,张彭春当选为会议副主席。不久,清华正式组成新校务会议,张彭春当选为旧制部主任兼大学普通部主任。清华开始由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大学过渡。
1923年清华学校职员的合影:前排左四为教务长张彭春,前排左五为校长曹云祥
1923-1925年张彭春日记前两页书影,他自己定名为《日程草案》,记载了其担任清华教务长期间的具体工作,也包括不少有关教育的目的、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怎样办大学等思考
张彭春受聘担任清华教务长不久,1923年次女诞生。张彭春十分崇拜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因此便取其诗集《新月集》中的“新月”作为二女儿张新月的名字。此时,正逢与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人组织文学社,便又将“新月”二字为文学社命名,自此诞生了著名的新月社。
1924年,泰戈尔访华。为庆祝泰戈尔64岁诞辰,张彭春为新月社导演了泰戈尔的二幕话剧《齐德拉》,由梁思成绘制布景,林徽因扮演女主角齐德拉,徐志摩扮演爱神玛达那。鲁迅、梅兰芳等人都去观看。事后,徐志摩总结道:“我们几个朋友只是一般的空热心,真在行人可说是绝无仅有——只有张仲述(彭春)一个。”
1924年泰戈尔在清华档案馆,左起张彭春、徐志摩、张歆海、泰戈尔、曹云祥、辜鸿铭
1929年12月,张彭春受邀赴美讲学,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等,主要讲授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艺术。
1930年1月,他在华盛顿与梅兰芳会面,并协助梅剧团在美演出,任剧团总顾问和总导演,他按照西方话剧的形式对京剧进行了改良,并向美国观众宣传和介绍中国京剧艺术,使美国观众能够欣赏这种陌生的戏曲。梅兰芳的演出大获成功。梅兰芳称他是京戏“大行家”。
1935年2月,张彭春应国民政府外交部和梅兰芳邀请,陪同赴苏联演出,再次出任总导演,并与苏联著名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会晤。
1930年梅兰芳访美受到华侨的热烈欢迎(前排右三为张彭春,右一为梅兰芳)
1935年梅兰芳(前右二)同张彭春(后右一)与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剧作家特列杰亚考夫合影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彭春应国民政府聘任前往英美等国宣传中国抗战,以争取外援。
在英国,张彭春于1937年9月参加伦敦自由教会主政者举行的会议并谴责日军轰炸天津的恶行,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积极援助中国抗战。1938年3月,他撰写文章在英国皇家研究院出版的《国际事务》上发表,扩大了中国抗战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在北美,张彭春积极到美国、加拿大各大城市演讲及为抗战募捐,并在美国华盛顿发起组织“不参加日本侵略行动委员会”,游说美国国会通过“对日经济制裁案”。他于1940年调入国民政府外交部,出任驻外使节,5月,被任命为驻土耳其公使,1942年5月,被任命为驻智利大使。
1946年1月,联合国大会第一届会议在伦敦召开,张彭春作为中国四位正式代表之一出席会议。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常任代表。
1946年1月在第一届经社理事会开幕式上,张彭春做了名为《新的忠诚》(New Loyalty)的发言,对理事会这一特别重要的机构的成立表示了欣喜与期待,希望能够通过国际间建设性的合作培养国家间的互信与互助。
2月7日,张彭春以中国代表的身份提出召开“国际卫生大会”及创立“世界卫生组织”的议案,并同时在经社理事会发表《向细菌宣战》的演讲,指出这项议案是一份向世界范围内疾病和瘟疫的宣战书。他呼吁:“细菌的传播不受国界的限制,在这场战斗中各国应当抛弃傲慢与偏见,通过国际合作来打赢这场战争。”张彭春是世界卫生组织最初的倡导者和创建人之一。
1946年1月10日,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伦敦中央大厅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第一届会议,图中第二排桌自左二至左四分别是张彭春、钱泰、傅秉常
在联合国大会第一届会议结束后,他去纽约继续工作,并常驻联合国:1946年12月张彭春任签署《联合国麻醉剂草约章程》中国全权代表;1947年5月与吴南如共同成为签署《国际难民机构章程》中国全权代表以及筹备委员会代表;1947年8月,与王世杰、顾维钧、蒋廷黻、刘锴共同担任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中国首席代表;1947年11月任签署《修订禁止贩卖妇女和儿童公约议定书》和《修订禁止传播和贩运淫秽出版物公约议定书》中国特命全权代表。
1947年7月23日,张彭春作为中国代表出席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五届会议
1947年11月12日,张彭春(右一)在联合国签署《修订禁止贩卖妇女和儿童公约议定书》和《修订禁止传播和贩运淫秽出版物公约议定书》
他还以联合国代表身份访问各国,并参加经社理事会各项会议。在各项国际人权、国际人道会议中,以中国代表的身份阐述立场,发出中国的声音。他相继参加联合国社会慈善文化小组委员会,出席国际新闻自由会议,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中国代表、人权委员会及《世界人权宣言》起草委员会副主席等。
张彭春全程参加了《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并且是其中贡献最为卓越的人物之一。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届会议上,《世界人权宣言》获得通过。法国代表回忆张彭春的贡献时说:全靠他用适当的字句,摒除障碍,《世界人权宣言》才得以顺利通过。1952年,张彭春因心脏病恶化退休,在美国新泽西养病,1957年因心脏病发去世,时年65岁。
1947年6月9日,人权委员会《世界人权宣言》起草委员会(时称国际人权法案起草委员会)第一届会议在纽约举行,图中左三为张彭春
1947年6月9日,在人权委员会《世界人权宣言》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张彭春向人权委员会主席罗斯福夫人(Anna Eleanor Roosevelt)致意
1947年11月5日,张彭春出席联合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和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会议时,在联合国主持中文广播电台节目
1949年6月7日,张彭春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在代表休息室为联合国总部的“你与人权”电视节目进行排练
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张彭春的外交活动为中国争取了广泛的国际舆论支持与同情,为争取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和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他在联合国任职期间,不仅是《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还始终关注慈善、卫生、女权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为改善世界范围内的人权状况而努力不懈。他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权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一位爱国者,一位优秀的外交家,也是一位真正的国际人权活动家。
特别鸣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化国宇老师提供的图文资料。
《中国法律评论》
基 本 信 息
定价:408.00元
出版:法律出版社
期刊号:CN10-1210/D
出版时间:2023年
册数:全年6册装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中国法律评论
我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国家A类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我刊秉持“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立足于大中华,聚焦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检视法治缺失与冲突,阐释法律思想,弘扬法律精神,凝聚法律智慧,研拟治理策略,为建设法治中国服务,为提升法治效能服务,为繁荣法学服务。
《中国法律评论》投稿邮箱:
chinalawreview@lawpress.com.cn
中法评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
stonetung@qq.com
刊号:CN10-1210/D.
订刊电话:010-83938198
订刊传真:010-8393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