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系统耦合

宣勇 教育管理杂志社 2023-08-28


作者简介:宣勇,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引用本文:宣勇.“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系统耦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4):10-12.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依据我们过往的访谈与研究,在现实中,党委书记与大学校长的关系呈现三种状态。第一种是和谐协调的。国内有很多很好的案例,是党政关系协调的榜样与典范,但这样的比例并不高。第二种是消极谦让的。为了维护班子的团结,避免争执以求同存异,但这种“存异”往往是以牺牲学校发展机遇和放弃作重大决策为代价换来所谓的一团“和气”,这种状况比较普遍。第三种是矛盾冲突的。比例虽不高,但也时常发生一些极端的事例,引发媒体、公众的关注和对高校领导体制的质疑。对于第二、第三种情况,我们团队曾于2018年对788所本科院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问及“部分大学存在党政关系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时,60.8%的书记、72.2%的校长认为是“职责边界不清晰”;53.2%的书记、55.6%的校长认为是“治校理念与工作方法不一致”;33.6%的书记、50%的校长认为是 “制度框架的先天性缺陷”;37.6%的书记、27.8%的校长认为是“沟通障碍”。


  可见,其中最集中的一条原因是“职责边界不清晰”,这意味着对于同一制度的理解有着很大的自由空间,事实也证明如此,在同样的体制之下演绎出了截然不同的党政关系的现实状态。这说明正确把握和理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很有必要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当中来思考如何提升大学的领导力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当下的理论和实践上,需要回答好“党委如何领导”与“校长如何负责”这两个基本问题。

一、党委如何领导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领导学的视角来思考。领导学从管理学、行政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有两大标志:一个是决策和执行相分离,另一个是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现在智库之所以受追捧,就在于它能通过系统的、深入的、持久的研究给决策提供科学化的依据。领导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领导价值的确立;第二是领导职责的明晰与履行;第三是领导环境的营造。
  高校党委如何领导,首先要解决为什么领导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确立党委的领导价值问题,就是为了党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国家需要的教育。其次,明晰党委领导的职责主要是什么。从领导学的角度看,职责包含三条:明确愿景、带领变革、整合队伍。就办大学而言,一是学校的定位与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大学的同质化。这说明我们高校党委在这个问题上的深入思考和谋划有待加强。二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党委要重视改善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完善制度体系,依法治校,实现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高内部的治理效能。三是干部队伍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党管人才、党管干部。最后,任何领导行为要想更好地得到履行,必须重视领导环境的营造。大学领导环境的营造,重在三个方面。一是抓好宣传与思想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二是校园文化的营造。大学是个文化机构,办大学就是办氛围,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的影响力是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三是作为党委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组织的外部关系,注重政产学研等社会合作,关注党和政府对大学的要求,关注社会关切,关注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社会、校友的力量来支持学校的发展与壮大。

二、校长如何负责

 
  就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而言,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大学的外部治理,关乎政府、市场、社会和大学之间的关系,表达为政府宏观引导,大学自主办学,市场竞争配置,社会第三方评价支持的多主体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二是大学的内部治理,关乎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之间的一个关系。从管制到治理,实际上是决策方式的变化,让更多利益相关者来参与决策,让公共利益最大化,所以治理是在决策方式上作了更多的变化,更符合科学规律,更加民主。但是决策之后还是要执行,“管办评”分离,重点在“办”,最终还是需要以校长为首的行政团队来落实执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体现在“校长负责”的成效上。好的决策如果没有执行的成效,没有校长来负责执行落实,仍是空中楼阁。故校长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校长对谁负责、如何让校长负责、让校长如何负责是当下必须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要回答好这三个问题,关键是要确立校长的角色定位。现在领导体制下出现的问题,实质上是校长在角色定位上出了问题。校长的角色定位何以重要,因为大学校长角色是多重的,难处在于大学利益相关者对其不同角色的期待,在于校长多重角色扮演的内在冲突。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克尔认为多元化巨型大学校长是“领导者、教育家、创新者、教导者、掌权人、信息灵通人士,又是官员、管理人、继承人、寻求一致的人、劝说者、瓶颈口”。要化解校长角色之难,就要回归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校长职责规定,回归到中国特色大学治理结构中的角色定位。
  对大学校长角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成为政治家和教育家。大学校长是党委决策与行政执行的重要纽带,是党委决策的重要提案者,是决策执行的组织者;同时,作为大学法人的校长也是大学组织与政府、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是大学的社会形象代表,是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交互的重要结点,是内部各种利益的整合中心,是市场竞争中的参与者。如何来统一这样的校长角色,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当中的校长角色得到一些启示。
  我国大学校长角色经历过五种演变,大致是1898—1911年可称崇尚西学的职官,1912—1949年是学者出身的教育家,1949—1976年称政治工作者,1977—1989年称学术专家,直到1989年后要求成为政治家与教育家。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校长角色也历经四次演变,最早的时候是董事会控制下的牧师,工业转型时期是学者型的教育改革家,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是多元利益的协调者,到现在的普及化阶段是善于经营的首席执行官。我们还研究了美国大学校长的招聘信息以及美国大学章程当中对校长的职责要求,发现美国大学校长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的职责是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的执行官。
  从历史与国际经验中可以得到启发的是,在当下我国大学领导的体制中,“党委领导”强调的是集体决策,对办学治校负责;“校长负责”强调的是执行党委的决策,校长应该是党委决策的执行者,对党委的决策执行负责,这是我国大学校长未来需要强化的一个角色。要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大学校长作为决策执行者的素养和能力应该提出大学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大学校长必须要转型,需要从学者型转向管理型,从自身的学科专业背景中走出来,更多地掌握现代管理和高等教育的基本知识,把握高等教育规律。这既是发挥我国大学制度优势的关键所在,也符合管理思想史和高等教育管理史的变迁逻辑。

三、系统耦合:构建“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新格局


  “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党委书记是班长,更多是从宏观层面、制度层面思考问题,要善于听取与吸收校长及班子成员们的智慧,其职责是带领班子作决策,作正确的事,是学校的决策系统。“校长负责”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由校长带领行政团队,执行的是党委的决策,在学校的基本治理框架中,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把事情作正确,是学校的执行系统。
  事实上,在我国的大学组织中,这两个系统是相互交集、部分重叠的。校长及其行政团队一般都是党委成员,参与党委决策,校长更是许多决策的提案者,因此,如何让一个组织中两个功能存在差异但又有重叠的系统高效协同运转,而不是摩擦耗散,理想的状态就是让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耦合起来。
  “系统耦合”一词最初源于物理学,后来才逐渐应用于其他学科。系统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近的生态系统具有互相亲合趋势,当条件成熟时它们可结合为一个新的高一级的系统结构,它联通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发生耦合,由此产生的新系统称为耦合系统。
  特别要强调的是,任何系统的非平衡态是绝对的,平衡态是相对的、偶存的。当条件参量适当时,系统势能延伸可使不同系统实现结构功能的结合,产生新的高一层的系统,它不是原系统量的增大,而是新功能体。也就是说,耦合不是异质系统的趋同,不是系统量的简单扩张,而是一个具有更强功能、更高层次的新系统。
  那么,“党委领导”的决策系统与“校长负责”的执行系统在什么样的条件和适当的参量下耦合能产生新的高一层的系统,形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新格局呢?我认为概括起来就是以下五个方面:提高党委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党委决策与校长执行的相对分离,书记校长角色的差异化,提高校长对决策的执行力,以及推进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
  在这样的一种格局当中,最为关键的是高校书记和校长的角色需要差异化,即二者对学校发展的关注重心和思考的重点应该有所侧重。如果两个人以相同的角色思考同一件事情,但因成长经历、理念思路、个性特征不一样,就会造成很多冲突,导致决策与执行都受到影响。然而,在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书记和校长角色同化、决策执行的一体化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这两个角色没有差异化,矛盾冲突是必然的,这个体制的效能发挥势必受到影响。所以,角色差异化要求书记更多从怎样科学地、民主地决策角度思考,强化的是校本研究、战略谋划,书记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政治家、战略家;而校长更多从怎样高效地执行实施党委的集体决策、提高执行力角度思考,强化的是组织效能、资源效率,校长扮演的是CEO、效率专家。只有实现党委书记与大学校长的角色差异,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在相对分离中才能耦合成一个具有更强功能、更高层次的新系统。(本刊编辑部)

版权声明:

本文刊载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总第292期),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管理杂志社(ID:JYGLZZS),否则将视为侵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