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新刊导读 | 总214期(2021年12月)
编者按
城市规划要与过去、现在和未来对话;
历史研究要与历史遗存和文献中的学者对话;
技术研究要与客观条件对话;
建筑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和社会需求对话。
通过对话,我们得以建立联系与认同,完善自身视角,建立与时代语境的联系,对现代性、本土性进行探索与表达,对建筑实践、教育进行总结与反思。
本期刊载的文章,分别从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技术分析、教育研讨等方面反映在理论或实践中的多元对话脉络,特此向读者们推荐。
“城市规划与理论研究”栏目,《流沙之上——城市规划何去何从?》一文以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为时代语境,着重论述其在荷兰的城市实践历程,并以当代视角聚焦建筑师亨德里克·维杰德维德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其在学科诞生初期的贡献和作用。《多元混合、面向社区的棕地复兴策略——以温哥华格兰维尔岛为例》一文,以加拿大在棕地治理与再利用方面的早期实践案例——格兰维尔岛为对象,分析其成功的复兴策略与实践模式。《城市交通节点空间综合增效设计思路与方法》针对交通节点这一特定空间类型进行剖析,提出城市交通节点综合增效设计的总体框架、设计思维和权衡流程。
“历史与理论研究”栏目,《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经典范式:〈易县清西陵〉》一文,回溯刘敦桢写著《易县清西陵》的学术时代背景、研究思路、研究经验,进而归纳该文在其时体现出的开创性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后人研究成果补漏疏证,阐明和解决具体史学问题。《〈营造法式〉“上下昂理想斜率”问题析疑》一文,基于《〈营造法式〉上、下昂斜率取值方法分析》(2020年04期,总期206期)、《〈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中的可调尺度、构造尺度及其对三个基本问题的解答》(2021年01期,总期209期)两篇文章的学术纷争,继续针对“昂身斜率固定与否”这一问题进行求证,并反推出昂斜取值随意变动不如保持稳定的结论。《现代建筑与风土世界的对话——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对风土建筑的价值认知和实践路径研究》一文,聚焦布鲁诺·陶特在德、日、土耳其等地区与风土建筑相关的文本著述与设计作品,分析其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发展动力和实践路径的相应改变,并重拾风土建筑在现代建筑自身进程中的反思和镜鉴作用。
“建筑技术与理论研究”栏目,《“广东壳”:节约“三材”与薄壳技术的历史乌托邦》一文,针对1960年前后华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薄壳结构研究组的工程师群体对砖、竹、混凝土薄壳结构的工程实践,揭示中国早期建筑和结构技术的发展图景及其在地方上的创新实践,弥补国内学界对建造技术史及其遗产研究的不足。《面向方案阶段能耗主导的建筑性能快速优化方法》一文,通过实际案例证实将建筑能耗快速计算技术与交互式性能优化框架相结合,可实现方案设计阶段以能耗为代表的建筑性能的直观呈现。
“论坛纪实”栏目呈现了2021年6月19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的“从教学实践到设计研究2021论坛”讨论纪要。论坛以“创新与反思”为主题,由来自高校、设计院、管理部门、地产开发四个行业专家针对“教学、科研、设计”三位一体的统合通融提出创新与反思。
在梁思成、杨廷宝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期“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专栏刊登文章《图像、观念与语境: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析读》,以中国学者完成的第一部外文中国建筑史著作《图像中国建筑史》作为研究案例,分析著者梁思成为使中外读者们能“见”中国建筑而经过其主观选择和加工后“再现”的各种视觉证据,回应欧洲中心话语有关中国建筑“彩饰”和“非历史性”的偏见,同时希望读者了解并见证中国学者们科学的工作方法,看到中国建筑遗存之美——“建筑意”。《北京长安街红线宽度确定过程的历史考察——兼谈苏联专家援华时期的中国规划决策》一文,透过长安街红线宽度确定过程中的争论及决策情况,揭示当时规划决策影响要素的分层现象。
“设计点评”栏目刊登两文由张路峰教授执笔点评洛桑大学Vortex学生公寓、克拉斯诺达尔体育场。欢迎更多的短评、时评作者参与进来,以繁荣我们的建筑评论领域。
另外,本期同步刊登了《建筑师》杂志·2021“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所评选出的33份获奖作品,并附评委对部分作品的精彩点评。相信这些优秀作品的呈现,可以激发在校建筑学子对于设计作品的交流与思维能力的碰撞。
衷心感谢为本刊精心撰文的各位作者,你们在各自领域的专注与深耕,使本期杂志得以精彩呈现。
目 录
城市规划与理论研究
004
流沙之上——城市规划何去何从?
[荷]赫尔曼·凡·贝赫艾克 朱莹 汤斯
011
多元混合、面向社区的棕地复兴策略——以温哥华格兰维尔岛为例
王雪 王崇恩
019
城市交通节点空间综合增效设计思路与方法
褚冬竹 黎柔含
历史与理论研究
031
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经典范式:《易县清西陵》
周悦煌 王其亨 王巍 张凤梧
040
《营造法式》“上下昂理想斜率”问题析疑
喻梦哲
047
现代建筑与风土世界的对话——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对风土建筑的价值认知和实践路径研究
潘玥
建筑技术与理论研究
058
“广东壳”:节约“三材”与薄壳技术的历史乌托邦
夏珩 贺茜子 王鹏 张骐 林兆海
069
面向方案阶段能耗主导的建筑性能快速优化方法
朱姝妍 马辰龙 向科 邹煜凯
论坛纪实
077
创新与反思:从教学实践到设计研究学术论坛
——暨第二届“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题四校联合毕设圆桌论坛
景泉等
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089
图像、观念与语境: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析读
赖德霖
102
北京长安街红线宽度确定过程的历史考察——兼谈苏联专家援华时期的中国规划决策
李浩 李百浩
设计点评
111
05 洛桑大学Vortex学生公寓:环形平面的另类划分
张路峰
112
06 克拉斯诺达尔体育场:谁说体育场馆的屋顶必然波涛汹涌?
张路峰
精彩栏目推荐
城市规划与理论研究
流沙之上——城市规划何去何从?
[荷]赫尔曼·凡·贝赫艾克 朱莹 汤斯
文章以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为时代语境,着重论述其在荷兰的城市实践历程,以此贯穿重要事件,解析关键人物,论述主要思潮,特别是以当代视角再度聚焦建筑师亨德里克·维杰德维德的理论和实践,揭示了他在城市规划学科诞生初期的贡献和作用。
多元混合、面向社区的棕地复兴策略——以温哥华格兰维尔岛为例
▲ 公共市场改造前(公共市场前身)
历史与理论研究
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经典范式:《易县清西陵》
周悦煌 王其亨 王巍 张凤梧
《营造法式》上、下昂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几何作图求得,亦可通过勾股数比的方式表述。关于能否将用昂斜率固化为“理想”数值的问题,目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比较高等级铺作昂头交互枓的两种降高模式,作图后发现“旋点法”未能彻底达成“挑斡平槫”的预设目标,而“平移法”则能满足昂与扶壁栱间的简洁构造关系,推测工程中采用后者,进而从设计需要及实际成效反推出昂斜取值随意变动不如保持稳定的结论。
▲七铺作下昂按“旋点法”调节效果示意
▲六铺作下昂按“旋点法”调节效果示意
▲昂上交互枓构造细节分析
现代建筑与风土世界的对话——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对风土建筑的价值认知和实践路径研究
自工业社会起,现代建筑与风土世界之间的关系呈现从矛盾到融合的复杂演变。其中,建筑师考察、认知和转换风土世界中的设计资源,修正现代建筑自身进程的思维轨迹和操作方法值得深入探讨。文章聚焦于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在德国、日本、土耳其等若干地区所对应的人生阶段当中,与风土建筑相关的文本著述与设计作品,分析其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发展动力和实践路径的相应改变,重拾风土建筑在现代建筑自身进程中的反思和镜鉴作用。
建筑技术与理论研究
揭示1960年前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薄壳结构研究组的工程师群体对砖、竹、混凝土薄壳结构在广东省的地方创新实践及其研究图景。以新见华南工学院土木系薄壳结构研究组的图档史料文献的梳理、相关实例遗存的田野调查,以及对当事人的口述访谈为基础,采用Citespace网络分析以及相关历史研究,描绘出这一结构工程师群体的创新实践背景和创新“广东壳”的研究工作内容,并指出其在壳体理论和形态研究上的学术贡献。这是我国早期节约“三材”约束下建造技术谱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构研究的重要对象,此外弥补了国内学界以早期工程师为对象的建筑史学研究的缺失。
面向方案阶段能耗主导的建筑性能快速优化方法朱姝妍 马辰龙 向科 邹煜凯
依托机器学习和参数化技术建立了面向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能耗主导的建筑性能快速优化方法,从而实现方案设计阶段以能耗为代表的建筑性能的直观呈现。本文通过实际案例证实了将建筑能耗快速计算技术与交互式性能优化框架相结合,可以让建筑师在进行方案推进与决策过程中直观而快速地获取以建筑能耗为代表的各项性能指标的反馈,从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提升建筑师进行性能优化设计的能力。
▲ 两种优化场景下的性能优化框架
创新与反思:从教学实践到设计研究学术论坛
——暨第二届“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专题四校联合毕设圆桌论坛
景泉 等教书育人→科学研究→设计实践,成为当下高校建筑设计教师成长路上的三条路径,高校教师们在教师、学者、建筑师这三个角色之间不停转换,虽偶有彷徨,亦摸索前行……为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设计的互动关系,由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四校联合毕业设计教学组共同发起,于 2021 年 6 月 19 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从教学实践到设计研究 2021 论坛”。本文为此次论坛讨论纪要。
舟航柱梁——纪念建筑先贤,再思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图像、观念与语境: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析读赖德霖
梁思成的英文著作《图像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学者完成的第一部外文中国建筑史著作,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预设的受众不同,该书在体例、材料以及叙述方式上,与梁思成在同一时期用中文所写的《中国建筑史》均有区别。其中最大的是,这些材料的呈现是以视觉方式为主,文字为辅。书中多种建筑再现方式包括摄影、测绘图、速写、模型和渲染图,并结合有一些中英双语图注。通过研究梁思成建筑再现的语境,本文作者指出,这些图像在书中汇聚成为一个观念表达的整体,从多角度再现了中国建筑,其中包括它原有的辉煌,它所具有的结构理性,它与西方古典建筑在设计原理上的相似性和平等性,它在近代遭遇的破坏,以及中国的学者正在为抢救和复兴这一伟大艺术传统所付出的积极努力。
在广泛查阅一批原始档案和老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长安街红线宽度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情况进行了历史考察,梳理了苏联规划专家和北京市有关领导的不同意见、长安街宽度的多方案比较以及长安街改建规划的实施情况。透过长安街红线宽度确定过程中的争论及决策情况,反映了中国一些领导者和苏联专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既相互尊重又坚持原则的基本事实,并揭示出规划决策影响要素的分层现象。
《建筑师》No.214丨2021年12月刊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214期杂志
【征稿启事】
【新刊征订】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陈海娇
内容统筹:陈海娇
内容终审:李鸽
微信编辑:范青楠
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
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
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