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赛1金2银1铜!刷新纪录!

近日, 我校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总决赛中获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刷新了我校在国赛上的历史最佳战绩,更是刷新了我省高职“双创”国赛获奖纪录。
我校王燕燕、余学军老师团队指导的《“垢”清澈—工业冷却水高效循环纳米离子处理技术先行者》斩获职教赛道创意组金奖,是我校在此项赛事上获得的首枚金奖
刘笑笑、颜志勇老师团队指导的《一键“筒”心—高精度工程机械回转结构件对中技术先行者》项目和申俊、刘彤老师团队指导的《改“隔”先锋—国内首创弹性缓冲防撞隔离柱》获职教赛道创意组银奖
颜克伦、夏仲林老师团队指导的《致“密”环节—自润滑零泄漏机械密封开创者》获高教本科生创意组赛道铜奖















国赛金奖“垢”清澈项目
“垢”清澈—工业冷却水高效循环纳米离子处理技术先行者”项目,以石化企业工业冷却水循环中出现的结垢、腐蚀和菌藻超标三大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新材料应用和控制技术开发,攻克现有物理处理技术中离子棒的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弱的瓶颈问题,解决了传统化学药剂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现有物理处理存在处理量小,阻垢、除垢效果差的痛点问题,实现了工业冷却水的一站式纯物理处理。助力工业冷却水处理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求。


指导老师分享:

这是我们目前所指导的最高规格的一项比赛,为了能指导这项比赛,我们准备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们不断学习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们全程参与到学生项目方方面面的指导工作,包括产品研发、市场推广、项目计划书撰写、路演PPT设计、视频拍摄脚本设计到最后讲稿把关,与学生一起反反复复打磨项目,始终做学生问题的终结者,做学生困难的帮助者,做学生迷茫的引导者。
从校赛、省赛,省赛挑战赛、国赛、国赛复活赛...每一个深夜,每一个周末、节假日,都是团队在努力打拼的日日夜夜,艰难曲折,筋疲力尽,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通过比赛为学生的青春注入了奋斗的信心与能量,助力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中绽放光彩,同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双创”人才。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加入到“互联网+”比赛的队伍中,在付出的同时实现个人的成长。

学生参赛心得: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赛,整个比赛过程就是一次创业的过程,不仅要求团队成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具备丰富创业知识,不仅考验团队的创新行动力,还历练团队的创业意志力。一场比赛从年初比到年尾,从校赛、省赛、挑战赛到国赛,每一次都需要项目计划书、路演、答辩,每一次比赛都是过关斩将,每一次比赛都像脱一层皮。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这两年,学校通过创客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让我们可以广泛参与到创客实践、创客大赛、创客交流等活动中,还给予了专项扶持资金、政策大礼包、专家指导等,迅速提升了我们的创造活跃力、创新行动力、创业意志力。使我们在创新创业比赛的过程中一步步将思想转换为行动,将理念转化为成果,使我们在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企业经营上受益匪浅,使我们迸发“创力量”,跑出属于青春的 “加速度”, 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投身于创新创业比赛,也希望我校在创新创业比赛上再创佳绩。















国赛银奖改“隔”先锋项目


2020年10月,学生彭静怡在申俊、刘彤等指导老师帮助下,组建星创毅团队,开始创意设计、讨论让隔离柱变得“又软又硬”,团队成员历时两年,克难攻关,将自身所学用于实践,研发出了一款具有弹性缓冲功能的防撞隔离柱。此款隔离柱具有缓冲吸能,分体设计,智能升降,美观环保等特点,可应用与道路、停车场、商场等人车密集之地。目前已申请专利5项。星创毅团队励志于打造一整套交通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实现交通事故“零死亡”的创业愿景。项目团队成员励志奋斗成才,以匠心筑梦,实业报国。



指导老师分享:

星创毅团队学生有担当、有力量,从一个创意到一个产品,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但是这一群职教青年神采飞扬、眼里有光,为了自己的梦想敢冲敢拼,是新时代职教青年该有的模样。希望后续有新的血液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为国家、学校的发展增添一份职教力量。




学生参赛心得:

我们职教生没有高大上的科学技术,但有着通过双手改变世界的梦想。三年创业,我们日夜攻关,成功打造了国内先进的防撞隔离柱,同时也全方位的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一切离不开学校各方资源的鼎力支持,离不开指导老师的倾力帮助,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来回报母校。希望学弟学妹们加入到创新创业当中,为学校创造更好的辉煌。

















国赛银奖一键“筒”心项目


鸿汉团队于2020年成立,致力于工程机械回转结构件焊接前的铆装定位。焊接前的铆装定位是工程机械制造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团队走访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发现工程机械施工工况复杂,大型结构件的对中难度非常高。采用的人工划线效率低、目视定位铆装精度低,若采用机器人装配则成本高、对操作人员要求高。面对这一市场痛点,团队基于湖南省重点焊接实验室与工程机械行业焊接设备供应商合作,经过三代焊接人的不懈努力,对传统的技术进行迭代更新设计出了国内首创对中系统。本产品主要针对回转结构件组对焊接前铆装定位,具有同步对中、自动输送、效率提升等优势。




指导老师分享:

一键“筒”心—高精度工程机械回转结构见对中技术先行者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到赛职教赛道银奖,是项目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荣誉离不开同学们的敢闯会创的精神、离不开学校对创业团队的支持。这次比赛不仅是对创业项目的肯定,对学生团队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是对老师创新创业教学的一个总结,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荣誉,但深感教学学生责任重大,也将继续在创新创业教学岗位上继续耕耘,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强国的伟大事业。




学生参赛心得:

作为一键“筒”心—高精度工程机械回转结构件对中技术先行者项目负责人:杜鑫宇,从大一入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项目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和一筹莫展,到现在的目标明确,方案清晰,渐入佳境,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指导老师的引导及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回想过去参加研究项目的过程,从刚开始的走访企业,实地调研,寻找创新方向到确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和撰写项目申请书,再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到最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走来,这其中的辛苦和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是教科书式的实践,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的。例如我们项目的软件方面的课题对于一个学机械专业的我来说,可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需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工作原理,搞清楚需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

虽然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告一段落,但我相信,我从这个项目当中学到的知识,领悟到的道理,在未来的工作及学习上也会得到适用,同时这段时间的回忆也是十足珍贵的,或许在多年以后的我们依旧会为这三年拼命努力的自己感到自豪与骄傲,为没有浪费在机电的三年时光感到充实。
















国赛铜奖致“密”环节项目


绿创鑫团队成立于2019年。团队成员李帅成、罗阳阳、林正旭、胡昇广、吕梦妮等同学分别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他们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在颜克伦导师团队指导下,经过2年多时间技术攻关,设计出一款全新自润滑、零磨损、零泄漏机械密封,解决了传统机械密封存在机械磨损严重、泄漏等痛点。



指导老师分享:

作为指导老师,指导的项目与学生团队可以代表学校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深感荣幸,也感谢学校的信任与支持,使得我们的项目与学生可以在校赛中脱颖而出,出征省赛,最终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铜奖。在项目研发及备赛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融合,努力做到原创、真创、深创,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看到学生不断进步、成长,我们指导老师也为他们感到骄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其他优秀的团队,我们的项目也得到了专家、合作企业的支持,借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培养学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参赛心得:

创业三年来,我们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成长为今天茂密的浆果灌丛。这群伙伴始终步调一致,互相鼓励,在追逐自己创业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奔跑。

回顾往昔,我们由衷地感谢学校的支持,也感谢专家顾问和指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时光不尽,匠心不止,展望新时代的未来征途,我们绿创鑫团队牢记使命,时刻准备着“做中国密封行业的创新者和能源行业的护航人”,为守护绿色环保家园的蓬勃,赤诚坚守!




在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学校智造创客学院(二级学院)全面统筹、广泛动员、发掘项目,为了帮助项目提质赋能,多次邀请专家进行培训辅导、模拟比赛,补齐短板,多方位、多角度精心打磨项目,并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备赛期间,校领导多次指导慰问参赛团队,极大地鼓舞了参赛团队的士气。
据悉,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11月10日至13日举行,赛项评选以线上形式进行,共有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340万余个项目、1450万余人报名参赛。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作为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在继今年9月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后,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产”,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找准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

一审丨周诗尧

二审丨柳红蛟

三审丨马国平

主编丨李云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