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新刊导读 | 总223期(2023年6月)
编者按
建筑师们是否希望摆脱所有风格层面的修辞?
建筑师们如何从现实的平庸中提炼项目的素材,将日常(ordinaire)转化为非日常(extraordinaire)?
粗野主义是否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我们如何走向对建筑形式的本质探讨?
作为“建筑艺术”的一种形式,“城市建筑艺术”的理论框架如何形成?如何对建筑与城市进行解读?
我们如何通过设计打破古典及现代主义之间壁垒?
本期新刊推出的主要有“现代建筑理论研究”“建筑教育研究”“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建筑师札记”等栏目。 现代建筑理论是建筑学科学术讨论中的经典话题。本期“现代建筑理论研究”栏目3篇文章不约而同地触及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趋势、方法论来源,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人物等方面的话题。文中不同层面的发问引人深思,诸如: 《简即是多——关于法国建筑趋势的思考》一文全景式地回顾了当下法国的建筑趋势,进而概括了它的普遍特征,以及新一代建筑师们看待建筑的常见视角,他们似乎希望回归到一种本真甚至天真的形式,作为对在商品化中妥协和仅能通过自我戏仿来更新的建筑的回应。同时本文也是对德国建筑杂志 Baumeister 和 ARCH+于2019、2020 年发布的两期法国主题专辑的回应。《西奥多·费舍尔与 1900 年前后的德语区城市建筑艺术理论》一文梳理德国著名建筑师与理论家西奥多·费舍尔所处的时代的理论背景,揭示1900年前后德语区城市建筑法则与城市建筑艺术理论的高度关联性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从剖碎到服务空间——路易斯·康的设计方法溯源》一文,借助布扎体系中“剖碎”的概念探讨路易斯·康在1950 年代提出的建筑设计方法“服务与被服务空间”,探讨康是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打破古典及现代主义之间的壁垒。 “建筑教育研究”栏目《美国建筑院校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教学分析——以麻省理工、耶鲁、哈佛、伯克利、宾大五所院校为例》一文,以城市设计教育发展时间较长的美国的五所优秀建筑院校的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为研究案例,对其课程特点进行细致分析,以期为我国通识类课程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发凡》一文,提出我们要正视设计学科的特点,发展设计学科的研究方法论,从而探索认识产生、扩展、深化、革新的规律,使设计师获得进行研究活动的观念线和行动力。 “建筑师札记”栏目《以实造虚的空间实验: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一期空间设计解读》一文,设计师从自身角度对其设计进行阐释,以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关系为参照,形成多重叠合的空间,并通过朴素的造型与材料选择,使新旧契合,制造空间与感官的层次,不失为有意义的实践尝试。 “论坛纪实”栏目《寻找建筑中的现代中国理想——张开济建筑思想与作品学术研讨会》一文,是在2022年10月24日举办的关于我国第二代建筑师中的代表性人物张开济先生(1912—2006)学术研讨会基础上,对张先生的思想与设计成就进行回顾性细致化讨论。 “建筑师访谈”栏目,《建筑的意义:与赫尔曼·赫茨伯格的对话》一文由荷兰建筑史学家赫尔曼·凡·贝赫艾克和其博士生团队对荷兰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赫茨伯格进行专访,围绕赫茨伯格这位在建筑界拥有62年从业经验、享有盛誉的建筑师的作品、手绘重要性、结构主义、设计延续性理念、建筑教育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以期启发我国年轻建筑从业人员进一步思考。《自然与人工的对话——李兴钢谈冬奥会延庆赛区设计及其他》一文,由建筑师陆少波对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李兴钢进行专访,探讨了冬奥会延庆赛区的设计背景和挑战,以及大规模建设与复杂山地环境的融合,结构的“自然建造”与传统转译,冬奥八景的山水感知与想象等创作的方法和理念。 另外,本期“书评与导读”“至上堂书话”栏目对经典著作《观察者的技术》《日本都会叙事:一种阅读城市空间的方法》,以及卡尔·布洛斯菲尔德的《大自然的奇迹》,分别进行深入分析和导读。“设计点评”专栏,张路峰老师选取“苏黎世美术馆新馆”以及“卡马戈基金会美术馆”两个作品进行评述。 最后,本期刊登了《建筑师》杂志·2022“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39份获奖作品,并邀请评委对优秀获奖作品进行点评。同时,2023年“天作奖”设计竞赛同步在本期杂志正式发布,由著名建筑师刘家琨发出题目——“呈现”,希望更多的院校和建筑学子参与其中,碰撞和交流出更多“好”的设计。
衷心感谢为本期撰文的各位作者,希望这些成果对相关领域的读者有所启发!
纸刊荟萃更多精彩研究内容,敬请广大读者与作者多多关注与支持。(点击购买 | 点击投稿)
目 录
现代建筑理论研究
004
简即是多
——关于法国建筑趋势的思考
[ 法 ] 伊曼纽尔·卡耶 文;黄新洋 孙夕茜 胡昊然 译
013
西奥多·费舍尔与1900年前后的德语区城市建筑艺术理论
刘子煜 韩冬青 陈若渝
023
从剖碎到服务空间
——路易斯·康的设计方法溯源
孟瑶
建筑教育研究
032
美国建筑院校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教学分析
——以麻省理工、耶鲁、哈佛、伯克利、宾大五所院校为例
马晓文 兰煐棋 陈瑾羲
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039
建筑·规划·园林研究方法论发凡
张波
建筑师札记
045
以实造虚的空间实验: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一期空间设计解读
金秋野 常涛 刘力源 高蕾蕾
论坛纪实
051
寻找建筑中的现代中国理想
——张开济建筑思想与作品学术研讨会
马国馨 等
建筑师访谈
069
建筑的意义:与赫尔曼·赫茨伯格的对话
[ 荷 ] 赫尔曼·凡·贝赫艾克 朱鹏霖 朱莹 李钰
077
自然与人工的对话
——李兴钢谈冬奥会延庆赛区设计及其他
陆少波 李兴钢
书评与导读
091
视觉机制的转变与现代性叙事的发生
——《观察者的技术》导读
汪原
099
迈向日常的日本城镇遗产保护理论
——《日本都会叙事:一种阅读城市空间的方法》书评
傅舒兰 周佳钰
至上堂书话
105
具有艺术性和建筑性的植物结构
——卡尔·布洛斯菲尔德的《大自然的奇迹》一书的启示
方振宁
设计点评
113
23. 苏黎世美术馆新馆:秩序井然之美
张路峰
115
24.卡马戈基金会美术馆:采石场上的镂空巨石
张路峰
《建筑师》杂志·2022“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与评委点评
精彩栏目推荐现代建筑理论研究
简即是多——关于法国建筑趋势的思考[ 法 ] 伊曼纽尔·卡耶 文;黄新洋 孙夕茜 胡昊然 译
本文探讨了当前法国建筑实践的趋势,重点关注其主要特征,如以使用者与内容计划为中心,功能的灵活性,结构和材料特性的表达。除了部分建筑师和事务所的实践外,理论框架和建筑历史也为这些实践奠定了基础。此外,法国建筑师与其他欧洲同行的经常性交流与合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原作法文卷首评论刊登于法国d'a建筑杂志2020年12月第286期“简即是多”,它也是对德国建筑杂志Baumeister和ARCH+于2019、2020年发布的两期法国主题专辑的回应。
西奥多·费舍尔与1900年前后的德语区城市建筑艺术理论刘子煜 韩冬青 陈若渝
本文通过梳理著名建筑师西奥多·费舍尔所处的时代与理论背景,分析1900年前后德语区城市建筑艺术理论的意涵变化与发展,结合对费舍尔城市建筑理论及实践探索的考察,揭示这一时期德语区城市建筑法则与城市建筑艺术理论的高度关联性,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从剖碎到服务空间——路易斯·康的设计方法溯源孟瑶
“服务与被服务空间”是建筑师路易斯·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建筑设计方法,但长久以来学者们对它的解析多局限于形式论证而忽略了其方法论的来源以及发展过程,本文尝试借助布扎体系中“剖碎”的概念来阐释“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对于古典及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空间价值的双重运用,并以此来探讨康是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连接不同的空间价值体系,打破古典及现代主义之间壁垒的。
建筑教育研究美国建筑院校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教学分析——以麻省理工、耶鲁、哈佛、伯克利、宾大五所院校为例马晓文 兰煐棋 陈瑾羲
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院校的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设置,总结了实地参观与讲课结合、重视阅读及研讨环节、专题为线索组织课程的三大教学特点,并提出课程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设计学科中,需要建立起研究方法论,从而探索认识产生、扩展、深化、革新的规律,使设计师获得进行研究活动的观念线和行动力。研究活动日益的重要性和这些学科研究方法的不发达凸显了这种必要,我们需要反对认识上的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正视设计学科的特点,发展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设计学科的研究方法论。五个基本问题包括:讨论范畴和层次问题、谱系问题、设计学科认识特性问题、研究对设计回馈问题、方法的套路化问题。
建筑师札记以实造虚的空间实验: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一期空间设计解读金秋野 常涛 刘力源 高蕾蕾
从“虚实”“界面”“疏密”“层次”四个方面,解读山中天艺术中心·玄馆的空间设计。以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以实造虚和虚实转换关系为参照,用虚空切挖实体,以实体创造虚空,用标高变化整合空间功能,合理调配疏密关系,并统一在可观看的界面中。通过朴素的造型与材料选择,使新旧契合、制造空间与感官的层次,形成反复嵌合、多孔多窍的空间。
论坛纪实寻找建筑中的现代中国理想——张开济建筑思想与作品学术研讨会马国馨 等
2022 年是张开济先生诞辰 110 周年,同时由学者程力真老师所著的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张开济大师建筑思想与实践的专著—《建筑师张开济》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为了缅怀和纪念张开济先生,深入研究张开济先生的建筑思想与设计成就,同时加深和推动对以张开济为代表的同时代建筑师相关群体的研究,特于 2022年 10 月 24 日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办了“寻找建筑中的现代中国理想—张开济建筑思想与作品学术研讨会”。本文将与会者发言扼要整理,以呈现本次研讨会的全貌。
建筑师访谈建筑的意义:与赫尔曼·赫茨伯格的对话[ 荷 ] 赫尔曼·凡·贝赫艾克 朱鹏霖 朱莹 李钰
本文介绍了荷兰建筑史学家赫尔曼·凡·贝赫艾克和其博士生团队对荷兰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赫茨伯格的专访。此次采访是为了准备2022年赫茨伯格90岁生日的庆祝活动。讨论的重点包括时间和手绘、结构主义、设计的延续性、建筑教育以及赫茨伯格目前关注的领域。在采访中,凡·贝赫艾克和他的团队成员就手绘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赫茨伯格对结构主义建筑运动的看法以及设计中延续性与时间概念的关系提出了引人思考的问题。此外,讨论还涉及赫茨伯格在建筑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以及他对该领域目前的兴趣。这次专访提供了对赫茨伯格在建筑基本方面看法的宝贵见解,并深入了解了他对于设计标志性建筑的理念。
本文通过访谈,探讨了冬奥会延庆赛区的设计背景和挑战,以及大规模建设与复杂山地环境的融合,结构的“自然建造”与传统转译,冬奥八景的山水感知与想象等创作的方法和理念。
至上堂书话具有艺术性和建筑性的植物结构——卡尔·布洛斯菲尔德的《大自然的奇迹》一书的启示方振宁
“如果我给某人一根马尾草,他会毫不费力地把它放大成照片—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观察它,注意并发现它的形式,是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我的植物学文件应该有助于恢复与自然的联系。他们应该重新唤起一种自然感,指出其丰富的形式,并促使观众亲自观察周围的植物世界。”—卡尔·布洛斯菲尔德
《建筑师》杂志·2022“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与评委点评
《建筑师》杂志·2022“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于2023年4月22日下午在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建筑学院长系主任大会期间隆重举行颁奖典礼,至此本届竞赛落下帷幕。竞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份,二等奖2份,三等奖4份,佳作奖32份。本期杂志正式刊登了全部39份获奖作品,并邀请评委对部分优秀获奖作品进行点评,以期对更多建筑学子的设计思维有所启发。
《建筑师》No.223丨2023年6月刊
快速订购《建筑师》223期杂志
【专题征稿】
【日常征稿】
【新刊征订】
2023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陈海娇内容统筹:陈海娇内容终审:李鸽、易娜微信编辑:周淏然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The Architect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